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陳翰章眼中的機會

在陳翰章看來,日軍在整體上搞出這麼一個部署法子。不算進攻晉東南的兩個師團,單單從豫北到渤海灣,幾個師團在上有飛機,下有坦克、重炮的掩護之下,齊頭並進,的確在聲勢上相當的嚇人。

但是在整個部署上這種孤注一擲,勝則打成戰略目標,擺則不惜同歸於盡的做法,也給了自己相當大的機動作戰空間。在整個山東戰場只要打掉日軍這兩路中的一路,再發揮自己部隊機動能力強的特點。突入日軍戰線的身後,這其中就有很大的文章可以做。

只要自己在魯北正面,能夠死死的纏住日軍主力。就算自己在德州以西戰場,給七十二師團做一個扣,有意識的讓七十二師團勢如破竹動作明顯。但日軍眼下的日軍除非放棄對膠東半島的封鎖,否則很難抽調出兵力來支援或是配合七十二師團。

而只要自己解決了七十二師團,就算日軍從魯北正面緊急抽調一個師團,來堵住這個缺口。那麼自己也可以將日軍原來在魯北採取的一線平推,緊密抱團戰術,扯動的一個亂七八糟。到時候在尋找戰機狠狠給他們來一擊,就不再是什麼難事了。

不過這個前提是在放七十二師團北上的時候,自己在馬頰河北岸以及德州正面防禦上不出現任何的意外,不給魯北正面的日軍任何的機會。而且必須要死死的纏住,從魯北正面進攻的日軍這幾個師團。

否則到時候縱深受到威脅,與西集羣直接聯繫被切斷的自己。就成了打虎不成,自己反受其害了。至於渤海灣一線,雖說是自己最致命的薄弱點。但是在渤海灣有杜開山坐鎮,陳翰章並不擔心。

這次被一號連打帶削,狠狠收拾了一通的杜開山,想必老毛病不會再犯了。就算不能從根子上解決問題,但至少會收斂一段時間。而杜開山只要能老實的坐鎮在渤海灣,以他自身的能力,陳翰章還是相當放心的。

當然陳翰章將第一波下手的目標,放在了夏津正面的七十二師團身上,也是經過縝密考慮的。魯北日軍三個師團採取的是一線平推的戰術,其攻擊間距極爲狹窄,並採取了抱團攻擊的戰術。

不僅自己很難尋找到戰機,就算找到機會合圍其中的一個,在周圍日軍抱在一起的情況之下,也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完成全殲。搞不好自己的主力,反倒會是被日軍給纏住。最關鍵的是在魯北以東的壽光至煙臺公路上,可還有日軍一個師團。

這樣一來,戰略格局就顯得過於狹窄。相對於魯北戰場,魯西北戰場迴旋餘地就大得多。日軍在這個方面部署的兩個師團,實際上等於是偏師。兩個師團分別有各自的出擊方向,這就給自己穿插帶來相對便利的條件。

而讓陳翰章決定將第一波的反擊,放在七十二師團頭上的另外一個原因就簡單多了。該師團不僅出擊的方向很關鍵,而且自身的位置,也相當的關鍵,正好處在魯西北日軍與魯北日軍之間的連接部。先解決這個七十二師團,自己的迴旋餘地就大的多。

其實原本按照陳翰章的想法,一旦日軍發起全線反攻。他在德州至慶雲一線採取穩固防禦,在魯西北地區則採取節節抗擊戰術。拉開魯西北日軍與魯北日軍之間的距離,在魯西北與冀東南的交界處形成一個突出部,就尋找戰機一鼓作氣先解決向魯西北方向進攻之敵。

當時他的目標,可不單單是一個七十二師團。而是日軍在魯西北戰場上會投入的,按照他的預判不會超過的三個師團所有兵力。只要解決了魯西北方向的敵軍,就等於在日軍整個攻擊正面上打開一個大缺口。

到時候自己在調動預備隊,加強手中所有的坦克兵力,從魯西北地區突破運河一線,向東南方向德州之敵背後包抄。切斷魯北日軍身後與兗州之敵的聯繫,並重新打通與山東軍區之間的地面聯繫。

陳翰章的這個計劃是根據楊震針對第二階段會戰,整體部署的計劃而制定的。楊震在平漢線與津浦線之間部署的兩個大三角型防禦態勢,縱深兵力足夠,正好給了他這個實施這個計劃的先決條件。

西集羣在衡水以西的兵力部署,可以讓他放心的將魯西北日軍向縱深吸引,拉開與魯北正面進攻日軍之間,以及自身進攻態勢之間的空檔。而這個空檔越大,對於陳翰章來說越是有利。

