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最近總是在網上看到一些關於和共軍誰是抗戰主力的爭論。其實我有些感覺到這些爭論有些無聊。有些人認爲一打就退。並且一退再退丟掉的大半個中國,另一些人認爲共軍是出工不出力。只是趁着日軍攻打時只是埋頭髮展自己的實力,以便在抗戰後與爭奪中國。

其實就我個人認爲也好,共軍也罷。即都是抗日的主力,又都不是抗日的主力。爲什麼說都不是抗日的主力。一是因爲日軍當時真正的實力不是在陸軍,而是在海軍,就象廣大網友說的他的陸軍無論是武器裝備還在人數二戰即將結束是都不是在當時世界上最強和最多的。就連中國戰場這個他原料和糧食基地,也就是他以戰養戰的根本之地也不過才一百多萬。就是加上關東軍也不到二百萬。他的主力最後大多都是在太平洋戰場上。至於他爲什麼沒有象德國一樣在人力上損失那麼大,是因爲太平洋戰場的特殊情況所決定的。以太平洋戰場的地形來說,他不可能在一個戰場上放太多兵力。在加上美軍的蛙跳戰術所決定了他沒有象德國一樣被一步步將戰火被推進到本土上。直到最後除了被美國被擊落的飛行員外,直到他無條件投降後盟軍才踏上他的本土。也就是說他只是受到轟炸,只不過在轟炸他的除了凝固汽油彈、鋁鎂燃燒彈外還多了兩顆也許是傳說中的三顆原子彈。其實就是這兩顆原子彈的除了把他們嚇的夠戧外,對日本本土的破壞力還不如美英對德國本土的一次千機轟炸來的大。

其實說白了我認爲日本人之所以選擇後來的投降,與其說是被原子彈嚇的還不如說是美軍的飢餓戰術起到了作用。否則以日本人死不認輸的本性,不會僅在他丟光了海軍主力之後,陸軍主力沒有受到太大損失的情況下投降的。就我個人認爲太平洋戰爭在日本人丟光海軍之後就已經落下帷幕了。其堅持時間的長短只在於其忍受度的多少。

有些人說起日本人當時要是不襲擊珍珠港的話,德國人也就不會向美國宣戰,美國人就不會參戰兩國也就不會敗的那麼慘,二戰結束的也就不會那麼早……我認爲這些都是胡說。你日本人不襲擊珍珠港美國人就不會參戰了?美國人遲早都要參戰的,它需要的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就象一戰似的。作爲任何一個有頭腦的國家都不會眼睜睜的看着其他國家都被德日佔領以後,只剩下自己孤零零去面對兩個一個有極爲強大陸軍一個有着一支強大海軍的國家聯盟的。更不會將希望放在他們狗咬狗上的。早在珍珠港被偷襲之前,美國海軍就已經和英國海軍一起聯合護航了,甚至於已經開始攻擊德國潛艇了。只不過以美國先歐後亞的政策決定了他不會去主動去先攻擊日本。只不過是停止了向日本出口戰略物資和向當時已經打的精疲力盡的中國提供了幾筆遠遠不能和給英國相比的貸款和一些裝備。

其實註定日本人早晚失敗的原因第二個原因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他工業生產能力。他的工業生產能力不要說與當時的美國蘇聯德國相比,就是與早已經江河日下的大英帝國都遠遠比不上。以他一年除了造船以外,可憐的工業產量,也造就註定了他失敗的命運。他那點可憐的鋼鐵產量主要還要用在海軍上。也就是僅夠維持海軍這支鋼鐵劇獸的使用。剩下的那到戰爭後期甚至連維持陸軍的基本需要都不夠。這也就註定了他的火炮,坦克甚至步槍的產量遠遠跟不上擴軍的需要。

