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不跟你玩兒了行不行(二合一)

前來傳旨的的是司禮監隨堂太監黃鶴,這廝似乎有點怕劉鴻漸,可能北伐一役劉鴻漸太過兇殘,以至於見了劉鴻漸本人總是扭扭捏捏放不開。

劉鴻漸大老遠便看到這賣皮革的小太監,便知道宮裡大叔又遇到麻煩事兒了。

一番詢問才得知,前些日子崇禎盛怒之下裁撤了五軍都督府,並收回了勳貴們的鐵券,然而這事兒看着做的舒坦,遺留的問題卻是不少。

大明的兵制三百年以來幾乎沒怎麼改變,平日裡大明的軍隊由五軍都督府養着,遇戰事由內閣和皇帝開會商議選定統領,然後得了皇帝首肯,兵部方下令方能調動軍隊。

而若是兵部和皇帝但凡有一方不同意出兵,這兵就絕對出不了,就算兵部喊破了天,五軍都督府也不會放一個兵。

過程看似麻煩了點,畢竟兵貴神速,有這功夫開沒完沒了的會,敵人又不傻早便有所防備了。

但這在古代卻是必須的制衡,古代沒有後世先進的通訊工具,皇帝最擔心的莫過於將領擁兵自重威脅皇權。

是以經歷唐末的大亂之後,兩宋選擇了大力打壓武將,政策上更是冗兵冗官,職權分離不說,很多官壓根就不知是幹嘛用的。

這也導致兩宋雖然富庶,兵卻熊的不行,被西夏、遼、金打的只能縮在幽雲十六州後紙醉金迷。

到了老朱家上臺,朱元璋是個狠人,登上帝位後把能打的元勳幾乎殺了個乾淨,但他還是擔心,在成立了都督府後,又獨創了軍戶制度。

後來老朱還是覺得不安全,乾脆把都督府一分爲五,天下兵馬皆由五軍都督府的勳貴們統管,但都督府卻只能負責訓練,想出兵打仗得由兵部來下令。

可不論是世襲的勳貴,還是世襲的士兵,經過百年的和平日子,哪裡還有半分狼性?

饒是如此,若不是在劉鴻漸的干預下,朝廷還得養着這羣吸血鬼,現在好了,都督府是撤了,才發現都督府原來並非一無是處。

首先遇到的便是將領的選拔問題,大明軍中的中級將領千戶、百戶皆是世襲,這些中級將領雖然整體素質不咋地,但畢竟有些家傳,拉到戰場上倒還湊合。

而且吃着皇家的俸祿,忠誠度上也不賴,如今沒了這一層,皇帝又出不了京城,這中級將領如何選拔?

全聽兵部的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誰知道兵部選出來的將領是哪一派系的。

崇禎現在都有點後悔,若不是劉鴻漸一再建(慫)議(恿),他是不會撤除都督府的。

兵部尚書李邦華給出的意見是重開武舉以選拔人才,可崇禎並不買賬,重開武舉到時候不還是兵部來考覈?

崇禎坐在乾清宮內沒了招兒,突然想到這昏招既然是那豎子提出的,想來他肯定已經想好了後路。

一想到那豎子在外頭逍遙,卻把難題拋給自己,崇禎就心中不爽,直接派黃鶴出宮傳旨,內閣會議也不得不暫停。

待劉鴻漸到達乾清宮時,一幫大爺正跟崇禎大眼兒瞪小眼兒,建極殿大學士倪元璐和次輔範景文因爲孔府的事兒,對劉鴻漸仍舊愛答不理。

卻說那日孔衍植被劉鴻漸和曹化淳聯手陰了一下,當着朝臣的面吐血暈厥,而後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剝奪了爵位,連帶着還把朝臣得罪了個遍。

真叫個有苦說不出,京城是沒臉呆了,孔衍植當日醒來後便灰溜溜的踏上歸程。

可這廝心裡難受啊,被搶了糧、奪了爵、剝奪了房產,還被人這般羞辱,回到家裡不知該如何被人恥笑,本來就一大把年紀憂愁幽思間竟死在了歸鄉途中。

這在朝廷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少朝臣都猜測這是劉鴻漸下的死手,畢竟孔衍植來京便是告他的,再加上劉鴻漸一向狠辣的作風……

出於對弱者的同情以及對孔聖人的尊崇,包括倪元璐在內的老牌東林黨,都把這鍋扣在了劉鴻漸的頭上。

劉鴻漸知道這羣老頭還在生悶氣也不在意,失去了土地的東林黨還叫東林黨嗎?

