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津美治郎是個出了名的聰明人,對於某些人害人的心思和做法他實在感覺有些卑鄙齷齪,但是這個無恥之徒現在高高在上,他也只能暗地裡偷偷抱怨幾句。
實際上,梅津美治郎並不知道,此刻高飛也在懊惱不已,日本大本營與關東軍的二級通訊密碼已經被破譯了,石原莞爾被重新啓用對於高飛來說並不是什麼好消息,石原莞爾不是一個戰術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戰略家,如果將其任命爲參謀總長,那麼高飛可就頭疼的,任命其爲關東軍參謀長,一隻落水的耗子能夠掀起多大的浪?
即便如此,高飛已然派出了一個戰鬥機中隊去攔截石原莞爾的座機,結果只擊落了四架巡邏的日軍零式戰鬥機,併爲見到什麼運輸機,實際上石原莞爾自行改變了路線,乘船前往的海參崴,所以高飛的空中截擊撲了個空。
對於石原莞爾,高飛懷有極強的戒心,在高飛看來應該說石原莞爾是一個日本人中罕見的戰略天才,他在1941年出版的《戰爭史大觀》中就強調了飛機在未來戰爭中的巨大作用,而且指出了原子核裂變能量在軍事中的應用,石原莞爾認爲使用這種能量的破壞力可能使戰爭在一瞬間就決出勝負,怪力光線武器什麼的突然出現也有可能,在重視武器這點上石原莞爾和日本陸軍的普通將領不同,這也是石原莞爾最後被東條英機排斥的原因之一,東條英機是精神制勝派,認爲皇軍就算用磚頭都能打贏美國人,不過顯然,石原莞爾千算萬算,也沒算出日本首先成了原子核裂變能量武器的試驗場,確實是一瞬間就決出勝負,作爲原子武器發明之後的六十餘年中,日本成爲了世界上唯一捱過原子彈的國家而自豪不已,又有駐日美軍幫其改善基因和人種,也算是日本人發動的這場罪惡戰爭因禍得福之處。
在高飛眼中石原莞爾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十分危險之極的敵人,之所以說他十分危險,是因爲石原莞爾戰略設想是有相當的勝算,從冒險的“滿洲事變”的成功,體現出了石原莞爾精於戰略、頭腦冷靜、敢於冒險的優點,這點和喜歡毫無目的到處惹是生非的其他日軍參謀不同。
石原莞爾懂得一部分中文,雖然不是像伊藤博文那樣的中國通,但石原莞爾對中國保持了最簡單有效的理解,石原莞爾認爲如果進入戰爭狀態就一定是長期持久戰,一戰略角度去懲罰中國,數月間中國政府的政權就會崩潰,所以只需要短期決戰是極大的錯誤,制訂出這樣的決戰計劃的人一定沒來過中國,更談不上懂得中國。
一直到明治維新爲止,中國都是亞洲的先進國家而令人害怕不已,日本人則從甲午戰爭戰勝了中國以後就認爲中國是一個老衰的國家而看不起他,中國有自古而來的高度文明,而物質生活又極爲原始,各個地方有高度的自給自足的可能,這些都成爲對持久戰的極爲有利的條件。
石原莞爾認爲如果中日全面開戰,有可能逼迫中國進行決戰,會不會變成持久戰則主要取決於中國政府軍方的意圖,日本的國策是成爲東亞的指導者,爲此一定要具備能夠排除蘇美英壓迫的實力,在充實能夠對抗蘇美英的軍備特別是航空兵力的同時,做好穩固日滿和北支,完成進行持久戰的準備的基礎工作。完成了軍備的充實和持久戰的準備後,首先開始積極工作以儘快迫使蘇聯放棄進攻遠東的圖謀。
在此期間努力與美國保持親善關係,蘇聯屈服後與其建立親善關係,將英國實力驅逐出東亞,解放東亞各民族,蘇聯和英國屈服後,領導東亞各國合作使其實力得到飛躍發展,準備和美國的大決戰。
石原莞爾的這個計劃如果真的得到實施,對於中國來說是絕對的危險之極,如果沒有美國人的參戰,提供的物資,中國軍隊只能節節抵抗消耗弛懈日軍,就沒有中國青年軍和現在的大反攻,現在國軍內部又很多人認爲日本陸軍不注意武器裝備的解釋是日本只把中國當成假想國,那種武器打打中國足夠了。
實際上這種解釋未免把狗日的皇軍們的良心想得過於美好了一些,日本陸軍從來就沒有把目標僅僅鎖定在中國戰場,否則也不會四處去煽風點火,遠東、東南亞、太平洋,但凡日軍能夠插手的地方都會攪合一番。
日軍無力更換武器裝備的原因可謂是各種各樣,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陷入了中國戰場的泥潭,沒有軍費去堂新式的武器裝備,而且日本海軍是吃軍費的絕對大戶,陸軍恨得咬牙切齒也是絲毫沒有點半辦法,如同之前的瓜島之戰,日本海軍全力以赴,但是日本陸軍航空兵部隊一兵一卒都未進駐瓜島,陸軍航空兵部隊不肯爲了海軍作戰進行無意義的消耗,就如同諾門坎戰役之時,陸軍航空兵被打得頭破血流,海軍航空兵則冷嘲熱諷陸軍航空兵窩囊廢。
在高飛眼中石原莞爾的計劃真的得到實施,日本美蘇保持親善就是說日本不會加入軸心國同盟,就算第二次世界大戰照常進行,日本也絕對不會是戰敗國,那樣的話,中國什麼時候能夠收回東北消滅滿洲國都成了問題,更不要說光復臺灣了。
不過,讓人無比慶幸的是石原莞爾僅僅是一個日本陸軍的“天才異類”而已,他能名揚一方,能權重一時,但卻不能阻止陸軍大學教導出的一模一樣的瘋狂至極的參謀們,石原莞爾非常漂亮的玩了下克上發動的滿洲事變成爲了日本的民族英雄,而他的學弟們也都憋足了精神滿世界的肇事。
高飛意識到了自己增加了一個堪稱難以對付的對手,石原莞爾就任日本關東軍參謀長職務,對於未來與關東軍在遠東的決戰也增加的更多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