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馬周發威(上)

長安城北,武庫別署向西約三裡地,乃講武堂營地。;;;;;;;;;;;;;

將講武堂設在武庫別署外圍,其目的也是爲了加強武庫別署的警衛力量。講武堂成立後,行人要想再經過武庫別署附近,就必須要先繞過講武堂了。而講武堂是光明正大的軍事禁區,不像武庫別署那樣遮遮掩掩。普通百姓,也不會隨意靠近講武堂。

八月初五,趙雲澤搬遷新居之後的第二日,講武堂便開始了營建。

按照趙雲澤最初的構想,是要將講武堂建造爲一座軍事堡壘。可因爲國庫缺錢,也只能因陋就簡,將講武堂建造爲普通的軍營了。

負責講武堂建設施工的,是顯德殿實驗班的那二百一十六名結業學員。這些學員都是從十六衛的基層選拔上來的官卒,對於安營紮寨都是熟手。

他們要建的,是一座能夠容納近兩千人的大軍營。講武堂今年預備招收八百名學員,再加上教職員工、後勤輔兵、講武堂直屬衛隊,以及改組後的護龍會總舵諸員,林林總總加在一塊兒,就將近兩千人了。

其工程建設,主要以設立寨牆爲主。講武堂所選擇的地形,位於一片林地。將樹木割倒修整後,就是現成的建築材料。至於樹墩,除了清理出必要的空地,其餘的全部當作課桌椅使用。真是夠簡陋的了。

李靖、李道宗、趙雲澤、馬周這四位已經定下職事的講武堂高層官員,今日全都來到施工現場,主持開工儀式。

所謂的開工儀式,其實簡單的很,無非是將施工人員召集在一塊兒,然後李靖下達命令而已。

按照李道宗的想法,是等學員招收齊以後,由學員來建造營地的。可是趙雲澤卻說,新招的學員不便於管理,還是讓將要擔任教職員工的那些人來建營吧。這也順便磨磨他們的性子,免得在顯德殿享受了大半年的榮光,養成驕橫心態。

李靖也很支持趙雲澤的意見。李靖說,治軍先治官,先磨磨這些教職員的性子,沒有壞處。

那些在顯德殿苦熬了大半年的官卒,原以爲自己搖身一變,成了講武堂的教職員就可以媳婦熬成婆了,可誰知,他們居然要先當苦力,一個個自是叫苦不迭。

可軍令如山,就算你不願意,也得幹。於是,這些教職員一個個就揮汗如雨的幹起活來了。

雖然,講武堂是因陋就簡建成一座軍營,可這座軍營卻是長期性的,至少,在三兩年之內是不會變動了。因此,在建造上也要格外注重質量和使用功效。這就不能像行軍立營一樣一簇而就了,要精心施工。沒有十天八天的,怕也建不成。

李靖和李道宗在工地看了一會兒後,就都回了長安城。趙雲澤也偷懶,把監督施工的工作全交給了馬周。他自己則帶着程處默,閒庭信步的四處溜達。

溜達了一會兒,工地一處忽然傳來了吵鬧聲。趙雲澤眉頭一皺,就走向了吵鬧之處。

那裡,剛開始埋作爲營牆的木樁,圍了有十幾個人,馬周正在對着一個人指指點點。

“你懂什麼老子吃了快十年軍糧了,戰場也上過十幾回了,安營立寨的活兒也不知做了多少,還用你一個書生來教我”被馬周指點的那人朝馬周大聲吼道。

這人大概二十七八的年齡,一臉剛硬的胡茬,身材也很是壯碩。趙雲澤認出了此人,他名叫邱光祖,是個一根筋的漢子。去年,有一次趙雲澤在顯德殿操訓隊列,練習正步踢腿時,邱光祖居然問趙雲澤,爲什麼踢腿高度非要一腳之高。趙雲澤當時就問他,你一頓吃幾碗飯邱光祖說三碗。趙雲澤又反問邱光祖,爲什麼非要吃三碗。把邱光祖好一頓噎。

“兄臺,你們以往建的營寨,都是臨時用的,最多也就是住三兩個月。直接將木料埋在土裡自然沒問題。可我們現在建的軍營,卻是要長久使用的。若不先把木樁底部燒一下,讓其表皮結碳,在土裡埋久了,是要爛掉的。”馬周很耐心的對那人說道。

趙雲澤一聽,就明白馬周和那人因爲什麼爭執了。

“太不像話了,那人這是在違逆上官”程處默說了一句,就想上前爲馬周出頭。趙雲澤卻一把拉住了他。

“處默稍安勿躁,且看馬賓王如何處理此事。”趙雲澤對程處默微微一笑說道,“馬賓王是文官,又沒有任何資歷,他今天要是壓服不了這些驕兵悍卒,那以後他的主簿也做不安生。”

程處默一聽趙雲澤此話,便與趙雲澤站在原地,遠遠的看着馬周和那人爭吵。

“老邱,我覺得人家書生說的對,你就消停會兒吧。”旁邊一個人勸起了邱光祖。

邱光祖不理那人,只是一味對馬周不屑:“一個書生,居然還想指揮某你拿的動刀槍嗎”

