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外人員趙括

白起,讓人聞名喪膽的“殺人狂魔”同時代絕對無人能及,就算孫臏重生勝敗也未可知。當然趙括去之前秦帥並不是白起,可是打了這麼久,趙國想盡快結束,秦國肯定也想啊,即使當時不是白起,那麼在考慮這麼大一場戰爭的時候又怎麼可是忽略這麼重要的一個人呢。而作爲裡帥趙括又怎麼可以不考慮白起參戰的可能性呢。這場戰爭以趙軍覆沒結局,可是正史上是沒有提及戰神級人物白起也損失過半,讓秦軍也損失了近20萬人。在中計陷入包圍後趙括首用“孫臏十陣”中的“車城圓陣”,每次趙括都是衝在全軍最前,這份膽識實在令人佩服。他在斷糧46天的情況竟讓大軍沒有生亂,絕對是兵史上的一個奇蹟。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趙括是有真才實學,相當的帶兵能力的。如果沒有長平之戰 ,如果歷史可以給趙括更多的時間成長,也許在經歷更多戰爭洗禮後,趙括可以成爲一代名將,但是歷史不能重來。而趙括還是過於年輕氣勝,雖然在戰前他多次勘察地形,下令之果斷也無人能及。可是趙括是大鵬展翅恨天低,小馬乍行前路窄,在長期得不到父母認可,極度渴望證明自己的情況下他對前帥廉頗的意見視若罔聞,也沒有找下面的將軍詢問軍情,而是立刻更吏換將,準備實行自己的戰術。要知道廉頗及其他將領,已與秦軍對持多時,廉頗也多次試探無功而返,此時此刻無論如何趙括都應該更冷靜,沉穩一些,他手裡掌握着45萬人的性命啊。此戰對秦對趙都意義非凡(秦軍也派出40萬大軍)。趙括頭腦一熱,在秦軍故意示弱,小勝之後冒進。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他陷入了秦軍白起的包圍。更讓人迷惑的是,趙括竟然在被圍46天后才突圍求援,卻又只派了個5000人的求援隊伍……我實在是理解不了他這波騷操作,面對40萬秦軍的包圍這5000人確定可以突圍麼?被圍的46天裡他在想什麼?真的以爲自己可以衝殺出去?其實從結果來看,如果不是他等待了46天,也許結局也會不同,因爲戰爭最後的結局也是趙括在突圍的情況下斬殺了近20萬秦軍,而趙軍在突圍中也只死了20萬左右(另外二十萬被騙進峽谷發糧食,有撐死的,有被射死的)。此戰後,秦也已經變成民倦、糧匱、國空之局面。

我們先撇開長平之戰,單看趙括,即使與他父親趙奢談戰陣佈設之道也略勝一籌,那麼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考試趙括應該會拿第一。趙括並不是一無是處,他是有一定能力的人,如果運用得當他也是會以另外一種形式留名歷史(想起另外一個人,馬謖)爲什麼我這麼說呢,因爲在長平之戰前就與父親上過戰場,只是未以主將的身份出現。趙奢奉命伐齊,久攻不下。這個時候趙括建議父親暫緩攻勢,派人打聽清楚城中已經斷糧了。趙括運用所學“攻城爲下,攻心爲上”讓父親放回俘虜,並每天往城中扔糧食。麥丘城守將幾近精神崩潰,但求與趙軍一戰,趙軍堅持不戰,導致最後城中百姓殺掉守將,開門投降了趙軍。而在閼與之戰中,趙括也爲父親提供了良好的建議。後來秦軍大敗而歸。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崗位上是可以發揮不同工效的,趙括並非無才,只是還沒有到可以掌45萬大軍,關乎國家生死的主帥之才時。

公平的說,長平之戰避無可避,之所以讓趙括來替換廉頗,一是因爲趙國已無力支持,二是其他的名將不敢上,沒有人敢接這麼重的責任,於是乎在秦軍的推波助瀾下,在趙國上層的集體決策下、在趙括的急於證明自己的心態下,最終敗了,敗的相當的徹底,可是如果不是趙括,換其他人會有其他結局麼?個人認爲不會,所以雖然趙括被45萬人聯名報名,終也只作爲了編外選手。趙括絕對不是個只會紙上談兵之人,如果給他更多的成長時間,長平之戰未必不會有其他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