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顧祝同也真是急眼了,氣急敗壞之下,竟意欲調集第、第兩個集團軍進剿皖南抗日救國軍。

不過,顧祝同卻忘了,在皖南這一帶,除了徐十九的皖南抗日救國軍,還有另外一支同樣不聽指揮、不聽招呼的軍隊,那就是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

上官雲相的第集團軍原本都已經進入涇縣,完成了對雲嶺的弧形包圍圈

可現在顧祝同調令一下,要去龍口進剿皖南抗日救國軍,第集團軍各軍、各師就被鬧個手忙腳亂,原本堪堪成形的包圍圈也有所鬆動。

遠在延安的中央高層時刻關注着皖南的局勢,在知道了這一情況之後,朱毛周便以黨中央的名義給東南局書記項英發來了一封措辭前所未有嚴厲的電報,勒令他帶着新四軍軍部、教導旅及江南支隊渡江北撤,並正式警告項英,不要成爲歷史的罪人。

這個時候,新四軍廣大指揮員也已經意識到,繼續留在涇縣並非良策。

這是因爲,新四軍軍部所在地雲領已經被上官雲相第集團軍所包圍,就想轉個身也是異常之困難,更別提往外發展,長此以往,教導旅及江南支隊只能被國民黨軍給活活困死,而如果跳到江北,則立刻又是另外一副局面了,不僅因爲江北國民黨軍力量較弱,更因爲江北能得到八路軍的支持。

鑑於張雲逸、周子昆等新四軍骨於都贊成渡江北撤,項英便也只能夠接受現實。

道理很簡單,如果項英再不認清形勢,繼續一意孤行,就勢必會嚴重削弱他的領導樹威。

不過在選擇撤退線路時,項英又跟葉挺產生了極嚴重的分歧,葉挺堅持要從青陽方向轉移。

原本,上官雲相第集團軍已經完成了對新四軍的四面合圍,不過因爲此前顧祝同跟徐十九的齷齪,上官雲相被迫調動兩個軍去進剿皖南抗日救國軍,這就使得剛成形的包圍圈出現了缺口,缺口就在青陽縣,新四軍如從青陽縣突圍,就能輕鬆擺脫國軍圍堵。

可如果從別的方向突圍,就勢必會遭到國民黨軍的重重堵截。

當然,從青陽渡江北撤,也並非一片坦途,因爲中間不僅要穿過日佔區,同時還需要蒐集船隻。

好消息就是,小日本第ll軍主力眼下正在上高地區與薛嶽第一兵團大戰,根本無遐他顧,此時,日軍對長江南北兩岸的封鎖力度必定會有所減弱,所以從桐陵至池口一線尋機渡江,是完全可能的。

從軍事角度考量,葉挺的主張無疑是正確的,也得到了張雲逸、周子昆等大多數指揮員的認可。

但是,遺憾的是,爲了顯示自己的領導權威,項英斷然否決了葉挺的建議,而選擇走茂林、寧國直接去蘇南地區,與陳毅、慄裕的東譴支隊匯合。

面對以葉挺爲首的大部份指揮員的質疑,項英的理由也顯得很充分。

粟裕、陳毅的新四軍東譴支隊黃橋一戰,以不到千五人打垮了韓德勤三萬餘人,給了新四軍不少指揮員一種錯覺,認爲國民黨軍的戰鬥力不過如此,所以,儘管集結在雲嶺四周的國民黨軍已經超過八萬人,可項英以及大部分新四軍指揮部卻並不放在心上。

八萬國民黨軍,聽上去不少,可是往各個方向一均攤,每個方向也就兩三萬人。

慄裕、陳毅的東譴支隊還不到五千人,都能夠打垮韓德勤三萬餘人,現在集結雲嶺的新四軍總部、教導總隊外加皖南支隊,足有近萬人,難道還突不破區區兩三萬國民黨軍構築的封鎖線?

新四軍兩個主要領導意見有嚴重分歧,只能召開黨委擴大會議,進行民主表決。

表決的結果是,項英的意見以微弱的優勢勝出,決議一經產生,新四軍軍部機關、教導總隊以及江南支隊的官兵們便迅速開始集結,準備經由茂林、寧國開赴蘇南地區。

新四軍這一突然變故,打了顧祝同一個措手不及

甚至於就連遠在重慶的蔣委員長也被驚動了,連夜給顧祝同發來急電,命令他取消對皖南抗日救國軍第十九支隊的攻勢,轉而全力圍剿新四軍,很顯然,在蔣委員長眼裡,徐十九的十九支隊不過是芥癬之疾,而共產黨的新四軍纔是心腹之患,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顧祝同不敢有任何的怠慢,趕緊改變了部署,命令第集團軍回過頭,全力圍剿新四軍。

(分割線)

舒同文握着徐十九的雙手,久久不願意鬆開,嘆息着說道:“大隊長,今天一別,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跟你再相見了。”

舒同文是專門從燕窠趕過來向徐十九告別的。

在舒同文動身前來龍口前,樑大膽就已經帶着青陽獨立團往雲嶺進發,最遲明天,青陽獨立團就會抵達雲嶺跟新四軍的主力部隊匯合,然後一起往茂林方向轉移。

時間實在緊,舒同文只來得及跟徐十九、高慎行、劉暢等人匆匆道別。

“阿文,一路保重。”徐十九握着舒同文手,心裡也是頗爲遺憾,他甚至都來不及替舒同文錢行。

高慎行忍了好半天,終於還是沒能忍住,問舒同文道:“阿文,有句話我憋在心裡已經好半天了,你們明知道國民黨軍已經在東、南、北三個方向囤積重兵,往茂林突圍,只能是一頭鑽進國民黨軍的懷裡,只有往青陽方向突圍,才能夠跳出包圍圈,你們怎麼不走青陽?”

