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祭農大典(上)

二月初六,護龍會總舵爲趙雲澤舉行繼任會主的大典。秦茉兒陪同趙雲澤,在凃墨的組織下完成了大典的各項儀式。

令護龍會總舵的人意外的是,趙雲澤正式接任會主後,所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居然是護龍會維持現狀,仍由秦茉兒主持護龍會的一切。而他,很快就要離開長安城,去執行大唐皇帝派予的新任務。

聽了趙雲澤的這個解釋,衆人這才釋然。

沐清風在聽趙雲澤親口說出他要離開長安城後,心中對自己的計劃更篤定了。

二月十二,大唐君臣在長安城北的皇家藉田舉行祭農大典。注:藉田,也寫作“耤田”。

所謂藉田,就是皇帝私留用來耕種的土地。藉田,見之史料的記載最早是在周代。

周禮注曰:“古之王者貴爲天子,富有四海,而必私置藉田,蓋其義有三焉。一曰以奉宗廟親致其孝也;二曰以訓於百姓在勤,勤則不匱也;三曰聞之子孫躬知稼穡之艱難無逸也。”

周禮中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天子雖然富有四海,然而也應當自己置田耕種。這麼做的意義有三點。一是將耕種所得的產出供奉於宗廟,向祖宗先人表達孝心;二是天子用親耕來訓導百姓勤於農事;三是教育子孫要親身體驗耕種的辛苦,從而勤儉愛民。

天子的藉田,自周以來都是千畝。據禮記祭義記載:“昔者天子爲藉千畝”

當然,千畝之地,皇帝和皇族之人不可能全部都要自己耕種。有些朝代,是由負責司農的衙門代爲管理皇帝的藉田;而有的朝代,則是由宮中太監打理藉田;還有的朝代,則直接將藉田租給百姓種植。

到了明清時,天子的藉田由千畝變爲了一畝三分地,已經純粹只有象徵意義了。現代用“一畝三分地”來代表自己的地盤或者勢力範圍,就是來源於此。

唐朝時的藉田在城北,也是因爲皇宮在長安城的最北邊的緣故。這樣便於皇帝赴藉田親耕。

祭農大典,所有在京皇族成年男子和文武官員都要參加。朝廷各衙門,也只留值守的人員。

城北二十里地之外,便是李世民的千畝藉田。很巧合的是,李世民的藉田與趙雲澤新授的那四百畝永業田挨着。

趙雲澤新授的那四百畝永業田,也都已經租種給了趙家莊的鄉親們。

藉田之內,同樣建有房舍,用來給皇帝耕種時歇息之用。這些房舍建的一點都不奢華,從外表上看,就是一個稍大點的農家院子。這大概也是爲了對皇帝進行憶苦思甜教育吧。

皇帝的農院建在藉田的最東部正中位置。而與農院相對的,在藉田的西部正中位置,則建有藉田壇。藉田壇修的非常高大,整體呈圓形,共有三層臺階,每層臺階又有五級。取天時地利人和、五穀豐登之意。藉田壇正中,建有一長方形六神殿。六神殿青瓦覆頂,西北南三面紅牆合圍,向東一面敞開。殿中矗立着風伯、雨師、靈星、先農、社、稷六尊大神的全身塑像。注:藉田壇,唐睿宗時更名爲“先農壇”,以後歷朝都延用此稱呼。

今日的祭農大典,除了皇帝率文武官員親祭以外,還有從長安近郊地區邀請的農民耋老參加。長安城附近的老百姓,也都可以至藉田觀禮。

千畝藉田之上,以藉田壇爲中心,形成了密密麻麻的兩圈人堆。

最外面,自然是來此觀禮的普通百姓。這些百姓被警戒的軍士設防於距藉田壇五百步之外。藉田壇四周,又有軍士布控警戒。藉田壇下,便是李世民所率領的文武官員和農民耋老。

巳時許,祭農大典正式開始。由司空裴寂主持祭農大典。

在裴寂的唱禮聲中,李世民向六神塑像獻三牲祭品,並親自誦讀祭文。參加祭農大典的官員、耋老和前來觀禮的百姓,在李世民的帶領下向六神塑像跪拜叩首。

祭禮結束後,便是李世民的親耕儀式了。

爲李世民用來親耕的地塊早已劃好。在大典前幾日,司農寺的官員已提前率人爲這塊地澆水,並將地裡的石塊、荒草進行了清理。

李世民要做的,就是親自扶犁,播下五穀。

一頭大犍牛兩角掛着紅花,身披五色彩綢,被套在了一張同樣繫着紅花的耬犁上。兩名年約五六十歲的農民耋老,一人一邊牽着那頭大犍牛。

李世民此時已經換下了冕服,穿上了一身短衣長褲的明黃色衣裝着。頭上,也去掉了璞頭,只挽一個髮髻,用黃巾包纏。他的腳上,穿的是一雙草鞋。要不是他的衣服和頭巾是明黃色的,此時的李世民,單看打扮,與一個農民無異。

