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

隔壁正在偷聽兩人談話的朱棣,正用手不自覺地撐着桌子,聽到姜星火這句“危言聳聽”的話語時,緊緊地蹙起了眉頭。

和平削藩,供養宗室。

這八個字的削藩策略,是朱棣和道衍翻閱歷代史書,經過謹慎論證得出的,絕對可行的法子。

跟宋太祖一樣,朱棣與道衍的想法是,既要自己的名聲,又要削藩,還得維持大明的穩定。

原因很簡單,就像是姜星火所說的那樣。

首先,無論扯什麼名頭,朱棣本質上都是藩王造反篡奪大位,名聲已經不太好了,朱棣沒有擺爛到底的打算,相反他要的是成爲一代英主。

因此,朱棣不可能容忍自己再背上屠戮宗親的惡名,如同南北朝時期的那些暴君一樣,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其次,在洪武朝的休養生息中剛剛恢復一點元氣的北方,已經被殘酷的靖難之役徹底打爛了。

大明開國,徐達大將軍北征的時候,山東淮北水草豐美之地,漢人早已被蒙古權貴逐出家園,耕地也改爲了馬場......這只是金元兩朝對北方漢人統治的一個縮影。

從金朝開始,兩河、中原、山東的漢人人口基數便開始銳減,到了元朝更是民生凋敝不堪,甚至許多名城大邑被蒙古人拆的城牆都沒有。

而靖難之役的很多攻城戰,朱棣也獲益於此,大部分在地圖上存在的城池,是既沒有城也沒有池的;當然了,禍兮福所倚,也正是因爲除了濟南、德州、真定等軍事重鎮外城池難以據守,靖難雙方纔進行了堪稱慘烈的數次大規模野外重兵集團會戰,導致北方人口再次銳減。

而八大塞王,除了他燕王朱棣和被裹挾的寧王,其他的六大塞王,此時作爲防禦北元的第一線,手裡加起來依舊握着十幾萬兵力,削藩舉措一個不慎,就會引發災難性的後果。

總之,北方已經打成了一片白地,朱棣是絕對不允許諸藩因爲對他削藩的不滿,聯合起來再來一次“七國之亂”、“八王之亂”的。

而只有用供養宗室的法子才能和平削藩,同時以朝廷武力作爲威懾,這樣才能讓諸藩乖乖聽話,不敢輕舉妄動。

否則大明,必須得付出血淋漓的代價!

可是現在看來,姜星火一介書生,居然有點瞧不起朱棣和道衍所作謀劃的意思?

甚至說出了,和平削藩會讓大明國運短一截的話!

這是何等荒唐?

難不成姜星火還能比他這個親手打天下的九五之尊,比道衍這個玩弄了數十年陰謀陽謀的權謀大師,還要厲害?

紀綱自然不知朱棣的內心想法,但見朱棣面色不虞眉頭緊蹙,紀綱趕緊跪伏下去,戰戰兢兢地說道:“陛下,這姜星火乃妖言惑衆之輩,他滿嘴胡說八道,您別相信他。”

朱棣卻擺手制止了紀綱,擡手走到書桌旁,沉聲說道:“聽他繼續細說,朕倒是想聽聽,這姜星火憑什麼敢說和平削藩,能讓大明國運短一截。”

“如果他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紀綱連忙應道:“微臣明白!”

老歪脖子樹下躺着的姜星火,根本不知道到朱棣已經動了殺心。

當然,如果他知道的話,那也只會說——“求求你了,快幫忙砍死我吧!”

姜星火仍然在躺躺而談,指點江山。

“先講講第一點後遺症,你既然曾經在五軍都督府任職,那大明的堪輿圖你應該看過吧?”

朱高煦點了點頭,

雖然他自述的南軍將領經歷都是僞造的,但大明堪輿圖這東西,他可比五軍都督那幫酒囊飯袋熟悉多了。

“那你有沒有發現,大明藩王的封地分佈有什麼規律?”

朱高煦沉思片刻,捻了捻鬚,不確定地答道:“北多南少?”

“非止如此。”

姜星火隨手在地面的沙土上畫了三條線,側目指道。

“第一條線,長城防線。你對這些熟,你告訴我,長城防線在太祖高皇帝駕崩的時候,分佈了那些藩王,共計多少個?”

朱高煦仔細端詳着沙盤,說道:“姜先生......諸藩封地相連,按長城沿線一字排開,從西到東應該是肅王、慶王、晉王、代王、谷王、燕王、寧王、遼王,共八個藩王。”

“姜先生,俺明白了!”

朱高煦恍然大悟,看着沙土上的第二條線說道:“第二條線就是黃河防線對不對?”

見姜星火微微頷首,朱高煦自顧自地說道:“黃河防線,分佈了秦王、周王、魯王、齊王,共四個藩王;長江防線,則是在上游和中游分佈着蜀王、湘王、楚王,共三個藩王。”

“你是帶兵上過戰場,定是知兵的,那我們今日紙上談兵一番。”姜星火慢悠悠地假設着,“如果你是北元,大明的都城在南京,你想要重返中原消滅大明,你有什麼辦法嗎?”