對於崇禎提出的難題,劉鴻漸在路上便已經想好對策。

“這事兒有何難?辦學堂呀!辦一所專門培養中級將官的軍校!”劉鴻漸道。

搞教育雖然花錢,但現在崇禎不缺錢,那還不趁這時候搗鼓,還要等到何時。

“劉卿莫不是辦學堂辦上癮了?”崇禎不禁無語。

這廝前幾日才提出要辦什麼民學,如今除了這檔子事兒,給出的解決方法竟然還是辦學。

辦學堂跟兵部尚書李邦華提出的武舉有什麼分別,到時候不還是兵部這些懂兵的來張羅,現在還好有他來,再不濟還能讓這小子盯着,可以後呢?

“皇上且聽臣解釋,臣所說的要辦的這軍校可不是普通的學堂。”劉鴻漸知道崇禎是急脾氣,於是趕緊出言解釋,連帶着一衆內閣大爺也擺出了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畢竟一同共事一年多,他們雖然沒見過這王爺坐過班兒,但出兵打仗的能耐還是值得肯定的。

劉鴻漸征戰一年多,對大明現有將官的整體素質可謂知之甚詳。

怎麼說呢,大明現在不缺敢戰的猛將,但卻極缺能指揮的智將,以往打仗皆是將官帶頭衝鋒以振奮士氣,彷彿將官猛了士兵們就能瘋起來。

打順風仗還湊乎,可一旦將領出了意外,整個軍隊馬上就變成了散兵遊勇,在火器日漸精良的情況下,匹夫之勇越來越不可取。

畢竟再勇猛的武將,也擋不住一發炮彈。

而且他手下那些個新提拔上來的將官,林河、陸海波、吳炳豪,還有八邊總兵之唐峰、向雄、還有那幾個民軍投降來的高一功、郝搖旗等有一個算一個,都特麼是文盲。

哦,竟把駐紮山海關的老總督黃得功給忘了,這廝也是個文盲。

這簡直太搞笑了,作爲一個帝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竟然是一大幫子文盲,雖然打仗都還湊乎,但也就打打放牧的韃子吧。

倒不是說不識字不能打勝仗,但火器世代了,還只懂戰刀對砍、弩箭對射怎麼行?

劉鴻漸所說的軍官學堂,首先就要脫離原有的體制,負責講學的教諭第一必須懂兵,有一定的實戰經驗並有戰績,其次常駐教諭必須爲白身。

確切的講,這軍校不能有官場之人染指,這樣不僅能很大限度的控制學子不被官場這大染缸染色,還能讓皇帝更放心。

其二,軍校不可開在京城這等繁華之地,一定要遠離是是非非煙花柳巷。

第三考覈制度亦要脫離原有武舉的束縛,以實戰模擬、戰陣分析、戰術研究、國際形勢分析、火器研究與使用等等……

至於原來的四書五經,去他孃的小西瓜,軍校不需要之乎者也,誰能打仗、能打勝仗,誰就是優等生。

但文化課也是重中之重,只不過軍校的文化課以識字爲要,輔以參研各類兵書,再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外加配合劉鴻漸早便命宋應星備好的數術幾何課本。

軍校將脫離原有體制的桎梏實行全軍事化管理,軍校生即便畢業參與軍隊,亦不能上朝參與政事。

他們所效忠的對象只有一個——帝國皇帝。

他們識字、懂兵法,知數理,唯一的任務就是征戰,爲帝國征戰,爲皇帝征戰!