趙雲澤饒有興趣的觀察起了馬周。他知道,邱光祖之所以與馬周爭吵,怕也不光是因爲怎樣埋木樁的事情。更多的原因,還是因爲邱光祖不服馬周的管理。有這種想法的,怕也不止邱光祖一人。他就是要看看馬周怎樣在這羣驕兵悍卒面前樹立威信。

馬周聽了邱光祖的話,卻也不惱,他臉色淡然的盯着邱光祖看了一會兒。忽然微微一笑道:“某是書生不假,可誰說書生就拿不動刀槍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連朝廷參加貢舉的士子都要考騎射,你也未免太看不起書生了。我朝長孫輔機、李藥師、李懋功、秦叔寶等大將軍,那也是飽讀詩書之人。誰說書生就帶不得兵,打不得仗了”

馬周所謂的貢舉,就是指科舉在隋唐時的叫法。此時,參加貢舉的士子,的確是要考六藝中的“射”和“御”的。射,就是射箭;而御,在孔子的時代原指駕車,因爲那時還不興騎馬,連打仗也是以車戰這種豪華方式爲衝鋒戰術。後來,騎馬流行之後,御藝一術,也便演變成了騎術。

正統儒學是提倡君子文武兼修的,而且也並非是把讀書人都教成綿羊。孔子也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在宋朝理學盛行之前,儒學也同樣有強硬的一面。古時的讀書人,仗劍走天下,沒有武藝傍身是不行的。讀書人腰間掛的那把劍,也並非只是裝飾品,那也同樣是用來飲血的。三國時的徐庶,就曾經做過遊俠;唐時的李白,也同樣是擊劍高手。只是,到了南宋以後,儒學被一幫所謂的“新聖人”給歪曲了,開始只注重修文,而武道則被視爲莽夫所爲,讀書人也變成了懦弱的代名詞。

邱光祖被馬周駁的一時啞口無言。可他卻不想認熊,想了一會兒,他又道:“你少拿幾位大將軍說事,他們都是爲朝廷立下汗馬功勞的。你嘴皮子說的再好,誰知道你是不是光說不練的假把式。”

此時,越來越多的人被馬周和邱光祖的爭吵所吸引,湊過來看熱鬧。馬周聽了邱光祖的話,忽然朝圍觀的衆人一拱手,道:“哪位借弓箭一用”

雖然現在是施工,可必要的輪值警衛力量還是部署了的。參加施工的這些人,也都帶有軍械。有好事之人,當即去取來了弓箭,交給了馬周。

趙雲澤的興趣更濃了,莫非馬賓王還要露一手射箭的功夫

第454章 樹上開花(上)第341章 夜梟演習(二)第427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上)第295章 重組護龍會(下)第175章 入朔方(下)第210章 胡江之殤(上)第261章 這個可以有第311章 獻寶(下)第403章 再戲趙德言(下)第73章 羣英薈萃(上)第453章 柳暗花明第28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347章 獵殺與反獵殺(下)第425章 入城稅與保護費(上)第349章 皇劍之名(下)第351章 被嫌棄了第371章 互相試探第17章 突襲前奏(上)第418章 裴寂罷官(上)第544章 夜襲陰山(中)第26章 渭水之盟(五)第169章 當李績遇上魔王第480章 石城大開發(下)第32章 李二是個心機婊(上)第433章 買店變買人第145章 蒸酒與淨鹽(下)第63章 馬蹄鐵(下)第51章 收徒與暖牀丫頭(下)第12章 又戰涇陽第100章 接掌內衛第128章 流水線標準化作業(上)第437章 青苗法的設想第96章 黑寡婦第410章 一切爲了兒子第58章 重陽登高(下)第362章 六位帝皇玩第220章 納徵(下)第392章 歸途漫漫(下)第157章 艙室旖旎第11章 賞狗毛三根第26章 渭水之盟(五)第119章 李淳風第292章 廢物利用第562章 施治第416章 鬥法第268章 黃河之上第234章 趙家莊(下)第144章 蒸酒與淨鹽(中)第250章 闖三關過五將(三)第400章 新師孃?第400章 新師孃?第535章 面見楊政道(下)第514章 秋狩(三)第407章 蕭瑀上門第186章 朔方之變(五)第341章 夜梟演習(二)第416章 鬥法第66章 功成第215章 七大罪(下)第1章 楔子第246章 護龍會總舵第545章 夜襲陰山(下)第405章 遼東方略(下)第509章 畢業典禮(上)第154章 做會主?第556章 最後的放縱第73章 羣英薈萃(上)第37章 巷間偶遇第537章 二將奪一城(中)第539章 大火拼(上)第470章 槍聲與鮮花(下)第561章 命不該絕第192章 樑康登基第140章 開衙與閱兵(上)第422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第411章 趙雲澤的反擊第277章 非常審訊(下)第307章 利益同步第80章 烏合之衆第335章 防蝗與特戰裝備第344章 夜梟演習(五)第267章 狐狸精與生孩子第203章 回家第390章 進宮過年第206章 喂兔子借錢第458章 神秘人第328章 程咬金歸京第15章 變成大鳥第498章 藏寶圖(下)第125章 四方館疑案(五)第296章 程咬金離京第217章 浮出水面(下)第339章 鍛造兵王(下)第187章 朔方之變(五)第442章 鴻門宴(下)第80章 烏合之衆第183章 朔方之變(二)第50章 收徒與暖牀丫頭(上)第375章 各懷心思第553章 萬國來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