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氣質上的差別

當李延平和原本有事前來請示楊震的熊大縝,以及知道楊震已經返回哈爾濱,專程前來拜訪的那位中國現代物理開山之人聽罷楊震心中的疑慮之後,不由的哈哈一笑。李延平搖了搖頭道:“這件事情我知道,怪不得他們。”

“那部雷達的確是出現了故障,也不是什麼人搞的破壞。只是因爲雷達上的一個關鍵元件,因爲開機工作時間過長,再加上散熱不良出了毛病。導致了正好監視日軍零戰飛行空域的那部雷達,出現了癱瘓。這個元件的位置很關鍵,就是那些所謂的美國專家也沒有搞明白。”

“我們的那個雷達站長知道此時空中正在激戰,如果雷達出了問題,給指揮上會帶來很大的不便。見那些美國專家搗鼓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搞明白,就直接將電話掛到了我哪裡。我讓熊大縝去查了一下,也沒有檢查出原因來。”

“幸好他的老師,葉教授此時正在根據地。到底是咱們中國物理界的奠基人,這一出手就比美國的那些什麼專家高明的多。這葉教授一出手,幫我解決了難題。這不他們剛從雙城雷達基地返回來,知道你在這裡,就直接過來拜訪你了。”

“葉教授和一大批專家已經到達根據地多時,一直想要拜會你,只是可惜你這半年來不是關內,就是忙着研究作戰計劃,一直沒有時間見面。今天正好熊大縝有事和你請示,我便讓他將葉教授一同請來了。”

“正好趁着這個難得的機會,大家一起見見面。人家對你這個年輕有爲的將領,可謂是仰慕已久了。至於雷達的部件出現了什麼毛病,這還得葉教授給你解答。我對這高科技的玩意,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這些玩意,之前我是聽說都沒有聽說過。我出國留學,肚子裡面裝了一肚子的馬列知識,這科學技術卻是什麼都沒有學到。那個時候,只是學習怎麼打仗,也沒有精力去管這些。至於回國之後,那時候冬天連棉衣都沒有,一年有大半年要餓肚子,困守在深山老林之中,更沒有精力,也沒有地方去了解科學技術了。”

李延平指了指熊大縝邊上的一位身體清廋的四十多歲中年人,鄭重對着楊震介紹道:“這位就是曾經擔任清華物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現任西南聯大物理系教授,堪稱中國現代物理奠基人,也是熊大縝最敬重的老師葉企孫教授。”

聽到眼前這位其貌不揚的中年人居然就是桃李滿天下,號稱中國物理界的開山祖師和一代宗師,幾十年後中國兩彈一星的功臣幾乎半數以上出自他門下的葉企孫教授,楊震下了一大跳。連忙站起身來想要敬禮,只是他猶豫了一下,已經舉起的右手卻是最終沒有擡起來。

楊震沒有行軍禮,而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摘下頭上的軍帽,恭恭敬敬的給這位一手培養了無數中國科學巨匠的教授深深的鞠了一躬。他這一躬並不是因爲在自己並不多的回憶之中,貌似在北平讀書的時候,曾經蹭過這位物理大師的課,自己對這位科學巨匠本就應該執弟子禮。

而是出於一個來自幾十年後的人,對一位爲了中國科學發展嘔心瀝血了幾十年,視學生爲子女。一生未婚沒有留下自己任何的骨肉,幾乎所有的收入都用來接濟貧寒的學子。在這個動盪的時代,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培育了無數的科學巨匠的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敬重。

在楊震後世不多的瞭解之中,這位中國科學界、教育界的一代宗師。無論是坦蕩、廣闊的胸懷,還是高尚的人品,以及卓越的眼光,無一不值得他,以及每一箇中國人的敬重。一代宗師,這後世給予這位此時只是人到中年的教育家的最崇高評論。

見到楊震居然對這位雖說擔任過清華物理系主任、理學院長,但此時不過一個普通的西南聯大教授行如此大禮,不僅僅是邊上的李延平、熊大縝,以及陪同來的袁芷若等人嚇了一大跳,就連葉企孫教授本人也嚇了一大跳。

原本一直想見楊震,卻始終未能如願的這位教授,還以爲楊震與其他的那些國軍高級將領一樣,眼睛都長到腦袋上,對自己這個窮教授不削一顧。所謂忙的沒有時間,只不過是一個託詞而已。