李世民一手扶犁,右肩搭着一條皮鞭,已經做好了準備。九歲的皇太子李承乾,今天也被李世民帶來協助親耕。李承乾此時同樣是一身勞作的衣着,他手裡拿着一根小皮鞭,跟在牛屁股後面。

“貞觀元年,歲值,仲春亥日,皇帝親耕。行犁”

隨着裴寂的一聲唱禮,李世民右手從肩頭拿下皮鞭,用力向前一甩,那皮鞭在牛屁股上方響起了一聲清脆的鞭花。

喲呵,老李同志還蠻像那麼回事的嘛,這鞭花甩的我怕是做不到。官員羣中的趙雲澤在心裡爲李世民點讚了。

“駕”李世民一聲高呼,兩名耋老牽着大犍牛向前行走。李承乾也揮動手中小皮鞭,輕輕的抽打着牛屁股。

親耕,皇帝要播下五穀,每一樣種子都是往返播三壠。李世民似乎對耕地很在行,他只用一隻手就扶住了耬犁。犍牛在穩步行進,李世民手掌的耬犁,不深不淺的犁着地,同時將種子播撒在土地中。

看到這裡,趙雲澤皺起了眉頭。老李同志居然不是先將土地深翻再播種,而是直接將種子播進地裡。難道唐初的農業生產,都是如此耕播種子的

再看那頭大犍牛,居然沒有扎鼻圈,就那麼像騾子一樣用轡頭套到了犁上。難怪還要有人負責牽牛呢,那兩個耋老每次拉動牛頭,似乎都很費力。在後世,牛紮了鼻圈,稍稍一拉鼻子就會受疼,很好操控的。耕地也不一定非要有人牽牛,有經驗的農民,完全能一手扶犁一手用長繮繩控制牛的前進。

看來,大唐的農業種植技術,也還有很大的改進餘地啊

第428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中)第272章 大神歸位第254章 趙雲澤的憂慮第453章 柳暗花明第473章 平滅飛雲寨(下)第47章 火鍋夜宴(中)第98章 蘇定方第87章 御前操演(上)第146章 老李同志的賞賜第320章 朝辯論商第99章 政治小白第132章 傳遞消息(下)第334章 大反轉第284章 敕造新宅第49章 秦茉兒的真實身份第98章 蘇定方第312章 被皇帝坑了第28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70章 偷錢與送錢第357章 故人重逢第358章 易容術第384章 陰山之變(續二)第38章 鬱悶的方直第445章 黃金海岸(下)第409章 貶官第529章 宣戰第120章 四方館疑案(一)第498章 藏寶圖(下)第41章 一縷鄉愁第109章 講武堂的構想(下)第446章 第二梯隊第368章 酒後真言第270章 悅來客棧第184章 朔方之變(三)第30章 論功行賞(下)第88章 御前操演(下)第550章 萬國來朝(上)第95章 到底誰是賊(下)第227章 娶媳婦的規矩第217章 浮出水面(下)第469章 槍聲與鮮花(中)第424章 查賬第33章 李二是個心機婊(下)第446章 第二梯隊第152章 護龍會(下)第560章 病入膏肓第168章 渭水逢故人(下)第244章 進宮拜年(下)第376章 煽風點火第463章 深夜裡的一把火(中)第268章 黃河之上第47章 火鍋夜宴(中)第224章 胡江入坑(上)第292章 廢物利用第80章 烏合之衆第165章 誰搶誰第200章 瞌睡來了遇枕頭第356章 爸爸去哪兒第157章 艙室旖旎第527章 運籌帷幄(中)第436章 一堂雞毛第298章 遷居第557章 真相大白第336章 挖牆腳第403章 再戲趙德言(下)第492章 石城招商會(下)第405章 遼東方略(下)第390章 進宮過年第221章 賺錢的點子泡湯了第460章 冤家路窄(下)第41章 火器試驗(上)第492章 石城招商會(下)第550章 萬國來朝(上)第199章 辭親?結親?(下)第535章 面見楊政道(下)第379章 糊弄頡利(下)第49章 秦茉兒的真實身份第19章 突襲前奏(下)第406章 都是好東西第183章 朔方之變(二)第223章 物證第41章 火器試驗(上)第136章 涇陽諜影第447章 垂直打擊第41章 一縷鄉愁第553章 萬國來朝(下)第179章 離間(下)第309章 玻璃現世第437章 青苗法的設想第186章 朔方之變(五)第358章 易容術第479章 石城大開發(中二)第114章 小露一手第135章 驗收第195章 提親(上)第411章 趙雲澤的反擊第259章 詩驚玄武門第402章 再戲趙德言(上)第262章 趙雲澤的新任務第420章 裴寂罷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