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回

二十九回

二十九回施苦肉瞞天過海逞巧舌夜半弔喪

發佈李昿這一句話出口,不但從人盡皆大駭變色,就是在一旁侍立觀看的黃得功,也都暗暗替他捏了把汗。桓震並沒什麼傷,他是知道的;李昿卻好死不死地提出要看,桓震爲了保守秘密,還能讓他活着出去麼?所謂英雄相惜,李昿雖然算是敵人,卻是黃得功敬佩之人,打從心底不希望他死。然而他更加不希望桓震的謀劃毀於一旦,當下手掌按住了刀柄,只待彭羽一聲令下,便拔出刀來,先行砍殺李昿。至於他的十名從人,自有外面的刀斧手料理。

發佈彭羽聽了這話,果真勃然大怒,一掌拍在几上,震得茶杯搖搖晃晃,茶水濺出來不少。霍然站起身來,對着李昿疾言厲色的道:“貴使既然毫無誠意,那麼咱們也就不必再談。天朝隱忍不發,候爾至今,已經算得仁至義盡,往後明朝兩國,各安天命便是。”說着便揮手令親兵送客。

發佈李昿毫不驚慌,挺立微笑,兩道目光如炬,盯住了彭羽,直瞧得他心裡有些毛毛的。昨日他與申景珍會面,轉致朝廷中備局〔按,與中國的內閣職能相仿,但權力不如內閣大〕意見,刺客身份既已無從查考,只有設法弄清大明的巡撫究竟是否真的受傷,料想桓震身爲邊疆重臣,不致拿自己性命當兒戲,倘若親眼確認,果然傷勢沉重,那麼多半便是真的有人行刺;反之,巡撫既然皮肉未損,遇刺之事自然無從說起。李昿身爲左議政,那是朝鮮朝廷之中數一數二的大臣,況且平日爲人忠直,深得朝王的信任,由他來擔此任,是再好也不過的了。李昿領命之後,雖然明知此事不論是真是假,自己提出這等無禮要求,必然惹得明人大怒,說不定釁端由此而啓;若是當真有詐,多半還會給殺人滅口。原本是打算買通幾個雜役查探一番,可是聽申景珍說道,明軍據了義順館,在周圍嚴密把守,莫說外來雜役,就連一隻生面孔的蒼蠅也都飛不進去。沒法子,只好硬着頭皮上了。

發佈他早已經將自己生死置諸度外,也就不怕明人發作。兩人對視良久,都沒有絲毫要讓步的意思。一時之間,堂中一片死寂,衆人呼吸之聲清晰可聞,聽在李昿耳中,就似有一雙手在反覆絞擰他的心肺一般。

發佈忽聽桓震用力咳嗽幾聲,彭羽瞧瞧時計,道:“貴使見諒,我家大人創口新近崩裂,每半個時辰便要換一次藥。”說着喚來兩名親兵,將桓震擡上了軟兜,就要往後庭去。李昿知道桓震這麼一走便再也不可能回來,自己這次出使也就算失敗了。當下轉到桓震面前,雙膝跪地,俯首道:“李昿斗膽,敢請大人示以創處。”彭羽皺眉道:“說來說去,總是這一句。”李昿再拜道:“大人無須顧慮,但由得敝使在旁觀看便可。”黃得功已經準備拔刀,只要彭羽說一個“殺”字,李昿的頭顱便會滾落下來。

發佈桓震坐在軟兜之中,雙目微閉,從齒縫中擠出一個“可”字來。彭羽面露驚訝神色,勸阻道:“大人貴體,豈可隨意曝露?何況朝人全無誠意,只是一味刁難,學生以爲,咱們不必談下去了。”桓震輕輕搖頭,低聲道:“李議政願看,那便由得他看。”李昿聞言,連忙叩頭稱謝。彭羽卻道:“大人寬宏大量,某卻不能任你胡作非爲。”對桓震一躬,道:“李大使執意要驗大人之傷,無非疑心我等詐作遇刺,蒙誆爾等。大人既然答允,學生無話可說。只是卻要與李大使訂下約來,大人若無傷口,自是我等作僞無疑,倘若受傷是真,那便如何?”李昿昂首道:“倘若是真,大人是在我國境內遇刺,我王責無可逭。朝鮮軍備隳廢,絕不是天朝雄師的對手,但人在國在,國亡人亡,就如大人所言,各安天命罷了。”彭羽擊掌道:“好!痛快,痛快!”兩眼卻瞧着桓震,見他點了頭,這才教李昿隨在軟兜後面,一行人一同進了後庭桓震的病房,隨軍醫生關起門來,告了聲罪,輕輕解開桓震衣服,果然肚腹之間包紮着厚厚的繃帶,從裡面滲出血來,還有些黃黃綠綠的汁水。

