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重回太原晉王府,李治和武顏都生出了幾分這裡纔是“家”的感覺,大概是因爲這裡的一花一木、陳列擺設全部都是兩人閒暇之時,叫下人按照他們的意思佈置的。

到了府裡,就有徐氏和胡公公恭恭敬敬地等在大門口。

作爲非常出色的奶孃和總管,他二人在兩位主人回長安期間把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條,原本徐氏還有一些小家子氣,底氣不足,經過胡公公指點之後也是越發的能幹了。

武顏和李治剛回來,就分別去梳洗,洗淨一路風塵疲憊。

二人梳洗之時,青桐翠柏對着徐氏好一通耳語,徐氏聽得眉開眼笑,忙不迭問:“真的?我這就叫人去佈置去。”

於是等到武顏和李治梳洗完畢,赫然發現,原本王妃的清影居正院裡主屋裡有屏風和兩張牀的,變成了一張。

在武顏沒回過神的時候,李治就先鬧了一個大紅臉。

自從那一晚之後,他也不是完全不知曉人事了,雖然從前沒吃過“肉”,但是男性本能總是有的。一旦發散了思維,想到僅剩一張牀之後的深意,李治居然開始再次在心底默唸阿彌陀佛——這是好多年都沒有出現的事情了。

徐氏和青桐翠柏看到殿下、王妃一個面紅耳赤,一個兩眼發直,都不禁回過身去掩嘴偷笑。

到了晚上,回過神的李治才發現,其實自己可以施展法術回自己的院子去睡啊!

可是,看着阿顏緊張侷促的樣子,少年居然生出了幾分調皮的心思,坐在屋子裡巍然不動。

“你……”

“我……”

兩人同時出聲,

“你先說……”

“你先說……”

再次異口同聲。

最後是武顏一口氣把話說完:“要麼,你在我屋裡給自己變一張牀出來吧。”

硬生生把李治喉嚨裡那一句:“要麼,我每夜都潛回自己屋子去睡吧。”給憋了回去。

李治忽然覺得,阿顏在發生了那樣的事情之後,還願意和自己同一個屋子,真是太美好了。

若干年後,回想起今日,李治問:“那時候,阿顏爲何不讓我潛回自己的屋子睡?”

武顏歪歪頭笑着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我也是偶爾會犯傻的。”

當然那是後話。

自此武顏和李治開始同屋就寢,比起之前隔着屏風,兩人的關係也算是有了小小的進步了吧。

晉王和王妃回來之後,照例先是與當地世家、官員進行了一系列的交往活動。宴會地點也不再侷限於晉王府了,至少王家的晚梅宴、胡家的驚蟄宴都能看到晉王夫婦的身影。

王家作爲太原第一世家,能夠邀請到晉王殿下與王妃,並不奇怪。可是胡家在太原僅排在第三位,是怎麼跳過了位列第二的孫家,邀請到了晉王妃?

難道年前傳的小道消息都是真的?胡家搭上了晉王的路子?

可是完全沒必要吧?

一來是,胡家並不是幷州最強的世家,晉王怎麼會捨去第一位第二位的世家,找了胡家?

二來是,晉王年紀尚小,又是陛下三位嫡子中最小的,說一句誅心的話,即便是這幾年太子的位子越發不牢固了,也輪不到晉王殿下撿漏啊?

難道是因爲他們一個是幷州第三,一個是陛下嫡子第三,第三和第三,看對眼了?

以上是魚脣的人類所能夠想到的所有。

而精明一些的人物自然是猜到晉王的深意,無非是想要動一動幷州的勢力分佈。

胡帷對着王氏說:“阿還,即便太子之位不穩,晉王殿下仍舊是陛下的嫡子,哪怕是魏王……對着晉王也只會是加以榮寵的。”

王氏微笑:“妾是內宅之人,並不懂這些。夫君的判斷,自來都是極爲準確的。”

…………

看看,原來到了貞觀十五年,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不穩固,連幷州的人都有所耳聞了。

李承乾如何不焦心?

