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富可敵四百國!

李景隆若有所悟,但旋即就回過神來。

“姜郎,不對啊!”

“如何不對?”姜星火笑着問道,似乎早就料到了李景隆的反應。

“那就算寶鈔這般濫發下去,遲早會變成一張廢紙,可如果想要白銀成爲大明的主要貨幣,歸根到底,白銀在大明的產量和存量都不夠啊!”

李景隆愈發費解,就連朱高煦也意識到了好像大明的白銀確實很少。

雖然朱高煦平常兜裡只揣金豆子......

李景隆略作回憶後肯定地說道:“我是親自去過浙南和福北的銀礦的,大明官營銀礦多集中在這兩處......但說實話,即便是官營銀礦,開採難度也很高,而且銀量也不算高,成色亦是略有不足。”

“官營銀礦,朝廷設立銀場局徵集礦夫來開採、工匠來煎煉,每年生產所得扣除必要支出費用後,剩下的全都要上繳給朝廷,便是所謂‘銀課’。”

要知道,當年李景隆曾負責過監察浙南銀課好幾年,所以現在說起來白銀的事情如數家珍,裡面的門道他可謂是清清楚楚。

“而洪武朝的銀課,洪武二十三年是三萬兩,洪武二十四年是兩萬五千兩,洪武二十六年是兩萬兩。”

“從銀課日趨減少的數字上看,大明現有的官營銀礦,已經快要開採殆盡了,如何還能開採出足夠整個大明流通使用的銀子呢?”

這時,一直在旁聽沒開口的朱高煦,忽然暗戳戳地說了一句:“賬面數字減少不代表產量下降,沒準進了某些人的口袋裡呢?”

李景隆面色一僵,艱難地扭過頭來,看着朱高煦。

李景隆的心裡有些慌亂,在中秋大宴上爲了表忠心站好隊,他給大明下西洋事業貢獻了兩萬五千兩白銀。

這可是相當於大明一年銀課的驚人財富!

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從各地銀場局裡撈出來的。

若是平常也就罷了,這都是官場上半公開的秘密。

可眼下朱棣還在旁邊聽着吶......

李景隆欲哭無淚,他幾乎不敢想象,朱棣聽到這句話後,他會是什麼下場。

這件事往重了說,已經涉及到了謀奪國庫銀錢,甚至可能牽扯到其他罪名,足夠治個誅九族的重罪。

而李景隆之所以願意以國公之尊,進詔獄來當朱棣的耳目,說白了不就是靖難之役的時候跟朱棣對着幹,眼下怕朱棣秋後算賬嗎?

立功贖舊罪不成,新罪反而自己嘴賤帶了出來,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李景隆越想越怕只覺得雙腿發軟,額頭冷汗淋漓。

而那朱高煦彷彿毫無所覺,仍舊用輕鬆愉快的語氣說道。

“所以嘛,俺覺得大明的銀課還是很有潛力的,把歷年各地銀課主官都查一遍,該抄家的抄家,該殺頭的殺頭,沒準可供全大明流通的銀子就湊夠了呢?”

此話一出,李景隆立刻瞪圓了眼睛,緊張地盯着朱高煦,表情僵硬地說道。

“呵,呵呵......怎麼可能呢,莫要開玩笑了。”

好在姜星火終於開口,拯救了瀕臨崩潰的李景隆。

姜星火說道:“前面我已經講了,首先大明本土白銀產量很少;其次如今大明開國只有數十年,民間白銀存量極度不足且多集中在權貴手中,百姓手裡壓根沒有多少。”

“但是究其根本,其實問題就在於一個。”

“——白銀不足。”

脊背冷汗還沒消散的李景隆,

在心裡翻了個白眼,這不就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但是如果我告訴你們。”姜星火眯起了眼睛,“就在距離大明不遠處,儲藏着將在未來幾百年內佔全世界三分之一白銀產量的高品質超大銀礦呢?”

“姜郎,莫要開玩笑了!”李景隆幾乎是從牙縫裡擠出這句話的。

朱高煦卻忽然興奮了起來,拍着大腿道。

“快告訴俺,這超大銀礦究竟在哪?等俺出獄了,馬上帶人去搬空!”

姜星火看了他一眼,笑眯眯地反問道。

“一年能產八百萬兩,能連續產數百年的銀礦,你搬得空嗎?”

“才八百萬兩而已......啥?!”

朱高煦遲鈍的反射弧反應過來後,登時就呆住了。

李景隆更是瞠目結舌,心中幾乎是瞬間劃過了一個念頭。

我們曹國公府,辛辛苦苦攢了兩代人,也就攢出來不到三萬兩銀子啊。

八百萬兩,曹國公府怕是攢到大明滅亡,都攢不出來這麼多的銀子。

而這只是姜星火口中銀礦一年的產量!

怎麼可能?

李景隆臉色煞白、嘴脣哆嗦着,半響才咆哮着憋出了一聲。

“——我不信!!!”

而牆外密室,更是剎那間變得一片寂靜。

這個消息實在太過勁爆,簡直是震碎了衆人心中的觀念和認知!

