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天方夜譚?

只不過這些工人即便加上抗聯自己培養的工人數量,對於滿足一場戰爭巨大需要來說還相當的不足。畢竟在日本人的工廠裡面,真正的技術工人還是以日本人爲主。中國人不是沒有,但是無論是日本人在奉天設置的飛機廠,還是坦克大修廠,所謂的滿籍技術工人並不多。

大部分所謂的滿籍工人,乾的都是一些體力活。真正的技術工人,數量並不是很多。即便在接收南滿的工人之後,兩個工廠雖說總算是完成了投產。但因爲工人數量還是顯得不足,而產能也很有限。真正形成量產,還是前兩批去蘇聯勞務輸出的工人返回之後。

而相對於飛機等軍事技術裝備生產,進展相對緩慢一些等整體態勢。其他的工業建設,在這批南滿工人抵達之後,進度明顯加快了很多。沒辦法再不想辦法解決那十幾萬人的安置,這些人的衣食住行,真的就快要讓東北人民政府緊巴巴的財政破產了。

關鍵是長期讓這麼多人無所事事下去,不僅給東北財政帶來異常沉重的壓力,也不利於這些工人以及家屬的安穩。除了在礦工和力工之中,動員了兩萬多十八到二十三歲的年輕人補充進部隊之外。剩下的十幾萬人如何安置,成了東北人民政府的首要任務。

原來工人數量不夠,只能自己想辦法高薪聘請美國人培養。但現在一下子多出這麼多,卻多少讓人有些措手不及。加快安置節奏,穩定工人情緒,同時抓緊時間讓一批已經處在建設尾端的工廠投產,減少部分投入以減輕財政壓力,也就成了一個必然的選擇。

東北重工業部,利用從奉天和撫順拆卸來的特鋼設備以及工人,與原來位於富拉爾基的那個日本人建設的特種鋼材廠合併。同時因爲被日本人拆卸的過狠,自從被接收以來一直無法恢復生產的通化鋼廠。所有經過維修之後還能使用的設備,也全部併入到了這個特殊鋼廠之中。

在搶修日本人撤退之前破壞的通化鋼廠設備的時候,李明瑞從南滿搶回來的零部件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沒有這批零部件,根本就無力維修這些設備。好在當初接手齊齊哈爾鋼廠的時候,便一直在做着擴大的準備。雖說沒有設備,但是動力以及管線都始終在擴大。

當初這麼做是爲了讓那些爲鋼廠培訓的工人,從基礎開始進行實習,讓他們學習與實踐同時進行。以及先修好部分基礎設施,爲今後擴大做好準備。結果還真的按照當初楊震說的來,這些大部分已經修建好的基礎設施,這個時候正好用上了地方。

利用齊齊哈爾特鋼廠始終在擴容,已經完成的基建設施。從南滿工業基地拆卸下來的設備,在很短的時間就安裝完畢投入生產。利用已經試生產的第一鍊鋼廠出產的原料鋼,冶煉軍工急需的槍炮用鋼。

這一點也讓當初爲蘇聯專家和美國專家衝突,以及南滿遷移過來大批工人急需安置而頭疼的那位主席,也大大的鬆了一口氣。雖說解決的工人數量,只佔據總數很少一部分,但是總是一個好的開頭不是嗎?

而且齊齊哈爾特鋼廠擴建成功,也算爲解決參與根據地內建設的美蘇專家之間的糾紛,創造了一個很好的例子。至少有了這個例子,東北局和東北政府在工業建設方面,爲美蘇兩套方案選取而爲難。

當初隨同那個二手鋼鐵廠過來參與建設的美國專家,在楊震的邀請之下不僅參與了東北中國人第一座五十萬噸鋼鐵廠的建設。還被邀請參與並主持齊齊哈爾特鋼廠的擴建,東北第一重型機器廠的建設工作。

只不過這批美國專家在抵達之後,與東北人民政府邀請的蘇聯專家,因爲觀念的不同發生了激烈的矛盾。蘇聯專家要求按照蘇聯人的建設辦法,短平快的在最短時間之內完成建設,力爭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完成投產。

而美國專家似乎更注重於這個特鋼廠的長期發展,考慮的問題比蘇聯那些分工過細大學培養出來的專家要全面的多。兩國專家在很長時間之內,拿出兩套因爲觀點不同,也在設計上也截然不同的圖紙淨打嘴炮了。差點沒有把北滿本就很短暫,更是寶貴無比的工期誤了過去。

