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

車馬轔轔,碾過聚寶門外青石板路的縫隙,幾點泥漿濺了出來,崩到路邊小孩手裡新買的糖人紙衣上。

小孩差點“哇”地一聲哭出來,可眼瞅着騎卒們的高頭大馬,卻硬是憋了回去。

“馬和!”

坐在馬車裡打了個盹的朱棣,醒來後單手撐着窗簾衝外面喚道。

然而出現的卻是隨侍在一旁的紀綱,紀綱拉着繮繩輕聲解釋道:“陛下,馬和去福建了。”

朱棣揉了揉眉心,卻是自己夏日小憩得有點迷糊了。

前陣子,馬和就被朱棣派去了福建船廠,準備大規模建造遠洋海船,同時請動了保定侯孟善這位洪武元勳兼亞聖孟子的五十五代孫,去負責坐鎮重啓元代的廣州、泉州、寧波等市舶司。

朱棣一聲令下,大明的國家機器已經爲下西洋做好了全面準備,這種準備自然不止是國內的造船和市舶司等事情,也包括了大明重啓遠洋朝貢體系前的對外放風。

朱棣陸續派太監馬彬爲主使出使爪哇國,並詔諭蘇門答臘、西洋瑣裡等國;遣太監李興等出使暹羅;遣太監尹慶奉使詔諭滿剌加、柯枝等國。

這種出使,無疑是帶着刺探情報瞭解風土人情的目的,也是一種必要的儀式,先禮後兵嘛。

在他身旁的朱高熾也醒了過來,略帶遺憾地說道:“姜先生還沒有講完這節課,針對糧食的第二點和針對耕牛與種子的第三點,都只能明天去聽了。”

“一口氣自然是講不完這些的。”

朱棣倒也沒有多說什麼,今天雖然沒聽完全部的對策,但已經收穫良多了。

而且說實話,今天也沒少講了,足夠朱棣好好地消化吸收一陣子。

朱高熾掀開馬車的窗簾向外看了看,疑惑地問道。

“父皇是要去道衍大師那裡嗎?”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老和尚待在大天界寺裡好幾日沒動靜了,既然他不尋朕,朕今天便去尋他,看看他到底在鼓搗什麼。”

聊完了父子之間的閒話,朱棣便坐直身子,這是正經君臣奏對的態度了。

“諸藩那裡什麼反應?如有變故,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做好準備方案了嗎?”

朱高熾這個大皇子,作爲實際上主持內閣工作的存在,在某種意義上,纔是永樂內閣的第一任首輔。

雖然朱高熾並沒有批閱奏摺的權力,但僅僅是分流和建議兩項權力,就已經在事實上切割走了一部分皇權。

在朱棣並非全知的情況下,朱高熾可以選擇讓什麼奏摺來到朱棣面前,什麼奏摺不出現朱棣的視野裡。

當然,朱棣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而且不止一種,第一種便是由道衍負責的燕軍舊情報系統,覆蓋了整個大明北方乃至漠北、朝鮮,經馬和直接向他彙報;第二種則是由紀綱牽頭重建的錦衣衛,現在觸角還只延伸到江南地區;第三種便是三皇子朱高燧負責的宮內情報系統,暗中監察包括大皇子朱高熾、寧王朱權在內的皇親勳貴藩王等。

而這也是朱棣打算去拜訪“黑衣宰相”道衍的原因之一,除了聽取內閣彙總的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建議,朱棣也必須瞭解一下北方几大塞王關於獻還三護衛的真實態度。

畢竟,削藩削的就是諸藩的軍權,三護衛對於長城沿線的塞王們來說,簡直就是命根子。

但換句話說......很多自願當宦官的不就是爲了錢不要命根子嘛。

所以說,只要加錢到位,

命根子什麼的也不是不可以捨棄。

朱高熾自然不知道朱棣的考量,他很誠實地回答道。

“根據最近諸藩的反應,是有準備的......寧王隨父皇到南京了,代王被建文所廢,谷王開南京金川門降了咱們如今也在南京,建文二年父皇出塞橫掃遼東的時候,沒了兵馬的遼王已經被建文帝遷到了荊州府。其餘塞王中單論兵馬數量與素質,自然是以晉王、秦王爲先,其餘肅王、慶王次之。”

“晉王還沒服軟,但他的三弟平陽王朱濟熿已經密報了朝廷晉王對父皇心懷不滿,北平那邊留守的鎮遠侯顧成做好了經宣府直搗大同的準備。”

聽到顧成已經做好了準備,朱棣明顯放鬆了許多。

顧成作爲洪武開國名將,也是靖難中極爲特殊的存在,朱棣對他的能力和忠誠非常信任,有他在,晉王翻不起風浪。

“讓平陽王去跟晉王鬥,二虎競食。”朱棣想了想指示道。

朱高熾頓了頓道:“再說秦王那邊,西邊的肅王已經獻還了三護衛,跟肅王走得近的慶王也跟着獻還了,但秦王還是遲遲不肯,秦王靖難的時候是跟咱們對着幹的,明着支持建文帝。”

