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江南二月,春草吐綠,春龍節清早,張全佑帶領家人來到江邊,望山遙拜,把用糯米粉製作成扁狀、橢圓形,中間稍凹,如同人腰狀的塌餅,也就是撐腰糕投送到大江裡,期盼龍王擡頭,風調雨順,接着又囑咐家人,一會兒,他要回到福德公神廟當中,因爲今日要舉行神廟開光儀式,儀式過後,家人要多送些撐腰糕到神廟裡,一定要做到見者有份。

家人答應,自去張羅,張全佑又急匆匆趕往福德神廟。

原來,早在神廟建成的正月,爲了不讓新建成的廟宇冷清,張全佑即帶領計天,趙友凡和基金會的衆鄉紳住進了廟裡,他們在神廟裡整日吃齋唸佛,好一派佛門子弟的景象。

春龍節當日,張全佑祭拜完龍王,匆匆趕回廟裡,換上僧衣,等到圓通和尚奉師命,率領衆僧人趕到廟裡時,張全佑已經率領計天他們等在山門外,一時間禮樂奏響,熱鬧非凡,這一盛舉引來方圓百里的百姓前來觀瞻,等到圓通和尚領着衆僧人給福德公正神神像開光之時,廟外雖然人山人海,卻是鴉雀無聲,就見圓通和尚上前給福德正神像施禮,接着在福德神像底座裡放進去一本無上玉皇心印妙經,口中唸唸有詞道;“弟子受恩師委託,爲福德土地公敬獻吾師江流大和尚親手抄寫的無上玉皇心印妙經一部,傳江流大和尚口旨,望福德土地公多多造福百姓,上天言好話,下界保平安。”

言畢,圓通和尚雙手合十,口中喃喃,接着上香,這時候,寺廟裡鐘磬之聲響起,衆和尚齊聲唱誦;“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衆僧唱誦三遍過後,鈡磬聲停下,衆僧敲起了木魚齊稱聖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遍過後,圓通和尚領唱道;“請聖,弟子衆等,一心奉請。”

衆僧人接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南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行普賢菩薩,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摩訶薩,南無護法諸天菩薩,南無伽藍聖衆菩薩,南無歷代祖師菩薩,唯願慈悲,哀憫有情,居慈蓮座,降臨道場。”

福德公寺廟裡唱經聲響徹雲霄,木魚聲聲,傳至南海,驚動了伽藍菩薩,他睜開慧眼,見東方弟子江流和尚正在伽藍寺裡禮佛誦經,爲新土地公福德祈福消災,不覺慧眼一動,按耐不住到凡間看一看這個弟子的念頭,於是,南無伽藍菩薩駕五彩祥雲來到了伽藍寺上空,正在誦經的江流大和尚,心念一動,急忙走到寺院當中,跪拜伽藍菩薩,口稱;“弟子叩拜菩薩,叩拜恩師。”

伽藍菩薩輕啓玉脣,口吐蓮音;“江流小和尚,江邊新建了一座小小的寺院,爲何如此熱鬧?”

江流忙叩首回答;“秉菩薩,此乃本地土地廟新近落成,只因那新任土地公福德,三世行善,尊佛守禮,爲官之時造福一方,近日值日功曹上奏玉帝,準其在下方享受人間煙火,因故纔有此一舉。”

伽藍菩薩又問;“那誦佛之人是誰呀?”

江流忙着回答;“乃弟子之弟子,”

伽藍菩薩聽了江流和尚的稟報,袖子一拂,從雲頭上飄下來一條黃綢絹,那條綢絹飄飄蕩蕩,恰好落在了江流和尚的頭上,江流拿起來一看,見上面寫着兩句偈語;“大江邊,茅草屋,終成正果。”

江流和尚看後,口頭謝恩,朗聲說道;“弟子謝伽藍菩薩點化!”

伽藍菩薩嘴角微微一笑,說道;“何謝之有,你又能知道多少,正所謂機緣,天緣,缺了那一緣都不可,你還有經受那輪迴之苦,能不能闖過這一關,就看你的造化了,你去吧,遇有緊要關頭也許我會來的,吾去也,你這個呆子。”

伽藍菩薩言罷,調轉雲頭,那朵祥雲不緊不慢飄到了福德公神廟上空,伽藍菩薩停下雲頭,扶搖下望。耳邊聽到圓通和尚正誦道;“唵、 阿暮伽、 鉢頭摩遜娜隸、 馱羅馱羅秜、 漫拏隸吽!”

