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戰略調整

楊震認爲在會戰已經結束,整個華北戰場形勢已經發生根本性改變的情況之下,現在對於整個戰略區應該做一個重新的調整。他眼下還在晉北的部隊,在眼下已經達成當初制定的此次會戰發起目的前提之下,也該撤回東北休整和補充。

中央也是考慮到此戰過後華北戰場的整個形勢變化,已經與戰前截然不同。也就同意楊震的請求,決定利用目前交通比較方面的機會,將涉及到的幾大戰略區主官,全部召集回延安開一個會。

眼下副總指揮的指揮部,就在距離晉北近在咫尺的晉察冀北嶽區境內。而挺進軍司令部,就在與集寧和大同既有鐵路想通,又有機場的張家口。到延安不用在像過去那樣,要通過無數道日軍的封鎖線。明明兩天的行程,卻只能硬生生的拉到半個月,甚至一個月都沒有準。

此次接到中央返回延安開會的通知,副總指揮與從晉東南趕來的太行軍區代司令員,太嶽軍區司令員和政委。在大同直接上了抗聯的一架英制輕型運輸機,三個多小時就抵達了延安。而楊震在去東北的中途,直接在張家口落地,將挺進軍的二位老總接上直飛延安。

這次會議幾乎是中央在七七事變之後,歷次召開大區會議所需時間最短的一次。全國各大戰略區,除了山東和新四軍各部之外,華北最重要的幾大戰略區,軍政主官幾乎全部都到齊。

在開了整整五天的會議,在幾經協商之後最終敲定晉北、綏遠、察南等新解放的地區的歸屬。華北境內新解放的地區,以同蒲鐵路和平綏鐵路集寧段爲界限。同蒲路、平綏路以西包括綏遠、晉西北,歸屬爲晉綏軍區轄區。平綏路與同蒲路以東的地區,包括察哈爾在內歸屬晉察冀軍區。

同時考慮到去年日軍大掃蕩中,各戰略區在反掃蕩的時候,各個軍分區或是軍區之間,普遍缺乏協同作戰的情況。在楊震的建議之下,中央決定重新劃分幾個戰略區。各大區增加二級軍區編制,形成實際上縱隊的一級建制,以統一協調部隊自己轄區內的作戰。

晉綏軍區重新劃分建制,新設兩個二級軍區。以原大青山遊擊支隊爲基礎,加上晉綏軍區主力返回之前留在綏遠的部分部隊,組建綏蒙軍區。以晉西北現有的部隊,以及各個軍分區爲基礎,組建新的呂梁軍區。

以內長城爲界限,以北包括晉西北幾個縣在內的地區,加上除了包頭之外的綏遠南部和東部爲綏蒙軍區轄區。不過爲了增加綏蒙軍區的實力,從晉西北抽調一個旅,原冀中的兩個團劃歸綏蒙軍區建制。

原大青山遊擊支隊所處的綏中改爲一分區,綏東與綏南改爲二分區,晉北幾個縣設立三分區。軍區直屬一個步兵旅、一個騎兵團,以及一個汽車營,一個炮兵團。各軍分區除了一分區設置兩個建制團,一個架子團之外,其餘的分區均爲一個建制團,兩個基幹團。

將原來晉綏軍區內長城以南地區,統一編制爲呂梁軍區。下設兩個軍分區,外加直屬一個主力旅。新組建的晉綏軍區指揮機構,由原晉綏軍區指揮機構擔任,不在進行任何的變動。軍區直屬兩個野戰旅,兩個炮兵團。

兩個二級軍區的具體組織,則由中央與晉綏商議之後再定。新區的地方政府,由晉綏邊區政府抽調人員組成。在綏蒙軍區轄區,成立新的綏蒙工委。原晉西北地區的地方政權,改爲新成立的晉西北專員公署接替。

同蒲路以東包括京綏鐵路以東地區,劃歸晉察冀軍區指揮。晉察冀軍區以現有轄區爲基礎,加上整個新解放的察哈爾和冀東,以及晉北同蒲鐵路以東幾個縣,分別成立冀晉軍區、冀察軍區兩個二級軍區。

晉察冀原有的二分區、四分區、三分區一部、北嶽區,加上晉北大同以西地區,劃歸冀晉軍區建制,負責指揮山西境內正太路以北的原晉察冀軍區轄區。平西、平北、一分區,察哈爾省新區,外加原冀中軍區一部組成冀察軍區,統一指揮平西、平北以及整個察哈爾省的部隊。