劉鴻漸噼裡啪啦解釋了一大堆直說的嘴皮子都幹了,破天荒的,這次竟沒有把崇禎和內閣大爺說懵逼。

到底都是明白人兒,外加上崇禎也算是見識過戰場,知道些大明軍隊的弊端所在,不由得心間一樂。

如果真如這豎子說的這般,能建一所這樣的學堂,一所所思所想皆爲戰事的學堂,一所完全聽命於皇帝、不與百官同流的學堂,那對於朱家來說簡直不能太美好。

“而這所軍校的山長,必須是皇上您!”劉鴻漸畫龍點睛最後來了一句。

軍校肯定不能民營,那太可怕了,但又不能官辦,還要兼顧信任問題,那麼讓皇帝來當山長簡直不能再合適。

這樣軍校既非民營,也非官辦,而是皇帝直屬,將官們定然信任度問題也不用多言。

“嗯……諸位愛卿看呢?”崇禎沒有發表意見,而是問向了內閣的其他成員。

“臣覺得此事太過草率,開辦一所這樣的學堂亦是前所未有,一旦到時出了問題,必將影響大明的軍威。”次輔範景文磨蹭了一下說道。

開玩笑!若真是辦一所這樣的學校,那文官豈不是要天天提心吊膽了?

以往還能壓武將一頭,即便出征總督也都是他們文官來擔任,這倒好,全成了皇家的一言堂,內閣顏面何在?文官顏面何在?

劉鴻漸聽了範景文的發言不覺好笑,他早知道這些文臣們心裡會不爽。

自古以來,太平盛世皇帝的一大要事,便是平衡文武之間的關係,制衡,制衡,到了最後大多翻了車。

文武不合向來是大問題,現在好了,武將不得參議政事,這就好比後世,武將的唯一任務就是打仗,其他的什麼都不用管。

你文官牛逼,咱罵不過你,不跟你玩了還不行?

範景文說完,倪元璐隨即附和,而孟兆祥選擇棄權。

“臣覺得這學堂雖然事出倉促,但長久之計來看,不失爲一個好策謀。”兵部尚書李邦華思索了一番道。

李邦華倒沒計較什麼文武之分,他在文官中本就是個異類,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倔脾氣,有時能把崇禎氣的半死,但大道理還是明白的。

也許只有這樣能徹底杜絕掉文武之爭,亦能讓陛下安心。

“只是……恕臣直言,當政之君必須爲萬古之明君方可,否則……”李邦華果然是直脾氣,看出了問題馬上便要提出來,纔不管皇帝的臉色。

他的意思十分明白,若是出個昏君,一個手握精兵的昏君,那大明豈不是要遭殃?

“李愛卿是說,朕乃昏君嗎?”崇禎冷言道。

“陛下恕罪,臣並無此意!”李邦華隨即起身下跪請罪道,心說您也就那麼回事吧,若無王爺,估計咱早便去見了太祖。

但一言點醒夢中人,崇禎雖然心裡不痛快,但恐怕,這還真是個問題。

“這好辦,儲君也去學堂研習便可,咱大明是怎麼來的?那是太祖高皇帝一刀一槍拼出來的,儲君也必須懂兵才行。”

劉鴻漸順帶拍了拍崇禎的龍屁。

“臣附議!”中極殿大學士孟兆祥表明了態度,文武不爭也好,朝廷能少些烏煙瘴氣,文臣嘛,安心理政便可。

“臣附議!”東閣大學士韓鬱等到最後才發了言。

他的立場本就鮮明,到最後才發言權當是避嫌,反正到了這檔口,他說不說都已經很明瞭了。

“那此事便這麼說定了,只是這一任山長朕不當,朕不懂兵事,劉卿,你來。”崇禎見衆人皆沒了聲響,當即拍板道。

“不行啊皇上,這山長必須您來,否則,臣便不幹了。”劉鴻漸心說,大叔你這不是把我往火坑上架嗎?

他的功勞和威望本來就已經讓他膽戰心驚了,雖然大叔你信任我,但朝臣和天下人可不這麼想呀!