但如果按照陳翰章的想法,則需要冀魯豫軍區主力的全力配合。否則他很難調集到足夠的兵力,在保持正面穩定的情況之下,來實施這一計劃。楊震雖說給他調集了強大的地面炮兵,但是解決戰場的根本還是需要步兵的。

最關鍵的是坦克部隊主力都在杜開山手中,他的手中只有一個裝甲旅以及幾個坦克獨立團,突擊兵力相對單薄一些,所以陳翰章也只能想辦法用步兵代替。只是眼下一號原來制定的整個作戰計劃,在冀魯豫軍區作戰範圍之內,已經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知道一號難處所在的陳翰章,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之下,也只能選擇先解決魯西北戰場兩部日軍中的一部。至於剩下的日軍一部,只能暫時先以鉗制爲主。但在陳翰章的這個計劃之中,對於臨清一線的日軍,陳翰章也準備了相當周密的計劃。

其實原本楊震的計劃,冀魯豫軍區部隊在日軍發起全線反擊的時候,除了以一部兵力沿平漢線節節抗擊之外,大部兵力則讓開冀南正面,轉移到平漢路以西以及魯西北地區。待日軍主力通過之後,利用長於運動戰的優勢。

以跳轉至平漢線以西的三個旅包抄日軍後路,並與豫北的兩個軍分區配合,打通與豫皖蘇地區的新四軍四師直接聯繫,並切斷當面日軍與豫東地區之間的聯繫。配合部署在西線縱深的抗聯部隊,對西線日軍實施圍殲。

部署在冀魯豫軍區身後的抗聯部隊,則利用滏陽河上游水網地帶先天性的地理條件,將日軍攻擊序列分割開來,以便爲圍殲戰尋找最有利的戰機。楊震的這個計劃是利用西線之敵,將東線日軍一部兵力吸引過來,在減輕東線負擔的前提之下先解決西線之敵。

同時轉移到魯西北地區的部隊,配合原來留在魯西北地區的部隊,保證魯西北地區的防禦,配合陳翰章所部在冀魯邊地區的作戰行動。但對於楊震的這個部署,冀魯豫軍區卻是堅決不同意。

他們的意思還是視情況而定,如果日軍在豫北投入的兵力過多,則採取一部兵力層層阻擊,儘可能的削弱和遲滯日軍兵力。以保證山西戰場的側翼的同時,爲二線的抗聯部隊徹底解決日軍爭取最大的戰機。

而如果數量少於兩個師團,還是要堅決在冀魯豫交界地帶,利用自己熟悉地形的優勢與日軍打一戰。冀魯豫軍區認爲現在部隊裝備上來了,如果日軍來了便轉移對部隊的士氣,以及恢復民心不利。

自己部隊一直在冀魯豫邊區活動,不僅熟悉地理環境,而且有着先天性的情報優勢。在豫北地區還有兩個,已經控制了除平漢線之外,豫北大部分地區的軍分區武裝可以配合作戰,這都是冀魯豫軍區的優勢所在。

同時在冀魯豫邊區作戰,儘可能的將日軍投入的兵力牽制在冀魯豫邊區,將日軍在冀南與豫北攻勢的主要作戰範圍,限制在冀南地區。遏制其戰場機動能力強的優勢,大幅度減輕山西戰場和山東戰場側翼的壓力。

最關鍵的是冀魯豫軍區首長認爲,從邯鄲一線到抗聯給日軍預設的戰場,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如果放任日軍主力全力沿着平漢線北上,整個作戰計劃之中可能存在的變數太大。一旦由豫東北上的日軍在突破臨洺關一線,只以一部兵力牽制抗聯部隊。大部轉爲向西進入太行山區,那麼對太行軍區腹地會帶來很大的威脅。

在冀魯豫軍區看來,平漢路距離連接冀南與晉東南兩地,位於太行山腹地的極峻關、黃澤關太近了。一旦日軍在進入邢臺周邊之前,轉向極峻關、黃澤關一線,作爲太行軍區腹地的遼縣將會面臨日軍的直接威脅。而一旦被日軍突入晉東南,那麼眼下在白晉鐵路作戰的太行軍區主力,將會面臨腹背受敵的態勢。

同時邯鄲以北的地形雖說地處冀南平原上,但是這裡周邊也有不少的河流可以作爲天然陣地。就算不能將當面日軍完全阻擊在冀南與魯西北交界處,但是咬下日軍一塊肉還是沒有問題的,這也可以減輕抗聯部隊後續作戰的壓力。