鑑於眼下冀東軍區在去年日軍殘酷的大掃蕩之中,大部已經丟失,地方武裝損失餘燼,主力部隊只能保留一個建制團,以及一個小團的武裝。暫時已經無設立軍區的必要性。取消冀東軍區建制,改爲直屬晉察冀軍區指揮的冀東軍分區。

太行軍區改稱晉冀魯豫軍區,將原太嶽、太行、冀南、冀魯豫軍區,全部劃入新的晉冀魯豫軍區。太嶽、太行、冀南、冀魯豫三個軍區,全部改爲新的晉冀魯豫軍區下屬的二級軍區。

將位於新四軍與華北各大戰略區接壤地區的幾大軍區,原來比較模糊的指揮權,徹底的明確下來。原來的實際上獨立活動的冀南軍區和冀魯豫軍區,正式併入新成立的晉冀魯豫軍區,徹底的理順了指揮權。

在會議上中央沒有同意太嶽與太行軍區合併的建議,還是認爲從目前山西戰場的整個形勢來看,太嶽軍區還是作爲一個獨立軍區爲好。以白晉鐵路與同蒲鐵路之間的廣大地區,爲作戰區域,並相機向中條山方向發展。

新成立的晉冀魯豫軍區,統一指揮晉東南、河北南部,以及冀豫交界處各大區的武裝。雖說位於整個華北戰場的南部,但實際上卻位於全國戰局上的中央位置。該區東連接山東、西連晉綏,向南俯視中原,可以與蘇北的新四軍遙相呼應,向北策應晉察冀,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將這一地區原來的三大塊合併到一起,使得原本分散活動的幾個軍區戰略迴旋區域,以及戰略縱深有了相當大的增加。也在相當大的程度,可以有效統一集中調動,原來相對分散的幾大區人力、物力和財力。無論日軍從哪個方向發起掃蕩,應對能力也都更強了。

不過爲了便於指揮,將原冀魯豫軍區位於魯西三分區,成建制的劃歸山東軍區建制。將豫魯邊具有戰略地位的水東地區,升級新的冀魯豫三分區。此次會議先解決軍隊建制調整,地方政權下一步在做調整。

原來編入挺進軍晉察冀和太嶽軍區主力的部隊,全部調回晉察冀軍區和新的晉冀魯豫軍區。將原來的留守部隊替換下來,進入東北整訓。眼下進入晉南的冀魯豫和冀南軍區部隊,以及原冀中軍區主力一部,不在返回原建制,就近先行調往東北整訓。

不過按照楊震的意思,各個二級軍區不能將主力全部地方化。除了劃歸到分區武裝之外,軍區手中要保留至少三個團建制部隊。各大戰略區手中,也要至少保留兩到三個旅全建制部隊,以及炮兵的大部。

尤其是返回晉察冀和晉冀魯豫軍區的原挺進軍的主力部隊,絕對不能打散建制轉入地方武裝。這些部隊都已經經歷過嚴格的整訓,並經過殘酷的實戰考驗。返回之後,應該作爲骨幹部隊、拳頭部隊使用。

爭取通過採取以點帶面的辦法,通過這些部隊整訓無法去東北的地方武裝。以拉近主力與地方武裝的差距,打好部隊擴編的基礎,爲今後全面大反攻做好準備。同時建議各二級軍區,抽調一批經驗豐富的軍政幹部組成一批架子團。

利用眼下華北日軍全面收縮的有利條件,在武工隊和地方武裝的掩護之下通過到敵佔區活動,爭取擴編一批部隊。楊震的這兩個與其說是建議不如說要求的提議,得到了所有人支持。尤其是挺進軍的兩位老帥,堅決表示了支持。

對於這些建議,中央基本上全部接受。不過考慮到晉綏軍區目前兵力不足,難以支撐這麼大的轄區。中央希望抗聯能將原部署在晉北的部隊留下兩個師,配合晉綏軍區部隊擔任晉北防禦。這兩個師之前因爲作戰所出現的缺額,由中央、晉綏、晉察冀負責補充。

對於這個要求,楊震想都沒有想的點頭答應。並表示如果中央認爲需要,這兩個師連同所屬的裝備可以全部劃歸兩個軍區建制。不過他的這個提議,主席想都沒有想的就給否決了。主席保證一年之後,讓兩個師歸還建制。

在研究完大致方案之後,楊震提出將熱河也一併移交給晉察冀,因爲在地理上熱河更靠近晉察冀,並與察哈爾和冀北山水相連。將熱河併入晉察冀軍區,可以增強晉察冀軍區的作戰縱深與迴旋餘地,並增加晉察冀軍區的活動範圍。

