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以爹壓人

彷彿是找到了絕世法寶,王端眼中含淚,卻大聲吼道:“董宗本,就算是你偷襲我的營寨得手,就算我手下的士兵都礙於糧餉不敢反抗,可是你敢對抗我的乾爹王安州嗎?你敢嗎?!”?

董遵誨皺了皺眉頭,董遵訓卻心中一驚,眼眉連跳,低聲對董宗本勸道:“父親,要不……就算了。反正二弟與我並沒有吃虧,幹嘛憑白無故得罪那王安州呢?至於那些錢糧士兵,還是……”?

他沒有說下去,顯然他也知道,自己剛剛的說法太過於幼稚,如果退還錢糧士兵,等到王端得到自由,肯定會加倍報復。這不是以怨報德,而是每個掌權者爲了維護自己的權威而必須做的!?

王端大笑,他就知道董宗本不敢,他笑着說道:“全德兄(本書杜撰董宗本字全德),識時務者爲俊傑,想必我也不必再複述我義父的光輝業績,只要你把錢糧全部還給我,我保證不再與你家兩位公子計較。你看如何?”?

董遵誨非常驚訝,這王安州到底是何方神聖,居然讓大家這般忌諱,讓王端有如此底氣?他悄悄拽了下楊廣義的衣角,低聲詢問。?

楊廣義詫異地看了下董遵誨,心想這二公子也是個有見識的人,怎麼連王安州也不認識呢?雖然剛剛打鬥之時,楊廣義對王安州呲之以鼻,說如有萬一,劉慶義肯定能幫自己報仇,但是這也只是一句狠話而已。劉慶義之所以能幹掉趙在禮,主要是他身處驛站,防守鬆懈,而王令溫可是老狐狸,絕不會離開自己的老巢安州,找他報復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但是成功的沒有一個。?

楊廣義低聲向董遵誨介紹,說這王令溫乃是瀛洲河間人。他的父親王迪,做過德州刺史,家中蓄養了不少家將。而王令溫年輕的時候就以武勇著稱,二十來歲就加入軍隊。當年跟着唐明宗的時候,他曾在陣前救助明宗,力戰拒敵,率領親兵擊退了契丹人的一次衝鋒。從此青雲直上,歷任淄州刺史、洺州團練使、行營馬軍都指揮使、亳州防禦使、永清軍節度使、武勝軍節度使。王令溫在此過程中,挑選精銳士卒,積攢優良甲冑,建立起一支兩千餘人的精銳親軍來,號“破軍”!?

劉知遠登基以後,考慮到他在武勝軍中實力太強,有心將他撤換,但是又害怕王令溫憑藉親軍作亂,破壞當前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便重新任命他爲永清軍節度使,並命令他移陣安州。當然這安排也不排除有借王令溫勢力,震懾周邊的意思。?

王令溫有心不從,但他更害怕成爲新皇登基後殺雞儆猴的那隻雞,便聽命上任。從此人們提起王令溫來,不敢直呼其名,皆稱之爲王安州。?

這樣一位手握重兵,麾下又有精銳親軍的人物,難怪那王端倚爲靠山,在失去軍隊的情況下威脅隨州刺史董宗本。董遵誨心中暗自盤算,他在現代的時候倒是在歷史書的犄角旮旯裡看到過這王令溫,說他六十二歲病死。還記得同學們評價說:這樣一個大人物,位高權重,又注重鍛鍊養生,怎麼可能這麼早就死了呢,當中或許有隱情。沒想到回到古代不幾天,教坊中的小小爭端就跟他扯上關係。?

董宗本也有所猶豫,據說這王端挺受王令溫寵愛,拜王令溫爲義父,真要是這麼殺了他,王令溫很可能與自己爲難。但是就這樣放了王端,無疑是放虎歸山、自留禍患。?

董宗本嘆了一口氣,說到底還是自己本錢小,要不然也不用瞻前顧後、考慮再三了。他拎着馬鞭,圍着王端轉了兩圈,還是無法決斷,便命人將王端鎖入大牢,聽候處置。?

王端冷笑着不再言語,有這麼一個強勢的義父,別的不說,在這個山南東道,除了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審琦,他王端完全可以橫行無忌。所以即使兵權被奪,身陷囹圄,王端仍然有東山再起的底氣。?

等到王端被押走,董宗本長嘆一聲,皺緊了眉頭,方方正正的臉上更顯出一絲窘迫和無奈。此次本想借機立威,並沒有和王端徹底翻臉的打算,可是聽說董遵誨他們已經殺掉了王端的四名貼身衛士,董宗本就知道此事決不能善了,爲今之計,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

想到這裡,董宗本對董遵誨怒聲說道:“無知豎子,將那些衛士打昏即可,怎可擅自殺人?!”?