發佈軍醫操剪剪開繃帶,一面用淨水沖洗,一面將繃帶揭去。桓震痛得厲聲大叫,李昿連耳膜都快要給震破,只不敢伸手去掩,仍是目不轉睛地瞧着桓震的傷處,不多時直到繃帶盡數去除,露出一道長可寸許的傷口來,傷口周圍高高腫起,中間血糊糊地十分駭人。李昿本是個儒士,望了一眼,已經不敢再看,面色蒼白,身體搖搖晃晃,似乎站立不住。彭羽察言觀色,伸手一指椅子,道:“貴使何不就座?”李昿哪裡敢坐,只覺這一下自己是徹頭徹尾的佔不住理了,非但不曾抓到桓震作僞的把柄,反倒自己送了小辮子上去,塞在人家手裡。軍醫手腳麻利,很快換過藥,重新包紮妥當。桓震教人請李昿過去,有氣無力的道:“貴使親眼所見,料必無詐。此刻可以開誠佈公地談一談了麼?”

發佈就在此時,門外忽然喧鬧起來,只聽乒乒乓乓幾聲槍響,衆人盡皆嚇了一跳。彭羽奔了出去,喝問幾句,旋即返身回來,稟道:“幾個親兵聽說朝鮮使臣來此,糾合起來鬧事,定要捉他給大人償命。”桓震皺眉道:“胡鬧甚麼?我還沒死,償甚麼命?去教他們耐心些等着,待我當真一命嗚呼之日,再去尋人償命不遲。只是卻不要糾纏這李使者,所謂冤有頭債有主,徑將這筆賬算在朝王頭上便是。”他一口氣說了這麼些話,似乎有些累了,靠在牀頭打盹。

發佈李昿汗出如漿,伏地叩頭道:“小邦無禮,得罪上國,罪該萬死,罪該萬死!”彭羽“哼”地一聲,毫不理睬,作了一個“送客的手勢。”

發佈李昿見彭羽態度強硬,桓震卻似乎較好說話,當下稽首道:“變生義州,我國固無從辭咎,但刺客身份未明,已經一命嗚呼,朝鮮歷來謹事天朝,不敢有逆,兇嫌是否真是朝人,尚未可知,我邦至多不過保護不善而已。此處並無旁人,敝使請進一言:今我朝中於明胡之事多有雜言,我王方左右爲難之際,大人有容人之雅量,何不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是去一猶疑之敵,而增一臂助也。”他這話已經說得十分赤裸裸,倘若桓震咄咄相逼,朝鮮實在沒法子,只好去求皇太極保護,那就是猶疑變作實在了。若是桓震肯作讓步,將這事情糊塗揭過,朝鮮便答允往後幫助大明對付韃子。

發佈桓震閉目不語,未置可否,彭羽卻大怒道:“貴使要挾我等麼?”李昿搖頭道:“不敢。小邦受韃子欺凌,也非心甘情願,只不過明遠胡近,明哲之計,不得不爲耳。備局中多有不願助明的,也只不過懼怕奴酋報復而已。天朝若真有力一舉蕩平胡虜,小邦欣悅拜舞尚且不及,又怎會暗地裡做這手腳,行刺大人?我王受上國封賜,李昿既是朝鮮臣子,自然也就是天朝的臣子。今日之言,句句出自肺腑,萬望大人明鑑。”

