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必須嚴肅處理

楊震給杜開山連下完三道命令後,對身邊一直沒有歸建,暫時被楊震留在總部任副參謀長,留下來協助自己的馬春生道:“老馬,你做好準備,去三旅接替杜開山任旅長。這個混蛋還是自以爲是,拿總部的命令不當一回事,我行我素。再不嚴肅處理,他都快爬到總部頭上去了。”

“難道他們真的以爲日軍就會看着我軍攻佔佳木斯而無動於衷嗎?難道他真的以爲部署在密山、綏陽、穆棱一線的日軍第八、十一、十二三個師團都是擺設?關東軍會寧願眼睜睜我軍攻佔佳木斯他們這個所謂的重鎮,而爲了所謂的滿蘇邊境安全,不使用這三個近在咫尺的師團?”

“屢次三番不顧總部統一部署,一而再,再而三的擅自行動。難道他們以爲總部的戰略眼光,還不如他們不成?都是傻子、草包?此次不處分,一切行動聽指揮的軍紀豈不是成了一紙空文?”

看着怒意沖天的楊震,馬春生略微措了一下詞道:“司令員,您也不要太過於生氣。日軍這三個師團的確可以說是距離佳木斯極近,但調動權卻不一定在關東軍手中。日本人在陸海軍方面都給自己找了假想敵,海軍方面是以美國海軍爲假想敵。而陸軍,卻是長期以蘇聯爲假想敵。”

“這三個師團部署在烏蘇里江以西並非是關東軍決定的,而是其對蘇的整體戰略決定的。這三個師團加上原駐牡丹江的第二師團,駐佳木斯的第四師團,是成相互支撐、策應態勢的一個整體。事關日軍在東北的整體部署,關東軍要想調動這三個師團,我想應該要必須請示其大本營。”

“這一來一往,就算日軍的反應在快,也至少需要三天的時間。按照目前佳木斯日僞軍兵力來看,三天的時間足夠我們搶佔現在已經是一座空城的佳木斯了。而您的意思又並不是長期佔領佳木斯,只是奪取日僞軍囤積在佳木斯的物資。三天的時間也足夠了。”

“我從地圖上日軍三個師團的配置來看,駐紮在密山的第十一師團距離佳木斯是最近的一個日軍師團。日軍這三個師團,關東軍無論選擇那一個增援佳木斯,首當其衝都可能是這個十一師團。而富錦一帶的日軍雖然不是十一師團主力,但卻是其一部。”

“而且最關鍵的是富錦的日軍都是十一師團的正兒八經的野戰部隊。如果三旅北上與一旅協同將日軍的這個支隊殲滅,將會極大的削弱十一師團北上增援佳木斯的實力。畢竟東北不是他們日本的師團管區,日軍一個師團兵力遠非他們在日本時候那麼雄厚。要想補充兵員,並非什麼易事。”

“所以杜旅長這個以一部兵力北上先於一旅配合圍殲十一師團北上支隊的想法,從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大錯。他不應該的是不顧及總部的意見,擅自無命令便出擊。使得總部的整體部署陷入了被動。”

“從地圖上看,日軍無論抽調那個師團北上增援佳木斯,都要經過寶清、勃利。只要我們卡住佳木斯與這兩縣的交界地區,日軍想要增援佳木斯都非易事。寶清、勃利地處張廣才嶺與老爺嶺之間,地形易守難攻。我們不用投入太多的兵力,只需要守住要點便可遏制住日軍的增援。”

“相對於以山地爲主的寶清、勃利兩縣,東北方向一馬平川的富錦纔是我軍必須要加強戒備的地區。那裡地形一馬平川,有利於日軍發揚其火力、機械化的優勢。從蓮江口這一戰看來,日軍現在已經明顯加強其常備師團的武器配置。一個第四師團居然加強了如此多的戰車,這不能不讓我們考慮是不是要改變一下今後的戰術。”

對於馬春生的分析,楊震卻是搖了搖頭,並不贊同的道:“你的這個觀點如果針對其他的軍隊,這個分析倒也算的上中肯。但對於日軍來說,卻是很難用常規手段來判斷。從關內的歷次會戰來看,甚至從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來看,日軍在戰術上並非是那種循規守據的軍隊。”

