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皇上這次可是真的振作起來了.在西邊取得了大捷,咱大清的國運又要回來了!”
那拉蘭兒,也就那楊小彌穿着狐皮鑲邊的石青色緊身小襖再加一席石青色的通體長袍,攙扶着老太后布木布泰,在北京皇城西苑的水邊亦步亦趨地走着。緊身的小襖把她的身段勒得凹凸有致,特別是那對大山,看着就讓布木布泰討厭恭親王常寧則跟在兩個女人身後,眼觀鼻鼻觀心,看也不看嫂子線條婀娜的背影,一副有德之王的模樣。
布木布泰在得知順治大和尚“成佛”後,本來挺好的身體,一下子就病倒了。得到這消息,孝順孫媳婦那拉氏就和孝順孫子恭親王常寧一塊兒從北邊的開平返回了北京。兩個人一起來給布木布泰盡孝.啥都挺好,就是他倆總是有說有笑,一看就是叔嫂情深!
不過布木布泰並不是因爲那拉氏先伺候福全,後伺候康熙,現在又和常寧眉來眼去而不喜歡她的。相反,她還很欣賞那拉氏對付男人的手段。福全那傻小子不說了,康熙的嘴兒多挑?常寧的心思多沉?這三兄弟都覺得那拉氏好,那就已經說明問題了。這手段,比起老太后當年籠絡多爾袞的手段,都不遑多讓了。
當然了,那拉氏的個人條件太好!要是和當年的老太后換換,直接就能當上皇太極的皇后!
而讓老太后真正不喜歡的,是那拉氏的血統和她所執行的重用漢人的政策!
所謂的那拉氏,其實就是糊弄祖制的,實際上誰都知道她姓楊,是朝鮮監國一等公楊起隆的親妹子!更讓布木布泰感到氣憤的是她垂簾攝政之後,大力提拔科舉出身的漢員,將輔政八大臣中的漢人陳廷敬、熊賜履、于成龍、王熙當成了心腹,有什麼事兒都先和他們商量。
更有甚者,她還讓陳廷敬兼任戶部漢尚書,熊賜履兼任吏部漢尚書,于成龍兼任工部漢尚書,王熙兼任刑部漢尚書——照理說,大清朝廷各部的漢尚書地位低於滿尚書,並不掌握實權,但這四個漢尚書都是輔政大臣,當然就不一樣了!
同時,她又以防備大明、大周爲名,將八大臣中的滿人都派去地方上任總督,其中康親王傑書被派去當了山東總督,巴海被派去當了山西總督,明珠去當了遼東總督,賴塔去當了河南總督。
而且她的理由找得還挺好——保全!這是爲了保全他們,別讓他們步了鰲拜、蘇克薩哈的後塵!再加上她對男人又特別有親和感,她哥哥楊起隆又有銀子還能從朝鮮國選美女.所以那四個滿大人都很滿意,全都說楊皇后好話。
至於大清朝最重要的地方官直隸總督則給了張勇那個癱子——理由也很充分,自古就沒有癱子造反當皇上的!吳三桂之所以造反,是因爲他不癱啊,他要癱了,也就反不了了!
上京開平府、北京順天府的兩個九門提督則都用了滿洲老將,一個是朗坦,一個是朋春。但他們手下帶着的兵,都是直隸漢人募兵——滿洲老將帶漢人募兵,互相牽制,這個沒有問題吧?
而直接拱衛宮廷的侍衛親軍統領,則由恭親王常寧兼管——由常寧看着他那個風情萬種的嫂子,這個可以放心吧?
這麼一番安排,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居然都覺得挺好,都說楊皇后垂簾攝政攝得好!
只有老太后布木布泰覺得不好.爲此她沒少給遠在中亞的康熙打小報告說楊皇后的壞話!當然了,叔嫂友誼的事兒她不敢亂說,但是楊小彌疏遠國族,重用漢臣的事兒,她肯定得添鹽加醋地說!
可康熙的回覆卻讓布木布泰感到非常無奈——大清“麻大帝”雖然也覺得楊小彌太重漢人而輕滿洲了,但是楊小彌垂簾攝政的療效的確很好!
康熙留給楊小彌和常寧的其實是一個爛攤子,說是“合衆”,但實際上卻是割據!朝廷真正能夠控制的就是半個直隸,半個遼東再加山西大同府和漠南蒙古察哈爾八旗的地盤。而且這些地盤也管不好,吏治敗壞,人心浮動,民生凋敝,地方豪強蠢蠢欲動。
也就是陳廷敬、熊賜履、于成龍、王熙這些能臣、權臣(其中陳廷敬、于成龍有自己的團練武裝和地盤),同時又是比較有操守的廉吏的人,在得到楊皇后的鼎力支持後,纔有能力有辦法整頓眼下的局面。
另外,楊皇后把康熙留下的“造辦處兵工廠”也管理得很好,不僅通過楊起隆聘請了不少“洋匠”,還打破身份內務府的“奴才圈”,從民間招募了許多鐵匠學徒和火藥學徒,還在張家口外開辦了鐵礦鐵廠,又將原本的八旗軍械廠都合併重組進了造辦處工廠,還砍掉了除軍械火藥之外,所有其他的造不出或內務府產業,集中力量造軍火,從而大幅提升了造辦處兵工廠的產量和質量。
就衝這一點,康熙也不能說楊小彌不好了——他在前線打仗,糧食可以搶,軍餉可以找奧朗則布要,軍火卻只能由後方供應。而且後院也絕對不能起火!
