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媒體的節奏】

這次北美行程羅晟在美國這邊逗留了半個多月,回到國內的時候,已經是1月14日。

YouTube的三大創始人居然會在這般機緣巧合之下加入藍星科技北美分部,這是讓羅晟頗爲意外的,由此可見把分部設立在灣區硅谷一帶是對的。

而在美國出差的這段時間,B輪融資的消息早已經傳回了國內,拿到3.25億美元的融資僅僅出讓10%,估值¥270億左右,成爲國內第一家未上市的獨角獸級別的創業公司。

這些數字伴隨着媒體刊登的消息上,讓國內互聯網界人士一片恍然,其融資額度和股權出讓比例都把業內人士的眼球驚掉一地。

藍星科技在去年2月成立,到現在成立還不滿一週年,也就11個月左右,而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從天使輪融資到這一次的B輪融資已經進行了四次融資了。

第一次12萬美元、第二次930萬美元、第三次7200萬美元、第四次更是3.25億美元,一年不到的時間裡羅晟已經成投資人手裡拿走了4億美元融資。

其融資歷程堪稱神話,業內絕對找不到第二家。

對於同行來說,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是無比震驚,甚至一度懷疑其真實性,但在被證實是真的之後,簡直把羨慕嫉妒恨全都拉滿。

就很氣!

同樣是互聯網創業者,差距這麼就這麼大?

這邊爲融一筆錢跑斷腿,還不一定拿得到,那邊隨便走一趟幾億美元就有了。

消息剛剛傳回國內的時候,各大媒體都在大肆報道羅晟的華爾街之行,同時各方的目光也都聚焦在了藍星科技這家初創公司身上。

與之伴隨而來的是衆多的業內人士同樣的疑問三連:藍星科技憑什麼被估值32.5億美元,或者說¥270億元?

作爲一家成立時間還差1個月才滿1年的初創公司,不但年輕,而且至今爲止還沒有創造一分錢的利潤。

憑什麼就能如此備受資本的青睞?

一年不到,接連四次投資,一次比一次誇張,投給羅晟讓他折騰就不怕玩脫?

關鍵是,那些爲羅晟和藍星科技背書的投資機構的來頭一個比一個大,IDG、創投、華金證券、紅杉、軟銀、摩根(旗下投行)、高盛,任何一家在資本圈內都是如雷貫耳般的存在。

換做別的創業公司,只要有其中任何一家投資機構給該公司融資背書,都開心的不得了,可以對外大肆宣傳。

不過,外界在震驚於這筆鉅額融資得以誕生的同時,當看到藍星科技的投資方一覽,幾乎都是華爾街資本的時候,業內突然就出現了一股新的質疑聲,或者說節奏。

……

“請進。”

羅晟的辦公室裡,今天是他回國後的第二天,昨天休息了一天把時差倒過來之後,今天就開始正式上班。

走進他辦公室的人是公司的首席運營官張博文。

“羅總,這幾天的新聞出現了一些公司的負面消息。”張博文進來便如是說道。

“負面消息?”羅晟不由得擡頭看向了對方。

“是的,不少的媒體和網上的輿論都在質疑藍星科技到底是一家國內的公司,還是外國公司?爲什麼不找國內的投資機構諸如此類。”張博文如是說道。

聽到這話,羅晟失笑的搖了搖頭,輕嘆了一聲,道:“這個問題恐怕得問國內的VC了,公司創業的初期,我親自跑了三十多家機構,幾乎把大江南北都跑了一遍,很遺憾沒有一個人投我。”

說着羅晟攤了攤手,在公司創辦之初,他其實非常想要引進國內的風險投資,也只有在那個時候有機會,理由也很簡單。

第一,初期階段不會出太多的錢,但拿到的股權卻不會少,天使輪融資階段滕訊花100萬就拿到8%;第二,國內的VC機構實力並不怎麼樣,無法和外資諸如高盛、軟銀這些抗衡。

其實羅晟到現在依舊爲所有的資本打開大門,可問題是隻有一個華金證券,還是國家隊的,現在對於國內的資本來說已經晚了,90%的投資機構已經勾不着了,現在一筆融資就是幾億美元的天價,國內有幾家風投有這麼雄厚的資本?又有幾家資本機構敢拿這麼多錢來投資藍星科技?

在羅晟最初的設想裡,藍星科技的融資歷程,最初的天使輪、pre-A輪兩個階段,由國內的資本來主導領投或跟投,這個時候估值相對來說不高。

從A輪融資開始,就要主動引進外部資本了,主要是華爾街資本。

一來後續融資的估值高,出的錢多了,二來對於風險投資本身也有一定的要求,既要有背景也要有雄厚的資本,華爾街的資本是最佳首選。

因爲這還關係到公司的全球化佈局,不引入華爾街資本,藍星科技要出海的難度堪稱地獄級,即便引入華爾街資本,等公司將來做大做強了依然會面臨重重阻礙和來自美國人的百般刁難。

但羅晟絕不會因爲困難就放棄全球市場,假如藍星科技不引入華爾街資本,全球市場就鐵定跟你沒有什麼關係了,最終只能抱守大中華區市場。

龜縮在內地即便公司的收益能做到10,全部爲自己所得;但假如出讓一半的公司股權,作爲回報將獲得全球市場,公司的收益能做到100,即便對半分也能分享其中50,雖然讓出了一半的利益,但實際上得到了數倍的利益,也依舊對公司有絕對控制權。

