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大本營的至高權威

大本營的掌權者們知道,如果不先把海陸軍之間的矛盾解決了,或者是先讓他們暫時的妥協了的話,接下來對外動武不過是一句空話。

好在對外動武這個前提大家都是同意的,其它的不過是兵種不同造成的小分歧而已,並不是什麼大的問題。

從作戰角度來講,海軍的戰爭準備主要是隻在基地保持一定的兵力和充實的戰略物資,因此即使撤銷一度準備好的戰備也比較容易,所以海軍有把戰爭準備看得比較簡單的傾向。

陸軍的準備則是首先要動員大批兵力,然後將其集結到預想的戰場附近,把它展開。

同時還要對敵人的動向進行嚴密的監視,從而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過程極爲繁瑣。並且還需要天皇陛下以及全體國民的支持,遠比海軍要複雜費力的多。所以從手續上也需要首先確定國策,然後取得政府的同意。

另外,根據歷來的經驗,在外交決裂的最後關頭,海軍有可能不下決心開戰而中途退出,陸軍對此十分擔心。因此陸軍主張現在先下定對美英一戰的決心,在這個決心之下同時進行戰爭準備和外交工作,外交談判一旦決裂就決心開戰。

9月27日和28日兩天,在大本營的主持下,陸海軍部局長等連續舉行會議,對開戰決心問題進行討論。經過三天的努力,大本營陸海軍部之間的意見已經完全一致,關於是否繼續與美國談判,海陸軍都一致認爲可以繼續與美國接觸。

同時,海陸軍還要求政府方面立即着手戰爭擴大的相關準備,從人力財力物力上保證大日本帝國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對英美法荷開戰。

並且還爲政府方面提供了一份所需物資的清單,要求政府方面在明年5月底之前將清單上的物資全部準備妥當!(。

對於海陸軍提出的意見政府根本不敢怠慢,近衛文磨立即召集所有重臣開會,研究討論此事。

也不能怪近衛文磨沒主見,完全是因爲在此時的日本,軍部大本營纔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儘管在表面上無論是陸軍部還是海軍部都是政府的一個部門,但是實際上這兩個部門的權力大得嚇人,名義上要內閣政府的調遣和命令,實際上可以壓政府,鼓動天皇撤掉內閣

大本營是日本對外發動戰爭的軍事指揮樞紐,是獨立於政府、議會之外,直接對天皇負責最重要的軍事機構。

日本陸軍是仿照德國的前身普魯士建立起來的,因此日本明治時期摹仿普魯士建立起直屬於天皇分管軍令大權的陸軍參謀部,海軍也分出相應的軍令機關。軍令大權被分立出來,只將軍政大權歸屬於內閣。

1889年頒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又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這種變化的新的軍政關係。憲法規定,天皇總攬統帥權,並賦予軍令長官“帷幄上奏權”,即凡有關軍令事項,可以不經過內閣直接上奏天皇,由天皇裁決。這就是戰前日本盛行的“統帥獨立原則”。

從法律角度來說,只有天皇能夠管轄軍部,但近代天皇制的特點是“廷政分離”,天皇不親政,即使在御前會議上裁決爭端,也多數是隻聽不答。所以,陸海軍名義上直轄於天皇,實際上無所約束。自成中心,在天皇權威神聖光環中。軍部成爲明治憲政的“權力核心”。

但是真正使日本軍部成爲發動戰爭的中樞以及綁架政府的巨擎,這還得靠一個人,一個不是軍人的人。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日本前首相廣田宏毅,廣田宏毅這個人應該不陌生,戰後被定爲28個甲級戰犯之一。

日本軍部能有今天這樣的權勢與此人有着重要的關係,廣田弘毅並不是像人們所知道的出身於精英外交官那麼簡單,他原來是想報考陸軍士官學校成爲職業軍人的。甲午戰爭之後,俄法德三國聯合干涉,迫使日本以三千萬兩白銀的價格讓大清贖回了遼東半島,這讓廣田弘毅覺得當一個外交官比單純的舞刀弄槍更有利於國家,這樣他才報考了東京帝國大學,成爲一位職業外交官。

廣田雖然沒有直接從軍,但和陸軍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聯繫。根據戰後從外務省發現的資料,在日俄戰爭之前的1903年。當時還是帝國大學學生的廣田就曾經作爲陸軍的情報員在朝鮮半島和滿洲等地以“修學旅行”的名義收集情報了。

本來廣田弘毅就讀帝國大學期間的學費就是右翼團體玄洋社支付的,再加上廣田夫人又是玄洋社幹部的女兒,所以廣田弘毅進入外務省之後的表現就是親軍和極右翼的混合體。大隈重信內閣提出臭名昭著的“對華二十一條”時,廣田弘毅是外務省通商局第一課課長。

廣田當時不同意這個二十一條,因爲在廣田看來還應該再加上黃河的“疏浚權”,這樣可以在保證日本帝國在黃河的航行權利之外。爲日本企業在中國中原一帶的進出提供方便。

戰後廣田弘毅最致命的罪名是在岡田內閣的外相任上時提出了“廣田三原則”,以及在首相任上時恢復了在1913年就已經被山本權兵衛內閣廢止了的“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後者給了軍部以綁架政府的武器。