“啪!”

一名書吏手中的毛筆,重重地掉落在了案幾的宣紙上,宣紙上登時暈染出了一團墨跡。但此刻紀綱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永樂帝身上,根本無暇分神顧及訓斥。

朱棣的第一反應,也是不可置信。

這種事怎麼可能?如果這真是真的,豈非天下財富,盡歸於他這位大明皇帝之手?

若是真有了一年八百萬兩銀子做軍費,朱棣甚至有信心馬上便能揮軍北上掃平漠北,甚至連帶着西域諸番一塊收拾!

這還不過癮,然後還得打下安南佔領整個南方,最後海陸出擊向西再把帖木兒帝國給滅了......

“啪!”

又一隻毛筆墜地了,這次掉落在地上的毛筆筆桿,被摔斷成了兩截。

衆人的視線,方纔轉移到了另一側案几邊上坐着的書吏身上。

剛纔是他丟掉了毛筆,此時他渾身發抖,似乎想哭,臉漲得通紅。

“陛下恕罪,小的一年都賺不到八兩銀子啊,驟然曉得了這天文數字,心裡登時就慌了。”

朱棣沒說什麼,只是擺了擺手。

這兩個透明人一樣的書吏,給家人報了平安後,就被紀綱告知不許回家,只能住在詔獄而且有錦衣衛看守。

故此,朱棣不打算聽一節課就殺倆人,那也太費小吏了;即便是要殺,也得聽完所有的課再說。

“這、這不可能。”

朱高熾喃喃自語着,彷彿根本聽不見衆人的對話。

八百萬兩是什麼概念?大明一年的銀課也就兩萬兩啊!

一座銀礦,就是大明全國上百座銀礦的整整400倍!

這豈不是意味着,得到這座銀礦,馬上就可以富可敵國?!

不,是富可敵四百國!!

等朱高熾緩過神來,其餘人他都沒理會,只扭頭過來盯着朱棣,一字一句地說道。

“若是大明真的每年都能穩定得到額外的八百萬兩白銀,兒臣有信心襄助父皇,成就真正的。”

“——永樂盛世!”

所以,這座足以富可敵四百國的超大銀礦,究竟在哪?

說罷,兩人幾乎同時目光熾熱地盯着那面佈滿了特製擴音瓷器的牆壁,等待着姜星火的答案。

第四十六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姓?!第一十八章 一百萬石!第七十七章 變鈔?我從這跳下去都不會變鈔!第四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六十六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二十五章 震撼無比的朱棣第六十一章 白銀貨幣化第七十八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李景隆第五十一章 人奴役人,就是錯的第七十一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七十七章 變鈔?我從這跳下去都不會變鈔!第四十一章 新獄友登場第二十二章 恐怖王朝上架感言第六十三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十章 君不見第二十一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四十九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三十一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七十九章 變鈔就能接着玩?真香啊!第四十五章 徭役、糧食、耕牛與種子第七十五章 貨幣凝結着血汗第三十章 姜星火丟了第二十章 何謂王朝?第五十九章 先生第七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七十七章 變鈔?我從這跳下去都不會變鈔!第六十七章 白銀寶鈔!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七十三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誰第三十七章 無恥到李景隆自愧不如第二十九章 一個漂洋過海的旅人第六十六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五十五章 全都對上了第一十九章 衆籌下西洋了屬於是第四十四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第二十三章 屠龍術!道衍的震驚第四十九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七十章 二皇子怎麼看?第四十三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第七十章 二皇子怎麼看?第一十三章 國運論的疑問第一十一章 鄭和開航母第十章 君不見第三十四章 劇透未來,李景隆的評價第二十六章 朱高熾的任務第七十八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李景隆第五十二章 沒有吸血蟲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第四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六十五章 不顧身第五十一章 人奴役人,就是錯的第二十三章 屠龍術!道衍的震驚第三十七章 無恥到李景隆自愧不如第一十四章 解縉獻圖第六十一章 白銀貨幣化第二十章 何謂王朝?第一十二章 大明不可能永遠重複開國和靖難第八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三十章 姜星火丟了第四十五章 徭役、糧食、耕牛與種子第五十一章 人奴役人,就是錯的第二十二章 恐怖王朝第二十九章 一個漂洋過海的旅人第三十九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八十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四十六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姓?!第一十八章 一百萬石!第一十八章 一百萬石!第八十一章 模擬結束,失態的夏元吉第一十五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爲儲君嗎?第四十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二十章 何謂王朝?第二十三章 屠龍術!道衍的震驚第三十九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六十五章 不顧身第八十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二十九章 一個漂洋過海的旅人第六章 糾結的朱棣第五十五章 全都對上了第五十九章 先生第四十四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第五十四章 我已開悟,立地成佛!第六十四章 什麼神風?那叫亞熱帶低氣壓第四十四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上架感言第二十四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六十二章 永樂牌常規動力印鈔機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第七十二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一十八章 一百萬石!第五十一章 人奴役人,就是錯的第二十五章 震撼無比的朱棣第六十三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五十七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四十六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姓?!第五十九章 先生第六十五章 不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