“日軍本身便極爲擅長迂迴作戰,寶清、勃利兩縣雖然山地衆多,但對於日軍來說並不什麼難事。日軍一個士兵攜帶的彈藥基數是一百二十發,其如果攜帶三日以上的補給,其無兵站補給作戰能力甚至可達到七天。”

“現在寶清的山區早以非是什麼以前的上百里荒無人煙的原始森林。自九一八後日軍爲了修建東部的各個要塞,以及爲了今後對蘇作戰,在此地修建了大量的公路、鐵路。寶清距離密山極近,加上日軍各師團本身便配置有裝備大量大車、卡車的輜重聯隊。補給上並非什麼難事。”

“就算是沒有路,對於擅長迂迴穿插的日軍來說,寶清一線的完達山、勃利的老爺嶺也並非是無可穿越的。都說我們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吃苦耐勞的民族,但日軍在這方面卻強於我們任何一支軍隊。其對艱苦條件的忍耐程度絕對是世上一流的。”

“在此次戰役的第一階段,我軍將日軍一個聯隊引入沼澤地。到敵我兩軍正式接戰之時,其斷絕補給已經長達數日,即便是已經餓的兩腿直打晃了,但戰鬥力卻仍舊強悍。況且,日軍的山地作戰能力也不見得次於我軍。”

“如果日軍真的從富錦一線硬碰硬的增援佳木斯,我反倒不怕他們。但如果日軍在我軍攻擊佳木斯之時,從我軍後方迂迴。就算我軍拿下佳木斯,但只有一個旅的我軍也未必能夠守得住佳木斯。”

“我調三旅進入寶清、勃利,就是爲了讓他們攻佔這兩縣,拓寬我軍側後方防禦態勢。這個計劃雖然我沒有明說,但是以杜開山與陶淨非兩人的性格,不會坐視兩縣不動手。可這兩個傢伙放着眼前的肥肉不去吃,不知道領會上級意圖,非要搶別人碗裡的。”

聽到楊震說到杜開山時,恨鐵不成鋼的語氣。馬春山笑了笑道:“司令員,不是他們不知道寶清是塊肥肉。只不過他們現在的眼皮子寬了,密山一個不滿員的十一師團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了。”

“從他們發來的戰術意圖上來看,他們準備是以陶淨非帶領的一個加強團遏制住十一師團北上增援的要道。而杜開山帶領旅主力北上,與劉長順先掃蕩富錦、同江一帶的日僞軍。然後在調頭南下,與留在寶清的陶淨非會同與十一師團作戰。也就是說他們現在壓根就沒有把這個十一師團放在眼裡。”

“我打賭,跑了的那艘江上軍的軍艦肯定是溜到下游去了。這兩個膽大包天的傢伙恐怕壓根就沒有把炮兵留下,按照總部的命令準備封鎖江上軍向下遊的退路。否則在上游的王光宇部只發現三艘逃逸敵艦的情況之下,一艘數百噸的軍艦那裡能憑空消失?”

想明白這兩個傢伙究竟要做什麼的馬春生,也不禁也有些哭笑不得的道:“我也不知道這兩個是太過膽大包天了,還是太是無忌憚了。一個日軍常備師團不放在眼中,我行我素按照自己想法去打。雖說心思是好的,但這個行爲卻絕對不能縱容。”

“雖說大戰將至,臨陣換將不利,但至少一個處分還是要給的。也該殺殺他們的驕橫氣了。司令員,現在部隊之中打了幾戰便洋洋自得,感覺老子是天下老子天下第一這個苗頭一定要遏制住。一支部隊有氣勢這是必須的,但是驕氣太過,對我們來說只是有害無益。”

對於馬春生的想法,楊震深以爲然的點頭道:“不管他們的功勞多大,這一次必須要嚴肅處理。還是那句話,你準備一下,準備去三旅接替旅長一職。三旅政委暫時由旅政治部主任關明山接任。”

“紀律就是紀律,不會因爲某一個人的戰功大,犯了錯誤就不受到懲罰。別人我管不到,在我的部隊裡面軍法必須如山。沒有鐵一樣紀律的軍隊是一支沙子堆出來的軍隊,違令必糾,執法必嚴。”

