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必然的結果

按道理說像眼下澳大利亞這麼重要的戰場上,日軍應該選擇一個虎將或是一員猛將,來承擔重任。而這樣的將領,在現在的日軍之中並不缺乏。比如在東南亞戰場,以劣勢兵力更掃馬來亞半島十幾萬英軍,而被稱之爲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

但南方軍在選將的時候,沒有選擇被稱之爲馬來之虎的悍將。卻偏偏選擇了憂猶寡斷不說,還堅決反對與美英開戰。作詩比打仗更在行,在兵力火力都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之下,一個菲律賓戰役打的拖拖拉拉,甚至用損兵折將來形容都不爲過的本間雅晴中將。

這位頗有些草木皆兵的老兄,在美澳兩國海軍艦隊對其灘頭防禦陣地,幾乎是不計損失的瘋狂炮擊之中。驚恐的認爲美國海軍此舉,是有準備從自己背後登陸,徹底將登陸部隊合圍的意圖。

生怕自己被包了餃子的他,立即將正在勢如破竹進攻的第十六師團,從正在追擊美軍的行動之中,火速調回登陸地點準備進行抗登陸作戰。前方只留下了一個第五師團,外加由獨立混成第四聯隊爲基幹編成的一個支隊。

而這個獨立混成第四聯隊,在美澳航空兵不惜一切代價的轟炸之中損失慘重,已經無力進行超越追擊。只能停止下追擊美澳潰軍行動,就地轉入休整。剩下一個孤木難撐的第五師團,面對着廣袤無垠的澳大利亞內陸也只能停下腳步。

結果等到發現是虛驚一場之後,將十六師團重新調過頭,試圖追殲美澳軍隊的時候。美澳軍新增援部隊已經趕到,戰機已經錯過難以找回。在美澳軍隊鋪天蓋地的炮火,外加大量坦克的衝擊之下,第一波日軍登陸的兩個師團,只能徹底的放棄進攻的打算。

原本這位向來憂猶寡斷的老兄,因爲在菲律賓戰場上的延遲,已經被大本營內定轉爲預備役。但南方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元帥,在其同期好友在荷屬東印度羣島作戰之中,大放異彩的十六軍司令官今村均中將的勸說之下,還是決定給他一個機會,讓其出任十四軍司令官。

可這位老兄在菲律賓戰場上猶豫不決的老毛病再次復發,關鍵時刻抽出了合圍圈的部隊回防。不僅讓美軍逃出去一部分,更讓美澳聯軍獲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可以快速的調集新的增援兵力。

雖說他在澳大利亞戰場上,依靠逃過美國海軍截殺,陸陸續續登陸的兩個後續師團、四個旅團,外加七個獨立混成聯隊,以及海軍被擊沉軍艦上逃生的水兵,最終堅持到了終戰,拖住了大批美澳軍隊無法增援其他戰場。

但他的此次舉動,也徹底葬送了日軍奪取澳大利亞的希望。讓日軍大本營,徹底消除南太平洋上最大隱患的想法徹底落空。但後來的事情,誰也不就可能判斷的那麼準確。眼下的美英兩國,被日軍攻入澳大利亞的舉動搞的是焦頭爛額。

面對着整個不利的戰局,已經快要火上房的美英兩國。不斷要求眼下所有對日作戰國家和軍隊之中,距離日本本土最近的抗聯,加大對日軍的空襲力度,以儘可能的削弱日本本土,支援太平洋戰場的實力。

皮爾遜與羅斯的催促,讓楊震很反感的同時也異常的頭疼。現在剛剛經歷過一場大戰,損失也一樣不輕的抗聯航空兵,眼下無論是飛機、空地勤人員,還是航空燃油,甚至是航空炸彈幾乎是無所不缺。

別說滿足不了美英的需要,就是自身的防空需要,也只能暫時轉交給地面防空兵。之前擔任防空任務的米格三戰鬥機,除了戰損無法補充之外。相當一部分飛機,因爲蘇德戰爭爆發之後零部件已經無來源,在損耗過大且無補充的情況之下,已經無法撐起北滿的天空。

蘇制飛機發動機本身就使用壽命短,再加上高強度的使用,原有隨機進口的備用發動機早就消耗餘燼。現在自顧不暇的蘇聯人,在自己是都都尚且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之下,根本就沒有精力向抗聯繼續出口飛機發動機。

而自行的仿製工作,卻因爲缺乏技術人員和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樣一款並不先進的飛機發動機,仿製工作進展相當的緩慢,遲遲拿不出合格的產品來。仿製出來的發動機,功率不足原來的三分之二,重量則增加了百分之十。

