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鬼子的文采中規中矩,至少沒什麼特別出彩之處。
通過轟炸機羣將勸降書投放到南京城中後,也沒有引發太大反應,無論是城外的國軍將士,還是城內的南京老百姓,都沒把他當回事!
國軍將士是已經殺紅眼,一心只想殺鬼子,根本沒有想過要投降。
至於南京城內的老百姓,則是根本不關心,他們天真的以爲,走了國民政府,來了日本政府,照樣過他們的小日子!
但是這顆種子已經埋下!
當合適的契機到來之時,這封勸降書立刻就會暴發出空前的威力!
那麼是什麼樣的契機呢?就是當以唐生智爲首的一干高級將領帶頭逃跑之後,保衛南京的十幾萬國軍將會徹底寒心,然後纔會想起鬆井石根在勸降書上所說的寬大處之,再然後就一個個脫掉軍裝、扔掉武器,躲進國際安全區!
本應抗戰到底的十萬國軍精銳,一夜散盡!
跟原本的那個時空一樣,契機很快就出現!
……
1937年12月12日清晨。
南京衛戍副司令羅卓英親自登上了中華門,對着堅守在中華門上的國軍將士發表了一通熱情洋溢的講話。
羅卓英講道:“南京乃是我中華民國之首都,又爲先總理陵寢所在,不戰而棄,誠爲革命軍人之恥辱!我軍將士須同仇敵愾,與暴日決一死戰!人終有一死,今日我等葬身鐘山之下,他日必爲後代所敬仰!”
必須承認,羅卓英的講話很提氣!
堅守在中華門上的國軍將士也是報以最熱烈的掌聲!
但是,講話纔剛結束,羅卓英就接到唐生智的電話,讓他馬上回司令部開會!
等羅卓英回到司令部,唐生智早已經把另外一個衛戍副司令劉興、參謀長周瀾、參謀處長廖肯還有作戰科長譚道平召集起來。
此外,36師師長宋希濂、87師師長王敬久、88師師長孫元良、74軍軍長俞濟時,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總隊長桂永清等人都在!
一看到這個陣仗,羅卓英就知道有大事發生!
果然,羅卓英一到,唐生智便把蔣委員長剛剛發來的電令亮出來!
眼看南京失守在即,守南京的意圖已然落空,蔣委員長立刻又心疼起他的十幾個師的中央軍精銳,便給唐生智打去電話,讓他相機行事!
言下之意,就是讓唐生智趕緊帶着部隊撤退!
反正南京守不住了,這十幾個師的精銳就不用再白白犧牲了,不值當!
老唐還是很狡猾的,雖然蔣委員長給了口頭指示,告訴他可以相機行事,但這種事情誰說得清楚?萬一他真的帶兵撤了,最後蔣委員長卻給他來個死不認賬,他豈不是要爲此揹負千年罵名?這種鍋是決計不背的!
作爲一個早年間曾跟蔣委員長爭奪過天下的軍閥,唐生智可是親身領教過蔣委員長那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政治手腕的!
所以,老唐直接說撤退可以,但要書面命令!
蔣委員長沒有辦法,只能下了一道書面命令!
至此,南京保衛戰就如原本歷史走上了絕路!
其實,這時候仍有挽回餘地,如果唐生智真能夠像之前說的那樣,抱定與南京共碎的決心,完全可以抗命不遵,再發表一通慷慨悲壯的演說,則留守南京的十幾萬國軍非但不會見怪,反而只會更加堅定死守之志!
遺憾的是,唐生智並沒有與南京共碎的決心!
或者說之前是有的,但是現在已經被蔣委員長的電令搞沒有了。
現在的唐生智非但沒有決心,甚至根本不想爲此承擔半點責任!
所以接到電令之後,唐生智便立刻召集衛戍司令部的高層開會,說是開會,其實就是讓羅卓英、劉興他們一起揹負罵名。
同僚一場,有罵名也一起背!
等羅卓英等人看完電報,唐生智說道:“本來,我老唐已經抱定與南京共碎之決心,奈何委員長不允許,非要我們儘快撤離南京,這可真是左右爲難,所以纔將諸位召集起來,一起商量出個對策,南京究竟是守還是棄守?”
說完,唐生智便目光灼灼的看着羅卓英。
羅卓英如果還有點血性,這時候完全可以頂回去,甚至還可以摞一句話,要走你走,反正我不走!然而很遺憾的是,羅卓英也沒有這個勇氣!
沉默了片刻,羅卓英還是軟綿綿的說道:“那就還是棄守吧。”
話音纔剛落,劉興、桂永清、王敬久、孫元良等人紛紛附和。
在場的十幾個軍長、師長,就只有36師師長宋希濂沒有吭聲。
於是,棄守南京的決定就這樣定下來。
臨離開之前,唐生智還很無恥的發表了一番撤退宣言。
唐生智對着與會的十幾個軍長、師長慷慨激昂的說道:“戰鬥不是在今日結束,而是在明日繼續,戰鬥不是在南京衛戍中結止,而是在南京以外的地區無限的延展,請大家記住今日的恥辱,爲今日的仇恨報復!”
發表完演講,唐生智就帶着衛戍司令部的大部分人員率先過江。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總隊長桂永清也沒有回自己的部隊,借司令部的電話給教導總隊的參謀長邱清泉打了個電話,讓邱清泉聯通知正在紫金山各個山峰跟鬼子激戰的部隊,然後就跟着衛戍司令部過了長江。
跟桂永清採取一樣操作的,還有王敬久、俞濟時兩人。
總之,即將陷落的南京就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黨國這些高級將領的真面目!
隨着唐生智的逃離,隨着桂永清、王敬久等高級將領的率先逃離,整個南京的十幾萬國軍精銳便立刻陷入混亂。
消息傳開,幾乎所有的部隊都放棄抵抗,一窩蜂的涌向下關碼頭。
這個時候,唐生智此前爲了堅定抗戰決心所做的銷燬船隻的舉措,開始顯現出災難性的後果,僅有的少量渡船很快被高級將領搶走,最後一艘渡船也被74軍軍長俞濟時搶走,等到城內的十幾萬國軍精銳涌到的時候,碼頭上已經再找不到一艘渡船。
保衛南京的十幾萬國軍,瞬間陷入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