“朕不準,這山長必須你來!”崇禎是個執拗的人,事兒想辦好,必須找回辦事兒的人,而他還算有自知之明,畢竟這近二十年來他沒辦成什麼事兒。

“額,那臣只當兩年,待軍校走上正軌,臣必須要卸任,皇上您看行不?”劉鴻漸打着商量,心說大叔你可別坑我了。

老子已經夠忙的了,水師、軍械所、民學、各類工坊,外加上時不時還要被派着外出公幹。

天吶,老子可是有夢想的,夢想有一天能周遊全世界,怎的如今忙成了狗!

“準了。”崇禎心裡一樂,這個豎子,朕都沒猜忌你,你倒是先猜忌起了朕,真是該打。

兩年之期,是劉鴻漸與崇禎之間的約定,只是……

第566章 各懷心思第76章 終於開光了(求推薦票)第302章 是騾是馬,拉出來遛遛第715章 出師不利第475章 特別的恩賞第521章 四海皆是銀礦第117章 生火神器(求推薦票)第707章 養兵千日第421章 打回原形第61章 定王朱慈炯(求推薦票)第767章 大明的援助第273章 大明敢死隊第504章 早晚要征服你(二合一)第353章 還看今朝第73章 血戰山海關(三)第707章 養兵千日第634章 大明痛失柱石,南洋局勢緊繃第639章 這個人遠去了第700章 錦囊妙計第402章 熟女的鄙視第621章 大人,您的意大利炮來了第427章 大逆不道第173章 狼狽爲奸(第三更,爲本書第一位盟主芭芭拉Y加更)第315章 喜訊頻傳第832章 低配版跑車(第十二更,爲書友們的推薦票加更1/2)第697章 小雞燉蘑菇第208章 皇后也不容易第611章 給你鄭家三個選擇第598章 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第66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421章 打回原形第229章 前屯殉難(四)第503章 不服就去告老子吧(二合一)第727章 也是個慫包第305章 公主,量一量體溫吧第321章 大明軍工帝國(第五更,300月票加更)第717章 不祥之兆第614章 爲伊消得人憔悴第950章 攻守同盟,中華萬勝(終章)第638章 驚聞噩耗第523章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第710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652章 天朝上國第392章 古人誠不欺我第559章 你有什麼資格自稱奴才第325章 還是我大明牛逼第299章 軍械所,擴張!擴張!第239章 君臣垂淚第22章 那就大幹一場吧第506章 吐血的衍聖公(爲盟主 全世界我老婆最美 加更 2/3)第136章 朝會(求推薦票)第753章 朕信劉卿第787章 生不逢時(第四更,爲白銀盟加更6/20)第808章 木工頭莫走,我們去島根第66章 沙場擒賊(求推薦票)第395章 被奴役的漢民第471章 房地產大佬第758章 任重道遠第605章 大明版國債第606章 幕後黑手另有其人第367章 嗯,真香第385章 舊事重提第238章 皇上,我要復仇!第396章 辱漢人者,殺之第290章 這島以後便叫文龍島吧第150章 悽慘的匠戶第353章 還看今朝第821章 帝國終身男爵(第一更)第52章 徵兵令(求推薦票)第604章 幕後黑手第682章 告狀第58章 臉皮厚的境界第545章 小九想給夫君生個孩子第492章 鄭家有難了第242章 柔情似水第418章 又是鄭家第434章 腐化問題(第三更,打賞加更)第517章 帝國的改良者第320章 一門五爵(第四更,打賞加更3/3)第129章 大明煤業第70章 內閣之爭(求推薦票,求打賞)第625章 保護動物(第三更,爲盟主 騎單車載美女 加更3/3)第720章 熱蘭遮城第475章 特別的恩賞第59章 組建軍隊的艱辛(求推薦票)第767章 大明的援助第85章 西行買糧(求推薦票)第709章 如願以償第244章 墨寶(第二更)第474章 比凌遲更殘酷的刑罰第138章 封賞(求推薦票)第255章 下輩子別做漢奸第337章 什麼仇,什麼怨第72章 駙馬都尉(第二更)第629章 奉命打劫(補更 1/2)第681章 登門拜訪第585章 崇禎的安排(第四更,上週推薦票加更)第622章 金蟬脫殼第286章 不服來幹我啊第267章 極度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