發佈彭羽暗暗點頭,這李昿與申景珍相比,有一個極大的不同之處,那就是申景珍一味想着自己的性命前程,李昿卻是真心實意地替朝鮮國打算。也正因爲如此,李昿要比申景珍難以對付得多,不是一味恐嚇便可以令他屈服的。當下對黃得功使個眼色,黃得功會意,出去守在門外。桓震閉目養神,忽然開口道:“貴使一片誠摯之心,本撫深爲所感。既然如此,此事便一筆勾銷,你我兩國,仍舊照前貿易便是。”李昿大喜,難得桓震竟然如此慷慨,雖然自己受了一番刁難折辱,可是那比起整個朝鮮免遭兵戈之禍來,又能算得了甚麼?正要拜謝,卻聽彭羽截口道:“大人且慢應允。”回對李昿道:“此次的事情雖然作罷,可是往後我家大人仍須來往義州,若是再出這種事情,誰來負責?何況明人商旅往來不計其數,爾等連巡撫也不能妥善保護,更不必提我國商人了。”李昿細細琢磨他話中含義,心裡不由得一沉,果聽他道:“既然爾等辦不到,那麼我們只有自己派兵在義州駐紮,一來每次大人到訪,都好隨侍護衛,免得士卒來回奔波之苦;二來也好保護商旅,助爾義州官吏肅清盜匪,貴使之意若何啊?”

發佈李昿直覺地便要拒絕,剛剛搖了搖頭,正要張口,心中忽然想起甚麼來,一時間不由得怔了一怔。彭羽催問道:“如何?”李昿心中飛快盤算,終於咬牙道:“謹遵大人吩咐,待敝使上奏我王。”

發佈黃得功送李昿出館,又轉回來覆命。桓震長長出了口氣,叫道:“天啊,可悶死我了!”伸手去解自己身上繃帶,戳着肚子上那堆血糊糊、粘答答的東西,撇嘴道:“妙才你好惡心,麪粉也能弄成這等樣子!不過竟能瞞過那李老頭,不知是他年老眼花,還是你手藝太好。”彭羽哈哈一笑,道:“定是他眼花了。”臉上卻頗有自得之狀。黃得功也湊上來,瞧着桓震的肚皮,似乎十分好奇。桓震斜他一眼,恐嚇道:“你再亂瞧,我便學了妙才這手本領,夜裡偷偷在你臉上搞些花樣。”黃得功笑着逃了開去,奔出兩步,回頭道:“大人,卑職有一樁事情求你。”

發佈桓震微微一笑,道:“你不願再跟我了麼?也好,我本不打算總將你縛在親衛偏裨的位子上,你有膽有略,只是總跟在我身邊,少打了仗,也是時候教你自己出去磨練一番。”黃得功嘆道:“大人英明。”桓震笑道:“我不光英明,還開了天眼,懂得看你的心思呢。你想做義州駐軍的統帥,是不是?”黃得功跪了下來,叩頭道:“求大人成全!”他哥哥是給虜兵的鐵騎活活踩死的,從遵化城下那一天起,他便發下了誓,無論如何一定要親手替哥哥報仇雪恨。正是爲了這個誓願,當初他可以連命都不要地照着桓震的安排去皇太極身邊做一個死間;也正因爲這個誓願,他才死心塌地地跟隨桓震直到如今。眼下巡撫大人要在義州駐兵,以他這麼久以來對自己主官的瞭解,往後戰事再起,義州必定是首當其衝之處。家仇國難,建功立業,盡在此時,他怎能不動心?

發佈桓震明白他心中所想,自己卻也有這個意思。不但是因爲他覺得黃得功是一個可造之才,更是由於截至目前爲止,黃得功從未獨當大敵,長久下去,恐怕會如趙雲一樣變成一個專業保鏢,早些讓他獨自帶兵掌權,對他自己既有好處,也利於往後自己控制朝鮮邊境。當下道:“答應你卻無妨,只是你年方廿一,又是我親衛出身,我若委以方面,恐怕軍中有人不服。你要守義州,便只能做副將。”黃得功滿口答應,他只求有個機會,副將便副將,還不是一樣殺韃子麼?桓震回顧彭羽道:“妙才,我部下將領你差不多也都認得了,你說誰可主守義州?”

