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急敗壞的三十六師團參謀長,一方面催促出城的部隊立即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一方面集中城內的日僞軍快速的出城反擊,必須保證東關的安全。爲了在增援部隊抵達之前,在城內留守兵力實在不多的情況之下,不讓這股八路滲透進城,造成什麼惡劣的影響。
在城內的三十六師團部緊急將城內的僑民,以及日僞所謂的公職人員快速的武裝起來。在槍支不夠分發的情況之下,每人發了幾枚*,也不管這些人會不會用,連同城內的憲兵隊,正一股腦的都派到城牆上去防守。至於怎麼學習使用*,還是到了地方再說吧。
一方面嚴令在原來從潞東地區調回的部隊,在四個小時之內必須要趕回長治境內。同時命令潞東、壺北兩縣的日僞軍,立即西進包抄這股八路的後路。至於這些眼下還在潞東境內掃蕩的日僞軍,現在處在什麼位置,那就不是他們這些做長官該考慮的事情了。
李子元橫掃長治城東部和東南方向,將這裡的日僞軍據點大部分都給毀滅。將這一帶的僞職人員,又殺了一批罪大惡極的。尤其是槍斃了被俘的日僞軍駐韓店僞夜襲隊長,可謂是拔出了日僞軍在長治南部的一顆毒瘤。
在李子元的努力攪合之下,整個上黨盆地短時間之內徹底亂成了一鍋粥。潞東地區的日僞軍,接到命令陸續開始回撤。而長治城內的日僞軍,則乾脆在援軍返回之前,緊閉城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任憑李子元在長治城外折騰。
甚至爲了確保長治城的安全,將原來部署在尚未受到襲擊的城北與城南的外圍據的兵力,全部都收縮回了長治。並命令長治西面屯留,北面襄垣境內的日僞軍,由西和北兩個方向,快速的增援長治城。
不過城西的據點內的日僞軍是平安調回了,可城北的日僞軍在向長治撤退的途中。就在長治北關火車站外,在長治的日軍眼皮子底下遇襲。從北面撤回來的僞長治警備隊主力,連同日軍兩個分隊被全殲。
看着城外八路展現出來的火力,親臨城頭觀戰的三十六師團部的軍官目瞪口呆。這他媽的是傳說中的裝備極差的八路嗎?從火力來看,城外偷襲的八路至少得有一個旅的兵力。只是觀戰歸觀戰,在各路援軍沒有抵達之前,城內的日軍打死都不敢派出兵力救援。
哪怕是這個戰場,就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甚至就是近在咫尺。可在派出去救援東南方向的部隊未能趕回之前,城內的兵力連同憲兵在內雜七雜八的,也不過二百多的日軍,實在是無力救援。要是將這二百多兵力都派出去,就連三十六師團部都沒有人警衛了。
等到日軍派出去增援東南方向的,那支由輜重兵、工兵,甚至是炮兵和憲兵,在跑的差點吐血之後,總算擺脫了李子元所部兩個連的糾纏趕回長治之後。原來在東關和北關打的異常猛烈的八路,卻是又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次三十六師團部無論城外再發生什麼情況,也是無論如何也不敢再派出部隊了。反正這股八路也不會在長治常待,等他們撤走了,這長治城內外還是大日本皇軍的天下。至於眼下,還是等到掃蕩部隊回撤後再說吧。
對於李子元來說,長治城內的日僞軍不出門,正是符合他的想法。知道自己一出現在長治地區,日軍肯定要調動兵力回援的他,要的就是這個時間差。要是日僞軍都調回來,自己還玩個屁啊。
不過李子元雖說在長治城外折騰的挺歡實,但他在長治城外圍只是徐晃了一槍。朝着長治城關打了幾炮,就撒丫子向北轉移。搶在掃蕩潞東地區的日軍大隊趕回來之前,在長治東面三十華里處,沿着長治至壺北公路兩側,設置了一個伏擊圈。
李子元很清楚自己在上黨盆地這麼一折騰,潞東的日僞軍勢必會快速的趕回。雙方無論是兵力還是火力,都相差的太過於懸殊。尤其自己背後,長治城內還有部分的日僞軍。他在這裡設置伏擊圈,只不過是準備將動靜搞的再大一些。
他計劃的很清楚,如果是日軍小部隊,那就快打快收。如果是來的是日軍大部隊,那就捅他一傢伙,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轉移。利用自己調動日軍而創造出來的機會,向北或是向東南方向折回潞東地區。
李子元將伏擊地點,設置在了距離壺北縣境不足兩公里的地點。壺北至長治的公路,在這裡因爲要經過一座小橋。日軍如果以機械化的手段回援,車隊在這裡勢必需要減速。而且這裡的地形雖說平坦,並不適合設伏,但也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突然襲擊。