而楊小彌其實也知道老太太對自己不滿,但是表面功夫卻還是極好的,也從來不在給康熙的信裡面說老太太的不是,也不會和小叔子常寧說這些。這裝糊塗的功夫,也真是到家了。
老太太現在也知道康熙不會動楊小彌了,因爲她也看出來了,如今沒有人可以和楊小彌一樣,把康熙的大後方都給擺平了。
她低低的咳嗽兒了一聲,擺擺手,跟着他的常寧馬上轉過身向後面的太監宮女揮揮手,讓他們全部退遠了一些兒,不過他自己卻沒往後挪。
“常寧,”老太太又道,“你也玩去吧,我和你嫂有話要說。”
“嗻!”常寧瞧了眼自己的好嫂子,然後也躬身退遠了一些兒。
“聽說你哥來北京了?”老太太問。
“皇嬤嬤的消息可真靈通啊!”楊小彌笑道,“他昨兒纔到。”
“是坐船從朝鮮過來的?”
“不是,是走陸路來的。”
“走陸路從來,那可遠啊!得有兩千五百里吧?”
“不是從朝鮮直接過來的,繞了點路。”
“繞路?往哪兒繞的?”
“往南京繞的。”楊小彌笑道,“我哥先去了趟南京,再從南京走陸路北上,一千八百里地,走了半個月就到了。”
“可他去南京做什麼?”
“還能做什麼?當然是去做貳臣了!”
布木布泰一聽這話,回過頭看了眼楊小彌,很有一點哭笑不得:“呦,你也不替他瞞着一點兒?”
“瞞什麼呀,”楊小彌搖搖頭,笑道,“他不就是個八面玲瓏的人兒?我那姐夫李中山也知道這一點,還封了我哥一個隋國公!”
“隋國公?那不是楊堅嗎?李大頭可夠壞的!”布木布泰蹙着眉頭。
楊小彌則笑吟吟道:“李大頭不壞還有誰壞?那李大頭還給我寫了封親筆信!”
“親筆信?寫的什麼?”老太太打聽道。
“寫了他將來要北伐收復北京,還要收復大明遼東故土,還打算把西周再往西邊驅趕一下.不過在這之後依舊可以南明、北清、西周三足鼎立。叫我不要擔心日子過不下去!”
“哼!就沒見過他這麼囂張的!”老太太怒道,“你打算怎麼回他?”
楊小彌挺了挺胸,“我纔不怕他呢!我打算在信裡和他說,他要敢北來,那我就學蕭燕燕,和他在黃河岸邊大戰一場!”
布木布泰瞅了瞅楊小彌,心說:你哪兒是蕭燕燕?你明明是個楊玉環還和李大頭在黃河岸邊大戰?你怕他不來還是怎麼着? 看見老太太一臉糾結的模樣,楊小彌噗哧就笑了:“皇嬤嬤,孫媳婦兒和您開玩笑呢!孫媳婦纔不會去和李大頭對陣.孫媳婦其實打算在信裡告訴他,大清、大周很快就要和西班牙、荷蘭、英格蘭、葡萄牙、德意志、印度帖木兒結盟了!他要敢打,那就是八國聯軍打他一個!”
“可是那些西洋國家和印度離咱都挺遠的,真打起來也緩急不濟啊!”
楊小彌思索了一下,說:“還有個日本國!”
“日本?倒是近一些,”老太太問,“日本也和咱們結盟?”
“不,”楊小彌說,“我哥建議咱們聯合洋人一起進攻日本,迫使日本向大清稱臣!”
“什麼?”老太太聽得一頭霧水,“這是什麼路數?日本就算向咱稱臣了又能怎麼樣?難道還能跨海來幫咱們抵擋大明?”
“這倒不會,”楊小彌搖搖頭,“但是大明會和咱們爭奪日本.這樣日本國就會變成一個兩邊互相角力的戰場了!如果大明把精力消耗在了日本,咱們的壓力不就小了?”
“爲什麼?”老太太還是不明白,“大明爲什麼要和咱們爭奪日本?”
“因爲日本是通往新大陸的跳板!”楊小彌解釋說,“大明去年和今年,往新大陸那邊投了大本錢去年派過去十船一共3000遠征軍,今年跨海而去的船隻數目翻了三倍,達到了三十船,其中運兵運貨各半.據估計,大明在新大陸那裡已經投了7500人了!
