此時正是中秋時節,但是在大夏國的各條通往京都的大道上卻都能看見趕考的學子,雖然形色不一,有騎馬的,有坐車的,還有隻身徒步的,但是他們的眼中似乎都閃耀着某種亮光,而身旁的行人無不對他們報以羨慕的表情!越接近京都路上的學子越來越多,不少學子還結伴而行互相交流學習所得。李凌在馬車上看見這些情形就想或許中國古代的科舉也差不多吧!
李凌此時在金陽洲地界通往京都地界的最後一個縣-太昌縣城。這太昌城原本只是太昌山下的一個鄉村,但是因爲是大夏國開國皇帝夏武的老師太昌子家鄉,所以後來夏武建了帝國後專門設此地爲縣,並以自己老師的名字命名。而太昌廟就修建在這太昌山上,這太昌廟就是原來夏武再此學藝的地方。過往學子尤其是參加大夏國秋試的自然都會來拜祭太昌廟。經過這麼幾百年來,慢慢的這已經是一種習慣,而太昌縣不知哪一個縣令開始爲了討好皇帝,專門設了一個“謝師節 ”,這節日的日子就是每次帝國秋試前的第十天。原本寓意是夏武皇帝對老師太昌的情義,後面慢慢的寓意就變成天下文士對願意入朝效力拜爲“天子同門”的一種許願祈盼。當然大夏皇室不會反對這種有利的宣傳,相應的會派出皇族人員在這一天來代表先祖祭拜太昌廟的儀式,所以這節日就越發的宣傳開了!而李凌到此的時候正式這謝師節的前一天,這太昌城到處都是各路趕考的學子,客棧早就爆滿了,連附近的農家都寄宿滿了學子。
李凌看着這樣的陣仗怎能錯過這樣的機會,即便沒有住的地方大不了就睡馬車上過夜。這輛馬車已經被李凌從商隊買了,李凌前幾天在路邊也僱傭了倆婆孫幫忙趕車,這婆婆叫吳氏帶一個十歲左右的孫子叫吳二狗本是南遷的難民,雖然是吳婆已約五十歲了,但是作爲雲州人趕馬車卻是沒有問題的。李凌給他們換了衣裳管飽飯,每月還發一兩銀子,倒不是李凌不想多給,而是李凌不想太惹眼,但是這樣吳婆子已經很滿意了,所以她照顧這李凌和王鳳這一路很是盡力,只是吳婆子的手藝畢竟比李凌差了不少,引得王鳳每次吃飯的時候老楸着李凌看,李凌當然知道王鳳的意思,但是李凌現在卻不想去做飯,一來李凌對吃的東西實際要求也不高也不挑食,只要乾淨衛生就好,二來李凌最近的確溫習忙沒有精力。於是李凌就在街上買了些吃食直往城東北的太昌山下。李凌一行到了這太昌山下山門這一看,這山門外的一片空地也已有不少窮學子在此準備夜宿了,看來自己並不是第一個想到這主意的人。再看那山門也修的莊嚴大氣,一隊禁衛軍守在門口顯得神聖不可侵犯,“太昌廟”幾個大字門匾也似有書法得韻味,往上望去那山門後的石梯一層層,在這傍晚十分配合着山勢和夜霧倒有幾分仙氣。李凌見了如此情形倒越發的對這謝師節感興趣了!
李凌讓吳氏把車趕到不起眼的角落準備將就一宿,李凌幾個人剛安頓好,卻見那些學子互相走動在空地中心升起了火堆,還擺放了些器具。幾個學子模樣的人看着李凌這個角落議論了幾句,隨即兩個學子的人向李凌這來問道:“在下雲州人文山,敢問兄纔可也是要參加秋試而來祭拜太昌祖師的?”李凌上前答道:“正是,小子蒼州蒼海文士封侯,初到此地!”那人一聽就喜道:“原來閣下也是參加進考的,我們那大都是要參加十日後的秋試,可否來一起論文一番?”那進考就是文士進一步的考試,考中後就相當於中國古代的舉人,舉人也分正舉和同舉,正舉就是隻在京都秋試高中的學子,考中正舉人就可以直接填補朝廷空缺官職,而同舉則是每個州每兩年組織考試錄取得前十名,雖然原則上也可以填補朝廷空缺,但是必須沒有正舉閒置的時候纔可以,但是同舉有一個好處是和舉人一樣可以直接參加帝國秋試的第三輪殿試,只要你有幾分文才,如果恰巧遇到自己擅長的或者遇到對口的審考官和皇上,說不定自己就能高中了,舉人高中後成爲殿士代表天子門生的含義,一般能中殿士的大多都是平步青雲,所以這同舉人的名額在各州基本被各大家族和鄉紳把持了,李凌欣然道:“正好,以文會友本是一件樂事!”文山道:“以文會友?!果然是妙!妙啊!”李凌讓王鳳三人先休息,自己隨着文山一起去參加這一羣學子的臨時論會!李凌想都沒想就參加這論會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李凌想測試一下自己在這世界的真實文學功底,第二李凌是想打入這個圈子把自己的身份融入到這一起,這樣利於自己的身份的隱藏。