最關鍵的是使用壽命,還不如原型機的三分之一。甚至有的發動機只飛一個起落下來,發動機就報廢。雖說仿製出十多臺,但是航空兵根本就不敢接收。這樣的發動機裝上飛機,那是對飛行員的犯罪。

缺乏的不僅僅是備用發動機,剎車片、機輪、螺旋槳、機體內的管線等等關鍵備件,幾乎是沒有不缺的。一個工業基礎薄弱,無系統工業體系支持的國家,想要維持一支現代化的軍隊就是這麼艱難。

那批米格三戰鬥機,現在只有三十多架還能飛行。剩下沒有戰損的飛機,不是因爲零部件缺乏,就是因爲發動機使用壽命已經到了,無備用發動機可更換,而只能停留在地面上,成爲還能飛戰友的零部件捐獻者。

按照抗聯航空兵的戰術,高空性能優秀的米格三戰鬥機,主要是承擔大後方空中防禦。前線制空權爭奪,由裝備的美製戰鬥機承擔。米格三戰鬥機部隊無法升空作戰,大後方的防空任務只能由地面高炮部隊承擔。

在此次作戰之前,抗聯就從前線抽調回五個五七高炮連,十六個三七高炮連,以及二十一個高射機槍連,四個探照燈連,調回大後方加強後方防空力量。以彌補空中力量癱瘓,造成的防空缺口。

相對於米格三戰鬥機已經無法升空作戰的窘迫境地,美製P四零和P三九戰鬥機,因爲美國人在此次會戰之前,提供了一批飛機必要零部件,情況相對來說要好一些。但是在去年和今年兩場連續大戰之中,損失也不輕。

現在抗聯裝備的兩種戰鬥機,總數相加已經不足去年會戰之前的三分之一。關鍵是在交給蘇聯人一部分,以換取更加急需的地面武器裝備後,性能最好的美製P四零戰鬥機,現在已經無後備力量。此次會戰之中的戰損,遲遲無法得到補充,相對於情況還好一些的戰鬥機部隊來說,轟炸機部隊眼下正處於最困難的時候。在抗聯航空兵之中承擔了大部分對地攻擊任務,從精確定點俯衝轟炸到戰術轟炸的主力攻擊機A二零攻擊機,經過兩年多高強度的使用不僅戰損很大,飛機自身消耗也大。

原有的陸陸續續美國援助,加上購買的二百多架,現在還能飛行的總數只剩下四十多架。在英制巴特爾輕型轟炸機只是一個唬人貨,無法起到替代作用。可用於戰術支援的伊爾四轟炸機,大部分又趴窩的情況之下,抗聯的戰術支援力量,已經滑落到了最低谷。

轟炸機部隊損失沒有這麼大,但是什麼都缺。伊爾四轟炸機現在同樣處於發動機到使用壽命,已無庫存備用發動機,只能停留地面上,已經無法作戰的窘迫境地。美國人雖然提供了一部分B二十五轟炸機發動機,但不僅數量不足,而且換裝的工作進展很緩慢。

美國人給的那幾十架B十七和B二四轟炸機,零部件供應情況也不樂觀。最關鍵的是航空燃油與炸彈的儲備,都難以支撐哪怕是一次轟炸行動。庫存空空如野的倉庫,已經實在無力支撐大規模的行動。

此次會戰基本達到了預想目的,但是抗聯付出的代價也同樣是巨大的。飛機、坦克、火炮,幾乎都急需補充。在這種情況之下,抗聯別說空襲日本本土,就是自身防空能力也陷入了相當大的困境。

沒有了足夠的航空燃油,甚至連航空炸彈庫存都已經到底怎麼去作戰?美軍是陸陸續續給了一部分的遠程轟炸機,但是備用零部件,到現在連一個剎車輪都沒有見到。戰役中高強度的使用,這些飛機也都到了該檢修的時候。這種情況之下,怎麼去承擔他們的要求?

不過好在美英兩國的總參謀部沒有糊塗到底,逼着剛剛經歷過一場空前血戰的抗聯,再發起一次進攻,爲他們分散南太平洋戰場上的壓力。只是不斷的採取車輪戰的手段,逼着抗聯去空襲日本本土。

其實對於中途島和南太平洋美澳兩軍的慘敗,以及澳大利亞戰場面臨的危局。時刻關注着戰局發展的楊震,心裡自然是清楚的。對於美軍爲什麼會打敗仗,楊震心裡面更加清楚。原因很簡單,美軍在中途島的慘敗就是他一手製造的。

爲了給美國人制造這麼一場敗仗,楊震甚至啓動了一個潛伏在日軍海軍內部,自從關東軍返回本土之後,就一直沉默的特殊間諜。這個日本海軍飛行員出身的間諜,也是抗聯安插在日本海軍內部唯一的一個暗線。楊震這個時候啓動這個暗樁,其決心和力度可見一般。

