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航空兵部隊,他可能會擁有上千名或是更多的戰鬥機飛行員。但是在這上千名飛行員之中,擁有夜戰能力的也許不足百分之十甚至更少。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在抗聯,即便是在那些空中大國也是一樣。
培養一個夜航飛行員,所耗費的心血以及所付出的代價,是培養一個晝間飛行員的十幾倍,尤其是在沒有專用的夜間攔截作戰飛機的情況之下。而且具備全天候飛行能力,並不代表着這些飛行員有全天候的作戰能力。
要知道即便是在一向以訓練嚴格著稱的日軍之中,可全天候飛行的戰鬥機飛行員的數量也並不是太多。尤其是日本陸軍航空兵,夜航的能力甚至還不如在這方面專門下過苦功的抗聯。
在眼下還沒有機載雷達,機載雷達的出現那是一年之後的事情了。現在的夜間空戰,夜間飛行員上天之後,搜索目標除了地面雷達提供的指示,以及探照燈和照明彈的協助之外。能幫助他們判斷目標的只有空中敵機排氣管之中發出的微弱火光,以及在夜間空中並不是那麼顯眼的航行燈。
夜間戰鬥機部隊對於的飛行員要求之高,遠非是轟炸機可以相比的。轟炸機的夜間飛行相對簡單,畢竟轟炸機不需要空中格鬥,而且飛行路線相對固定。而需要進行空中格鬥的戰鬥機飛行員,可就是兩碼回事了。
即便是早就做了準備,夜航能力幾乎已經成爲抗聯飛行員必要的培訓科目。但眼下抗聯卻是總共只有三個戰鬥機中隊,能夠進行夜間空戰。而且這三個戰鬥機中隊的飛行員,幾乎都是抗聯前兩批飛行員之中百戰餘生的老手。
現在卻僅僅因爲與地面炮火配合陌生就誤傷損失了三名,如何讓楊震不感覺到心疼?楊震對於方子翼的解釋,很是不滿意。他的轟炸機和運輸機飛行員,現在基本上已經百分之六十具備夜航能力。但是戰鬥機飛行員,卻是隻有三個中隊形成了夜戰的能力。
這種情況的出現,又豈能只是一個轟炸機的飛行員,因爲執行任務的特殊性以及危險性,再加上轟炸機的飛行儀表要比戰鬥機健全。所以之前培養飛行員夜戰能力的時候,優先培養轟炸機飛行員這種藉口能夠解釋的?
早在航空兵組建之初,楊震就要求轟炸機和運輸機飛行員,要有百分之六十的人能夠達到單純依靠儀表能夠完成夜間飛行。最遲明年年中,要達到百分之百的雙發轟炸機飛行員能夠完成夜間飛行與轟炸的任務。
而戰鬥機的飛行員,雖然沒有對轟炸機飛行員要求的高。但是楊震也再三要求至少要有三分之一能夠完成夜間飛行和轉場的任務,至少要有四分之一能夠駕機在夜間進行攔截轟炸機,並與可能出現的護航日軍戰鬥機作戰的水平。
但是航空兵現在對轟炸機和運輸機飛行員培訓,可以說已經達到,甚至超過自己的要求。但是戰鬥機飛行員的培養,卻是相差了很多。這在楊震看來,就是態度和眼光的問題。倒不是說航空兵對自己的要求,不在乎或是不當回事。
是他們認爲自己這個要求不太現實,以及擔心過於增強夜間訓練會引起太多的損失。甚至在某些人看來駕駛單發,只有一名空勤人員的戰鬥機進行夜間空戰,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夜間防空作戰,更多的應該交給地面高射炮兵,而不是交給上了天就一片漆黑的戰鬥機進行。
尤其是在夜間攔截訓練的過程之中,損失的確不輕。在因爲飛行儀表遠比蘇制戰鬥機先進,抵達時間也長而被用於作爲夜間攔截戰鬥機使用的美製戰鬥機,在訓練之中就因爲墜毀、夜間迷航等損失二十餘架,十餘名飛行員犧牲。
在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的情況之下,航空兵只能挑選技術過硬,並參加過兩次以上空戰的飛行員,勉強組建了三個作戰中隊。而且這三個作戰中隊,也只是初步完成夜間對轟炸機在水平方向的攔截訓練。至於其他的,因爲無可借鑑的資料,所有訓練還未展開。
也正是因爲訓練之中損失慘重,所以航空兵內部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爲單發戰鬥機並不適合夜間升空作戰。甚至還有人引日軍航空兵,尤其是戰鬥機部隊絕大部分尚無夜航能力爲例子,證明自己的思路正確性。
而作爲一名幾十萬大軍的軍事主官,楊震又不能事事都關心到位。所有的情況,都一一去檢查。直到昨夜的空戰結束之後,面對航空兵上報的作戰經過,以及敵我傷亡對比的時候,對於這些情況才瞭解到的楊震,可謂相當的不滿意。
倒不是楊震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將問題估計的過於嚴重。但是在他看來這種觀點,無疑就是眼光的問題。而擔心在夜間作戰訓練的時候,摔機過多就減少訓練,這無疑就是態度的問題。這兩點,纔是使得航空兵戰鬥機部隊夜戰能力目前低下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楊震也知道,進行夜航、夜戰訓練,對於一支新成立,註定羽翼還沒有豐滿起來的空軍來說,風險可想而知。江北方向的底子遠比抗聯雄厚,但是擁有夜航能力的戰鬥機飛行員也沒有多少。