通過今天楊震這深深的一躬,還有那雙眼因爲長期的睡眠不足,而出現的大量血絲的眼睛,以及因爲長期疲勞過度,而過於消瘦的身體,還有那年紀輕輕就有了星星點點白髮的頭髮。

幾乎比自己在西南聯大與他同齡的學子、講師老了十幾歲的面孔。他才明白眼前這個年輕人並非是那種少年得志眼高於頂的傢伙,而是真的忙的實在沒有時間與自己見面。曾經曾經因爲以爲受到冷意,而萌生的去意,此刻早就已經灰飛煙滅了。

倒不是這位老先生有虛榮心,非得見到楊震才覺得人家對他重視。或是有其他方面的什麼想法。而是他認爲可以從這一點上看出來,這個政黨對教育和科技是否與他們說的那樣極爲重視。

之前對延安方面的不瞭解,在加上某些方面的宣傳,這位教育界的大宗師對於延安一個旗幟下的抗聯,自然也不會太瞭解。倒不是他相信某些方面的所謂共產共妻的宣傳,而是他認爲一羣連飯都吃不飽的人,哪裡會有什麼精力去辦教育。他想通過這個辦法,對抗聯更多的驗證一下。

楊震這深深一躬,不僅嚇了這位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在後世被稱之爲中國物理學泰斗的他一跳。他還從楊震的眼裡面看到了那種從內心發出來的骨子裡的尊重。不,尊重已經談不上,應該說是敬重更爲恰當一些。

葉企孫教授從楊震的眼光裡面看出來,他對自己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只是他怎麼也不明白,這個年輕有爲的將領,爲什麼會如此尊敬自己。在又一次仔細打量了楊震一遍之後,葉企孫可以肯定他並不是自己在清華時的學生。

只是感覺楊震多少有些面熟,總感覺自己在哪裡見過一樣。不過覺得面熟歸面熟,但只是面熟而已。葉企孫可以肯定楊震不僅不是自己的學生,也絕對不是清華那個學院或是那個系的學生。

而且葉企孫教授也聽熊大縝說起過,楊震曾經在北平讀書過,但是卻是北平大學的畢業生,卻並未在清華學習過,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算的上他的老師。如果說敬重,那麼這個明顯是謝師禮的舉動,實在是有些不太恰當。

儘管這位中國物理學的泰斗、宗師不知道眼前這位年紀輕輕,便身爲幾十萬大軍統帥的年輕人,是因爲什麼對自己如此尊重。但無疑楊震的這個舉動和態度,贏得了這位宗師的相當的好感。

在恭恭敬敬的邀請葉企孫教授坐下後,楊震笑道:“葉教授是名滿天下的大教授,中國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也是桃李滿天下的教育大家。就是時隔多年還記不記得我這個三五年的時候,經常跑到清華噌您課的那個北平大學的青年學生?”

“您還曾經因爲這個東北流亡學生囊中羞澀,中午吃不起午飯,經常餓着肚子在您那一聽就是一天的課。而特地交待清華理學院的食堂,免費給這個學生提供午餐,所有的費用,月底從您的薪水裡面扣除。爲了維護這個學生那點可憐的尊嚴,還再三的交待別人就說這頓免費午餐是清華爲東北流亡學生免費提供的。”

“雖然您不是我直接的授業恩師,我也只在您那聽了一年的課程。但是正是那一年清華的旁聽生活,卻是我終生難忘的。您廣闊的胸襟,讓我受益良多。只是自從參加革命後,就一直沒有時機在見到您,但是今天我真的要和您說一句謝謝您。不僅那一年的學習,讓我掌握了很多的現代科學知識,您的爲人也影響了我很多。”

楊震也不是很清楚自己爲什麼會對這些自己來之前的事情,會知道如此的清楚。在面對當初在北平求學的時候,給“自己”很大幫助的這位老教授的時候,這些事情不用去想就很是朗朗上口,而且無半點阻礙。說的好像這些事情,“自己”親身經歷過一樣。

只不過在他看來,既然現在這些東西不由自主的涌到腦海之中,那就該怎麼說就怎麼說,也用不到刻意的去迴避。現在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還有什麼差別嗎?不僅是在現在,很多的時候楊震都有些分不清哪個纔是真正的自己。

只是偶爾無人時,或是與李慧蘭相會勾起在後世一些不太愉快的回憶時,楊震也經常的自嘲現在的自己,已經混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後世來人,還是原本就存在這個時代的。兩個時代的回憶,很多時候會同時出現在他的腦海之中,就像此刻的自己一樣。

