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走後門的航空兵

楊震即不是什麼蘇粉,也不是什麼德粉,更是不是什麼美分。他只是以一個正常有理智軍人的公平眼光,從軍事角度以公平的眼光分析和判斷,各參戰國的真正軍事素質和戰鬥力的。

儘管這個時代的絕大部分中國人一樣,對日本人無比的痛恨。面對着日軍的各種惡行,恨不得一下子就將日軍徹底驅逐出中國去。但作爲一名軍人,楊震依舊實事求的認爲日軍的步兵戰術,雖說有這樣和那樣的缺點。但絕對是整個二戰所有參戰國最好的步兵戰術,也最符合日本自身實際情況的戰術。其武器裝備,也相當的符合自身的戰術要求。

同樣,楊震始終認爲英國人的陸軍實連三流都達不到。整個英國在二戰之中,所謂的陸軍名將,幾乎沒有值得一提的。尤其是是那位蒙哥馬利,楊震很是看不起。他認爲這位英軍二戰名帥,根本就算不上名將。

與其說是依靠着戰略戰術打敗對手,還不如說倚仗着絕對的海空優勢,使用充足的補給擊敗對手的。這位老兄在登陸西歐之後的表現,其實連勉強合格都算不上。楊震一直認爲英國陸軍全部將領,也就那位亞歷山大還勉強算是合格。

但其海空軍的表現,絕對是一流。尤其是空軍的表現,除了在戰爭開始階段在戰術和裝備運用上比較保守之外,整個戰爭之中的表現幾乎是無可挑剔。如果說戰術水平只能說不錯的話,那麼戰略空軍的水平就是超一流的。

其整體實力,絕對是不容小視。對於英國人你可以輕視在某些方面的短視,可以看不起他們的陸軍。但是英國人的海空軍,你絕對不能輕視和看不起。誰要是小視英國的海空軍,那麼在戰場上吃虧的只能是你。

借鑑先進經驗,對於楊震來說並不是一件嘴上的空談。採衆家之所長,彌補自己的弱點,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素的戰略、戰術,這纔是楊震所希望的。既不能不顧自己的現實,生搬硬套。但是也不能閉門造車,自己搞自己的。

而楊震更加清楚的是,沒有遠程越洋飛行的經驗,以及先進的導航設備和人才,對日戰略轟炸,就只能是一個夢想。現在英國人主動提出來這個建議,在楊震看來實在是機會難得。所以對於英國人的這個建議,楊震想都沒有想的便同意了。

這是好事,爲什麼不同意?這正瞌睡呢,有人給送枕頭來,那不正是好?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要是錯過了可就要耽誤事情的。抗聯可沒有美國人那麼大的本錢,拿着飛機硬去堆出來戰略、戰術。

在接到英國人的提議之後,心急的楊震可沒有管英國人這個建議能不能真的實施。馬上給航空兵下命令,讓他們立即挑選六十名分隊長以上或是兩年以上軍齡的老飛行員,三百名新飛行員,三百名文化水平至少在國高畢業的幹部,外加一千五百人的空勤人員組成培訓隊,先進修英語。

同時要求軍區政治部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給航空兵調集一批專業的英語翻譯。當高禹民詢問數量的時候,楊震只說了一句有多少要多少。並要求航空兵司令部和政治部,要抽調出最好的作訓參謀,儘快的讓這些翻譯熟悉作戰飛機的那些部件和戰術。

翻譯的工作,楊震一直都極其重視。要知道如果翻譯不熟悉,很有可能翻譯出來的意思跑題千里。設備上的差別倒是好糾正,只要能翻譯出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但是戰術和技術上如果翻譯不到位,那就很容易耽誤大事的。

這些翻譯的一個口誤,到了戰場上是要用鮮血和生命來彌補的的。所以楊震要求航空兵的政治部,對這些挑選的翻譯,一定要進行嚴格的培訓。並儘快的熟悉航空兵裝備和戰術,以及相對應設備。

結果他的這個命令,差點沒有將軍區政治部和航空兵給折騰一個人仰馬翻。三百名新飛行員,航空兵方面倒是拿的出來。按照楊震的命令,航空兵現在培訓的飛行員就在一千五百名。年底完成飛行訓練的就有七百人。三百名飛行員,倒是不困難。