其實在中國戰場上。始終和共軍在大的戰略上起的是相互配合的作用。如果不是共軍在敵後拖住了大批的日軍,一旦這些日軍空出手來全力打擊在美援到來之前,已經極爲虛弱的連軍隊都要養不起的國民政府的話,大家說中國將會是個什麼結局?正是因爲有共軍的敵後游擊戰使日軍始終達不到以戰養戰的目的,日軍纔始終無法在中國投放更大的兵力。日軍纔始終無法全力打擊。而要以大部分兵力用來清剿共軍。而共軍無論從補給能力還是訓練部隊的素質都註定不能和日軍進行面對面的會戰。一個連每支槍不過幾發子彈,一個團都沒有幾挺機槍,一個師級或是旅級作戰單位都沒有幾門炮甚至就連迫擊炮都沒有幾門的軍隊,沒有那個頭腦清醒的指揮官會去與敵人進行一場硬拼的大戰的。這支軍隊從投身抗日戰場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他遊擊的命運。

同樣也存在同樣的情況。戰前有着相當不錯訓練水平的德械師大量訓練有素的基層軍官和儲備的大批武器彈藥在開戰的第二年就基本上消耗餘燼了。而除了步槍輕重機槍和迫擊炮外就沒有能力生產任何武器和其他軍需產品的軍事工業,也遠遠滿足不了戰爭的需要。一支就連子彈都無法敞開供應的軍隊如何能有能力去抵抗一支訓練和裝備和自己比有着天差地別的軍隊的入侵?更何況無論和共軍都要面臨同一樣的問題,就是如何讓自己的部隊能夠吃飽肚子。爲了讓部隊吃飽這些部隊長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以去維持部隊的溫飽。中央軍還好一點,至於其他的雜牌部隊不是投敵當了漢奸就是已經變成一支以武力求生的武裝部落。共軍則藉助於強大的生存能力,因爲這支軍隊從他誕生的那天起就不知道什麼叫吃飽飯和有一天打仗時彈藥可以不受限制的使用(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抗美援朝結束後)。

至於期間的軍事摩擦的發生根本的原因就是雙方從骨子裡的相互不信任感而決定的。你要是說所有摩擦都是國民黨主動挑起的,這多少有些冤枉他了。但要說去敢捻虎鬚,去主動挑起摩擦,那他豈不是自己找死嗎。這個問題主要還是雙方的立場和看法不同引起的。不過好在雙方都比較剋制,雖說大大小小的摩擦不斷,但畢竟沒有大打出手。

其實說句實話在八年抗戰期間,始終與日軍血戰的部隊就是那麼幾支部隊。有時我看看抗戰歷史有時不禁熱淚盈眶。無論是還是共軍在抗日時都在拼死戰鬥。共軍主要靠的肉搏戰白刃戰,而則更是慘烈。這主要是其主要戰區的指揮官的軍事素質和所需要的差太多。其戰術素養太差。特別是戰況處於逆境時。還有一點是內部嚴重的不和。一旦雜牌部隊處於危險時,中央軍根本不會去救。部隊打光了不僅不會給補充,反而不是被吞併就是被取消番號。這些雜牌部隊不僅要和日軍做鬥爭還要和自己的政府和軍隊做鬥爭。這也就不難理解在抗戰初期曾經與日軍死戰的很多雜牌部隊,在後期變成了讓國人蒙休的僞軍了。

有寫人說共軍不抗日。我就要問問他是和居心。如果共軍不抗日。那麼爲什麼日軍今天掃蕩明天圍剿。還搞什麼三光政策。你不用多,當時國民黨政府要是真的給共軍所需的三分之一的補給,那麼敵後戰場的結局就會大不一樣。你侮辱沒關係,反正他從誕生的那天起就從來沒少受過同樣的侮辱。但請你不要侮辱那幾十萬的先烈好嗎。有資料可查的在整個抗戰期間共軍陣亡30多萬,被俘3萬多。這還是有名有姓的主力部隊。至於那些地方武裝和民兵就更沒有詳細的數字了。也許你要說這和相比少太多了。可你有沒有算一下到抗戰結束後共軍纔多少人。不要在相互攻擊什麼誰是抗日的主力了。你們不覺得這是對那幾百萬犧牲烈士的侮辱嗎?