魏王李泰步步緊逼,爲他自己造勢。

東宮時常有暴斃的宮人,李承乾也越發愛往宮外去。無非是去尋找新寵稱心。

在一個男人,

一個健全的男人身上,

李承乾得到了無與倫比的滿足感,稱心他善解人意又不失陽剛之美。他的臣服,讓近來頻頻失意的太子覺得自己仍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儲君。

李承乾沉迷在男人雌/伏自己身下的快/感之中,越發暴戾。並未注意到,東宮裡的宮人被自己處死了一批又一批,這樣頻繁補充宮人的情況,再次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李世民對嫡長子的忍耐已經快到了臨界點。

長安城的氣氛越來越詭異,街頭巷尾時不時有人傳些小道消息,有太子荒淫無道、夜御數女的豔事,也有魏王殿下禮賢下士、能力超羣的佳話……

這其中自然有李泰的手筆,也不乏一些政治投機分子的推波助瀾。畢竟太子已經做了十幾年的太子,太子登基,名正言順,那些投機的人卻是沒有了從龍之功。

而魏王殿下就不一樣了,魏王殿下在學子裡素來有好名聲,若是他能夠成爲太子,現如今出力的人,以後都會有潑天富貴。

當然,潑天富貴也要有命享纔是,所以長安城裡暗潮涌動。這些坊間傳說,查來查去,都是撲朔迷離。

遠在幷州的李治和武顏卻忙着在與宋大人和林大人探討春種的事宜。

去年秋,兩位長史去了晉王食邑。

林暉讓莊戶頭去把各家各戶的大豆都收過來——自然不是白拿的。李治命他便宜行事,林暉也是個忠厚老實的,和莊戶頭說大豆可抵上交的出息。如此,佃戶們自然是無不答應的——反正不給咱們加租子就好。

收來大豆,林暉就開始一一試驗。果然,晉王殿下說的壓榨法出油率並不高,約莫一斤豆子才能出一兩半,不到二兩的油(一斤等於十六兩)。於是林暉很好奇殿下所說的第二種法子(1)。

只是這第二種法子一開始就遇到許多的關卡,目前只是稍有眉目。

相對於林暉的毫無頭緒、方纔起步,宋沐那邊就順利得多了。

首先是,派人去尋找晉王殿下描述過外貌的“麥飯石”。雖然不知道石頭爲什麼會有利於莊稼的生長,但是宋沐見晉王殿下說得十分肯定,竟然也覺得:殿下是皇子,想必學識淵博,是在哪裡的藏書中看到過吧。

派出去的人順利找到麥飯石。

宋沐根據前人所著的農書,以及殿下講解的一些小竅門,比如用石灰水浸泡種子等等——自然不是在整個食邑開展。而是採用殿下所說的“試驗田”的方式,用“控制變量法”觀察不同條件下的出稻率。

幷州的人並不怎麼清楚晉王食邑里發生的事情,因爲保密工作做得很到位。再來就是大家都覺得,土地上能種出什麼東西,能種出金子嗎?

李治對着宋沐和林暉一通鼓勵,並沒有給他們很大的壓力,而是一再強調,研究過程中要注意安全,尤其是研究榨油法子的這一邊。並且說,錢財、物力都可以添置,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把不善言辭的林暉感動得快變成結巴了。

而宋沐已經是知天命的年紀,在官場上見識的多了,本該是並不那麼容易被感動的,結果面見完晉王殿下之後,回到晉王食邑,發現家裡老伴兒、小孫孫都被接過來了,老伴兒還說他們的獨生子原本科考之後,在長安等着吏部分配,因爲沒有門路、銀錢,等了好久都沒消息的。如今也被安排了職位,就是太原郡的從八品下小官兒。對於宋家來說也是極好的消息了。

宋沐覺得臨老了,還能被一個年僅十四的皇子感動——真是說不出的滋味。

爲晉王殿下做事,吃穿用度並不是有多麼奢靡,但是足夠貼心。如今自己最牽掛的家人也過來幷州,一家團聚,老宋大人方纔覺得小林大人頗具傻氣,如今自己也是同樣覺得晉王殿下此人宅心仁厚,是個好上位者。

李治這並不是有意的收買人心,而是執行武顏給自己的各類建議,比如說要讓身邊的人覺得,跟着自己有肉吃。

開春之後,長安來信了,是妙言寫來的,她和她表哥的婚事就在端午之後。

武顏是沒法去湊熱鬧了,有幾分遺憾,也只是一兩分而已。

很快,這些許的遺憾也被拋之腦後。

等到秋日裡,武穎出嫁的消息傳來,武顏卻正在爲李治食邑秋收的成果而開心。

老宋大人也沒想到,經過第一次改良的糧種能夠比往年的收成漲了三成!他雄心勃勃地要爭取來年,讓食邑地裡全部種上新的種子。

可是被李治制止了。

老宋大人不解。

這一回,李治請了武顏出來,面對面講給老宋大人聽。

武顏知道,這是李治不想一直獨佔着自己的功勞。因爲宋沐和林暉現在也算是晉王心腹了,讓他們適當知道一些事情出自於自己之手,也沒有關係。

宋沐先是被王妃的出現給弄懵了,等到王妃頭頭是道地說起糧種的退化和變異問題,他才恍然大悟,原來,晉王妃也是農事高手——甚至,之前自己做的很多事,都是晉王妃的主意。

好在老宋大人,年紀大了,心也寬:晉王和王妃,本來就是一體的。晉王妃家世不出衆,卻能被賜婚果然還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因爲人家能幹啊!