朱棣聞言,沒有暴怒,反倒嘆了口氣說:“朕那二哥,都是被寧河王家的女兒教唆的毀了,從前不是那般殘暴的性子,封了王反倒做出那麼多桀紂般的事情......可憐了觀音奴那麼出彩的女人,她哥一世英雄,便是太祖高皇帝都要讚一聲‘天下奇男子’的。”

這裡面的緣故,便是老秦王朱樉作爲朱棣的二哥,是朱元璋第一個封建的藩王,其人少年聰慧,嚴毅英武,大家都覺得會成爲一個好藩王。

但壞就壞在朱元璋給他選的賢內助,秦王正妃觀音奴(元河南王王保保之妹)不被他所喜, 反倒偏愛次妃鄧氏(明寧河王鄧愈之女),在鄧氏的教唆下搜捕土番孕婦、閹割西番男童、折磨宮人取樂,乃至做皇后服飾給鄧氏穿,被朱元璋斥責爲“不曉人事,蠢如禽獸”。

朱高熾聞弦而知雅意,明白了父皇斥責已故鄧氏這句話的意思。

——現任秦王朱尚炳是鄧氏所出的庶長子。

“成國公朱能是在左軍都督府請了命的。”朱高熾斟酌着語句,“周王殿下很配合,兵部在河南準備好了糧餉,潼關也在掌握中。”

這便是名將請纓、糧草兵馬齊備,隨時可以入潼關大軍壓境的意思,鎮壓秦王不過是彈指一揮間。

朱棣微微蹙眉無奈道:“能不動刀兵就不動,派個宦官給他傳句話罷。”

“父皇請賜諭。”

“齊王拜胙,遂以國霸;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王勉之。”

這便是春秋時的兩個典故。

齊桓公當年在接受周天子賞賜時,態度恭敬有禮,這才使齊國成爲春秋霸主。而晉侯,就是晉惠公,他在接受周天子賞賜時,態度傲慢懈怠,所以被人恥笑國祚傳承不久,很快便發生了三家分晉。

朱棣藉此告訴朱尚炳,不要給臉不要臉,獻還三護衛這種事你自己看着辦吧,不獻還那就是如同晉侯那般國祚斷絕的結果。

大概與“勿謂言之不預也”差不多。

言談中,馬車卻忽然停下。

還未待朱棣發問,紀綱便主動掀開窗簾彙報。

“陛下......寺裡的和尚說道衍大師瘋了!”

第五章 黑衣宰相第四十四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第七十章 二皇子怎麼看?第六十章 《華夏貨幣史》第一十七章 天人清且安第五章 黑衣宰相第二十三章 屠龍術!道衍的震驚第二十五章 震撼無比的朱棣第一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七十六章 貨幣遊戲:模擬元朝第七十五章 貨幣凝結着血汗第六十七章 白銀寶鈔!第三十八章 天下之重,一肩當之!第七十七章 變鈔?我從這跳下去都不會變鈔!第七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二十一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八十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五十八章 有辱斯文第三十四章 劇透未來,李景隆的評價第一十六章 姜星火難道是謫仙人?第一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六十二章 永樂牌常規動力印鈔機第五章 黑衣宰相上架感言第二十一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第四十六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姓?!第四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七十三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誰第五十八章 有辱斯文第二十八章 解縉的質疑第一十七章 天人清且安第三十一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二十三章 屠龍術!道衍的震驚第二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第三十三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四十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七十三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誰第七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四十二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二十九章 一個漂洋過海的旅人第二十二章 恐怖王朝第一十三章 國運論的疑問第六章 糾結的朱棣第四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六十三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六十二章 永樂牌常規動力印鈔機第六十九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四十六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姓?!第六十七章 白銀寶鈔!第七十五章 貨幣凝結着血汗第七十六章 貨幣遊戲:模擬元朝第一十一章 鄭和開航母第三十七章 無恥到李景隆自愧不如第六十九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四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四十九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六十章 《華夏貨幣史》第五章 黑衣宰相第二十九章 一個漂洋過海的旅人第六十一章 白銀貨幣化第八十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第三十七章 無恥到李景隆自愧不如第四十八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一十五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爲儲君嗎?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五十九章 先生第四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四十六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姓?!第三十章 姜星火丟了第三十八章 天下之重,一肩當之!第五十三章 公平與平等第一十一章 鄭和開航母第三十八章 天下之重,一肩當之!第一十六章 姜星火難道是謫仙人?第五十章 道衍瘋了第二十一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五十三章 公平與平等第七十五章 貨幣凝結着血汗第八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十章 君不見第三十九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一十九章 衆籌下西洋了屬於是第七十一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一十九章 衆籌下西洋了屬於是第七十五章 貨幣凝結着血汗第六十一章 白銀貨幣化第三十三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三十三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七十七章 變鈔?我從這跳下去都不會變鈔!第六章 糾結的朱棣第六十四章 什麼神風?那叫亞熱帶低氣壓第五十一章 人奴役人,就是錯的第三十二章 熊心和豹子膽第六十五章 不顧身第五十一章 人奴役人,就是錯的第二十二章 恐怖王朝第五十九章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