在幾番調解無效,遲遲無法形成統一意見的情況之下。被搞的焦頭爛額的那位重工業部長只能找到楊震,讓他想想辦法。在詢問了那位清華畢業的重工業部長的真實想法之後,楊震乾脆直接讓美國專家負責這個特鋼廠擴建,以及重型機器廠建設的方面。

將蘇聯專家請到了佳木斯,將正在規劃之中的第二特鋼廠,以及第二重型機器廠、第一機牀廠提前建設。爲了鼓舞這兩方面專家的鬥志,楊震不僅給美蘇兩國專家都開出了高薪,而且明裡暗裡的鼓動他們相互的比試一番。

其薪水的高低,直接與他們的效率掛鉤。對於這一點美國人自然是樂不得的,而蘇聯社會主義老大哥,也拿的臉不紅、氣不喘。誰說社會主義不講究金錢效益了?有高於自己國內工資兩倍的工資拿,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其實無論是楊震還是那位重工業部長,在這場紛爭之中,真正相中的都是美國人方案。美國人拿出的方案,明顯考慮的要比蘇聯專家全面,而且更考慮到這些企業的長期發展。不僅考慮到眼下鋼廠恢復生產的方案,還爲今後擴大生產預留了餘地。

但是按照美國人的方案,動力設備以及廠房的建設,都需要大幅度的增加。尤其是電力等動力設施,只要要擴大一倍以上。這麼一搞,日本人遺留下來的那個規模不大的特鋼廠,很多方面都要重新規劃。

僅僅建設鋼廠所屬發電廠和煤氣廠,就需要擴容一倍有餘。其煤氣供應不僅要滿足廠區需要,還要滿足整個富拉爾基這個不大的城鎮的需要。併爲以後城市擴容,留下一定的餘地。而且美國專家堅決反對按照蘇聯那樣,一個工廠所有的東西都自成體系的建設方法。

美國人的意思是,隨着工廠的發展,周邊的城鎮勢必要有一個發展。工廠的所有附屬設施,不應該由工廠自己建設,應該去搞社會化。這樣就需要修建相應的交通線路,以及電力線路。

也就是說美國人的方案,完全依託美國人眼中的市場經濟制定的,與蘇聯模式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方案。這樣一來雖說附屬設施投資量可以大大減少,甚至沒有必要組建。但是按照美國人的方案,基礎建設的總投資數額要超過蘇聯專家的兩倍有餘。

蘇聯專家的方案更注重的是解決有無的問題,同時在規劃上還有些狹窄。只考慮現在的建設和恢復生產的問題,對未來發展上的問題,考慮的不是很多。而且按照蘇聯模式制定的規劃方案,工廠自稱社會體系的方案,學校、醫院等附屬設施投入很大。

最關鍵的是按照他們的方案,以後要擴建將會變得困難,到時候投資更大。關鍵是如果擴大生產規模,基建的壓力會很大。在北滿可利用施工時間比較短的情況之下,這無疑會拖延時間的。

不過無論是美蘇兩國專家,拿出的兩個方案可以說各有利弊。蘇聯人的企業等於社會的方案,眼下雖說看不出什麼來,但是長遠的負擔會相當的重。但美國人的方案,也是有些不恰當。

現在的富拉爾基,還相當的荒涼。本地人口的基數有限,學校等設施更加有限。不建設職工宿舍,不建設醫院和學校,全部都依靠社會解決,根本就沒有地方去解決。別說別的,就一下子增加這麼多的職工和家屬,住的地方都沒有。

如果說按照一次性投資的方案,蘇聯人的計劃更符合眼下的情況。但是如果從長遠來看,美國人的方案更合適。對於那位並不打算就此止步的東北重工業部長來說,內心真的很看重美國人的方案。只不過從哪些方面考慮,他真正下決定的時候都很是猶豫。

而且兩個人不能不考慮按照美國人的方案,完成基建之後設備的來源,以及對東北財政帶來的負擔。但美國人方案的長遠性,又是兩個人不得不考慮的。最終經過再三掂量,楊震還是決定讓蘇聯人另起爐竈,將這個特鋼廠的擴建和恢復交給美國人。

但是楊震也針對美國人的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議。大體方案按照美國人的計劃來,但是職工宿舍要同期興建。不過職工入住的時候,需要繳納的一定的房費。不在興建職工醫院以及附屬學校,而是將這部分經費轉撥給富拉爾基本地的學校和醫院。

楊震這個和稀泥的決定,明顯讓那位東北人民政府主席不滿意。美國人的方案,至少在眼下投資數額,要超過蘇聯人的兩倍。這不僅僅是對財政造成巨大壓力的問題,可關鍵是按照美國人的方案,上哪找那麼多的設備去滿足擴大後的需要?

