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章:天可汗駕崩

噶爾欽陵萬萬沒有想到,如此大雪天氣,唐軍居然能施展出火計,八萬大軍只逃千人回來,中如帥戰死,損失慘重無比,而反觀唐軍那邊,也就折損了三百多人,這簡直要把他肺給氣炸,他很想找人發泄,然而主動出擊的計策是他點頭同意的,他自然無法將氣撒在索朗加贊身上,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慢慢排解。

從唐軍進入吐蕃地界到現在,已經殲滅了吐蕃兵馬合共十六萬,吐蕃的三十多萬兵馬現在只剩下二十萬都不到了,而且最糟糕的是,邏些城中的糧食最多隻能撐一個多月了,一旦城中鬧起糧荒,唐軍攻克邏些城便易如反掌。

樊梨花大勝之後將大軍南移,駐在邏些城南十里之處,在此紮下行營,依舊只圍不攻。

大雪從西向東蔓延,長安也下起了大雪,李世民的病情越發嚴重,說話都已經很艱難了,但他每日還是堅持要問一遍許廉:“有李浩的……捷報嗎?”許廉依舊搖頭,目光之中,滿是哀色。

年關將近,李世民已經無法開口說話,太醫取出千年人蔘,切下參片放在李世民口中,爲其延續生命,許廉來到牀畔,李世民以目光詢問,許廉則是搖頭以答,一次次的失望打擊,終於讓李世民撐不住了。

大年三十這天,李世民忽然迴光返照,居然能說話了,還吃了一碗小米粥,而且是李治親自喂的,喂完小米粥,李治要服侍李世民躺下休息,李世民擺手拒絕,問道:“許廉,可有李浩的捷報?”

許廉黯然搖頭:“回陛下,沒有李浩的捷報傳來。”

“唉……”李世民長嘆一聲,垂首不語。

李治見他嘆息,趕忙勸慰:“父皇莫急,您現在身體好轉了,很快就可以康復,相信過不了多久,李浩的捷報就能傳來了。”

“治兒莫要天真了。”李世民慘然一笑,凝望着李治,緩緩道,“父皇的身體,父皇自己知道,今日就是父皇的大限之日了。”

李治聞言趕忙搖頭急道:“父皇千萬莫要說不吉利的話,父皇一定長命百歲,不,長命萬歲的!”

“呵呵……”李世民無奈苦笑道,“那不過是歷代帝皇自欺欺人的話罷了,又有哪個皇帝活過百歲高齡的,那不成神仙了……也好,你母后就是在這個日子殯天的,朕也在今日殯天,很好,很好……”

一聽這話,李治已經不知道說什麼了,眼眶之中淚水瑩瑩,後方的晉陽公主早已垂淚,哭得甚是傷心。

李世民看到了後方的晉陽公主,微笑喚了聲:“明達,過來,來父皇身畔。”

李明達趕忙來到李世民牀邊,李世民勉力擡手摸了摸李明達的青絲般長髮,滿面寵愛之色,問道:“明達,父皇將去,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你太子皇兄和你,你太子皇兄性情柔弱,父皇怕他治理不好偌大的國家,而你則是身體荏弱,久病纏身,父皇這一走,你便是沒有爹孃的孩子了……你說你,當初要是嫁人了……該多好。”

“父皇……”李明達聞言淚水狂涌,早已泣不成聲。

李治聞言趕忙道:“父皇放心,兒臣定會好好照顧晉陽妹妹。”

“光是照顧還不夠。”李世民悠悠道,“定要給她尋個好人家,李浩那廝,就莫要考慮了,他已有妻室,朕的女兒是金枝玉葉,不可能給他做妾的。”

李治聞言一愣,李明達卻忽然道:“父皇,兒臣不想嫁人,兒臣……”

李治連連朝她使眼色,阻止她,都這個時候了,千萬不能說這種話讓父皇操心,李明達看到李治的眼色,趕忙止住了話。

李世民聞言無奈嘆道:“你還是喜歡李浩對吧?”

李明達垂頭默然不語。

李世民也沉默了,過了許久,他忽然緩緩嘆道:“也罷,這件事便交給治兒辦,反正千萬莫要讓明達受了委屈。”

“兒臣遵命!”李治肅然拱手。

李世民又道:“治兒,治國方略,你已學習多時,朕不擔心,但你性格怯弱,這是身爲皇者大忌,記住了,你以後是這天底下站得最高的人,不用再懼怕任何人,該殺的,就殺,該罰的,便罰,切不可心慈手軟,心慈手軟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李治頷首:“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李世民繼續說道:“身爲皇帝,當以江山社稷爲重,皇帝可以什麼都不會,但必須會用人,痞子劉邦爲何能打敗西楚霸王,正是因爲他會任用賢能,眼下朝堂之上,朽木甚多,良臣難得,需得觀其才能,閱其心術,方可委以重任,你舅舅長孫無忌近年來專於權術而不可自拔,你需得小心提防,李浩雖是賢良,才能與忠心俱佳,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心最是難測,誰知道它什麼時候會變,你懂父皇的意思吧。”

李治聽着李世民的教誨,默默流淚點頭:“兒臣明白,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兒臣絕不感情用事,定以江山社稷爲重。”

“嗯,你其實很聰明,父皇相信,你一定能成爲一個好皇帝的。”李世民滿意點頭,緩緩道,“好了,朕有點乏了,扶朕躺下歇歇吧。”

李治和李明達趕忙一起扶李世民躺下,並蓋上了被子,李世民說了聲:“你們都退下吧。”