如果日本這個時候倒向了西班牙一邊,那大明往新大陸的投入可就都打水漂了!”
“可新大陸有那麼重要?”
“當然重要!”楊小彌點點頭,“新大陸的地盤極大.而且土地肥沃,人口稀少,物產豐饒,特別盛產黃金白銀!
如果大明能在新大陸搶下一大塊地盤,那以後就要錢有錢,要土地有土地,至少五百年都不會有人多地少,貧者無立錐之地的苦了。
如果再遇上前明末年那樣的大災,沒飯吃的流民都可以去新大陸謀條生路。而大明朝廷也可以用新大陸的金銀來維持花銷和救災,那天下就再無李自成了!”
“聽着倒是不錯……”布木布泰說,“可那也不急於一時,等天下一統了再去不行嗎?”
“那時就遲了……好地盤,人人都想要!”楊小彌笑道,“這地盤原來被西班牙人搶了,但他們人口太少,根本管不住那麼大的地盤,而且一二百年都沒人從西邊,就是咱們這邊過去搶,所以就疏忽了。結果被鄭經的人找了個空子,搶下了一個非常富庶的大港……有了這個大港,大明過去的人才能有立足之地。”
“哼,姓鄭的就沒好人!”
“皇嬤嬤您聖明,可是人家西班牙人也不傻,知道不能讓大明的人佔住這個立足地。要不然源源不斷的人過去,十年八年也許還不能把西班牙人擠出去,但是百八十年後,新大陸就成新大明瞭。所以他們一定會反攻那個港口!而大明現在不追加投入,港口一定會丟。丟了以後,將來能不能再搶到就不好說了。畢竟人家有防備了!
另外,這次遠渡重洋去搶地盤的買賣是鄭經搞起來的……李大頭和南朝的另外幾個王,也許都投了股份,可不能幹賠了!”
“原來如此啊!”老太太哼了哼,“自己家的買賣的確不能賠了!”
楊小彌笑道:“所以咱們正好順勢而爲,把日本變成消耗大明的戰場!”
“唔。”老太太點點頭,“小彌,你還是有法子的.不比蕭燕燕差,好好去做吧!”
“謝皇嬤嬤。”
今兒楊皇后和恭親王一塊兒到西苑這裡探望在此養病的布木布泰,不爲別的,其實就爲了把日本變成戰場的事兒可以得到老太太的批准。
雖然康熙從沒有說過老太太可以干政,但是楊小彌每當要實行什麼大政,都會先找老太太解釋——甭管老太太最後是支持,還是“持保留意見”,但她的解釋工作,一定是非常到位的。
所以老太太雖然不滿,但是也知道那些事情不得不做,也就不好再給孫媳婦添亂了,最多給康熙打小報告。
而今天這事兒因爲不涉及滿漢權力分配,老太太自然點頭放行了。
得了老太太的同意後,楊小彌就立即讓人把哥哥楊起隆和陳廷敬、熊賜履、于成龍、王熙這四個輔政大臣,都請到了自己在紫禁城內的居所坤寧宮。
那拉氏、四大臣,還有一個朝鮮監國,一起商量和日本國開仗的事兒這場面,還真是似曾相識啊!
“太皇太后已經準了!”楊小彌坐在一道稀疏的珠簾後面說話了。
恭親王在珠簾外頭有一把交椅,其他人都站着。
這個楊皇后現在的權威還是挺重的——最主要是恭親王帶頭給面子!而四個輔政的漢人大臣又和她是一夥兒的,大家一起捧她,她也就“重”了。
楊小彌美目流轉,將珠簾外幾個人的表情都收入眼中,接着又道:“不過咱們也不能在日本國投入太多畢竟咱們入日本只是拋磚引玉,把李大頭引進去纔是最要緊的,打下多少日本地盤都無關緊要。”
“皇后聖明!”
幾個大臣,包括恭親王常寧,一塊兒送上了恭維話。
楊小彌笑道:“你們也別哄我了,我能有多聖明?還不都是你們幫襯得好?都說說吧,咱們的分寸該到哪裡?”
“皇后娘娘,”陳廷敬道,“臣以爲,只要日本國願意向咱大清稱臣,一如朝鮮,這分寸就差不多了。”
“皇后娘娘,”熊賜履也說,“臣也是這麼以爲的,只要他們肯向大清稱臣,那大明就一定會踏進日本去!”
于成龍也說:“皇后娘娘,老臣以爲,迫使日本稱臣還是比較容易的咱們只要讓蒙古鐵騎登上日本的國土,就不怕他們不服了!”
王熙則說:“皇后娘娘,老臣也覺得此計可行!”
楊小彌點點頭,又對楊起隆道:“哥,既然大家都覺得這樣挺好,那你就辛苦一趟吧我準你從東道蒙古各部之中招募勇士一萬,遠征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