李凌在文山的引領下加入了這一羣學子,經過一番引薦算是互相認識了,三十多個學子大都是這大夏國北部北關州雲州武州和西部的定州盤山州陽州慶州等外地比較窮的學子,想想也是京都的學子和有錢的學子都是早早的來定好了住宿,而這一羣學子只能在山下空地打夜宿的學子家境都不會好,看着那些簡陋的擺設和一些簡單的吃食李凌更確定了自己的想法,當然李凌並非瞧不起他們,而是更有一股親切感,因爲李凌以前也是窮困的農村出來的。經過一番瞭解李凌才知道他們剛爲什麼議論,是因爲李凌是有馬車帶着僕人來的,而這一羣書生基本都是隻身結伴來的,相比之下自己算是這一羣人中的有錢人了。李凌索性就把準備去京都的吃食都拿來與衆人分享,大不了明日再補貨就是。李凌就裝作悽慘道:“各位兄才,小子蒼州蒼海文士封侯,如今家鄉被賊酋侵佔,只帶着妻子逃難到此,此次想考取功名有機會向陛下請命,望朝廷早發天兵收復山河!各位如有幸能見着陛下也請代傳一下我蒼州百姓的心願!這是我的些許小吃權當謝意!”李凌把自己的姿態放的很低,說的一番話引得衆人同情,雖然這些人大多家鄉還沒有交戰,但是到處可見的難民他們都心裡明白。正是民以食爲天,一羣人慢慢吃喝之後,這文人的嘴想停都停不下來,李凌很快的和這一羣人打成了一片,李凌注意到這一羣人中大多還都是有才的。想想也是就像2000年以前的高考一樣,沒有一點把握你會去參加高考浪費時間嗎?很多最後一年都去打工謀其他出路了!這羣學子大多都是隻身幾百裡的趕往京都,那心志也是不差的。在這一羣學子中本州的文山算年紀比較大的約三十歲,據說考了兩次進考了,這是他第三次進考,如果這次還不中他笑說就要爲安心養家了。其他還有定州瘦黑高個雲馬,陽州冷麪寡語李閃,平洲文弱書生子墨,慶州胖子舒明志幾人令李凌覺得才學比較突出。最讓人以意外的是李凌發現了那西康縣的老秀子(文士的別稱)範舉也在,很顯然這老頭沒認出李凌來,此刻範舉換了一件新文士衣服倒有點考場老手氣派,剛李凌看他就在一羣初次參加秋試的學子面前介紹經驗吹得口沫橫飛。
眼看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這時文山站起來道:“明日便是謝師節,十日後便是帝國大秋試,今日我等在此一會也算是有緣。現在我們就按封兄所說的以文會友各自做詩一首如何?”衆人都附和道:“好!好!”文山見衆人都很響應就即興道:“既如此,我就先作詩一首,當拋磚引玉了!”衆人都靜下細聽,只聽文山道:“一夜八載,多少夢短不到家,三度紫禁,只獻帝王家!”衆人都稱讚不已。李凌也挺出了這文山的詩的意思,大致就是第一次落榜後每日每夜的繼續苦讀,這是第三次參加秋試,相當於是考前的宣誓了,這詩也顯示出了文山不錯的文學功底!接下來分別兩人做了,這次輪到子墨,只見着文弱書生有些羞澀的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入大海不知海之廣,學而不試何知學之深也!”衆人都道好好。李凌一聽便知這子墨真的是才學高,而且對於秋試只當作一種測試自己的水平,這種心態去參加秋試才能發揮最好的水平,想必這次他是必中的得了。李凌還在品味就聽李閃道:“寶劍出自磨礪,梅香自寒來,秋風得意,紫禁之殿上揚!”衆人一聽引得不少喝彩,不過也有些人心中有些認爲李閃自大了,這詩顯出了李閃的功底和自信,他的目的不僅是正舉似乎還要考秋試五天後的殿試!
李凌正分析品味着衆人各自的詩,雖然有些比不得書上所學,但是正是這種有比較才讓自己越發的瞭解學習和怎樣學習。正這時卻聽道文山對自己道:“封兄,該你了!”原來李凌剛沉迷在各人的詩的優劣分析樂趣中,卻不知衆人已經都做了詩,現在就只剩自己沒做了,李凌站起來一時有些腦袋翻白什麼都想不起來,就像上課開小差被老師抓個現行,這就引得一些人心下議論,難道這個文士不會做詩?李凌強定了神腦袋一愣就道:“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詩是李凌之前編字典翻譯出來的。衆人一聽都有些一愣,而慢慢的品味出了一些感覺,不過這翻譯過來的意境和這整齊的詩文格式讓衆人感覺有些怪怪的。而這時那舒明志就道:“封兄,這明月倒好說,這牀在卻不合時景!”不少人點頭稱是,李凌也時也恢復過來一字一句道:“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數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李凌選了杜甫的春望翻譯了出來。雖然這詩也不算符合現在的時景,但這首詩正是杜甫當年安史之亂時所做,與自己現在的身份很符合。衆人慢慢品味出來頓覺李凌文才高絕,不少人發自身心的共鳴,也不在追究什麼時景不時景了!這時李閃抱禮道:“封兄憂國憂民在下敬佩,這等字詩慢慢品味更是一番滋味!”不少人紛紛附和。眼看時候也差不多了文山就道:“今日時候不早了,明早五時就要排隊,大家也早些休息,我們可不能讓住客棧的公子哥們搶了頭籌。”衆人都道好各自收拾休息。
原來明早要排隊買香按順序祭拜,李凌也不在意這些細節,回到自己的馬車,卻見王鳳盯着自己眼有淚光,李凌就問:“怎麼了?”王鳳就道:“你做的詩真好。”李凌明白了,這王鳳的境遇與這詩不是也一樣嗎。李凌只得安慰着抱着王鳳在馬車上慢慢睡去,現在李凌和王鳳除了最後一道防線似乎真的弄假成真做了夫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