而林暉那邊的浸出榨油法也終於有了起色,不得不說,這種法子的出油率確實是比單純的壓榨要高得多。

…………

晉王食邑糧食增產的消息並沒有刻意去隱瞞,可是春季裡播種的時候就是隻有部分農田開展“試驗田”計劃,因此整個食邑的糧食總量並沒有增加三成這麼多,只是一成多罷了。這在豐收年裡並不算什麼。

而榨油法還未完全成型,繼續在保密工作中。

因此,幷州衆人並不知道兩三年後,晉王食邑現在完全不引人注目的舉措會帶來多大的影響。此時的他們,目光集中在王家和胡家的身上。

胡家在貞觀十五年初,還是遮遮掩掩地與晉王府有交往。等到了年末的時候,人們發現,這種往來關係只變得更密切、更不加遮掩了。

平心而論,王家在太原的根基深。

可是晉王年歲只會慢慢變大,聽說長安傳來的消息,陛下十分喜愛晉王殿下,不止一次開口讓他多放心思在幷州的政務上,完全不忌諱自己小兒子在幷州變得勢大。

一時之間,幷州衆人倒是開始觀望起來:沒準幷州的風會變一變?

王家,會怎麼應對胡家勢力變大這件事?

…………

等到臘月裡,李治和武顏回長安之後,發現太子和魏王連表面的和氣都快維持不住了。

長安城猶如快要沸騰的油鍋,隨時會開始翻騰。

李世民不是沒發現這樣的暗涌,可是他仍舊認爲,這是兩個兒子之間的小爭執與不合罷了。

哦,不得不提一提,這個蠢爹去年過年神助攻,促成了李治和武顏同屋,今年就想給李治賜下幾個美人了。

於是,等到晉王夫婦離開長安的時候,六個美人也確實跟着馬車一起出發了。(2)

六個,也許是李世民念着兒子還小,縮減之後的人數。

一路上,椿兒、柳兒的神色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哪裡惹得王妃不痛快——青桐和翠柏去年都配了人,現在是管事媳婦了。椿兒和柳兒是被提拔上來的大丫鬟。

她們畢竟跟着晉王和王妃不久,或者說,她們畢竟還不夠了解武顏,武顏擔心的從來都不是後宅的這些事。

到了太原,六個美人就被胡公公和徐氏放到王府的旮旯頭去了——李治一句“找個地方安置了,不許她們亂走動”給這六人定了前程。

反正陛下賜下來的時候,也沒說是她們是有品級的,不過是個玩意兒罷了。

六個美人在太原晉王府沒能翻出什麼風浪。因爲她們不只見不到晉王殿下,連王妃也見不到。

晉王和王妃最近很忙——

不只晉王夫婦忙,長安城裡的很多人也是探頭探腦的。

這樣的情況,持續到——

太子發動兵變。

…………

貞觀十六年,即公元642年,太子李承乾兵變。

在試圖暗殺李泰失敗後,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爲強起兵逼宮,結果事情敗露。

也就是說,李承乾他在“打算”兵變的時候,就被他老子逮住了。

留在長安延康坊晉王府的人通過特殊渠道給李治傳來了消息:太子兵變失敗。

他大約是想效仿自己的父皇,再來一次玄武門之變。

可是武顏就納悶了,如果說歷史上的李承乾是因爲魏王李泰太過受寵而兵變,那麼如今李泰遠在相州,一次暗殺不成,擔心李泰告狀,就開始在長安搞兵變——先弄掉自己爹,再去弄死自己弟弟?

天了嚕,這是豬腦子嗎?

衆人都以爲太子勢必要完蛋了,李泰也覺得這次李承乾自作孽,自己能取而代之了。

可是,直到貞觀十七年正月,李二陛下還表示:太子雖有足疾,並不影響走路,何況太子有子,依照禮法,即使李承乾先死,也應該立李承乾的兒子李象。

這讓回來過年的胖子李泰幾乎要吐出一口老血!

難道父皇的真愛是那個瘸子李承乾?不是我這麼萌萌噠又可愛又有才華的青雀?李泰心想。

事實上是,就算李世民想要繼續維持李承乾的太子身份,滿朝大臣也不會同意的了,太子失德,衆所周知。那麼,太子一旦被廢,魏王殿下就是新的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