舒同文搖頭,苦笑道:“老高,這是東南局黨委決議,我們只能服從。”

作爲一名團級指揮員,舒同文當然看得出來,往茂林走隱藏着極大風險,可正如他所說的,這是中共東南局黨委的集體決議,他作爲青陽獨立團的政委,他可以選擇保留自己意見,卻不能違背決議,更加不可能勒令東南局更改決

徐十九招了招手,劉大骨頭便牽來了兩匹馬。

這兩匹馬是徐十九專門從騎兵營繳獲的軍馬中挑選出來的,不僅體格高大,耐力也是超強,可謂是百裡挑一的良駒,爲了這兩匹馬的歸屬,騎兵營長彭武甚至還跟徐十九鬧起了彆扭。

“阿文,離別在即,我也沒什麼好東西送你。”徐十九從劉大骨頭手接過馬繮遞給舒同文,說道,“這兩匹東洋馬就算是我給你的送別禮,你用着代步,免得翻山越嶺把你給累壞了。”

舒同文眼前猛一亮,獨立團最缺的就是戰馬,當下欣然接過馬繮,笑着說:“大隊長,我們獨立團現在正缺戰馬呢,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你我兄弟,客氣什麼?”徐十九微笑着說,不過笑容裡卻有着太多苦澀

當年從淞滬戰場出來的老弟兄,凋零的凋零,離開的離開,已沒剩幾個了

舒同文感受到了徐十九身上流露出來的蕭瑟以及落寞之意,當下便寬慰道:“大隊長,你也別想太多了,你我兄弟不過是暫時作別,不久之後肯定還會再次見面的,我很確信這一點。”

徐十九點點頭,微笑道:“阿文,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我就不再送你了

舒同文便猛然挺身立正,端端正正向徐十九敬了記軍禮,然後翻身上馬揚長而去。

看着舒同文一人兩馬的身影消失在前方那道山樑的背面,高慎行便長長嘆息一聲,說:“老徐,我有一種非常不好的預感,新四軍這次走茂林前去蘇南,怕是要吃大虧。”

“高旅長怕是想多了吧。”一邊的劉暢說道,“第軍已經跟咱們交過手,戰鬥力弱得簡直可憐,新四軍若全力突圍,他們未必就擋得住。”

高慎行道:“第軍實力再差,也有八萬人蟻多咬死象哪”

劉暢反駁:“黃橋一戰,韓德勤三萬多人馬,卻讓慄裕不到五千人打得潰不成軍,張文清雖然八萬人,面對新四軍主力九千餘人也未必能佔據多少優勢

高慎行道:“那不一樣,黃橋一戰,慄裕勝在可以靈活選擇戰場,韓德勤第59軍三萬餘人並沒有一次性全部投入戰鬥,而是逐次投入戰鬥,所以才被粟裕各個擊破,可現在,選擇戰場的權力卻在張文清的手中,選擇戰場的先手優勢太大了。”

高慎行這也是有感而發,皖南抗日救國軍之所以能在葫蘆谷一戰全殲小日本獨立混成第十四旅團主力,不也是仗着戰場選擇的先手優勢?如果換另外一個地點決戰,皖南抗日救國軍沒有了戰場選擇的先手優勢,既便只面對獨立混成第十四旅團一個步兵大隊,也不敢說就一定能穩定。

“行了,你們兩個就不要爭了。”徐十九不耐煩打斷道,“回去”

高慎行看出來徐十九心情不好,當下悶哼一聲,不再跟劉暢爭執。

第230章第10章 代價第206章第263章第29章 冤家路窄第192章第76章 冤家路窄第8章 麻雀戰之中第197章第53章 衝突第16章 死守牛首山第30章 決心第15章 地獄訓練第67章 陰謀第51章 兵王第122章 問題第169章第77章 報復7第2章 亂世兒女第64章 追美第7章 坐失良機(上)第63章 回馬槍第264章第124章 心碎第16章 川軍潰兵第25章 是個人物第2章 馬當失守第18章 戰術天才(下)第239章第7章 岡村的激將第22章 耍心眼第70章 戰術革新第46章 巷戰(四)第26章 步炮協同(下)第13章 震懾第77章 運動戰第69章 美人計第42章 工兵排第236章第36章 不比以往第52章 地盤第77章 報復7第287章第19章 兵臨闕下第109章 趁虛而入第79章 債券第26章 單刀赴會第254章第10章 戰端開啓(下)第45章 求援第10章 戰功卓著第10章 震動第135章 上路第33章 事情鬧大了第51章 放棄第33章 反水第26章 王一刀第94章 抓住徐十九了第65章 打不垮的十九大隊第7章 青龍寨第5章 我回來了第13章 練兵第5章 小日本來了第17章 言家兄弟第2章 絕不拋棄第8章 落腳第52章 一起上路第192章第22章 耍心眼第31章 退守復廓(下)第81章 炮兵教練第8章 坐失良機(下)第118章 劫持第106章 疑兵之計第30章 決心第19章 兵臨闕下第76章 冤家路窄第178章第93章 行動第218章第213章第32章 鞭策第50章 張古山第59章 蠹蟲第70章 借兵第50章 中國不會亡第9章 戰端開啓(上)第39章 被困第132章 下黑手第37章 防禦工事第33章 事情鬧大了第88章 漏網之魚第147章 戰區震動第33章 反水第64章 總結第30章 孝子第12章 首戰之殤(下)第57章 局面穩住了第92章 生離死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