無論共軍也好也好,他們都是當時貧弱的中國阻擋外敵入侵的唯一屏障。正是他們用血肉之軀生生當住了日軍在中國大地上的橫衝直撞。正是這些作戰技能如果說沒有的話,極爲低劣。甚至有些時候連肚子都吃不飽,的消耗了大量的日軍和日本國力,使得後來的反法西斯戰爭在太平洋戰場上遠沒有歐洲戰場上艱難。我希望你們不要在吵了不要在讓那些未死心的鬼子們看我們的笑話了好嗎?.

第一百八十四章天誅行動(4)第一百八十七章 惆悵第一百四十六章劍指岳陽(2)第七十五章南昌會戰(5)第一百四十四章圍魏救趙第一百三十五章大比武(2)第二百五十五章 滄海橫流(3)第二百二十五章 鄂中風雲(6)第二百四十八章曼德勒攪肉機(2)第八十四章出擊南潯線(4)第二百四十章緬甸攻略(4)第二百四十六章 勝利(1)第一百零一章第一次長沙會戰(3)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誅行動(1)第二百六十七章 首戰豫中(3)第一百一十一章獸軍的末日(5)第一百三十三章 誤會第二十章論功行賞?第一百五十九章八方風雨會湘北(4)第二百四十六章 勝利(1)第二百零二章浪起鄱陽湖(1)第二百六十八章 首戰豫中(4)第一百九十六章再戰南昌(5)外篇第六十四章整補第一百一十八章崗村寧次的寒冬(4)第七十一章南昌會戰(1)第五十八章意外的重逢第一百八十二章天誅行動(2):第二百二十九章力挽狂瀾(2)第二百零五章分歧第一百三十三章 誤會第二百章贛北風雲(3)第三十一章血戰蕭濉(2)第六十一章萬家嶺大捷第十七章極爲意外的戰鬥第七十章威廉的軍火第二百四十二章最後一戰(6)第六十九章移防贛南第二百四十一章最後一戰(5)第二十章論功行賞?第一百二十七章 情爲何物第一百八十六章 重慶之行第一百一十八章崗村寧次的寒冬(4)第七十章威廉的軍火第七十九章調查(1)第一百六十九章血火桃林(2)第四十三章鏖戰贛北(1)第二百四十四章緬甸攻略(8)第一百三十六章大比武(3)第二百四十六章 勝利(1)第二百五十二章曼德勒攪肉機(6)第三十一章血戰蕭濉(2)第二百四十一章最後一戰(5)第五十六章106師團的謝幕(2)第九十七章美國來人第一百九十六章再戰南昌(5)第二百四十章緬甸攻略(4)第一百四十六章劍指岳陽(2)第十五章捅了馬蜂窩了第一百三十四章大比武(1)第一百七十四章 周俊傑若上的麻煩第一百二十三章 軍委會的重獎第一百零八章獸軍末日(2)第四十章無題第四十章無題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戰過後的紛擾第一百四十七章劍指岳陽(3)第一百五十九章八方風雨會湘北(4)第二百八十九章 再戰豫東(2)第二十一章擴編第二百八十八章 再戰豫東(1)第一百六十五章連環計(2)第二百九十六章 再戰豫東(9)第一百零四章第一次長沙會戰(6)第二百零四章浪起鄱陽湖(3)第一百四十章大款劉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震驚全國的聲明第二百五十四章 滄海橫流(2)第二百二十章 鄂中風雲(1)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速之客(2)第一百三十三章 誤會第一百二十二章 恐怖的記者會第二百三十五章 空中驚魂第十章何去何從2第四十四章鏖戰贛北(2)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戰過後的紛擾第九十七章美國來人第四十四章鏖戰贛北(2)第三十章血戰蕭濉河(1)第二十五章淮北阻擊戰(1)第八十章調查(2)第一百五十八章八方風雨會湘北(3)第十七章極爲意外的戰鬥第十一章何去何從3第三十一章血戰蕭濉(2)第一百二十六章 全盤整編第四十七章鏖戰贛北(5)第一百九十五章再戰南昌(4)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恩華的未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