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工廠就位,流片進行中

“跟實驗室的感覺不一樣吧?”

三天後,工廠的各項工作已經準備就緒,對生產設備場刻儀的改造也已經完成,程旭也是帶着自己的九位“學生”來到了位於華州東南方向的機場空港新區的工廠。

“嗯。”九個人異口同聲的點了點頭。

“現在的工廠由於EDA尚未就位,很多操作需要手動設置參數,我今天的任務十分繁重,一會兒可能顧不上你們。”

程旭交代道:“你們今天的任務就是觀察工廠生產的整個過程,並分門別類的整理好所有的流程和環節

“目的也很簡單,把它融入到EDA的設計當中去。好了,換上你們的防靜電服,各自找好自己的位置。”

看着眼前,僅僅用了十五天就拔地而起的一大片工廠區域,程旭也是一臉的感慨,科技的力量真強大,嗯,還得致敬一直奮鬥在這裡的土木老哥。

……

工廠的第一批員工都是來自千尋科技的玉虛芯科技,雖然玉虛芯科技是一家芯片設計而非生產企業,但芯片設計企業也是要參與流片的整個過程的。

這些人至少對半導體芯片的流片是有一定經驗的,至於荷泵芯片的生產,那不用說了,沒有人有經驗,就算是程旭自己,也只是在實驗室的生產過程有一些經驗。

但實驗室的生產過程,與真正的工廠流片,那可是相去甚遠。

“你們也都知道,這是一個全新的過程,而且現在沒有完全自動化工具的支撐。”

程旭第一件事兒,就是給一線的這些技術人員講解操作手冊和注意事項:

“就算是半自動化的程序,也是這幾天才改造完成的,所以,大家的任務都很重。

“一會兒分配任務,每個人一定快速的記住自己要做什麼,參數怎麼設置,到哪一個步驟了,怎麼調整。

“相關的冊子已經在你們手裡了,每個人手裡都只有自己的部分,內容不多,相信對於在座的各位工程師來說,完全不會是問題。”

在座的工程師們,年齡小的也都有三十多歲了,年齡大的,四五十歲的都有,看着這麼一個小年輕來給自己講解,心裡也是覺得有點兒怪怪的。

倒不是他們有什麼瞧不上程旭的心思,他們既然選擇來到這裡,就肯定對荷泵這個體系做過提前的瞭解。

就算不了解,千尋科技的這種既送錢送廠又送人的態度,這麼殷勤,還不夠能說明問題嗎?

他們只是覺得,長江後浪推前浪,自己是不是這就要被拍在沙灘上了?

新事物的出現,意味着新機遇,這是他們選擇來到這裡的目的。但是,四五十歲的年紀還能跟得上新事物的發展嗎?

直到拿着自己的冊子,穿好靜電服來到產線的設備前,很多人心裡還在尋思:

“是直接被後浪拍在沙灘上,還是藉着這個勢頭直接騰飛,那就看今天這一下了。”

“其實每一個過程都非常簡單,”程旭看着有些沉悶的這些人,也是出聲安慰道:

“比晶圓工廠簡單。這第一步,叫覆板,你可以把它等同爲半導體芯片生產過程當中的晶圓切片和打磨工作,過程是一樣的,而且要求都差不多。

“只不過,晶圓片是半導體生產的基底,最終電路是刻畫在晶圓片上的,但荷泵不一樣,荷泵的電路邏輯實在一種特殊的導電膠上。

“這個覆板的這個板吶,只是在場刻過程當中起到一個支撐的作用,

另外其中的一些隱含電路紋路是起到劃域的作用的。”

“記住了沒?”程旭看每個人都安安靜靜的在聽,也是問了一句。

“嗯,晶圓切片。”一名約莫四十歲的工程師,名叫沈鍾,他中氣十足的說道。

“也行吧,你先這麼理解,問題也不大。”程旭沒有糾正沈鐘的話,反正流程差不多,不影響。

“那下一步是不是就該塗膠了?”沈鍾直接舉一反三,開口問道。

“咦,沈工,可以啊,”程旭倒是稀罕了,他還沒講呢,這都知道了:“這你都提前知道了?”