這個“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到底是什麼東東,竟然有這樣的作用,可以是讓日軍軍部綁架政府?事實上這個“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就是廣田宏毅提出來的一個讓軍人掌權參政的制度

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日本國內經濟困難。階級矛盾尖銳,法西斯勢力趁機猖獗。他們猛烈攻擊資產階級政黨政治,極力倡導法西斯主義的獨裁和集權,製造了一連串的暗殺、政變等恐怖事件,構成了勢頭洶涌的軍隊法西斯化。

1936年“二.二六兵變”之後,傀儡政權廣田弘毅內閣被扶持上臺,廣田內閣按照軍部的意志確立施政方針並改組國家機構。

首先,規定內閣中的陸海軍大臣必須由現役中將以上的軍人擔任,加強了軍部力量,使內閣成爲軍部的工具,加強對國內人民的專治統治。同時,確立了對外侵略方針,由內閣召集首、陸、海、外、藏等五相會議,制定“國策基準”。

其主要目標是“鑑於帝國內外形勢,帝國應確定的根本國策是依靠外交和國防,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同時向南方海洋發展。”這是日本對外侵略擴張政策在法律上的確認。

過去,軍部對政府幹預,往往是對某項政策或對內閣成員發表意見,到廣田內閣時,軍部可以全面改組並控制政府,推行自己的施政綱領,國家的權力和內外政策已從屬於軍部法西斯。軍部控制了政府,初步結束了分裂已久的“二重政府”局面,使分裂已久的國務和兵權在服從軍部的條件下,重新結合,達到了新的法西斯主義政治統一。

根據這條制度,軍部只要不派現役軍人出任陸海軍大臣,內閣就無法成立。而特別有諷刺意味的是,廣田弘毅內閣也還就是因爲陸軍大臣寺內壽一堅持辭職而垮臺的。

廣田宏毅雖然下臺了,但是這條制度卻完完整整被保留了下來,並且被逐漸的強化,到近衛文磨時期,日本軍部大本營已經徹底將政府綁架了,成爲了軍部控制下的傀儡,所以陸海軍提出的意見政府豈敢無視。(。)

第68章 馬錚的野望第987章 計劃實施第161章 土八路進西安第73章 戰鬥結束第13章 戰果和換裝第1190章 渡江作戰第839章 德日分歧第202章 不可思議的勝利第1196章 日本投降第651章 朝野震動第483章 魯國強的請求第646章 延安的反應第366章 “蠢豬式”指揮第902章 有利可圖的“掃蕩”第1034章 繼續南下第721章 失控的戰場第995章 閻老西的精明小算盤第409章 青黴素問世第872章 煙俊六的大計劃第89章 談判第972章 歐洲的消息第5章 首戰告捷第162章 抵達武漢第461章 撤兵第630章 戰術安排第59章 糖衣吃下第257章 一箇中國將軍的預言第699章 魚兒上鉤第509章 罪惡第280章 馬錚眼中的閻老西第415章 驚慌的華北方面軍第1091章 橫插一槓第733章 反攻永安第318章 寺內壽一離任第1140章 防空作戰第316章 巖崎家族出手第201章 情況有變第528章 煩躁的老蔣第777章 糟糕的情況第665章 戰鬥總結第859章 關東軍入關的可能性第53章 教訓日軍飛第619章 馬錚的奇思妙想第114章 馬錚的愛情故事第617章 太原再度淪陷第846章 美日談判第527章 馬錚的“殺器”第461章 撤兵第977章 各國的態度第131章 將官會議第417章 日軍的“杉工作”一千零五十二章 螳螂捕蟬第1035章 岡村的想法第1066章 戰爭動員令第841章 各方反應與整合資源第一干一百六十一章 放棄北滿第434章 大陸第38號令第40章 奪城第153章 殺雞儆猴第62章 血殺令第849章 瘋狂的日本第327章 擴編縣大隊第528章 煩躁的老蔣第963章 岡村的陰謀第361章 最可愛的人第749章 拒不突圍第859章 關東軍入關的可能性第465章 南下方案第一百二十四 井上村治第678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287章 大獲全勝第424章 軍事上的配合第685章 謀劃棗莊第一干一百六十一章 放棄北滿第178章 血戰獅子山第一干一百五十五章 戲劇性的收場第一干一百六十二章 佐藤策一第280章 馬錚眼中的閻老西第737章 爽第975章 國運的賭博第103章 先發制人第401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755章 孤注一擲多田駿第140章 屈服第1048章 草原邊烽第1056章 日本的出路第一干一百五十八章 大戰陰雲第694章 絕對信任第616章 大戰又起第83章 閱兵的深遠影響第167章 獨七師的防區第482章 清安老道的辦法第171章 換人第539章 戰冀南第556章 戰前部署第699章 魚兒上鉤第1072章 大軍雲集第345章 戰前會議第296章 殘忍的日軍第1040章 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