董遵誨連連賠罪,說自己見識淺薄,其實衛士都是楊廣義殺的,董遵誨剛剛只是將他們打暈而已。但是董遵誨不能說明此事,一是彼此性格相投,要顧全兄弟之義;二是董遵誨害怕董宗本殺了王端,卻以楊廣義抵罪,以楊廣義的人頭向王令溫解釋。?

再說了,董遵誨覺得,以自己給父親留下的好印象,大概也就被責罵幾句,不會有什麼重責。董遵誨苦笑一聲,自己好不容易纔結交到這等好漢,怎可輕易放棄這籠絡人心的機會。?

旁邊楊廣義和王政忠都大受感動,如果不是董遵誨替他們攔下此事,以他們對官場的認識,董宗本一定會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楊廣義他們身上。極有可能假託楊廣義之名,將王端斬殺。反正對董宗本來說,一個開賭坊的涉黑分子、一個開鏢局的二流武師,並不是什麼值得重視的角色。?

楊廣義見董宗本語氣愈發嚴厲,便上前一步,想要坦白這一切,卻被站在一旁的王樸一把拽住。?

王樸也看的很是明白,如今讓董遵誨承擔下所有的責任,不是董宗本的本意,卻是他們在場衆人的最好選擇。王樸暗道:這董遵誨倒是個可交之人,重視兄弟情義力當猛虎、看重朋友情誼承擔指責,實在是交朋友的上佳人選。?

董宗本責罵幾句,大概也是覺得在衆人面前橫加指責也太不給二兒子面子,便說道:“既然你們大都有傷在身,還是先去包紮一二吧。道明,你先帶着大家出去,只留下道安在此。道安,你給我跪下,這次我要好好教你一下做人的道理!”?

第68章 浴血城頭(一)第409章 美人恩重第409章 美人恩重第272章 遼國劇變(中)第279章 謀算定勝局第234章 劉子陂大戰(2)第120章 善後與誓言第267章 願爲將軍效死第240章 劉子陂大戰(完)第340章 突襲趙季札第287章 敷衍了事的夜襲(上)第86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234章 劉子陂大戰(2)第316章 御營密談(下)第177章 李守貞的覆滅(上)第233章 劉子陂大戰(1)第352章 治理水患第330章 殉國(中)第331章 殉國(下)第181章 誅殺趙思綰(中)第244章 義釋百姓第143章 殃及池魚第500章 食人魔第117章 浴血搏殺(5)第184章 誅殺趙思綰(4)第502章 暗渡澧水第118章 浴血搏殺(6)第9章 衝冠一怒爲老父第481章 難堪與憋屈第279章 謀算定勝局第310章 高平之戰(完)第465章 神兵突降第478章 好大一場火(上)第416章 大戰洪澤湖(下)第420章 炮兵對決!第434章 五千水軍戰遼兵(上)第493章 暗鬥第9章 衝冠一怒爲老父第293章 李家莊之戰(上)第409章 美人恩重第126章 西行平叛(2)第56章 準備出兵第147章 弄巧成拙(上)第507章 築基第52章 趙匡胤的出走(上)第360章 截流!?第168章 軍議與禁酒令第183章 小蘿莉第440章 點檢作天子!第299章 再除王殷第29章 積怨與綠帽子第126章 西行平叛(2)第52章 趙匡胤的出走(上)第397章 攻克淺灘第395章 御駕親征?第181章 誅殺趙思綰(中)第229章 佔據滑州第434章 五千水軍戰遼兵(上)第295章 雨落幽燕第497章 假道伐虢(上)第470章 向前,向前!第310章 高平之戰(完)第24章 難忘的飯湯第404章 斬將奪旗(上)第351章 轉行工程兵?!第353章 御營副先鋒第429章 李煜的野望第443章 另立皇儲?第483章 天命?第153章 小試身手第377章 六合大戰(中)第181章 誅殺趙思綰(中)第440章 點檢作天子!第485章 吃人魔王第95章 杜重威造反第243章 劉承佑之死(下)第229章 佔據滑州第374章 劉仁瞻之殤第221章 尋醫問藥第420章 炮兵對決!第169章 挖溝築牆第44章 進城與誤會第282章 晉州事了第452章 各有心機第498章 突襲百里!第383章 孫晟之死第492章 塵埃落定第68章 浴血城頭(一)第186章 誅殺趙思綰(完)第183章 小蘿莉第403章 再下泗州縣城第484章 京中來信第327章 空城計(上)第462章 決戰碾子谷(上)第457章 揮軍澤州第348章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下)第351章 轉行工程兵?!第167章 食君祿 不惜死(下)第446章 皇帝末路(下)第25章 飯後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