冀魯豫軍區首長的這個要求,讓楊震很是頭疼。最關鍵的是眼下冀魯豫軍區的上級,晉冀魯豫軍區的楊震那位老首長,也不是很贊同楊震在西線的方案。認爲無論是從那個方向來看,冀魯豫軍區部隊,還是都應該儘可能的在冀南、豫北的阻擊日軍。

這位老帥對日軍反擊的判斷,與陳翰章幾乎是驚人的一致。他從整個地形與敵情以及戰場周邊的交通環境來看,日軍在冀南投入的兵力不會太多。日軍會在平漢線上投入部分兵力,但平漢線絕對不會是日軍的主攻方向。

相對於冀南來說,楊震更應該將兵力集中在魯北正面與魯西北戰區,也就是津浦路沿線戰場上。對於冀南在日軍整體戰局之中,應該是屬於配合地位的戰場,還是應該讓冀魯豫軍區發揮一下自身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之下按照楊震的計劃,在冀南地區牽制的抗聯兵力太多,很容易造成東線的兵力,在使用上無法滿足應對日軍反撲力度上的需要。只要打垮了津浦線上的日軍主力,冀南的日軍雖背靠豫東,但是在整個戰略上卻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除非日軍想要將所投入的兵力,全部徹底葬送在華北,否則只能是不戰自退。老帥認爲楊震還是應該將戰略的重點,放在津浦線以及魯西北戰場之上。在最大限度的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兵力斷敵一指,纔是這位老帥的戰略思想。

第五十六章 醋性子喬第五十二章 誤會第六十四章 政委第一百二十四章也算歪打正着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 下(3)第三百五十章 酒醉迷情第三百四十八章 田中新一的答覆第四百八十六章 必然的趨勢第四百五十四章 漂亮與敗家第二百五十一章 八十九聯隊的噩夢第十四章 炮戰的結果第一百零七章 分歧第二百零七章 楊震也有坑人的時候第六十四章 總算露出狐狸尾巴第二百九十二章 硬碰硬的硬仗第一百零二章 總指揮(3)第二百一十三章 上月良夫的堅持第三百二十三章 事後餘波之爭吵第二百五十一章 練爲戰、不爲看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這是本末倒置第四百六十六章 打了狗有人出頭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覺靈敏的陶淨非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範圍迂迴穿插第一百五十三章 植田謙吉的最後瘋狂第三百五十六章 底線第二百八十八章終於上鉤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烽火羣策山(7)第八十八章 人選第三百六十七章 後續影響的隱患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以磨滅的印象第一百七十四章 儘量想到前邊第四百零三章 命運的安排第一百二十七章 猶豫第七十七章 讓你去的作用第二十一章 行動(1)第二百二十八章 挑撥第二百八十七章 都忽視了一點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戰的前兆第三百四十章 徹底的消失第一百七十四章 烽火羣策山(6)第四百六十一章 終生的信念第二百六十一章 總撤退第四百章 激情後的尷尬第四百八十九章 難定取捨第七十九章 糜爛的戰局第五十六章 敵蹤初現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還是任參謀長第三百八十八章 能買到飛機的原因第三百六十七章 影響之影響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一百二十二章 穩 準 狠第三百零一章 狼性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耗幹了第三十八章 我相信我沒有看錯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三百五十六章 砸鍋賣鐵的關東軍第二百三十章 救援(四)第一百零二章 餘波之再算計第一百九十九章 殺氣第260章 現實的美國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雷厲風行第五百零二章 德國戰俘的貢獻第四百四十四章 向西疾進第三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生產之路第一百三十二章 沒有資格按部就班第三百零七章 自己的屁股自己擦第一百三十七章 夜深、狼多第三百七十六章 這是糖衣炮彈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會干涉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力封鎖網第七十二章 蘇聯人的出賣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二百五十九章 態度堅決第一百四十六章 有些話只能我說第三百五十五章 代號一零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八十九聯隊的噩夢第二百六十七章 這可都是老骨頭第三百三十五章 勝利者是不受懲罰的第五百五十九章 突破城牆第二百六十章 別有用心的楊震第二百二十四章 奇怪的命令第三百八十七章 標杆作用第二百六十五章 青津大佐不安的來源第一百三十三章 夯實的基礎第二百三十一章 救援(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在一起打第二百六十三章 輿論戰的背後第一百零六章 禁口令第七十七章 血色殘陽(5)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戰序幕第四百九十一章 我認爲是不恰當的第五十六章 被困(2)第一百一十九章 美國人的算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代價未必有那麼大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延平眼中的楊震第一百四十九章 臨陣磨槍第五十章 突然襲擊第一百七十七章 摸一摸他的底牌第五十三章 遇險(2)第二百二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