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班師回朝

d

突厥平滅後,李靖和李績兩部兵馬合兵陰山,管理着被俘虜的突厥軍民,等待朝廷的詔令。

雖然,戰事已經結束,捷報也發往了長安。然而,善後的工作更加繁瑣,李靖、李績等人忙的不亦樂乎。

正月十五,薛延陀部首領夷男、新任遼州刺史耶律真哥、都督烏施蒙各率部下親衛三百人,至陰山拜會李靖。

夷男、耶律真哥、烏施蒙三部兵馬,在這場大戰中的任務是襲擾突厥北部,牽制北部各部落的兵馬。

戰爭進行中,夷男、耶律真哥、烏施蒙三部,按照趙雲澤密授的游擊戰十六字方針,“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原則,發揮騎兵的機動優勢,將突厥北部攪了個天翻地覆。

雖然,這三部人馬並沒有佔領多少實質地盤,但搶掠的物資卻極爲豐富。都發了橫財。

趙雲澤之所以讓這三部兵馬不以佔領地盤,只以劫掠和打擊敵有生力量的作戰原則爲準,也是想爲大唐儘可能的爭取利益。中原王朝,最看重的就是版圖土地,至於物資,既然讓人家出兵,就總得給人家點好處吧。

耶律真哥和烏施蒙,都是靠着趙雲澤發跡的,對於趙雲澤的作戰原則,自然一絲不苟的遵守。再說,他們的地盤遠在遼東,佔領突厥北部也無用。

夷男的地盤雖然緊挨着突厥,但是,薛延陀汗國新立,這會兒與大唐正是蜜月期,對於大唐佈置的作戰方略,夷男也沒有違背。薛延陀如今地廣人稀,牧地一點都不缺乏,夷男也還沒有擴張的心思。

陰山大營攻破後,李靖在第二天就派出尉遲恭和趙雲澤,帶領兩千騎兵,以及頡利的狗頭軍師趙德言等突厥官員,前往陰山以北,收降那些北部部落。同時,也是向夷男、耶律真哥、烏施蒙三人,傳達李靖的停戰命令。

尉遲恭等人在北部奔波忙活了近十天,纔將北部的個突厥部落收攏,押回陰山。

其實,這會兒北部那些部落,早已被夷男、耶律真哥、烏施蒙的兵馬禍害的慘不忍睹了。最後被押到陰山的,只有不到兩萬人,還多數是婦女和老幼牧民。

夷男、耶律真哥、烏施蒙,各自安頓兵馬駐屯後,就前往陰山拜會李靖。

因爲這三部人馬的來至,李靖設下宴席,衆人又大吃大喝了一頓。李靖讓夷男和耶律真哥、烏施蒙暫時先在陰山駐紮,一起等候朝廷的詔令。

一直到二月初八,朝廷的欽差纔來至陰山。前來傳達李世民詔令的,是民部尚書唐儉。

這位唐大人,要是按照原先歷史上的軌跡,這時來突厥的任務,是與頡利談判。後來,李靖不顧唐儉還身在突厥營中的安危,毅然突襲陰山大營。唐儉雖然最後被安然營救出,可也因爲此事,與李靖產生隔閡,一輩子都沒消除。

不過,趙雲澤的穿越,導致李靖突襲陰山大營的時間,比原先歷史上提前了一個多月,這也讓唐儉沒能體驗一把身在敵營被李靖當做棄子的經歷。與李靖的隔閡,也自然不會產生了。

唐儉向李靖等人傳達了李世民的詔令。詔令中,命大同道行軍總管李道宗、金河道行軍總管柴紹,兩部兵馬接管陰山大營,等待朝廷的下一步處置方案。其餘各路大軍,帶領從長安帶出的兵馬,押解頡利可汗及突厥高層官員俘虜,班師回朝,府兵則各歸地方。參與此次戰事的外援夷男,以及新近歸順大唐的耶律真哥、烏施蒙,隨李靖兵馬去長安,接受封賞。

