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百靈提前幫着做的功課,加之日常的教養,四貞進到慈寧宮,並沒有多少忐忑不安。
走到正殿門外,當值的宮女太監裡,一位穿墨綠衣裳的女孩子看到四貞,就迎上來福禮笑道:“是貞格格嗎?請您在外面稍等,太后娘娘剛用過早膳,皇后娘娘她們正在裡面請安,容奴婢先進去通報一聲。”
四貞點點頭,朝她謝了一聲,便在殿門外站定,等待宣召。
沒等多久,綠衣宮女就出來了,同時出來的,還有個中年模樣的姑姑,看上去面目可親,一團和氣。
即使已經到了這個年紀,仍然能看出這位姑姑年輕的時候是個美人,且美的不張揚,美的和煦,如同春風化雨,令人舒服。
四貞不由對她生出些好感來。
按百靈之前所說,四貞尋摸着,這位應該是太后娘娘身邊的得意人——蘇麻拉,是慈寧宮裡的掌事嬤嬤,也是皇上的啓蒙老師。
果然,那姑姑迎上來對四貞福禮道:“奴婢蘇茉兒,給貞格格請安。太后娘娘在裡面等着呢,請貞格格隨奴婢進去吧。”
蘇麻喇姑姑雖然是一個宮女,但還在皇太后做姑娘的時候,就跟在身邊,皇太后待她的情分自是不同,就是皇子、公主們也要敬她幾分,她在皇宮中的地位遠非一般人能比……
想到百靈所說,四貞微側開身,恭恭敬敬還了蘇麻拉一禮,輕聲道:“有勞蘇姑姑。”
她低下眼眉,跟隨着蘇麻拉進了內殿。
見病癒的四貞雖然有些孱弱,但清麗的眉宇之間頗有英氣,蘇麻喇暗暗點頭。
像貞格格這麼能夠穿着花盆底還走得穩穩當當的漢人女孩子實在不多,可見定南王一心向着大清,教子女學了滿人的禮儀,府裡的規矩很好。
進了殿,四貞見慈寧宮的內殿雖不甚奢華,卻也是金磚漫地,雕樑畫棟。
身爲定南王府的格格,在廣西基本上就算最尊貴的姑娘了,四貞的眼界自然不同,她略略用眼睛一掃,就知道太后宮裡頭看似簡樸,其實裡面的陳設,樣樣都大有來頭。
例如紫檀架的十二扇花開富貴鎦金琉璃立屏,插着幾枝黃金菊的凍青釉雙耳壺扁瓶,還有鶴嘴赤金的香爐,若有若無的龍涎香氣息……無一不顯出皇太后是這宮裡頭最尊貴的女人。
走到殿中,四貞對着端坐在上座,身穿明黃錦緞上織五爪金龍紋、下飾萬福萬壽紋樣朝袍的皇太后跪拜下去。
“臣女孔四貞恭請皇太后聖安,皇太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太后見四貞跪的時候右手按住胸口疊在左手上,放在額頭那恭恭敬敬的模樣,笑了起來。
她對右首一位身着五爪金龍紋明黃錦緞石青片金緣爲飾朝褂的年輕女子笑道:“想不到這孩子,行咱們滿人的禮,能這麼妥當。”
那年輕美貌的女子笑了起來:“瞧母后說的,她去年裡不是隨定南王到過宮裡嘛?那會兒你就稀罕了一回,今個還稀罕啊!”
聽到定南王三字,跪在地上的四貞不由紅了眼睛,身子忍不住發抖起來。
太后的臉微沉了沉,收了笑意道:“這孩子長得稀罕,人也聰明,哀家回回見,回回都喜歡。她纔好了,你又提那從前做什麼,白白惹得這孩子傷心。”
皇后許是知道自己剛纔講話有些冒失,在四貞給她和在座的其他妃嬪都行過禮後,離開座位,親手扶了四貞起身。
她笑盈盈地說:“母后既然收了你做義女,咱們就是一家人,不用如此多禮,快起來,讓我們好好瞧瞧你,你不知道,這些天裡母后早也念叨你,晚也念叨你,唸叨的本宮和其他姐妹們都要吃醋了!”
哎,按百靈隱晦的說法,還有秦嬤嬤打聽到的,皇后娘娘因爲出身高貴,爲人驕縱奢侈,是個不好相與的,這會兒聽她說話,倒好像那些個傳言不盡不實。
四貞擡起頭來,正好和皇后看了個對眼。
她不由驚豔。
雖然早聽說皇后生得美貌,在這宮裡頭鮮少有人能比,去年裡皇上大婚之時,她隨父親進宮時,也曾見過一面,但那會兒是在大殿裡遠遠的朝拜,不曾看個分明。
如今看來,皇后何止是美貌,簡直就是書上所說的那種傾國傾城的美人,就是她看了,也覺得移不開眼睛。
爲何這樣好看的皇后,皇上會不喜歡呢?
四貞想到那些個非常隱晦的說法,心裡頭,不由爲這位美貌的皇后娘娘可惜。
一時間,倒把自己的傷楚忘了許多。
皇后許是見慣了別人對她的驚豔,並沒有在意。
她拉着四貞到太后身邊的椅子坐下,笑嘻嘻地對着旁邊的那些個女子說:“你們看看,貞妹妹和母后像不像?本宮看着,這俏模樣不像義女,倒像是親女兒一般。”
底下的那些個嬪妃聽皇后如此說,哪裡會反駁,一個個紛紛附和。
太后拉起四貞的手,笑着啐了皇后一口,對四貞和藹地說:“你別理那個潑猴,她慣是這樣沒大沒小的。”
知道太后和皇后是親姑侄,情分不比常人,加之這樣的話實在不好接,四貞只乖巧地笑了笑,沒有吭氣。
太后拉着四貞的手一個勁噓寒問暖,關懷備至,等問了四貞的年紀,聽說她才滿了十二歲,就笑着對左首的太妃說:“哀家以爲她有十三、四歲了呢,沒想到才和博果爾、建寧她們一般大。”
博果爾是太宗皇帝的皇十一子,是太妃所出。建寧是太宗皇帝最小的女兒,自生母逝後,一直養在慈寧宮裡,這會兒正站在太后身邊,聽到太后所說,她看了四貞一眼,噘嘴道:“母后有了新女兒,就不疼建寧了嗎?”
太后笑暱地對建寧道:“都已經訂了親的人,還這麼小氣?去,要吃醋,和你皇嫂一堆酸去,免得我們倒牙!”
聽太后說起自個的親事,建寧漲紅了臉,跑到皇后身邊擰着身子嬌聲道:“皇后嫂嫂,您看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