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另一個戰場(中)

羅斯福並不太瞭解中蘇之間的前因後果,高飛所言讓其有些震驚,頓時陷入了沉默,羅斯福在思考中國人讓步的尺度和態度,同時也在對斯大林的讓步尺度做出衡量,一旁的蔣介石則有些不解道:“貝加爾湖對我們有什麼太大的價值嗎?據我所知哪裡地廣人稀,土地貧乏多凍土。”

高飛真心想一腳踹死蔣委員長,歷史上蔣介石還真幹過這等豬頭事,歷史上羅斯福致電蔣介石,告知他三天內去北非,請蔣和英國首相丘吉爾與他在開羅會晤,蔣接到電報後,歡天喜地的認爲這是一個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恢復中國國家利益的好機會,於是要求手下官員擬訂會議方案。

其中涉及中國政治方案包括戰爭後將東北、臺灣及其彭湖列島交還給中國,並無償接收南滿鐵路與中東鐵路,開羅會議期間蔣與羅斯福會談數次,期間蔣介石帶王寵惠與羅斯福單獨會談,在談到剝奪日本在太平洋侵佔的島嶼時,羅斯福想到了琉球羣島,於是告知蔣介石琉球系列許多島嶼組成的弧形羣島,歷史上乃是日本當年用不正當手段搶奪該島的,按照國際法規原則也應予剝奪,考慮琉球在地理位置上離中國很近,歷史上與中國有很緊密的聯繫,中國如想得到琉球羣島,可以交給貴國管理。

結果羅斯福突然提出將琉球羣島交給中國,大大出乎蔣介石的預料,蔣不知道如何回答,最後竟然告知我覺得此羣島應由中美兩國佔領,然後兩國共同管理爲好!蔣介石這麼一說,羅斯福覺得蔣介石絲毫不想要琉球羣島,故未再往下說,在之後的蔣介石與羅斯福再度會晤時密談時,再度談到琉球羣島,不知出於何種考慮蔣介石還是堅持共同管理,對於蔣介石爲什麼不要琉球羣島?高飛實在想不明白,估計可能是蔣介石當時以對開羅會議失望,去開羅主要是爭東北、臺灣及彭湖列島,沒有爭琉球羣島的計劃,另一方面蔣介石可能是怕中國得到琉球羣島後,日本戰後在與中國反覆糾纏,中日兩國再度結新怨的考慮角度,但是實際上蔣介石幹了一件最大的豬頭事,不過介於當時的國民政府是美國的盟友,所以琉球還是等於掌控在中國方面,但是國民黨政權的敗退讓一切變了味道,美國由盟友變成了敵人,因果關係也隨之不斷的變化。

蔣介石自然不清楚貝加爾湖的重要性,高飛只得解釋道:“貝加爾湖,位於中西伯利亞高原以南,蒙古高原以北的地域,湖南北長六百多公里,東西寬六十多公里,面積達三萬多平方公里,是遠東及西伯利亞地區最大的淡水湖。而且,貝加爾湖的水極深,淺的地方也要五十公尺以上,最深的地方則達到了一千六百餘公尺,平均水深則是七百公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總計共有三百多條河流流入貝加爾湖,卻只有安加拉河一條流出。因此,貝加爾湖的蓄水量極大,遠遠超過了世界上其他所有的淡水湖,貝加爾湖的水量總共有二點三萬立方公里,佔整個俄羅斯淡水儲量的五分之四,地球表面淡水總量的五分之一。整個貝加爾湖流域的水還極清,水質非常之好,生長有六百多種植物和一千二多種動物,在物種的豐富上也堪稱世界湖泊之最,更爲主要的是該湖的附近有大量的礦藏,據說還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蔣介石一聽石油眼睛可謂是一亮,中國是個乏油的國家,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黃河兩岸可以說都找遍了,除了甘肅玉門關那個小油田之外再無收穫,加之中日爆發全面戰爭,缺乏石油一直是蔣介石的一塊心病,石油是工業發展的血脈,沒有血脈還何談強身健體?

不過對於高飛竟然對遠東西伯利亞如此的瞭解,說起來頭頭是道如數家珍一般,蔣介石也有些不解道:“高飛你平日裡都關注這些嗎?你所言之事我竟然不知?”

高飛啪的一個立正道:“報告委座!日寇尚未驅逐,國家統一大業未完之前,身爲軍人卑職每日必當枕戈待旦,版圖亦在卑職胸中。”

“好!好個版圖亦在胸中!”蔣介石當着羅斯福的面誇獎了高飛,羅斯福聽完翻譯之後,也向高飛投來了一絲讚許的目光,在這位美利堅合衆國的總統看來,中國的很多事情都非常的不可思議,明明能辦的事情非要費盡心機找人拉關係去辦?把簡單的事情極端的複雜化?一個軍人出身近乎獨裁的政治家卻對自己的一名部署言聽計從,不肯把話說在當面,而非要通過人背後溝通?