該怎麼選擇,這是可以用腳做投票。

正是因爲如此,這個世界纔會出現利益共同體這樣的說法。

即便將來公司上市了,股票分不分紅、分紅多少、怎麼分,只要公司的控制權牢牢的掌握在創始人的手裡,都是創始人說了算。

蘋果公司的現金儲備一度做到一兩千億美元,但喬布斯定了個調,堅持十多年不分紅,股東一點脾氣都沒有。

“這些輿論,不用過於在意,但要保持關注。”羅晟想了想沉聲說道,藍星科技到目前爲止總的外部資本也才佔比29%左右,其中還有10%是滕訊持股的。

顯然,這是一些媒體爲了博人眼球而帶節奏,騙點擊率的行爲,羅晟和他的團隊至今還佔將近七成,他個人持股到現在還沒有低於51%的股權,就被媒體說成藍星科技公司是外國人的了。

外部的這種質疑並沒有對公司產生任何影響,此次融資3.25億美元,拿到錢了他也不會閒下來,這麼多錢躺在公司的資金池裡面,天天都在貶值,得有效的利用起來。

……

(今天更三章腫麼樣?所以求一下票票收藏什麼的可以不咯?有書單的大佬添加一下書單唄~~)

第602章【蔚藍海岸的技術底蘊(又是超4K大章)】第126章【金剛玻璃(1/4)】第680章【來自羅晟的靈魂拷問】第502章【我們不喜歡錢,跟錢打交道是迫不得已。】第994章【對決】單章之水不水的問題第963章【強勢】第074章【透支雙方的信任,很危險的】第033章【深度套牢三十年】第855章【反手就賣隊友的頑皮狗】第551章【這是國產車?瞬間驚了!瞬間愛了!】第796章【俺也一樣】掉809章【羅晟的當前身價】第078章【再臨北美】第586章【只能用最強大的能力了】第476章【一個字……剛!】第507章【萬衆矚目的科技創投峰會】第333章【即使翻譯上線,打破國際交流障礙】第060章【第一個競爭對手宣佈倒下】第891章【激烈的多空大戰】第129章【頭鐵的G胖(4/4)】第416章【向高通學習,躺着賺專利費】第274章【瘋狂搞錢,攀科技需要氪金】第056章【穿越小說都是騙人的】第626章【讓EU倒過來求我】第266章【芯片江湖的那點事兒】第891章【激烈的多空大戰】第311章【唯有套路得人心】第662章【走自己的路,讓對手無路可走】第183章【拜訪比亞笛,震驚的王總[1000月票加更]】第539章【全智能化的無人港口】第903章【王晨的計劃】開個單章解構一下近期劇情,很久沒和各位溝通啦第372章【AI技術的進步是關鍵】第094章【白度很焦慮】第424章【到底是新王登基,還是挑戰失敗】第273章【天下攘攘,皆爲利來】第990章【舔的太快不給別人機會的劉賭怪】第263章【羅晟的私人超級計算機】第112章【徐至軍的震驚】第307章【史詩級的IT團戰大PK?】第934章【以爲BOSS在第三層,其實已在第九層】第724章【科技改變生活,創新改變世界】第540章【遇事不決,氪金解決】第876章【大型海鮮捕撈現場】第629章【柔性屏技術突破,Azure-5發售在即】第657章【太空探索先行者們】第719章【別說道義,先談生意】第985章【重啓開市】第535章【最富有的企業與最富有的國家對拼財力?】第066章【賺錢最重要,別刺激老美的玻璃心】第235章【動漫王國的腹地——秋葉原】第933章【威脅】第248章【谷歌的野心[2200月票加更,求票!]】第121章【何須勞煩BOSS大駕,我能搞定】第508章【打不過你,就加入你(兩章合併)】第102章【商業互吹】第877章【震撼全球的施工規模】第339章【把滕訊擠出去】第704章【戰果】第892章【一入場而定乾坤】第930章【讓你們先賺,我後面再賺】第189章【它唯一不完美的地方是沒有誕生於硅谷】第153章【再臨紐約[爲“作者漠暗風”舵主加更]】第888章【哀嚎遍野的資本市場】第540章【遇事不決,氪金解決】第435章【南嶺P4實驗室的當家人】第903章【王晨的計劃】第747章【重磅消息】第470章【“鯤鵬”展翅在即】第581章【特種戰士招募】第823章【外國小夥勇闖大A】第1019章【霍克將軍的驚喜與驚駭】第344章【思諾登的決定與聽證會】第335章【暴利】第324章【懵圈的李海東】第201章【公開發難】第677章【秀的頭皮發麻】第387章【達成共識】第706章【羅晟的超級權力】第643章【世界第一富二代】第491章【連這都算到了?】第401章【微信發佈會】第867章【自己現在的影響力多大心裡沒點數?】第554章【你們賣電動車,我是賣智能電動車】第051章【餘軍】第294章【一個網傳消息讓整個業界難以平靜】第832章【從來沒有因爲一款遊戲失眠過】第120章【王浩豐的獎金】第274章【瘋狂搞錢,攀科技需要氪金】第719章【別說道義,先談生意】第126章【金剛玻璃(1/4)】第273章【天下攘攘,皆爲利來】第247章【斡旋鏖戰近兩年,一朝局面開】第389章【先把錢花掉卻越來越多,怎麼破?】第245章【不要急,沉住氣】第633章【辣個藍銀終於來了】第761章【矚目】第767章【會送外賣的大白】第716章【地平線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