六十名老飛行員,而且全部至少是兩年軍齡或是分隊長以上的幹部,咬咬牙倒也拿的出來。但是這三百國高文化程度的幹部,卻是讓航空兵很頭疼。部隊起點低,整體的文化水平低,這三百名國高文化程度的幹部,實在是有些費勁。

作爲整個抗聯最優先照顧部隊的航空兵,國高文化程度的幹部倒是不少,三百名也不是完全拿不出來。但這些幹部,現在都是地勤上的主力。如果一下子抽調走過多,是要影響航空兵戰備的。可一號的命令,誰又不敢抽條的去執行。

對於抗聯所有的高級幹部來說,如果說因爲政委爲人寬厚,他的命令如果耍點賴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討價還價。三號的命令,也不是一點沒有商量的餘地的話。那麼一號的命令,可是誰也不敢在執行上打折扣。

最後無奈之下的航空兵,只能向軍區代政委、野戰軍政治委員的李延平求援。好在身爲政委的李延平,對部隊的現狀是瞭如指掌。考慮如果真的一下子抽調走三百名國高文化程度的幹部,對航空兵戰備的影響,李延平還是做了一定的調整。

當然對於楊震的這個要求,他還是支持的。三百名國高文化程度的幹部他知道,對於楊震的目標已經是最低的數量了。爲了這件事情,李延平專門去找了總指揮。從今年根據地內國高畢業生之中,額外調撥給了航空兵三百名。

考慮到專業和基礎的問題,李延平明確的命令航空兵,這批新兵絕對不允許全部調撥到英國學習。選拔的人之中,至少要有一百名的老兵。而且所有挑選的人,都要經過嚴格的選拔和甄別。這三百人中的相當一部分,是給他們培訓出來做替補的。

在李延平再三提出,選拔出來的人不僅要技術合格,政治更要過硬。寧願數量不足再想辦法,也絕對不允許一絲不穩定的因素出現。在李延平看來,去身爲帝國主義的英國那裡學習,必須要政治上絕對堅定的人才可以。

否則一旦有人被帝國主義的花花世界勾引,忘記了自己艱苦樸素的作風和共產黨員的身份,那麼樂子就大了。要是有人被帝國主義分子勾引做出叛逃,成了叛徒的事情來,那就對抗聯來說更是丟大人了。

對於眼下的李延平來說,在經過這麼多的事情之後,雖然對蘇聯的好感已經急劇下降,不在像以前那樣當做老大哥。但畢竟之前,還受過多年的馬列主義教育。德意日是即是帝國主義國家,也是法西斯國家。但是美英兩國,還是實實在在的資本主義國家。

雖說不能說像以前那樣忘我之心不死,但是也必須要做好防範,防止出現任何的意外。現在只是因爲利益的關係結合在一起的盟友,可這必要的防範還是要做的。相對於只在肚子裡面悶聲發大財外加排斥和防備的楊震,李延平這個政委可是要落實到行動上的。

他再三強調挑選去學習的幹部,政治思想必須要過硬。用他的話來說,要又紅又專。既要保證將技術學到手,也不能將資本主義腐朽思想也學過來。噢,又紅又專的那句話還是楊震說的。這個底線,是李延平再三要求的。

而其實在眼下各個工廠已經陸續上馬,各個專科學校已經陸續開始招生的這個節骨眼上,調撥給航空兵這三百名國高畢業的新兵其實也不容易。是總指揮費了好大的心思,才從計劃之中額外調配給航空兵的。

爲了給航空兵增加這三百名文化程度較高的新兵,總指揮沒有假手他人,親自在今年高中畢業生數量上,計算了整整一夜。總指揮算計的很詳細,就連新區的僞滿國高畢業生和師道學校的畢業生,都計算在內了。

尤其還是在現在這種是特批的情況之下,從那裡給航空兵調撥這三百名高中畢業生,着實讓他相當的頭疼。他倒是不介意違背規定給航空兵開這個後門,可現在自己門口處天天堵着一幫伸手要人的傢伙。

這個節骨眼上違背規定,一下子調撥出去三百人,還只能是男學生,的確是讓他很頭疼。沒錯,現在調撥給航空兵這三百高中畢業生,的確是違反了東北局和東北軍區對招收高中畢業生入伍的嚴格規定。

現在整個東北局和軍區,對國高學生入伍,有着用幾位常委的話來說極其苛刻的要求。這個要求不是對學生的挑剔,而是對招收學生入伍數量的規定嚴格。不是多招,而是儘可能的少招。