朱高煦捋着大鬍子,沉默地思考了起來。

等他思考到了腦殼都開始疼,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如果按洪武朝的藩王制度,沒有任何辦法!

只能從北到南三道防線硬鑿過去,而長城防線、黃河防線、長江防線,都是依山仗水的天險,極爲易守難攻。

而諸藩的兵力,都集結在這些天險的南部。

“看你這樣子應該是想明白了。”姜星火繼續說,“太祖高皇帝是他那個時代最頂級的戰略家,雖然眼光擺脫不了時代的侷限性,可子孫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問題, 他基本都給出了能直接沿用上百年的制度設計。”

“兵力最雄厚的長城防線抵禦北元,長城與黃河中間的兩河地區則由朝廷直轄,防範八大塞王;兵力少一半的黃河防線既可以抵禦北元,也可以阻擋作亂的藩王,黃河與長江中間的兩淮地區則由朝廷直轄;兵力最少的長江中上游防線,則是在可以順江而下快速勤王的同時,不至於能威脅到都城南京的安全。”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定都南京的大明,即便是面對北方未來新出現的,像是歷史上的契丹、女真、蒙古這些戰力強悍的遊牧民族,靠着長城、黃河、長江三道防線,以及朝廷直轄與藩王封地互相制衡的前後佈置,都是能撐到遊牧民族自己腐化墮落戰力銳減的時候的......再不濟,如北宋南宋那般先後靠着黃河、長江延續國運也是可以的。”

“三條防線,就是大明的救命線,而現在早已經被建文削藩徹底破壞,周王、齊王被廢,湘王舉家自焚,導致了黃河防線不戰自潰,長江防線無法支援南京,也正是如此,燕王纔會一路南下,沒有遇到任何藩王的起兵阻止。”

“而今上以藩王之身橫掃天下,必定忌憚其他藩王,必會行削藩之事。”

“無論是今上打算和平削藩,還是如建文那般武力削藩,結果都是一樣的。”

“太祖高皇帝留給大明的三條救命線,徹底失效!”

“今上根基在北又素有掃清殘元之志,定會遷都!”

“數百年後異族崛起而邊軍武備廢弛,大明必亡!”

第八十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三十六章 血壓極速飆升的朱棣第七十一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四十四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第二十六章 朱高熾的任務第四十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一十五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爲儲君嗎?第二十九章 一個漂洋過海的旅人第六十六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七十一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三十八章 天下之重,一肩當之!第四十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七十五章 貨幣凝結着血汗第一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四十二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六十章 《華夏貨幣史》第四十九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四十六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姓?!第二十四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第六十一章 白銀貨幣化第五十九章 先生第五十章 道衍瘋了第一十七章 天人清且安第七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四十二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四十三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第二十九章 一個漂洋過海的旅人第八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四十二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三十三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六十一章 白銀貨幣化第二十四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五章 黑衣宰相第三十一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五十八章 有辱斯文第一十三章 國運論的疑問第六十一章 白銀貨幣化第四十五章 徭役、糧食、耕牛與種子第六十章 《華夏貨幣史》第三十六章 血壓極速飆升的朱棣第二十七章 臣有辦法第一十九章 衆籌下西洋了屬於是第六十六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五十六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四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四十八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一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三十七章 無恥到李景隆自愧不如第三十四章 劇透未來,李景隆的評價第六十四章 什麼神風?那叫亞熱帶低氣壓第二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第四十一章 新獄友登場第八十一章 模擬結束,失態的夏元吉第五十二章 沒有吸血蟲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第六十五章 不顧身第二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第六十三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七十一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五十章 道衍瘋了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二十章 何謂王朝?第二十一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四十一章 新獄友登場第七十一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二十八章 解縉的質疑第四十二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五十二章 沒有吸血蟲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第三十七章 無恥到李景隆自愧不如第八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四十七章 攤役入畝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第六十五章 不顧身第七十九章 變鈔就能接着玩?真香啊!第四十五章 徭役、糧食、耕牛與種子第四十四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第五十八章 有辱斯文第五十五章 全都對上了第二十七章 臣有辦法第六十八章 姜星火的八世穿越之旅第四十八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六十五章 不顧身第二十四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七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六十九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三十八章 天下之重,一肩當之!第一十九章 衆籌下西洋了屬於是第二十七章 臣有辦法第七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六十二章 永樂牌常規動力印鈔機第六十四章 什麼神風?那叫亞熱帶低氣壓第二十章 何謂王朝?第六章 糾結的朱棣第七十九章 變鈔就能接着玩?真香啊!第九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四十四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第三十六章 血壓極速飆升的朱棣第四十二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三十五章 “明堡宗”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