“半導體晶圓廠就是這樣,下邊該塗光刻膠了。”沈鍾現在自信的很,他在玉虛芯科技就是負責跟晶圓工廠的對接,流片生產這一套流程他熟得很。

“對,沒錯。”程旭笑着解釋道:

“下一步確實是塗膠,但這不是光刻膠,這幾個膠略微固化以後,就是我們未來的芯片,它是主材,而不是生產輔助材料。

“不過,你們把這個過程就當做塗光刻膠來理解也沒有任何問題,但要注意,這一步的操作要比塗光刻膠要求更高,參數都在冊子上,切記。”

沈鍾頓時得意了,這自己都懂啊,無壓力。

“下一個步驟……”

“曝光, 光刻!”程旭還沒開口呢,幾個人就喊開了,可惜,這次錯了。

程旭看着這些人的工作氣氛,心裡也是十分舒服——這些人鬧歸鬧,做事兒還是非常嚴謹認真的。

ωωω● тTk án● c o

“下一個步驟,跟半導體芯片的生產過程就完全不同了。”

程旭這話一出,一羣人頓時安靜下來,屏氣凝神的聽着:“我們沒有光刻過程,電路也不是刻畫在晶圓片上的。

“而是用場刻儀這個設備,通過調節不同狹域內的場強度來刻畫到膠體上,整個過程持續的時間要比光刻過程長。

“你們都知道,光刻過程,現在的DUV光刻機一般十二秒,而場刻映射這個過程,每一次參數調節需要持續八秒。

“但每一次生產過程,都需要若干次的參數調節,具體幾次,怎麼調節,需要根據機器的反饋,而這整體過程下來大約需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

“當然,這是目前手動半自動的這個版本,以後肯定會更新改進,全自動程旭的話,那速度就能立即提上來。

“而場刻過程之後呢,我們就需要利用升高溫度的方式來進行一次微烘烤……然後切割……脫板……二次升溫培育處理……”

……

實驗室的九個人一絲不苟的記錄着每一個步驟,並暗自在考慮,這些個生產過程怎麼與自動化工具EDA相結合,怎麼與先期的芯片設計工作相結合。

而原本還有些得意的沈鍾這個時候則是傻了眼,剛剛還全都懂呢,這一會兒自己就完全懵逼了——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第57章 下一代【珠穆朗瑪】的設想第56章 企業集羣雛形第45章 裸片上機測試第53章 五十年?三年!第18章 誰伸手,剁誰!第27章 指令集系統第46章 這就是根基第4章 你認真的?第8章 第一課第52章 國家科發銀行承接第32章 最核心的東西第60章 改進方案確定第5章 小事兒,全都是小事兒!第51章 珠穆朗瑪-初心第28章 這也是一個妙人第32章 最核心的東西第13章 多值邏輯第25章 有思想纔是最重要的第4章 你認真的?第40章 未來方向選擇第8章 第一課第62章 智能的本質是向上第30章 瞬間不淡定了第45章 裸片上機測試第10章 這是作了什麼孽啊這是?!第63章 這不是一件小事兒第32章 最核心的東西第57章 下一代【珠穆朗瑪】的設想第30章 瞬間不淡定了第57章 下一代【珠穆朗瑪】的設想第58章 天大的問題第36章 專利的考量第58章 天大的問題第32章 最核心的東西第62章 智能的本質是向上第40章 未來方向選擇第22章 是爲了服務你,而不是取代你第8章 第一課第16章 不可或缺的EDA第57章 下一代【珠穆朗瑪】的設想第44章 流片成功第34章 生產過程——場刻第14章 形勢第15章 價值判定微處理器設計第10章 這是作了什麼孽啊這是?!第29章 現有指令集分析第24章 作爲先行者佔據絕對先機第32章 最核心的東西第59章 我能解決!第44章 流片成功第40章 未來方向選擇第6章 人機關係的邊界第3章 絕對優勢第31章 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第7章 這究竟會訓練出個什麼玩意兒?第17章 絕對不能錯過的機會第29章 現有指令集分析第58章 天大的問題第43章 工廠就位,流片進行中第55章 深入合作第40章 未來方向選擇第3章 絕對優勢第56章 企業集羣雛形第4章 你認真的?第29章 現有指令集分析第27章 指令集系統第22章 是爲了服務你,而不是取代你第16章 不可或缺的EDA第27章 指令集系統第23章 設計與製造第36章 專利的考量第45章 裸片上機測試第54章 該從哪兒下手?第49章 安全和保密級別提升,多方關注第5章 小事兒,全都是小事兒!第56章 企業集羣雛形第26章 2041實驗室人員確定第44章 流片成功第17章 絕對不能錯過的機會第32章 最核心的東西第30章 瞬間不淡定了第29章 現有指令集分析第19章 合作確定與2041實驗室第18章 誰伸手,剁誰!第21章 AI的未來可能第32章 最核心的東西第48章 新模型的威力第40章 未來方向選擇第33章 具備生產條件第43章 工廠就位,流片進行中第51章 珠穆朗瑪-初心第41章 如何解決龐大的資金問題第22章 是爲了服務你,而不是取代你第7章 這究竟會訓練出個什麼玩意兒?第43章 工廠就位,流片進行中第56章 企業集羣雛形第35章 試製成功,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