發佈彭羽低頭沉思,忽然微微一笑,說出一個人來,卻教桓震有三分錯愕,黃得功更是大叫不服。這人卻是祖大壽的外甥吳三桂,眼下是炮營之中的一個遊擊。自從新軍建立以來,炮營也由兩營擴至四營,以忠、義、武、勇名之,新增兩營並不另設參將統帶,而是桓震自己直轄,平時仍是張正朝與方繼祖代管。祖大壽極力引薦,桓震礙着他的面子,不得不將吳三桂調了過來,卻不與他哥哥三鳳編在一處,而是安插在巡撫直轄的勇字營做了個遊擊。桓震連連搖頭,斷然道:“旁人都可商量,唯獨此人萬萬不行!”彭羽愕然,反問道:“爲何?上次在島觀看炮營演練,我觀此人指揮若定,遇事又能冷靜分剖,頗有大將之材,兼且行事不拘於常理,我佔義州原本就是無理爭三分的勾當,選他來做守將,再好也不過了。”桓震只是搖頭,道:“不可不可,妙才另想一人來。”彭羽辭道:“學生心中,唯此一人而已。大人不肯用,學生更無別話。”

發佈桓震只覺自己似乎傷了他心,輕嘆一聲,放緩語氣,道:“我非信不過妙才,只是信不過吳三桂而已。”吳三桂在他心中是個根深蒂固的大漢奸,是引清兵入關葬送了漢人江山的千古罪人,迫於祖大壽所請不得不用,已經是大違本意,怎麼還要委以重任起來?這些話卻不能對彭羽明言,只好推說祖大壽的親眷廣佈軍中,裙帶關係盤根錯節,自己不加限制也就罷了,怎能反去推波助瀾?

發佈彭羽搖頭道:“學生以往只以爲大人一心爲天下先,卻原來也是汲汲於一己功名利祿!外患未去,內訌便起,朝中如此,想不到大人也是如此!也罷,只怨學生有眼無珠,瞧錯了人,不足爲大人用,請辭去。”說着長揖到地,直起身來,拂袖便走。

發佈桓震跳起身來,一把攔住,一時間卻不知對他怎樣解釋方好。想了一想,深深一躬,道:“方纔是我失言了。我不用吳三桂,並不是怕祖大壽坐大,否則又何必保薦他做鎮守遼東總兵官?我與祖帥都是一心爲遼東好,不過各人做事法子不同罷了,安得說我便是醉心功名,忘卻了國仇家恨?我不用吳三桂,自有不可用的隱情,卻不能對妙才明言。言盡於此,妙才信我便罷,若不信,盡請離去。”說着做了個“請”的手勢。

發佈彭羽凝神瞧着他,兩人雙目對視,只覺桓震眼神之中滿是坦然,確乎不像心虛的模樣,或者他不肯用吳三桂,真有甚麼不得已的苦衷?躊躇片刻,點頭道:“好。學生權且留下。”桓震笑道:“既如此,我意調左良玉主理義州之兵,而以吳三桂、黃得功兩人副之,妙才可滿意?”彭羽長揖無言。

發佈卻說李昿快馬將談判結果送回漢城,朝王李琮閱罷,召集羣臣商議對策,多數人以爲丁卯年義州給胡虜佔去,好容易才得索回,卻是以不得交給明軍爲條件。倘若皇太極聽說明軍又再入駐,豈不恰好給了他一個大啓兵端的藉口?是以紛紛諫阻。唯有延平府院君李貴,一力勸說朝王不妨答允桓震所請。李琮大惑不解起來,問道:“前者我與明磋商開市,是卿極稱不可,如今卻又爲何勸我答應?”李貴笑道:“時移勢異,法亦當隨之而變。我國夾於明胡之間,欲圖自存,訣竅唯有‘左右逢源’四字而已。前諫開市者,是因爲明胡消長之勢未彰,我邦小地僻之國,貿然先舉,唯有授人以柄而已。今勸王從明所請者,卻是明人已有伐虜之心,恰如洪水滾滾,自上而下,河中之人不能順應,不免反被其害。”李琮仍不明白,追問道:“我一旦答允上朝,豈不就挑明瞭與胡虜作對?彼又豈肯善罷?”李貴微微一笑,道:“王可壓下李昿奏疏,暫且不報,卻速速密地使人授書與虜酋,但言我國爲明所迫,彼以大兵相脅,王不得不曲意從之,以全社稷,言辭之間,須將一應事頭推在明撫頭上。如此一來虜酋必然遷怒明人,我邦可保無恙矣。”李琮連連稱好,當下照樣做去不提。