同時熱河地區位於整個東北戰場的側翼,也是東北抗聯與晉察冀軍區連接的紐帶。將熱河移交給晉察冀軍區,抗聯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自己的壓力,可以專心應對東北戰場上的關東軍。

但因爲熱河正處在晉察冀與東北兩大戰略區結合部,位置極其重要。所以主席再三堅持熱河還是劃入東北軍區管轄,由東北軍區和抗聯指揮。主席的堅持讓楊震只能收回原來的計劃,還是由抗聯擔任熱河一線的守備。

中央也給華北除了山東之外的其餘幾大戰略區下命令,讓幾大戰略區爭取在四到六個月之內,爲抗聯動員十萬左右的新兵,以部分協助抗聯解決補充兵員不足的困境,至少協助抗聯補充一部分此戰之中出現的戰損。

作爲此次會戰的主力,承擔了大部分戰場主要作戰任務的抗聯,在此戰之中的傷亡是幾個參戰的大區之中最大的。此戰過後全軍沒有一個完整的建制師,有幾個師現在已經是一副空架子。傷亡最輕的一個師,也有超過了建制的四成。

在會戰結束之後,主席與老總接到抗聯的傷亡報告,不由的都倒吸了一口涼氣。整個抗聯幾乎傷亡過半,並且損失了相當數量的坦克和飛機等重裝備。而且付出的這麼多傷亡,絕大部分是一線作戰人員。按照這個傷亡數字,別說全軍各大戰略區無一個能承受下來。就算換了重慶方面的任何一個戰區,也都徹底的垮掉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戰術與打法的不同第二章 一場豪賭第三章 打着看第一百一十九章 並不被楊震看好第三百零九章 必須打的準,打的狠第一百四十四章 消失的四十八師團部第八十四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一百六十八章 急紅眼的大本營第一百六十章 東京的火海第一百四十一章輝煌的開端(9)第一百九十七章 要區別對待第二百二十八章 一路疾馳第三百六十五章 江淮戰役(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心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襲與斬首第三百零八章 馬家寨之戰(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楊震的遠見第一百四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 (11)第253章 夢想與現實的差距第九十七章 楊震的警覺第三百四十一章 真的很累第三百九十六章 臥榻之側第一百零四章 遇襲第269章 親切的感覺第一百五十一章 面和心不合的僞蒙軍第四十九章 只是聊勝於無第十三章 名不虛傳的獸軍第一百章 總指揮 (1)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足之處第三百零六章 聞所未聞第二百九十七章 壓力第三百八十章 一個硬幣的兩面第264章 進關第四百五十六章 空中絞殺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二百九十三章 雷厲風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是人才,但可惜了第二百章 惱羞成怒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二十三章 新的作戰模式第二百四十七章 理解不同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救與難題第七十八章 清風店(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日軍真正的戰略意圖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認爲還不夠多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中用的颶風第二百零二章 關鍵的節點第二百一十六章 祁口之戰之釜底抽薪第三百五十六章 給我兩天時間第三十四章 燃料空氣炮彈第一百八十四章 血肉雙城(五)第二百八十一章 悲催的關東軍第二百七十三章 最致命的弱點第二百五十三章 提前埋下的伏筆第四十三章 越快越好第二百七十八章給我一點時間第四十七章 黎明(1)第二百九十六章 撤離第三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失落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在調整第三百六十八章 站多高、望多遠第三百一十四章 穩重一點應該的第二百六十章 別有用心的楊震第八十二章 夠用爲主第五十一章 空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四一年版的武力強拆第一百三十一章 擦槍的命令第三百二十二章 溫鳴劍的勸說第二百零九章 激動與等待第三百六十七章撿洋落第四十章 時間不多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收買第三百四十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三百五十七章 苦心經營的梅津大將第一章 史上最黴的穿越者(1)第二百二十二章 隋長青的猶豫第二百二十章 爭吵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二百五十二章 內戰的風險第三十五章 逼日軍狗急跳牆第三百二十四章 北野高津的價值第二百一十一章 斯大林的答覆第四十八章 楊震曖昧的態度第二百五十七章 被炸垮的七十聯隊第七十三章 你低估了日軍的瘋狂第五十七章 脫困第一百四十一章 毒狼第四百三十五章 膽寒與恐懼第一百四十三章陶淨非的感慨第一百一十五章 壓力與陰影第三百八十三章 必須遵循科學規律第二百四十二章 快慢機之爭第五百一十章 白俄的問題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三百五十六章 底線第二百章 楊震的送客行動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與落幕第三百零八章 馬家寨之戰(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找到並奪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