緊接着,衆僧人合唱道;“開光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 普願沉溺諸衆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

衆僧剛剛唱到這裡,圍觀的人羣中有人無意中朝天上看了幾眼,恰巧看到南無伽藍菩薩,腳踏五彩祥雲,面露端莊慈祥之像,頷首微笑,目視下方。那個人立刻在人羣裡大聲驚呼;“快看那,菩薩現身了,快朝天上看哪,菩薩現身了,菩薩顯靈了。”

喊聲震天,立刻驚動了正跪在福德公神像前的計天等人,不用人招呼,他們急忙跑到了院子裡,朝天仰望,廟裡廟外的人羣也循着喊聲,齊齊朝天空望去,這時再看,就見祥雲之下,兩隻白鶴正在翩翩起舞,天空中傳來了悠揚悅耳的絲竹之聲,正在大殿中誦經的圓通猛然聽到天賴之聲,立刻率領僧衆來到院子裡,齊齊叩拜,口稱;“衆弟子謝菩薩現身。”

此時,仰頭觀看天空的計天和張全佑等所有的人,看到和尚們已經跪伏在地上了,也都齊刷刷跪了下去,天籟之音越發悅耳,翩翩起舞的白鶴,飛到五彩祥雲之下,煽動兩隻巨大的翅磅,在祥雲下又飛了一圈,然後託着五彩祥雲,漸漸地向遠方飛去,過了一會兒,仰望的人羣眼看着那哪五彩祥雲和那兩隻白鶴一點點地消失在了西方的天空中。

人羣在圓通和尚的帶領下,開始誦唸無上心經,本來只是圍觀看熱鬧的人羣,哪裡會料到親身經歷了這樣的奇緣,於是,也不管是大人還是孩童,即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幼,都在福德神廟前跟着覺圓通和尚念念有聲,直到天黑才漸漸散去。

這一盛舉,驚動了縣郡兩府,縣宰派人查驗無誤後,會同州郡上報朝廷,朝廷很快下了旨意,着令天下各州郡,於明年起,每年二月初二,家家戶戶煎荷包蛋,舂冬米粿,用手捏成大小不一,形狀象圓餅一樣的土地公。每塊粿面印有瓜果和稻穗狀等花紋,以象徵天下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興旺吉祥有財氣,並以此來祭祀福德土地公

久而久之,大江兩岸的百姓把這種餅稱作土地公粿,每到二月初二日,沿江各戶,家家備牲醴、酒饌、果品等供筵,焚香虔誠致祭於福德正神神位,更有虔誠信者,在家堂之上供奉土地公神位,以祈福報功,求賜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招財進寶,閤家平安。

從此後,沿江一帶,可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打漁人也能夠吃飽飯了,從那年開始,張全佑報請縣裡,因福德公原性張,所以,把江灣村改稱爲張灣村,張灣村一帶,凡是種田之人,都會在春耕開始前,攜帶兒男,在自家田地裡壓上幾張福金紙,祭田頭土地公,祈求福德公保佑一年的好收成。

打漁人,每到二月初二日,就會到江邊用豬頭和米酒祭祀福德公,保佑打漁人順風順水,一年平安,沿江一帶跑湖廣,上雲南做絲綢和茶葉生意的人講究就更多了,他們從福德神廟建成的第二年開始,把農曆二月至十二月的初二、十六都做稱作“牙”,其中二月初二爲“頭牙”,七月初二爲“中牙”,臘月十六爲“尾牙”。

再說張全佑,自從福德神廟建成開光之日,看到了伽藍菩薩後,乾脆就常年住在了廟裡,計天經常從茅草房來到廟裡陪着他進香禮佛,縣裡的紳士們每逢初一和十五,也都會來到福德神廟上香禮拜。

這日,趙友凡正求教於老師計天,他站在計天對面,問計天;“老師,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除了告訴我們每天要三番反省自己,替人家謀事要盡心竭力,與朋友交往要誠實守信,老師傳授的學業要用心研習,可否用到經商之道呢?”

計天回道;“可也,可也,孺子可教也,曾參子說的就包含着經商之道,經商者先要誠信爲本,正所謂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話到此,柴門外一聲讚歎;“真老夫子也,分析得入木三分。”

話音落,張全佑站在了院子當中,面對二人,抱拳又說;“你師生二人坐而論道,吾來影響否?”

計天和趙友凡齊抱拳說;“那裡,那裡,大駕光臨,小院聞香,公子不在寺廟清修,緣來於此?”

張全佑回答;“說來蹊蹺,昨日傍晚,一位路過的青年後生,昏厥在山門前,吾將之救起後,詳談起來,他告訴我,本姓晉,單名一個元字,原本是湖州絲綢商人,上個月,他購了一船絲綢,打算販到番禹賣給那些西域商人,哪成想,他所載貨的船隻,在珠江口遇到了暴風雨,不幸沉沒,他死裡逃生,船家和夥計至今不見蹤影,他一個人漂泊在外,不敢回家鄉,近日來靠乞討爲生,實乃可憐也,今早起,他懇求我要在福德公神廟出家爲僧,我左右犯難,故此,前來討教。”

計天聽了張全佑的講述,不僅倒剪雙手,在小小的庭院之中來回踱步,良久,他問張全佑;“公子,你說此人是湖州絲綢商人,在販賣絲綢的路上遇難逃亡至此!”

張全佑說;“正是。”

計天問;“他已身無分文,靠乞討走到了我們這裡?”

張全佑說;“不假,我見他不像個說謊話之人。”

計天問;“他要出家?”

張全佑說;“今早起,他跪於地上,懇求我讓他在福德公神廟出家,隱姓埋名,不再回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