夜間能見度幾乎沒有,除了藉助飛行儀表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可以借鑑的地標。而對於夜航戰鬥機的要求,又遠不如有着固定航線的轟炸機那麼簡單。培養一個有夜航能力的飛行員,可謂是極其困難。
即便是飛行員文化水平和起點遠遠高於抗聯,歷史也遠比抗聯航空兵長的多的英國皇家空軍與二戰最強的戰術空軍的德國空軍,能駕駛單發輕型戰鬥機,進行夜間空戰的飛行員數量,也遠遠少於白天戰鬥機飛行員。
而且有着健全和獨立的、現代化航空工業,以及完整的雷達防禦系統的英國人,可以隨時隨地的升級自己的雷達系統,並研製現代化的夜航戰鬥機。並有針對性的發展自己的電子對抗技術。
同時國民教育水平遠在中國之上的英國人,可以快速的大批培訓合格的飛行員。其培訓難度,也要遠遠的小於文化水平遠不如英國的抗聯。最起碼不用在進行培訓之前先教那些飛行員,最基礎的數理化。其飛行員挑選的空間,遠遠大於抗聯。
培養一個小學文化,或是文化水平更低的人,成爲一名合格的飛行員,所付出的代價和時間要遠遠高於一個初中畢業的人。一個僞滿國高畢業的學生,三個月可以學完的飛行理論課程,對於文化水平低的人來說,要需要一年或是更多的時間。
如果按照英國人在整個二戰時期損失的空勤人員,總數達到近八萬人的數量來看,眼下根據地內幾乎所有的國中畢業生加在一起,恐怕也只能勉強達到這個數字。也就是說抗聯培養一批飛行員的時間,夠人家培養三批甚至更多的飛行員了。
二戰中的美英兩國,之所以在慘重的損失之下,依舊能在短時間之內快速的補充戰損人員。除了原本就盛行的民間飛行運動之外,較高的國民文化水平,使得在多兵種擴充兵員,對知識分子需求都極其旺盛的情況之下,挑選飛行員相對較容易也起了相當的作用。
而目前航空工業還處於草創期間,真正形成自己獨立的生產能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於獨立設計現代化飛機的能力,還不知道猴年馬月。所面臨的基礎與英國人相比,有着天差地別的抗聯,要走到這一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纔剛剛的邁開腳步。
儘管也知道無論是航空工業發展還是作戰部隊素質的提升,直至走向成熟,都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時間的積累和發展。尤其是眼下剛剛興起的夜間空中攔截,更是需要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但現在的楊震,卻多少顯得有些等不及。
因爲他清楚的知道,這次日軍的計劃即便是失敗,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將抗聯徹底扼殺。尤其是正在興建的各種工廠,幾乎已經成爲眼中釘的關東軍,爲了削弱抗聯的發展與抵抗能力,會不惜一切代價將抗聯正在建設的工業扼殺在萌芽之中。
地面上解決不了問題,空中解決也就是最好的一個辦法。白天空襲損失過大,那麼採取夜間轟炸就是首選方案。日本人與德國人是盟友。德國人對英國城市採取的夜間轟炸辦法,尤其是對英國軍事工業重鎮,採取毀滅性的打擊,以摧毀英國抵抗實力的戰術,日本人是絕對不會陌生的。
工業基地與城市,不是野戰機場,更不是野戰部隊,可以隨時移動的。如果日軍不惜一切代價,採取大規模的夜間戰略空襲,摧毀抗聯正在草創的各種工業基礎,就像一兩年之後美英對德國人採取的手段那樣。
那麼按照昨晚的戰況來看,楊震很難不擔心正在興建的各種工業基地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而以日本的國力,只要鐵了心在完成南方作戰,將海空軍的重型轟炸機羣全部調回東北,想要做到這一點,並非是困難的。
因爲對於幾個月後即將打響的太平洋戰爭來說,這場戰爭的主角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是艦載航空兵。至於路基重型轟炸機,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無用武之地。日軍大量生產的九六、一式重轟炸機雖說性能不咋地,但是數量還是相當可觀的。
日軍在完成南下作戰之後,將這些重轟炸機調到東北作戰,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日本陸海軍之間內部分歧,那是自己內部爭權奪利的事情。但是在對外方面,他們還是相當一致的。
雖說也時不時來點下克上,但是到底是一支現代化的軍隊,而不是那一支軍閥的私人武裝。這支軍隊總體上,還是服從國家命令的。至少在大致的戰略方向以及實際的戰略行動上,配合還是很默契的。
這次作戰,不就是海軍還給陸軍撐腰來了嗎?否則以關東軍航空兵團那點現在有限的實力,可沒有這麼大的能力來發動這麼大規模的作戰。所以對於有些事情的發展,必須要給予極高的警惕。眼光的短淺,只能付出更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