“是!兒臣告退!”李世民的衆子女均都退了下去,但李治和李明達二人站在門外走廊上守着,任雪花飄落頭頂,立刻便有宮人過來爲他們撐起華傘爲他們遮擋風雪。

李世民這一躺下,便再也沒有醒來,傍晚時分,文武百官盡都接到宮中通傳,皇上駕崩,羣臣齊聚太極宮,在甘露殿外跪伏慟哭。

威震天下的天可汗就這麼平靜地馭龍殯天了,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等着李浩的捷報,但始終沒有等到,他人生的最後一個遺憾終究還是沒能解決,李治和李明達已經哭成了淚人。

隔日一早,大年初一,這對百姓來說是個大日子,然而今日對皇宮來說也是大日子,因爲今日是李治登基的大日子。

對於古代皇帝來說,沒有什麼典禮比登基大典更隆重了,每次的登基大典都由禮部操辦,流程規矩繁雜無比,直到下午時分,羣臣和李治纔在太極殿匯聚,開始李治登基後的第一次大朝會。

按照以往慣例,新皇登基後的第一次大朝會,除了兵事和災患,是不議其他國事的,因爲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商議辭世皇帝的葬禮流程,雖然只是走個過場,但這個過場十分重要,這是對先皇的尊重,也是對皇權的尊重。

然而今天,卻出現了意外,李治坐在寶座之上,剛想問禮部尚書于志寧該如何安排他父皇的葬禮流程。

而褚遂良竟忽然出列,大聲道:“皇上,臣要重要之事要奏!”

李治見狀一愣,但既然褚遂良說有重要之事要奏,他又豈能不許,便攤手道:“褚卿有何事要奏?”

褚遂良大聲道:“臣要彈劾天策府上將李浩,李浩帶軍在外,卻擁兵自重,不思破敵,擅專兵權,居心叵測,臣奏請陛下奪李浩和樊梨花兵權,將李浩押回長安問罪!”

李治聞言雙眉一皺,很不開心,這件事他們之前奏過,但卻被李世民駁斥而回,沒想到現在又奏了,幾個意思?看自己是新上任的皇帝,好欺負?

李治自然不可能像李世民那樣呵斥,畢竟他剛上位,未立皇威,便蹙眉道:“褚卿多慮了,李浩忠心爲國,豈會行不軌之事,眼下李浩攻伐吐蕃正是緊要時刻,我們切不可如此而爲。”

話音剛落,長孫無忌忽然大步出列,聲音洪亮道:“陛下!此言差矣!自古新舊皇權交替之際乃是一國動盪之時,多數叛亂皆在此刻發動,因爲易於成事,李浩領兵在外,不思破敵,諸多行跡着實可疑,臣以爲攻破吐蕃之事是小,保國之安穩事大,孰輕孰重,陛下心中當有稱量。”

李治聞言一陣懵逼,竟找不出一句話來應對,李績聽得十分惱火,出列憤然高聲道:“陛下,臣以爲褚遂良和趙國公之言簡直可笑,臣反對他們二人所請之事!”

“臣附議英國公之言!”翼國公秦瓊出列附議。

“臣也附議英國公之言!”盧國公程咬金出列附議。

“臣附議!”大理寺卿狄仁傑出列附議。

“臣附議!”中書令馬周出列附議。

……

525章:李、樊終會面825章:嚴刑逼供405章:論邊防466章:庭辯國策 上435章:恐有大患20章:玉佩風波 中665章:朝臣分流815章:流落孤島52章:冠禮 下349章:崔氏之亡643章:火燒王庭493章:銀狐再現852章:長孫無忌之死231章:藍田縣侯府23章:出老千866章:袁天罡治國467章:庭辯國策 下720章:夫妻夜話331章:偷雞不成蝕把米61章:李浩成親563章:大唐軍校——天策府609章:吐蕃兵變558章:捷報傳長安191章:曹田落網264章:草原遇襲79章:皇后殯天718章:奉旨結黨375章:廢儲714章:三生樹下求婚501章:喜後之憂220章:報紙和銀行17章:缺錢288章:葛爾東贊來使849章:挑撥離間576章:倭寇巢穴870章:碰瓷案768章:帝師李浩627章:引蛇出洞767章:李浩的反擊855章:十八路諸侯146章:夜襲古城800章:另一支參王365章:李浩的大計劃837章:悲痛欲絕的李治74章:暴走的李世民 下196章:神劍御雷真訣277章:夜半槍聲69章:美人侍寢444章:造火炮 上817章:李浩的喪禮(下)608章:自己人635章:私會武媚娘459章:血染皇城 下417章:本王確實要謀反817章:李浩的喪禮(下)179章:李浩的反擊 上804章:江湖再見456章:李靖一生,不弱於人128章:少女心105章:國之利器 上808章:又見李明達255章:褲子脫下來297章:吐蕃悔婚629章:一箭雙鵰767章:李浩的反擊869章:兵不血刃248章:薛仁貴拒出征619章:坑新羅使者(下)752章:太極殿上動武797章:裡應外合26章:把柄在手503章:門閥夜襲370章:勤王 下485章:魏王造反775章:密謀策劃665章:朝臣分流49章:李浩封爵476章:刺殺李浩 上178章:逼迫423章:收買人心552章:火燒感業寺713章:一波三折844章:計劃開始793章:大破新羅軍724章:李治是黑馬166章:奪權行動777章:推波助瀾542章:捨命相救344章:宿命之敵123章:畫地爲牢164章:庭州現況223章:探監李道宗192章:借兵西突厥112章:武媚娘被貶358章:侯府喜事多163章:老子是刺史609章:吐蕃兵變246章:吐蕃來襲428章:坑倭國430章: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