從李世民的詔令中,就看出親疏遠近了。接管陰山大營的李道宗和柴紹,一個是李世民的堂弟,一個是李世民的姐夫。這倒不是李世民不放心別人接管陰山大營,而是,勝利班師回朝,那是極爲風光的事情。出征的將領,誰都想享受這份榮耀無比的時刻。可也不能丟下突厥這邊十多萬俘虜不管。因此,李世民也只能委屈自家人了。

接到朝廷的詔令後,李靖等人又在陰山待了八天,準備班師回朝的各項事宜。直到李道宗、柴紹帶着兵馬趕來後,李靖與李道宗和柴紹做了交接,這才正式班師,踏上歸途。

——分——割——線——

三月十六,恆安道行軍總管衛孝傑和暢武道行軍總管薛萬徹的兵馬回到長安。

李世民命他們在長安城北以外十里駐紮,等候李靖和李績的兵馬迴歸。李世民帶着文武官員,親自到兩軍大營****。

三月十八,李靖和李績的聯軍也回到了長安。

將士們出征之時,乃初冬時節。班師回到長安,卻已經是春暖花開之時了。一場大戰,整整持續了半年。

但這還遠未結束,朝廷對於擴張的版圖,還沒拿出具體的治理方略。以後,還有的忙呢。這是後話,先略過不提。

李靖和李績的兵馬回來後,李世民同樣命他們先在城北紮營,李世民又帶着朝中官員至營中****一番。

三月十九一早,李靖帶着四部兵馬的主要將領,進宮參加早朝。這個早朝,他們是主角。

早朝上,李世民對出征的將領大加讚譽,當庭頒佈了封賞詔令。

李靖是此次戰事的總指揮,功列第一無可厚非,進封衛國公,授金紫光祿大夫虛銜,遷升尚書右僕射職事;李績封英國公,授金紫光祿大夫虛銜,出任由晉王李治遙領幷州大都督的大都督府長史,代李治治理幷州軍政事務。其餘將領,也都各有封賞,不一一細表。

趙雲澤這次,立下的功勞有目共睹,定出兵方略、說服遼東突厥、靺鞨兩部歸順大唐、說降楊政道、俘虜頡利,這都是大功。李世民在詔令中封趙雲澤爲平州侯,授正五品上定遠將軍散銜,職事倒是沒有調整。

趙雲澤聽了這個封賞,有些意外。一來,他犯了那麼大錯誤,李世民居然照樣封了他侯爵。二來,他的職事沒做調整,難道自己還要繼續做石城縣令?可我已經是正五品上的官員了好不?石城縣令按照朝廷的規制,應該是八品官擔任的。

可是很快,趙雲澤就哭不得笑不得了。

宣佈完封賞詔令後,李世民又對領受封賞的將領們大加勉勵一番。

隨即,李世民忽然一板臉,道:“平州侯趙雲澤何在?”

“臣在!”趙雲澤連忙出班。咱這就成侯爺了。

“你可知罪?”李世民問道。

啊?剛酬了功,這就問罪了?

“臣……不知何罪之有?”趙雲澤裝糊塗道。

“哼,你擅自帶領特戰隊攻打陰山大營,致使一萬將士爲救援你們,深陷敵軍重圍。若不是李靖和李績、尉遲恭、蘇定方等人指揮若定,一萬大唐將士,就要因爲你的擅自行動,沒於敵軍。你還不認罪?”李世民冷着臉說道。

哦,原來老李是這麼解釋攻打陰山大營之事的。這不還是我原先的打算嘛!

“臣,知罪!”趙雲澤只好認罪了。

李世民又嘆了口氣,道:“不過,你也算誤打誤着,若不是你私自行動,大唐也取得不了破襲陰山的大捷。但是,功是功,過是過,你不遵軍令擅自行動的罪責,朕卻不能不追究。”

“臣願領受陛下的責罰。”趙雲澤說道。

李世民又道:“方纔,朕已酬你之功。這會兒,就治你之罪。宣旨!”