對於楊震的命令,馬春生卻是搖了搖頭道:“司令員,我說的是要給處分,但不是現在。自三旅的前身三團組建後,他們便一直擔任軍政主官。”

“他們兩個人在三旅中威信極高,大戰將至將作爲一旅軍政主官的旅長、政委都撤換,並不是一個好的解決辦法。我資歷太淺,參軍不足半年,之前又一直擔任屬於幕僚的參謀長,沒有任何作戰部隊主官的經驗。”

“而關明山雖然資格老,是老紅軍出身。但卻又才由關內調過來沒有多長時間。我們兩個現在去接任恐怕部隊不見得信服。處理不好,反倒是弄巧成拙。”

“我看這樣,不如將兩個人降職處理。杜開山降職改任副旅長兼代旅長,陶淨非任副政委兼代政委。至於其他的處分,還是等戰事平息後在做打算。”

對於馬春生的建議,楊震看了看說完心中想法後便面帶微笑的沉默下來的馬春生:“你不是要包庇他們吧?這兩個傢伙撤職都是輕的,你的建議卻是不輕不癢的打兩下屁股就完事了?副旅長兼代旅長,這和不處分有什麼區別?”

馬春生笑了笑道:“司令員,我不是包庇他們。當年我在東北軍參加軍閥混戰的時候,見過打不過逃的,違令撤退的。從關內的戰事來看,國軍不也是違令撤退的比比皆是?不管他們做法如何,穩妥不穩妥。但他們終歸是主動出擊,與敵作戰。”

“不管他們的出發點如何,儘管這種做法不值得提倡。但他們這種主動求戰,沒有被動的執行上級的指示,還有主動進攻的精神還是要值得表揚的。而且司令員,要是真的撤了這兩員虎將,說實話您真的捨得?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

說到這裡馬春生頓了一下後道:“司令員,這次我們在蓮江口一線繳獲了這麼多的裝備,這一戰您不利用實在是太可惜了。有了這批裝備,別說日軍來一個師團,就是兩個師團您也不用擔心。”

馬春生這麼一說,楊震纔想起來自己還不知道這一仗在蓮江口究竟撈到了什麼好處。只是從一向穩重的馬春生臉上提到蓮江口繳獲的物資與裝備時候,那副發了洋財的表情,楊震便知道這一仗恐怕是繳獲極豐。

果然,從馬春生的彙報來看,即便是經歷過羣策山一戰這個關東軍最大秘密倉庫的楊震也是吃了一驚。這一戰繳獲的步兵武器雖然不多,但技術裝備卻是大豐收。從繳獲的技術裝備巨大數量來看,澤田茂爲了不重蹈覆轍,竭盡所能將蓮江口一線佈置成了一個火刺蝟。

從繳獲的日軍至少在一個炮兵聯隊,外加一個重炮兵大隊的炮兵。以及至少幾個中隊戰車數量來看,自己如果不是出奇兵,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使用毒氣。要想強攻,至少得付出一個旅的傷亡代價。

壓根就沒有想到自己會不按常理出牌的澤田茂瘋狂的,幾乎是不惜一切代價增強蓮江口一線的火力配置,試圖讓自己在蓮江口一線碰的頭破血流的舉動。卻是讓自己輕易的得到了大批相對於這次作戰,幾乎是不勞而獲的大批裝備。

這一戰單單日軍最新式的九六式一五零榴彈炮就繳獲了十二門,九二式一百零五毫米加農炮六門,兩種火炮的炮彈數量加在一起足有六千發。

至於七十五毫米山野炮、一百五十毫米迫擊炮、步兵炮、九十毫米迫擊炮高達上百門,各種炮彈將近三萬餘發。這麼多的火炮與炮彈,讓人不能不懷疑澤田茂將第四師團的所有炮兵都集中到了蓮江口一線。

還有九七式坦克八輛、九四式、九五式輕型坦克十六輛。九二式騎兵裝甲車六輛。各種重炮牽引車上百輛,卡車三百多輛。由於蓮江口一線的日軍還要擔負北上的第二師團補給,所以在蓮江口繳獲的其他彈藥、汽油等物資幾乎是堆積如山。僅僅彈藥一項就可以完全滿足部隊目前的需要。

