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章:天策府上將

李世民拿起最後一本奏疏,臉上隱有憂色,這是李浩申請重開天策府的奏疏,天策府這個名字幾乎已成忌諱,雖然朝中有許多大臣對天策府頗懷舊情,但也只能在心中想想而已,誰也不敢說,說來奇怪,李世民又沒規定不讓他們再提天策府,然而所有人都很默契地選擇再也不提,不知道這份奏疏能不能順利通過。

沉默了許久,李世民緩緩道:“詩狂,這最後一封奏疏,也由你來說吧。”

“是!”李浩手持羽扇行了一禮,然後高聲道,“臣請求開設新官署-大唐軍事學院。”

“嗯?”李世民聞言一陣蹙眉,說好的是重開天策府呢,怎麼變成軍事學院了,那是什麼東東。

但他也不好拆李浩的臺,攤手道:“大唐軍事學院有何用處,細細說來聽。”

“是。”李浩滿面肅然道,“大唐軍事學院,旨在爲大唐培訓忠勇過人的將才以及運籌帷幄的帥才,同時,還可爲大唐培養最精銳的精兵,軍事學院中,授以多門科目,忠君愛國思想教育乃爲重中之重,其次有戰術訓練,兵法推衍,實戰演練諸如此類的軍事課程。臣敢放一句豪言,有了大唐軍事學院,不出十年,我大唐軍中必然人才濟濟,屆時,我大唐因貞觀水稻和新稅制而錢糧富足,因大唐軍事學院而兵鋒銳利,將帥無數,足可稱雄宇內,天下無敵!”

李浩又給在場的所有人畫了一個巨大的餅,絲毫不比他的滄海計劃差,羣臣也知道,大唐眼下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嚴重缺乏年輕一輩的英傑,雖然他們很不喜歡李浩,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是李浩撐起了這個時代,若不是李浩,現在坐在龍椅上的估計不是李世民,而是松贊干布。

李世民聽了李浩的一番話後,點頭滿意笑道:“朕倒是覺得詩狂的這個提議很是不錯,與其等人才出現,何不自己培養人才,諸卿以爲呢?”

“陛下聖明!”羣臣齊拜,顯然對於李浩的最後一封奏疏,他們也沒有異議。

不過緊接着,羣臣就開始後悔了,不知道是誰忽然醒悟,低聲說了句:“糟糕,那這軍事學院由何人執掌?”

這句話仿若瘟疫一般,在羣臣中快速傳播,這是一個疑問句,但答案卻是呼之欲出,論軍事才能,放眼大唐,還有誰比得上李浩。

羣臣雖然反應過來了,可已經遲了,纔剛剛說了“陛下聖明”,現在反對,那不是打臉嗎,李世民也已開口了:“好,既然諸卿都沒異議,那這大唐軍事學院的事就這麼定下了,不過……名字似乎不大好聽,不如改名天策府吧。”

李世民是聰明人,他已經知道李浩的用意了,先以大唐軍事學院爲名,混過羣臣那一關,然後再改名天策府,換個名字而已,誰敢嗶嗶。

衆人聞言一陣懵逼,天策府,好久沒有聽到這個名字了,某些老臣竟有點感覺親切。

只是換個名字,果然沒人反對,李世民開始敘述天策府的一應職責和相關規定:“天策府直受皇命,一切兵馬調動,需有聖旨魚符方可,凌十軍十六衛之上,與其他任何官署不相干預,天策府上將從正一品將至正二品,統精兵兩萬,逢戰時,天策府需即刻擬定戰略……”

聽完之後,衆臣再次齊呼:“陛下聖明!”

接下來,便開始決定天策府上將人選了,當李世民問:“天策府上將之職非同小可,諸卿以爲當由誰來擔任?”

褚遂良迫不及待地出列道:“陛下,英國公善謀決斷,用兵如神,天策府上將之職,當由英國公擔任。”

有褚遂良帶頭,其他衆人也紛紛出列道:“臣也推舉英國公。”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李浩站在一旁暗暗冷笑,他知道這些人的心思,不就是不想讓自己掌權嘛,還有,天策府上將的職位實在是太高了,雖然降至了正二品,但那也相當的高。

“茂公。”李世民看向李績,問道,“諸卿都推舉你爲天策府上將,你以爲如何?”