發佈皇太極時在瀋陽,收到李琮書信,果然大怒,刷刷兩把扯個粉碎,便喝令將朝鮮使者樸蘭英拖出去砍頭。樸蘭英抗聲大叫道:“汗王不察,妄殺友好之使,金朝邦交,自此絕矣!”皇太極幡然醒悟,當此要緊關頭,不好好安撫朝鮮也就罷了,怎麼反要將它推往明朝那邊去?當下親自下階去接樸蘭英,挽着他手在殿上坐了下來,十分親熱的道:“我一時糊塗,氣惱攻心,得罪了使者,萬勿見怪。”他翻臉如同翻書,方纔還在笑語款款,頃刻之間便換了一副面孔,疾言厲色的道:“但我女真的好漢,從來無須靠旁人幫忙打仗,也不怕旁人合起夥來攻打我們。使者歸告爾王,明金兄弟之情,皇太極這裡從沒變過,要他自己善加斟酌。”說罷,便教送樸蘭英回館安歇。

發佈當晚,范文程孤身一人,夜訪樸蘭英。他也不叫奴僕通傳,徑自走了來,尚未進門,便放聲號啕大哭。樸蘭英聞聲驚起,急出門來看時,卻是范文程,由頭至腳地穿了一身喪服,頭纏白布,腰間紮了麻繩,手提一根哭喪棒,就如弔孝來的一般。人在客中,忌諱最多,樸蘭英一見范文程這等模樣,一張臉立刻拉了下來,不情不願地將他讓了進來。

發佈范文程一面哭,一面走了進來,方入得門,便跪下朝南叩拜,口中念念有辭,樸蘭英豎起耳朵細聽,不由得大怒,原來卻是做的一篇悼朝鮮王文。倒退半步,指着范文程喝道:“你我兩國,約爲兄弟之邦,何以今日貴汗縛我欲斬在前,範大人夜半弔喪在後,作何道理?”范文程毫不理睬,仍是一頭流涕,一頭念他的悼文,好容易念罷了,擦擦眼淚,道:“汗王欲殺使者,是汗王的事情,實乃你我兩國,已有陣前相見之理,不得不然耳。雖然如此,文程卻不能不念故情,今夜特地當着使者之面,一悼貴國國王,聊表懷思之情而已。”說着竟堂然皇然地從褡褳中取出銀硃紙錢,對着南方燒化起來。

發佈樸蘭英大奇,只覺他行徑古怪之中卻帶三分深意,不因不由地問道:“我王身體康健,焉要大人來吊?”范文程笑道:“而今身體康健,不久之後也不過冢中枯骨而已,何須問哉!”樸蘭英皺眉道:“範大人有甚麼話要指教,不妨直說。小使洗耳恭聽便是。”

發佈

九十九回十四回單刀赴會入虎穴軟硬兼施伏文龍一百一十七回十七回九十九回155一百四十回四十四回援手一百四十三回一百四十五回一百一十六回一百三十四回一百一十一回六十七回七十三回十六回周氏女得而復失旅順兵或潰或叛四十二回遭劾七十六回三十五回溫氏女佯爲賢婦一百二十一回三十回初識一百二十七回六十三回一百一十一回一百零三回二十二回妙才施計耍無賴試官入院通關節八十二回四十五回營求六十五回二十二回舌辯九十二回二十五回六十二回九十三回三十六回亂君154一百零六回155第9回 傷逝十四回盟友第1回 雄兵歸遼去外侮 頑童弄藥炸東林三十五回再會三十回初識七十五回三十回六十回五十九回一百三十七回二十七回十四回盟友第1回 越空一百四十五回四十回寇邊十八回周旋三十五回溫氏女佯爲賢婦二十四回前路四十五回二十九回九十二回九十八回一百一十四回二十三迴歸去二十八回一百零九回第5回 文震孟當廷中風 韓象雲北疆逃歸三十二回五人十四回盟友三十九回餉變十一回窮途一百三十二回三十三回重逢三十二回150一百二十八回四十一回二十四回二十四回前路十四回盟友三十回初識一百三十二回十三回破軍二十回攘金州鵲巢鳩佔立新軍誓天應命三十一回多爾袞借刀殺人朝鮮國趁火打劫一百二十六回二十六回五十九回三十一回信邸第十回一百四十五回四十三回去官一百一十回一百一十五回一百三十三回一百一十六回八十四回一百四十六回一百四十二回四十六回屈身一百二十八回三十一回信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