黃德海上前幾步,打開一卷聖旨念道:“平州侯、定遠將軍趙雲澤,不遵將令擅自行動,置軍法於不顧。爲儆效尤,特降爵一等,降銜兩級,剝奪趙雲澤平州侯爵位,改授開國平州伯,降其定遠將軍武散銜爲朝請大夫文散銜。遷檢校平州刺史、兼領平州折衝府都尉。擇日赴任。欽此!”

“臣趙雲澤領旨,謝恩!”

哥們兒這就又被降成伯爵了!呵呵,這剛升官,官印還沒到手呢,就又降官了。這速度,怕也無人能比了。趙雲澤對李世民佩服的不要不要的,瞧人家老李這手段,功過是非分的一清二楚,你不服都不行啊!

對了,我這就成了平州刺史了?雖然只是代理的,可那也是一方諸侯了呀!還順帶着管理平州的軍事。老李對咱是真照顧啊!這下好了,老婆孩子也不用再奔波搬家了。c

第531章 靈兒有喜第364章 蕭氏的請求(上)第487章 秦茉兒離京(上)第226章 紅色罰款單第109章 講武堂的構想(上)第246章 護龍會總舵第234章 趙家莊(下)第110章 故人來訪(上)第443章 大海呀,全是水第83章 軍訓(上)第251章 闖三關過五將(三)第221章 賺錢的點子泡湯了第465章 劫持與反劫持(上)第114章 小露一手第125章 四方館疑案(五)第165章 誰搶誰第405章 遼東方略(下)第258章 涇州之變(下)第307章 利益同步第417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36章 兩個逗比的人情第110章 故人來訪(上)第346章 獵殺與反獵殺(上)第127章 又死一個第136章 涇陽諜影第224章 胡江入坑(上)第65章 再見孫思邈第327章 兒名趙日天第390章 進宮過年第104章 傢俱廠開業(下)第560章 病入膏肓第351章 被嫌棄了第29章 論功行賞(上)第409章 貶官第300章 馬周發威(下)第454章 樹上開花(上)第534章 面見楊政道(上)第346章 獵殺與反獵殺(上)第127章 又死一個第104章 傢俱廠開業(下)第294章 重組護龍會(中)第122章 四方館疑案(三)第335章 防蝗與特戰裝備第61章 關於書中爵位問題第444章 黃金海岸(上)第153章 我將來的夫婿第46章 火鍋夜宴(上)第418章 裴寂罷官(上)第435章 沒人上門的縣衙第98章 蘇定方第375章 各懷心思第430章 人不風流枉少年(上)第14章 撲朔迷離(下)第264章 沐清風的陰謀第4章 首陣顯威第311章 獻寶(下)第125章 四方館疑案(五)第435章 沒人上門的縣衙第238章 又見《推背圖》第385章 陰山之變(續三)第45章 說媒的與老年癡呆者第387章 兩敗俱傷第511章 畢業典禮(下)第135章 驗收第310章 獻寶(上)第483章 白蛇傳(上)第15章 變成大鳥第106章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106章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486章 九江公主拒婚第546章 義釋義成公主第345章 夜梟演習(六)第415章 大鬧甘露殿(下)第155章 囚室求婚第180章 內訌第293章 重組護龍會(上)第20章 天降奇兵第48章 火鍋夜宴(下)第233章 趙家莊(上)第119章 李淳風第1章 這叫什麼事兒第219章 納徵(上)第464章 深夜裡的一把火(下)第237章 開中法(下)第225章 胡江入坑(下)第12章 又戰涇陽第34章 神秘的宮女第489章 石城招商會(上)第158章 脫困之戰(上)第160章 敵友難辨(上)第26章 渭水之盟(五)第33章 李二是個心機婊(下)第108章 講武堂的構想(中)第198章 辭親?結親?(上)第330章 大比武(上)第270章 悅來客棧第67章 打一棒給顆甜棗第63章 馬蹄鐵(下)第41章 火器試驗(上)第554章 劫持,又見劫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