見到這位後世聞名已久的物理大家,楊震激動歸激動,但也只是像見到偶像那樣激動而已。但是等這位葉企孫教授坐下的時候,很多原本他並未經歷的往事,猶如電影一樣出現在他的腦海之中。很多的事情,根本就不用考慮張嘴就來。

這位此時正值風華正茂時期的教授,記憶力還是相當不錯的。楊震這麼一提,他略微一沉思,就想起來眼前的這個人多少有些似曾相識的人,的確和那個人很相似。如果在胖一點的話,臉色在紅潤一些,書生氣再重一些的話,可以說就是一個人。

只是他總感覺與當年那個文文弱弱,身爲北平大學的學生,卻是總是跑到清華噌課的那個沉默不語的青年人相比。眼前這個人雖然外貌相似,但是卻是渾身上下散發着一種讓人覺察不到的差別。

兩個人長相相同,但卻氣質上渾然不同。一個是書生氣十足,除了學習之外沉默寡言的瘦弱青年。一個卻是滿臉英氣,身上甚至還略帶着一些隱隱的血腥氣,渾身上下透露着那股子殺伐果斷氣質的大軍統帥。

第四百三十六章 這兩個人必須死第三百六十四章 無事不登三寶殿第七十二章 猶豫的不僅僅是他們第一百四十一章關鍵時候的逆轉第一百六十一章 杜開山的不理解第四十二章 冀中之戰(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火再起第三章 史上最黴的穿越(3)第一百九十章 拿鬼子步兵開刀第二百七十章 傷逝第一百六十一章 黎明的心思第六十二章 無賴戰術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種武器存在的價值第二十四章 行動(4)第四十五章 酒井康的意圖第二百八十五章 關內首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機會第239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不住我要他的腦袋第四百九十九章 交換的選擇第六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二十三章 投降第二百二十章 爭吵第二百八十二章 秦彥三郎的準備第三百八十六章 楊震的遠見第三百零六章 馬家寨之戰(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無意中的默契第二百一十六章 彈雨的洗禮第三百一十四章 穩重一點應該的第二百一十七章 祁口之戰(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東施效顰的日軍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相徑庭的楊震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壓力與陰影第五百七十章 險象環生第七十六章 你這是敲詐第七章 虛張聲勢第二十七章 行動(7)第九十一章 儘可能挑軟柿子第四百零一章 是爲了報復你第五十六章 就用二十六團第三百三十四章 談話之保證第二百一十九章 噩夢第二百九十四章 血腥新廣武第三百九十七章 多種技術保障手段第三百三十九章 終究還是一場空第四十四章 再造重創第三百五十三章 歸心似箭第四百零一章 是爲了報復你第一百四十一章關鍵時候的逆轉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坦克戰第五百零六章 頭疼的李延平第一百九十一章 七十二師團的覆滅(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國之利器第八十八章 我不是土包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查看地形第237章 皮爾遜的眼光第三十章 定位錯誤第四章 攻擊發起時間第二百八十五章 西原貫治不一樣的感覺第三百六十章 狗急跳牆的日軍第三百九十八章 要學會用人第十一章 楊繼財的不安第一百六十二章 自己釀下的苦果第一百六十八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5)第三百四十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一百零一章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第九章 家事之袁芷若的壓力第一百七十一章 是人才,但可惜了第七章 兩頭冒尖的刺頭部隊第一百八十七章 苦心白費了第二百六十三章 決戰序幕第二百一十章 艱苦的東線第二百三十七章 柳川真一的抱怨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解決困境的方法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思與調整第一百六十四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三十六章 東施效顰的日軍第四百一十三章 賭和賭還是不一樣的第一百九十三章 態勢很不好第三百二十五章 日軍的反常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一百零七章 一戰區的行動第266章 無法預測明天的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政治任務第一百六十二章 給你的最後一次機會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足之處第二百九十九章 杜開山的及時雨第四百四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能太明火執仗第一百五十三章 傾巢而出第二百八十五章 敵蹤突現第一百七十一章 可能存在的變數第一百四十章 捍衛尊嚴第231章 和鬼子玩點新花樣第二百零九章 虧了大本的日本海軍第一百四十章 最終人選第七十四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咬牙階段第二百七十八章 楊繼財的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