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二線陣地附近的薄霧還沒散去。
武田大隊的搜索兵,藉着清晨的濃霧,緩緩的摸向了二線陣地。
之前的反撲戰鬥中,武田大隊很少派出搜索兵,基本上都是直接發起攻擊,這一次卻不行,沒辦法,實在是被打疼了。
日軍在聯隊級攻擊前,通常是以一個步兵中隊進行正面攻擊,試探火力,而後再進行全力攻擊。
武田大隊是大隊級單位,下屬中隊和小隊,分隊三級建制單位,與聯隊的打法大致相同,派出佯攻,搜索偵查單位選取的是跨了兩個級別的分隊級單位。
兩個被選中分隊的日軍匍匐前進,分別在左右兩翼,摸向了教導大隊和六十五團一營的防禦陣地。
這些士兵的任務是試探防禦陣地的火力以及大致的兵力配比,昨夜一戰後,武田的警惕性又高了一分,直接影響到了他的攻擊戰術。
日軍每個步兵班(分隊)有十三人,包括班長,四名機槍射手和八名步槍兵。
這兩個擔任試探偵查工作的步兵班均是這個配置,沒有攜帶擲彈筒,便於輕裝行動。
一個步兵分隊在左翼,一個步兵分隊在右翼,沿着野地匍匐前進,野地裡全是屍體,被射殺的日軍,七扭八歪的倒在野地裡。
屍體代表着日軍昨夜的慘重損失,此時卻成了日軍偵查搜索兵最好的掩護,一夜過去,屍體全部出現了屍僵現象,無論是完整的屍身還是炸散炸碎的零部件,都變的極其僵硬。
公路兩側,還有翻到的輜重車和軍馬,馬兒很是聽話的在原地吃草,瞪大眼睛看着在屍體堆中穿行的日軍士兵,日軍的軍馬多是經過改良後的盎格魯阿拉伯馬,阿拉伯馬,盎格魯諾爾曼馬,頓河馬,經訓練後很聽話,看見了活人,也沒鳴叫或亂跑。
日軍的兩個分隊,就在戰友的屍體堆和馬匹中匍匐穿行。
教導大隊的陣地前,十三名日軍,每人間隔五到六米,展開前進。
經過接近,這十三名日軍已經接近到了教導大隊陣地前一百二十米外,這是個很危險的距離,輕重機槍,七九步槍八二迫擊炮都能打到,在步兵衝擊中,這個距離也差不多是開火攻擊的範圍。
十三名日軍,放慢了前進速度,火力偵查,說穿了,就是勾着敵軍開槍,拿命冒險去換。
這十幾個人根本就不夠塞牙縫的,是人都會怕死,無論如何都會猶豫,這些日軍也知道這個距離意味着什麼。
“快,前進!”
日軍分隊長,一名掛着曹長軍銜的老兵揮了揮拳頭,臉上一副惡狠狠的表情,曹長相當於**中的上士,屬於士官階層,更是日軍戰鬥力的重要來源。
碰上這種情況或者是潰敗,伍長(下士)和軍曹(中士)都未必能控制住部隊,曹長一個命令,就能逼着其他日軍上去。
其餘十二人見此情景,便仍舊往前爬了。
十三名日軍有屍體和地利掩護,很快爬到了百米內。
……
教導大隊的陣地裡,一片靜謐,用過飯的士兵在休息,有的在眯着眼睡覺,一小部分人在陣地裡盯着前方動向,戰壕裡這些兵,對接近的日軍士兵毫無察覺。
起到真正警戒作用的,是佈置在戰壕外的散兵坑,教導大隊構築了梅花狀的數個散兵坑,向後用一條交通壕和後面的主陣地相連接。
一中隊一排三班的兩名士兵,趴在兩個散兵坑中,盯着陣地前,三座散兵坑呈梅花狀佈置,三名士兵各佔據一座散兵坑,在交通壕裡,還有一組輕機槍待命。
兩名二等兵瞪大了眼睛,看着陣前,薄霧未散,兩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他們不僅僅是爲了職責而打足精神,更關鍵的是,班長在盯着他們。
另一座散兵坑裡,一中隊一排三班的班長,悠哉悠哉的靠在散兵坑的壕壁上,眯着眼睛,似乎已經睡着了,可另兩名二等兵可知道,他們的班長一直在盯着附近的各種情況。
就在剛纔,有個二等兵想偷懶,等來的就是三班長的一個腦拍以及山東口音的謾罵。
來自山東滕州的三班上士班長王維棟(書友客串),坐在散兵坑裡,中正步槍就在手邊放着,他所在的散兵坑,後面還連着交通壕,交通壕裡是三班的捷克式輕機槍組。
三班長的上士軍銜自然不是白來的,自打徐州會戰起,便在張煒的麾下奮戰(那時候在徐州,魯南一帶作戰,藉着友軍的幫助補充過一批山東壯丁新兵),到教導大隊成立時,已經混成了班長一職。
這種打過仗的老兵是最精的,現在不緊不慢,甚至有些散漫的呆在散兵坑裡,把最苦的活兒,耗費體力的打發給新兵,自己在後面坐鎮,實則一直在觀察周圍的動向。
一個二等兵正死盯着陣地前,猛地發現陣地前五十米開外,一頂鋼盔被頂了上來。
二等兵抓着步槍的手有點慌亂,又想起班長的囑咐,趕緊蹲了下來。
“班長,班長!”
三班長王維棟聽見有人招呼自己,睜開眼睛,抓起步槍,跑到了兩個二等兵的散兵坑邊。
“嫩咋了?”
王維棟操着山東口音問道。
二等兵指着前面,王維棟把眼神兒轉過去,看到了一頂九零鋼盔,在薄霧中是那樣的顯眼。
“班長,要不要打?”
王維棟搖了搖頭:“有鬼,別輕舉妄動?”
王維棟出於老兵的經驗判斷,那裡必然是有鬼子的,這種調鋼盔的辦法,大家都用過,爲什麼要吊鋼盔?還不是爲了勾着火力點開火。
就衝這個,王維棟沒有立刻下令還擊,而是派了一名二等兵去級通報,又將交通壕裡的輕機槍調上來,就這麼和可能的日軍對峙着。
事實的確是這樣,十三個鬼子,在教導大隊陣地前摸了過來,鋼盔也是鬼子弄的。
十三個日軍的任務之一,便是吸引教導大隊開槍,試探火力。
陣亡日軍留下的鋼盔有和很多,於是,一名日軍隨地撿起來了鋼盔,用木棍頂起,就在教導大隊的陣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