眼光長遠一點的問題,他不是不懂得。這個鋼廠不可能就此止步,未來還是要發展的。但是單從眼下來看,你完成基建不是問題,但是擴容之後的設備哪找去?就坐等着美國人不知道能不能兌現的承諾?

既然設備的問題暫時解決不了,那還不如暫時放棄擴大的方案。頭疼暫時先醫頭,至於腳等到腳疼的時候再說吧。眼下窘迫的東北財政,真的無法保證短時間那麼大的支出。就算你能搞到設備,可眼下真的拿不出錢來購買。

還有讓蘇聯人重起爐竈,再重新規劃一個特鋼廠和一個重型機器廠,一個機牀廠,別說東北現在沒有那麼大的財力再去搞一個。就是有,你上哪搞這麼多的設備去?儘管楊震拍着胸脯保證,等這些工廠完成基建之後,他保證將設備弄到手。

但那位主席,卻始終的半信半疑。倒也不是人家不相信他,就算是換了誰,也都不敢相信一個人能憑空變出那麼的工業設備,還一分錢都不花。這豈不是天方夜譚,或是壓根就是神話?

第二百六十七章 這可都是老骨頭第三百章 把你的想法都說出來第五百八十章重炮進城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個父親的拜託第三百四十八章 田中新一的答覆第一百三十四章 毀滅性打擊第258章 批評與自我批評第二百四十八章 意外事件第三百七十七章 原子彈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一年的寒冬第二十三章 新的作戰模式第二百章 教訓還不夠第二百三十章 解救第三十七章 意外的接替人選第二百二十九章 中央代表團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關係第三百九十章 要做到信任無底線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們全軍的恩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應變第二百四十章 催命符第三百零八章 最後準備第九十七章 到此爲止第一百四十五章 岡村寧次的決心第九十三章 很難被說服的楊震第三百零五章 這他媽是什麼樣的人物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看該處分的是你們第二章 以攻代守第六十一章 兩個人之間的戰爭第四十三章 越快越好第一百六十章 鏖戰湯原(7)第二百章 惱羞成怒第247章 您必須休息第三百七十一章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第五百一十六章 冬裝的問題第二百二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死不休第二十六章 蘇聯人的態度第三百四十章 徹底的消失第一百章 總指揮 (1)第十七章谷壽夫的下落第三百三十一章 談話之超常待遇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懾第二百二十三章 巖淵三次的想法第一百零八章 考慮不足第二百一十二章 六月挫折第七十二章 聲西擊東第四百六十五章 秋風掃落葉第四百二十八章 陰溝裡翻船第三百零二章 美國人會自己找來的第四十五章爲什麼你們沒有那些毛病第二百九十五章 做好犧牲準備第三百四十四章 朝鮮獨立師第三百五十三章 統統給他們退回去第三百七十五章 必然的結果第一百六十二章 林志強的評價第一百五十七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零四章 遇襲第一百四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二十四章 郭炳勳的思路第一百八十六章 楊震的野望第一百二十三章 東進(2)第一百章 總指揮 (1)第三百八十八章 能買到飛機的原因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懾手段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機會第三十九章 龍入大海 (6)第九章 以己度人?第三百零六章 詭異的日軍援軍第七十七章 血色殘陽(5)第二百八十一章 悲催的關東軍第二百八十七章 都忽視了一點第三百七十八章 要面對現實第三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第二百一十七章 雷厲風行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的敵情變化第四百九十一章 我認爲是不恰當的第一百四十三章 岡村寧次的判斷第二百零四章 遇襲第三十六章 最徹底的計劃經濟第二百七十七章 越平靜的地方越危險第三百九十八章 裝甲旅第二百八十七章 唱一出假戲給日軍看第四百五十七章 國崎登的猶豫第二百五十五章 楊震的爲難第一百二十四章 醜話說到前面第三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終究還是慢了一步第三百五十章 都有傲氣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東軍真正的陰謀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第一百六十章 第二階段的開端第四百二十五章 一個承諾第四百一十五章 混亂的局面第三百三十章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不行第四百零四章 王德耀的打算第十五章 反坦克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合適的秘書人選第二百八十二章 秦彥三郎的準備第四百四十七章 缺乏靈性第八十九章 誘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