羅斯福發覺自己還真的不瞭解中國人,包括自己身旁那個號稱中國通的史迪威在內,似乎並沒有人真正的瞭解這些中國人,高飛對於蔣介石的重要性甚至可以擬比馬歇爾、尼米茲對自己的重要性,那麼之前史迪威建議更換高飛這位中國遠征軍司令官便於他掌控部隊的設想是根本無法實現的,而且這個高飛似乎是一個立場非常堅定的民族主義者,他絕對不會用中國的國家利益作爲犧牲代價和籌碼,這樣的將領實際上並不符合同盟國對中國的期望。

但是,偏偏高飛此人手握重兵,掌控者中國最爲精銳的青年軍,而且是一名極爲有能力的將領,其的大多數作戰都能夠堪稱教學範例和經典。

不過羅斯福也清楚中國人的要求的目的,無非還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只不過斯大林不會做生意,或者是不想做生意,一開始就將通路堵死了,以至於中國人也是大出意料之外,只能以退場作爲抗議的手段。

用斷絕美援物資作爲威脅?羅斯福相信蔣介石根本不怕,因爲此前就已經證明中國人是要挾嚇唬不住的,必須要在斯大林與蔣介石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羅斯福的目光最後落在了高飛身上。

第601章 坑蒙拐騙(上)第487節 第二百三十八章 武漢戰略(上)第129節 第五十五章 戰車絕唱(2)第570節 第二百九十九章 千里誅賊(一)第475節 第二百三十章 撤退之路(四)第192節 第八十一章 啼笑皆非(4)第826章 迎頭痛擊(下)第983章 賠償與審判(三)第700節 第三百八十九章 電驚天下(下)第50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下)第183節 第七十九章 不要臉的境界(下)第533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四)第617節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上海脫險(2)第732章 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昌空投(下)第254節 第一百零八章 兵鋒徐州(1)第595章 志願航空隊第188節 第八十章 誤入匪穴(3)第529節 第二百七十二章 武漢會戰(下)第745章 第四百二十二章 與城共生死(一)第630節 第三百四十一章 南嶽會議(1)第833章 戰略大轉折(七)第352節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歷史驚變(六)第533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四)第518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827章 戰略大轉折(一)第621節 第三百三十四章 敲敲邊鼓(1)第706章 英國式不要臉(上)第319節 第一百三十九章 空投泄密(上)第93節 第四十章 宋希濂的權衡(2)第294節 第一百二十七章 撿來的麻煩(2)第875章 藏金爭奪戰(九)第739章 流血的城垣(上)第645節 第三百五十一章 佈防南昌(1)第491節 第二百四十二章 戴笠的心思(1)第265節 第一百一十三章 硝煙四起(1)第686節 第三百七十八章 戰略變動(2)第792章 復土故都(九)第50節 第二十三章 誰人守國都(1)第827章 戰略大轉折(一)第50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下)第690章 決戰緬甸之流血之地(二十一)第36節 第十六章 爲了戰死的英靈(下)第398節 第一百八十三章 鶯歌燕舞入軍營(二)第744章 第四百二十二章 與城共生死(一)第627章 同古保衛戰(九)第596章 美國宣戰(上)第178節 第七十七章 一流的士兵(1)第789章 第四百五十四章 民族習俗(1)第577章 最終決戰國策(下)第668章 大對決(九)第117節 第五十一章 血戰燕子磯(1)第585節 第三百一十章 疾風驟雨(上)第660節 第三百六十章 凌晨交鋒(1)第635節 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雨欲來(1)第879章 遠東防線(下)第71節 第三十一章 林淑傑遇襲(1)第366節 第一百六十三章 生死十二小時(七)第831章 戰略大轉折(五)第824章 迎頭痛擊(上)第985章 最慘烈一戰(一)第157節 第六十七章 高飛的身份(3)第629節 第三百四十章 鷹派集散地(下)第575節 第三百零三章 千里誅賊(五)第654章 辻政信遇襲(上)第800章 烽火連天(五)第967章 風捲 殘雲(十八)第523節 第二百六十七章 武漢會戰之擔憂(下)第811章 第四百六十六章 酒後言計策(2)第406節 第一百八十七章 口戰羣奸(三)第6節 第二章 黃昏血戰(2)第430節 第二百零三章 賤人賤招(2)第690章 決戰緬甸之流血之地(二十一)第419節 第一百九十七章 較力上海灘(2)第56節 第二十六章 反坦克步槍(1)第753章 第四百二十八章 犬牙交錯(2)第899章 特供風波(下)第645章 激戰密支那(二)第406節 第一百八十七章 口戰羣奸(三)第85節 第三十六章 兵臨城下(2)第679節 第三百七十三章 血戰三晝夜(九)第702章 激戰英帕爾(上)第157節 第六十七章 高飛的身份(3)第421節 第一百九十八章 壓根不要臉(2)第861章 鼴鼠突擊(下)第227節 第九十五章 醒獅勳刀(3)第640章 意志的較量(五)第31節 第十四章 長官垂詢(1)第471節 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退之路(二)第570章 復克失地(中)第228節 第九十六章 珞珈山營地(1)第559章 廣西危機(一)第931章 鋒芒所向(十二)第250節 第一百零六章 討要撫卹金(中)第791章 第四百五十五章 青年軍王牌主力(1)第634章 封堵牆突破口(上)第587章 東條戰略第773章 第四百四十四章 霧都重慶(上)第775章 第四百四十六章 霧都重慶(下)第724章 第四百零七章 城東巷戰(2)第842章 戰略大轉折(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