李績大步出列,拱手道:“陛下,臣若是年輕十歲,或許會當此重任,但如今臣已年邁,精力大不如前,當真不敢受此重職,臣推舉李浩任天策府上將。”

羣臣聞言頓時懵逼,他們想罵人,怎麼可以這樣,這可是最高軍職啊,竟然拱手讓給了李浩,他們真不知道李績是怎麼想的。

李績一句話說完,武將隊列中衆人紛紛出列附議,畢竟李浩是大唐軍神,在軍中有足夠的名望,而且年輕,精力充沛,由他來擔任天策府上將之職,再適合不過了。

文臣們見狀傻眼了,雖然早料到是這麼個結果,但想想就讓他們惱火,他們感覺自己又上了李浩的當了,至於如何上當的,又說不上來。

對於武職方面,武官們的話比較有用,也沒有過多的爭議,李世民宣佈道:“好,既然如此,那就封李浩爲正二品天策府上將。”

文官們無奈,只能自我安慰,幸虧從正一品降到了正二品,要是正一品,他們以後見李浩都要行禮,多難堪啊。

然後就是天策府其他官職的委任,天策府長史(從三品)秦懷玉,天策府司馬(從三品)程處亮……

從天策府上將以下的職位,無一例外都是***,這些***中,秦懷玉年紀最大,已經三十五歲了,而且最爲沉穩可靠,是這些***的帶頭大哥,對於這些***,李浩還是比較看好的,首先,他們與自己的關係都很鐵。其次,他們底子好,畢竟是軍事世家出身,對於軍事並不陌生,根基紮實,他也希望自己能將這些***帶上臺面,也不枉與他們的父輩結識一場。

接下來就是商議建立天策府的問題,由戶部和工部選址督造天策府,兵部從十軍十六衛之中篩選兩萬年輕人出來,編入天策府,計劃期限,五個月,也就是說,五個月後,天策府要建造成功,兩萬天策府兵士也必須準備到位,誰若延誤了,就是瀆職。

李浩所奏的五件事終於商議完畢,耗時一個半時辰,接下來便是朝議其他事了,半個月一次的朝議可不能全都被李浩一人霸佔。

123章:畫地爲牢832章:李浩歸來(6000字大章,今天一更)697章:山河社稷圖299章:秦叔寶告狀673章:舌燦蓮花袁天罡19章:玉佩風波 上230章:雜交水稻677章:仙蹤林160章:血染紅山506章:朝天闕342章:跪下!投降!120章:膽大包天182章:風生水起 下758章:人未至,計先行84章:武瞾 上96章:怒掀桌707章:向南詔王求親811章:兵貴神速474章:薛仁貴首戰告捷607章:毫無節操的程咬金156章:道德綁架111章:春狩 四796章:求和752章:太極殿上動武327章:暗流涌動207章:彈劾太子248章:薛仁貴拒出征808章:又見李明達479章:驚覺468章:薛仁貴爲帥425章:薩伊卡的奇特要求257章:李浩上朝448章:孤問萬古愁766章:勝券在握603章:兩百萬貫的賭注368章:太子造反 下749章:雪原克敵233章:李浩毆打吐蕃使者678章:喝點水不容易556章:錯成定局790章:殖民計劃238章:超大黑鍋803章:王皇后被貶317章:大雪災851章:洛水聖石102章:甘露殿進膳301章:肖像畫395章:反擊45章:以少擊多273章:培養私軍36章:送禮445章:造火炮 下135章:試探與猜測385章:救魏徵95章:與天奪命271章:飛鷹歸來867章:無奈的袁天罡578:袁天罡的前世308章:六國爭公主566章:繼續坑倭國37章:財源滾滾797章:裡應外合553章:李浩之怒868章:治大國如烹小鮮650章:玩死太原王氏67章:爭風191章:曹田落網566章:繼續坑倭國605章:指點江山245章:賜毒酒477章:刺殺李浩 中630章:不戰而屈人之兵294章:房遺愛判刑740章:姍姍來遲的許敬宗287章:混元功498章:風雲際會233章:李浩毆打吐蕃使者143章:追擊馬賊 中127章:十里長亭502章:李浩的勢力364章:武媚娘拜師143章:追擊馬賊 中216章:君臣夜話649章:制裁太原王氏574章:扮豬吃老虎(中)812章:倭國來襲(6500字大章,今天只這一更)457章:大破吐蕃軍410章:流放薛仁貴780章:陰謀得逞431章:倭國的軍閥802章:殺死自己女兒168章:李浩遇刺250章:潛伏的高手708章:再臨五毒教787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27章:又見程處默198章:男兒志739章:謀略交鋒784章:苦惱的牟高296章:祿東贊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