這是楊震在軍區常委會上和其他的常委吵了整整一天,又在東北局常委會上吵了小半夜,拍桌子才定下來的。其實作爲軍區司令員來說,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儘可能的多招知識分子入伍,將部隊打造成一支頭腦型的軍隊。

隨着新的軍事技術不斷出現,新的戰術和戰法的不斷涌現,部隊對知識分子的需求數量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強烈。而楊震這個全軍的一號軍事首長,更是一直認爲一支擁有知識的軍隊,纔是一支真正現代化的軍隊。一支頭腦型軍隊的戰鬥力,要遠遠的高於文盲型軍隊的戰鬥力。

但是楊震知道現在這個想法,卻是最多隻能想想。在根據地內整體文化程度不高,人口之中文盲還佔據絕大部分的情況之下。如果想要建設現代化的工業,只能儘可能的保留這些高中生,讓他們繼續升學爲即將已經開始的工業建設,以及未來的工業發展做好準備。

如果現在大批招收那些本來應該去升學的學生入伍,短時間之內的確可以提高部隊的整體文化素質。但是在楊震看來那是極端的短視,是一種極大的資源浪費。建設現代化的工業,沒有大批的知識分子只能是空想,那才未來中國真正希望所在。

第四十六章 佈置第二百零四章 遇襲第十七章 黏住他們打第八十六章 新形勢、新問題第一百四十九章 臨陣磨槍第四十五章 來自關東軍的命令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難打也要打第三百八十七章 軸承之困第九十三章 缺乏經驗的新部第一百四十八章 戰鬥小結第二百五十三章 奇怪的一槍第四百六十七章不一樣的味道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死不休第三百六十八章 鬱悶的日本人第二十六章 順利的開局第一百二十三章 杜開山的心思第二百六十四章 意外事件第二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二百五十四章 僞鈔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力伏擊戰第二百六十九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一十章 蘇英奇的感受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二百六十一章 更要算經濟賬第十六章大本營的最低要求第二十四章 不妨賭的大一些第三百零一章 實戰化的裝甲兵指揮學校第三百七十五章 必然的結果第四百一十五章 拜訪第三百三十一章放下架子的關東軍第三百一十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百七十一章 出關真是一關第九十四章 選擇第二百五十八章 該到了收穫時刻第三百一十章 加快速度第二百一十八章 失聯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致命的問題第四百四十四章 要求和自信第三十一章 戰場之外的博弈第十二章 慎重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解決困境的方法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是迷惑手段第一百五十七章 拉開序幕第三百一十七章 要全力一搏的日軍第九十二章 以菜論勢、以酒喻人第九十三章 很難被說服的楊震第三百零六章 聞所未聞第五十三章 傲氣的來源第二百七十一章 無所謂第一百九十五章 援軍到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狗咬狗第二百一十三章高田泰宏的思維第一百零一章 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練爲戰、不爲看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人一諾重千斤第三百七十四章 苦口婆心第一百一十五 才女第三百五十九章 全線轉入防禦第三百八十六章 這終歸還算是好消息第一百三十一章 擦槍的命令第四百六十一章 終生的信念第九十四章 叛徒的危害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懾手段第五十六章 就用二十六團第一百六十章 第二階段的開端第一百零七章 備戰(1)第一百一十九章 選擇東京的原因第十七章 計劃(2)第二百一十二章 這個任務我接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那就再做足一點第一百六十三章 退讓不能無底線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致命的問題第二百零八章 中央第十四章 炮戰的結果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 (2第三百零八章沒有草包第二百九十九章 杜開山的及時雨第二十一章 楊震最頭疼的事第三百八十七章 終於有動靜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至關重要第一百三十七章 輝煌的開端(5)第七十九章 敢這麼做的底氣第四十六章 他是怎麼做到的第三十五章 逼日軍狗急跳牆第十八章 谷壽夫的節操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解決困境的方法第二百二十一章 最難啃的骨頭第三百二十九章 改變路線第一百六十二章 所剩時間不多了第三十二章 好飯不怕晚第一百七十七章 無法放手去打第一百三十一章你有些過於機械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佈任命第二百七十四章 楊震的心病第二百三十一章 頭疼的事第九十四章 選擇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坦克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找到並奪回來第四百八十五章 需要幾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