開什麼玩笑,要是還讓歷史的車輪按部就班的,按照自己知道的歷史軌跡去前進。中途島一戰扭轉了敗局的美國人,那裡會那麼大方。只有將他們徹底的打疼了,他們纔會知道中國戰場的重要性,才能讓他們更大方一些。

至於日軍進攻澳大利亞,只不過是中途島美軍慘敗之後,餘波引起了一個小小的漣漪而已。這一點楊震早在替美日兩國海軍策劃中途島海戰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會出現這麼一個結局。

對於日軍來說中途島戰役一旦取勝,日軍勢必會利用此戰影響,尋找下一個進攻目標。在南太平洋戰略地位異常重要,面積廣大、資源豐富,最關鍵是兵力不多的澳大利亞,就成了首選目標。

最關鍵的是在日軍大本營看來,只要能徹底的佔領澳大利亞,美軍就失去了反攻南太平洋的跳板。沒有澳大利亞這個戰時的補給基地,美國人想要在西南太平洋戰場進行反攻,所有的補給和物資,連同軍隊一起千里迢迢的從本土運來。可以大幅度減輕整個太平洋戰區,日軍防禦可能會承受的壓力。

第二百四十八章 意外事件第四百六十七章不一樣的味道第五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二百五十五章 西線第三百零三章 意外第三百三十六章 對調建制第二百三十七章 形勢突變第三百九十八章 這一戰的長遠影響第七十九章 一隻狡猾的狐狸第三百五十一章 浴血十家子第四百三十五章 膽寒與恐懼第四百三十六章 這兩個人必須死第三百一十八章 修羅外道第五百三十九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三十四章 膽寒第三百一十七章 郭炳勳的擔憂第二百三十一章 救援(五)第一百零三章 我勢在必得第三十八章 軍中無戲言第七十八章 清風店(二)第一百七十章 王光宇的不同意見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解決困境的方法第三百六十三章 查看地形第一百零四章 餘波之楊震之膽氣的來源第三百五十四章 是牢騷,但也是實情第一百六十章 平靜的背後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滿意第三百五十八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六十章 楊繼財的聯想第三百一十四章 明敵與暗敵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登陸作戰準備第三百七十三章 是我們與日本人拼命第四百三十九章 臧式毅的嗅覺第一百四十六章 進退維谷第七十九章 敢這麼做的底氣第二百四十章 是不是應該事先通氣第二百九十三章 錯打錯着第三百二十二章 他們不會殺你的第四十八章 楊震曖昧的態度第一百六十五章 說服我要有足夠的理由第八十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滿意的松田巖第二百七十一章 出關真是一關第二百五十一章 八十九聯隊的噩夢第三百零五章 證實了判斷第一章 形勢發展的要求第三百零八章 時運不濟?第三百六十九章 燕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正處於關鍵位置第一百八十二章 吉本貞一的警告第六十一章 兩個人之間的戰爭第一百零六章 餘波的後續發展第一百八十八章 航空兵提出的建議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們的手太短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所未有第一百一十七章 編筐窩簍全在收口第四百一十五章 混亂的局面第九十七章 事件的後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楊震的遠見第三百八十六章 這終歸還算是好消息第三百二十六章 梅津大將的危機意識第一百二十八章 血戰天津(一)第五十一章 狡猾的上村利道第一百三十七章 輝煌的開端(5)第十八章 增援部隊我一個沒有第三百五十三章 鐵原戰場的僵持第三十四章 龍入大海(1)第四百零七章 連帶的其他影響第二十四章 郭炳勳的思路第四十九章 只是聊勝於無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急跳牆的梅津美治郎第三十三章 就地待命第三百六十八章 站多高、望多遠第二百八十六章 職責與使命第三百零八章 魚也要、熊掌也要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懾手段第二十一章 楊震最頭疼的事第四十八章 楊震曖昧的態度第四百七十二章 作繭自縛的日軍第九十九章 合作之中的相互拆臺第九十二章 還是搞錯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終究還是一場空第二百一十六章 難道是想一網打盡?第一百七十章 狼來了第三百九十七章 多種技術保障手段第三百三十六章唯一的選擇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下(2)第三百零三章 心狠手辣第二百九十八章 血色本溪湖(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要面子的大本營第四百五十二章開弓沒有回頭箭第五百六十六章 沒有後退過第四百一十八章 杜開山的壓力第八章 王光宇的思路第四百六十七章不一樣的味道第二章 軍裝和軍鞋第一百一十九章 美國人的算計第三百三十四章 揭開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