看着繳獲清單上的那四門九九式一百零五毫米重山炮,十二門九一式一百零五毫米野炮、二十四門九五式七十五毫米野炮在日軍之中也算是最新式裝備楊震不能不感嘆朝中有人好做官。曾經擔任過第四師團長的那位親王,雖然已經不在參謀總長的位置上,但卻是餘威猶在。

這個第四師團的戰鬥力不怎麼樣,仗打的是油腔滑調。除非逼急了,從不像其他日軍那樣死戰到底。但卻總是能在第一時間更換上最新式的裝備。作爲日軍戰鬥力最強悍的第二師團還裝備着三八改式野炮,這個垃圾一樣的第四師團卻成了關東軍第一批換裝新式火炮的部隊。

要知道九九式重山炮是日軍今年纔剛剛列裝的新式山炮。而九一式一百零五毫米野炮,第二師團一門也沒有。至於一百零五毫米野戰加農炮,第二師團裝備的還是大正四年式的老古董。

第二百一十四章 雷厲風行第四百三十章 憑着的是直覺第一百八十八章 八蘇木之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談話與厚望第三十八章 不會改變決心第九十九章 新式炸彈的威力第三百八十六章 楊震的遠見第四百四十章 我們勢在必得第一百八十八章 八蘇木之戰第四十三章 越快越好第二十五章 行動(5)第二百零一章不惜代價的日軍第三十九章 龍入大海 (6)第二百零四章 關東軍的撤退計劃第一百三十五章 起筆難、破題更難第二百八十一章 悲催的關東軍第十三章 吞噬關東軍的黑洞第二百八十七章 祁志標的壓力第五百零九章 態度要強硬一些第三百九十四章 汽車的問題第三百一十一章 關鍵在於速度第二百八十八章終於上鉤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二百七十二章 裝備精良的僞軍第七十二章 內山英太郎的嗅覺第四百一十三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四百四十三章 警訊第二十九章 攻勢發起第一百二十一章 這個惡人我來做第二百七十章 野地支隊的覆滅第三百七十四章 楊震的算計失誤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舍纔有得第三百三十八章 遼西之戰之影響第一百零三章 探討第三百七十九章 力量倍增器第二百零九章 手榴彈是個寶第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戰果第三百二十五章差距第七十二章 猶豫的不僅僅是他們第九十九章 必須徹底的解決第二百五十六章 他們只是半瓶水第二百二十八章 挑撥第四百五十五章 喝一聲精彩第二十三章 一鼓作氣的戰略設想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襲與斬首第二百二十三章 無奈的戰術調整第五章史上最黴的穿越(5)第一百九十五章 這仗怎麼打?第二百三十四章 晚了一步的內山英太郎第二百章 教訓還不夠第五百二十一章 楊震的自問第一百五十一章 楊震最強勁的對手第四十四章 血戰的序幕第四十一章 今非昔比的抗聯第一百一十四章 秘書第二百五十一章 八十九聯隊的噩夢第四百五十五章 喝一聲精彩第一百八十四章 歸綏之戰(四)第八十六章 新形勢、新問題第三百八十章 不是什麼好消息第三百二十一章勸降第一百九十章 三次抗命第一百八十九章 吃撐到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決定第二百八十六章 順勢而爲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致命的問題第一百九十二章 另外一種堅持第三百九十八章 要學會用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是驚喜還是驚嚇?第一百五十三章 都在保存實力第一百五十八章 鏖戰湯原(5)第十三章 名不虛傳的獸軍第四十六章 他是怎麼做到的第三百五十八章 要明白戰友兩個字的含義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國土第九十二章 敵情第二十六章 蘇聯人的態度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幸中的萬幸第一百五十五章 發了狠的李守信第五百三十九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馬春生的想法第一百八十章 總指揮的批評第四百六十一章 終生的信念第四百二十一章 繼續你沒做完的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無力再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他似乎沒有弱點第三百八十七章 你們同意我就認賬第244章 趕鴨子上架第一百零三章 餘波之再交換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 (2第一百一十三章 特批強買強賣一次第三百零七章 自己的屁股自己擦第三百二十二章 無翻盤的可能第三百五十一章 楊震曾經的隱憂第八章 打懵的宮下大佐第一百五十三章 傾巢而出第二百四十七章 理解不同第三百零七章 三個如果第五百七十五章 日軍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