不過地形平坦,可以做到最大的戰術突然性。但是給李子元的設伏,也帶來一定的麻煩。眼下青紗帳距離長到足夠高度還遠着,低矮的莊稼根本無法給部隊提供隱蔽地。部隊在這裡設伏,幾乎無法隱蔽。
除了公路右側,小橋以東的公路與農田之間,距離公路百餘米的一道站起身來,只到人要部的淺溝之外。可以給李子元提供的設伏地點,只有公路邊上一個十餘戶人家的小村子,以及一片墳地。
這種地形對於任何一支想要打伏擊的部隊來說,都絕對不是一個理想的地形。因爲在視線可及的範圍之內,可供隱蔽的地點太少。而且這裡距離壺北與長治兩個縣城,都有些太近了。這裡距離壺北縣城,還不足三十公里。
但李子元卻偏偏反其道行之,將炮兵和團屬重機槍放在了村子內,一營兩個連加強一營重機槍連,則放在了那道淺溝內。一旦打響,就以火力壓制日軍後半部,並視情況包抄日僞軍後路。二營的兩個連則埋伏在小村內,只要日軍過來就集中火力兜頭。
另外一個連加上兩挺重機槍則埋伏在橋的南面,那片面積不大的墳地內。戰鬥打響之後,以火力分割日軍行軍序列。在部署的時候,李子元再三交待,沒有聽到衝鋒號的聲音,所有的人一律不許發起衝鋒。
從那座長度不過十餘米的小橋,東面二百米開始埋設了一批*。這次從西窯溝繳獲的*,除了絆發雷和壓發雷之外,還有幾十枚的美製反坦克*。只不過這玩意除了王均之外,基本上沒有人會用。李子元讓王均將這枚*,埋在橋西大約五十米的公路上。
這裡距離李子元所在的小村子,不過百餘米的距離。正好處在村子內的火力範圍之內,所以李子元將這裡設置爲整個伏擊圈的底部。只要日軍的汽車在這裡觸雷,那麼正好堵死了這條公路。
在那座比較狹窄的小橋,計算出汽車的寬度後兩邊也埋上*,包括橋西的公路上。接到命令的王均,到底是軍校出身。不僅按照李子元的命令,在橋西和橋上佈雷。就連橋的東面公路上經過縝密的計算,汽車通行寬度的兩邊以及汽車底盤下面,都埋上了十幾枚壓發雷。
日軍車隊一旦遇襲,一般都會以汽車爲掩護。尤其是隱蔽性很強的車底下,都會成爲日軍可以利用的掩體。也許想要在李子元面前露一手,王均按照日軍汽車車隊一般的行軍間距,以及日軍使用的卡車長度和寬度,苦心設計了這片雷場。
王均搞出的這一手,讓李子元很是滿意。只是王均不知道他做到越好,李子元越是不可能放他再回去。這種工兵人才別說潞東軍分區了,就是軍區都沒有幾個。那些自學成才的傢伙,可跟這種正規培訓過的素質上相差太多。就這個雷區,可沒有幾個人能夠計算出來。
還不知道自己離開十里嶺四個小時,自己當初潛伏在十里嶺就被鶴田沼楠發現,並立即上報三十六師團。而在接到鶴田沼楠的報告後,草木皆兵的三十六師團,已經從掃蕩潞東的部隊抽調兵力回援的李子元,對日軍的行動速度多少有些沒有想到。
儘管分散在整個潞東的日軍,收攏、集結、轉進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尤其是那些分散在山區的日軍,從山區到可以車運的公路位置,都需要大量的時間。但是日軍出動的汽車,卻讓援軍在路上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就在李子元這邊剛剛完成準備,那邊公路上就已經出現了日軍的汽車隊。五十多輛卡車,滿載着大批的日軍,並攜帶了三門山炮正全速向長治城方向開去。打頭的是一輛日軍裝甲車,身後的卡車排成了長龍。
看着面前的車隊,李子元身邊的張子健很是有些擔心。這些日軍足足有上千人,自己能夠一口吃的掉嗎?對於張子健的擔心,日軍第一批援軍的速度和兵力,雖說也出乎李子元的意料。但眼下已經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他,咬了咬牙還是下定決心打。
當這輛裝甲車一馬當先衝過小橋的時候,身後的卡車卻因爲橋樑的限制只能降低速度。整個車隊在這座小橋兩側,拉開了很大的間距。李子元很是滿意的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這種情況對自己的伏擊戰來說,可是相當的有利。
日軍車隊的間距拉的越開,自己分割他們的行軍隊列機會也就是越大。即便自己也沒有打算一口將他們都吃掉,但還是能儘可能多的解決爲好。上千人的日軍,要是蝟集在一起,自己還真的沒有辦法。尤其是在車隊上的日軍,明顯警惕心極高的情況之下。
這批乘坐卡車增援長治的日軍,雖說乘坐的卡車。但是所有的日軍,都始終保持着嚴密的警戒。不僅卡車上的日軍士兵,手中步槍的槍口始終指向車的兩側。甚至在經過二營那個連隱蔽的墳地時候,前邊開路的裝甲汽車上的機槍,還向那邊做了一個火力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