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國運論的疑問

“辦法很簡單,下西洋要造船,要水手,要軍隊,需要很多的錢。”

“而這個錢,由皇帝帶頭,讓所有宗室都出份子錢,勳貴則按爵位等級出錢。”

“一開始,可能會有人不願意,但現在無論是宗室還是勳貴,看着皇帝的面子上,都不可能不出這份錢。”

“甚至於,爲了討好皇帝,哪怕認爲這份錢是皇帝想要揣進自己的口袋,他們也會攀比爭搶着出錢。”

“而只要一次滿載而歸,只要他們分到一次比本錢多得多的利潤時。”

“他們就會不需要任何人遊說,自動全力以赴地加入到下西洋的事業中。”

“如此一來,就可以把固有的穩定的某個利益階層,轉化爲海洋貿易的堅定支持者。”

“而貿易這種事,是隨着本錢的增加越滾越大的!”

“大明的絲綢、瓷器、香料,賣往極西之地,統統都是天價!”

“只需幾年,大明就可以從海洋貿易中掠奪遠超田賦無數倍的財富!”

撥雲見日!

朱棣頓時恍悟,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油然而生,因飲酒而有些微微漲紅的臉上,更是肆意地透出了笑意。

如何實現自己心中的蓋世功業,這個問題朱棣早已經思考過無數遍了,只是在這個時代,受困於所謂的時代侷限性,他根本找不到答案罷了!

既然基於農耕文明的田賦,無法滿足他成就蓋世功業所需的耗費,那就另闢蹊徑,用海洋貿易,來助他成就千古一帝!

而自己的力量不足,就捆綁上宗室,捆綁上勳貴!

如果所有宗室和勳貴都上了他的大船,那就算是以耕讀傳家的士紳階層再反對,又有什麼用呢?

根本不用皇帝暗示,那些得到了海量利益的宗室、勳貴,就會成爲皇帝最堅定的支持者,去跟士紳文官對抗。

而隨着時間的流逝,當開海決策被證明是完全正確的,自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士紳文官也踏上這條大船。

而士紳文官,也自然而然地會從中分裂爲開海派和禁海派,互相內鬥都來不及,怎麼會掣肘皇帝、宗室、勳貴的行動?

到時候,大明將成爲世界上最富裕,最強大的國家。

有了錢,他朱棣想修多少書就修多少,想怎麼打北元就怎麼打!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這個剛剛還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朱棣忽然覺得,竟然離他如此之近!

朱棣猛然站起身,激動地連聲讚歎。

“姜星火,絕世奇才也!”

同時,隔壁的朱高煦也恍然大悟地說道:“姜先生,俺悟了!”

“說說看。”

“所以,第一條調整宗室供養制度,和第二條海外貿易,根本就是您說的‘相輔相成’的關係,是也不是?”

不待姜星火回答,朱高煦順着自己的思路繼續說了下去。

“調整宗室供養制度,是爲了減輕未來大明朝廷的財政壓力,而其中諸如‘藩國貢獻率’,便是讓各個藩國互相比較、競爭,看誰在海外貿易中出的錢多、人多,做的貢獻大;而‘宗室成員的敬業方面’,便是看這些宗室成員在參與海外貿易的時候,或者是在皇莊等地方任職的時候,做事認不認真,對不對?”

“正是如此。”姜星火欣慰地點了點頭。

另一側的朱棣則有些驚喜。

一方面,是回過頭看,同樣搞明白了評價藩國時的‘貢獻率’和評價宗室成員時的‘敬業’是怎麼回事,

驚喜於姜星火設計制度時,竟然是如此地環環相扣,一步不差。

另一方面,則是驚喜於,自己的這個傻兒子竟然開竅了?要知道,小時候可是拿鞭子抽都不去讀書學道理的,只知道舞槍弄棒,姜星火竟然能把這石頭一樣的傻小子點撥開竅,可真是太厲害了。

“削藩的事情,俺算是弄明白了。”

“敢問姜先生,您三番幾次提到的《國運論》,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聽到朱高煦的提問,朱棣的心中,也升起了濃濃的好奇心。

似乎......這個《國運論》是個很重要的東西。

“這個回頭再講,我可以先給你提兩個問題,你去做一些思考,帶着你思考的結果再來聽課,效果會好得多。”

“姜先生請問。”

幹過百萬軍中取敵方大將首級的朱高煦,面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姜星火,此時卻恭謹無比,仿若一個等待私塾先生開蒙的孩童。

“爲什麼會有‘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現象一遍遍在中華大地上重複?歷代王朝壽命普遍不超過三百年?一代一代王朝更替, 真的是五德相剋天道循環嗎?”

“爲什麼王朝開創之初總是君王英明,歷經兩到三代帝王往往能達到國力頂峰的盛世,而接下來便是數代君王昏聵無能,最終權柄操於外,直到亡國?”

“這兩個問題,你好好想一想,下次講課時再告訴我你的答案。”

隨着放風結束的哨聲響起,隔壁再無動靜。

朱棣卻屏退了密室裡的兩名文書小吏,坐在椅子上,用指節一下一下地叩擊着扶手。

朱棣垂眸看着書案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今天姜星火講課內容的紙張,陷入了沉思。

今天,他受到了極大的思想衝擊。

朱棣在陷入迷霧很久後,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和達成目標的方法,同樣,也帶來了新的困惑。

王朝更替、王朝壽命,究竟是爲什麼?

或許該把今天的事情和姜星火提出的問題,帶去大天界寺跟道衍大師聊聊了。

良久之後,朱棣整理好了今天的收穫,方纔擡頭看着紀綱。

“剛纔那兩個人......”

“微臣明白!”

紀綱神色肅然。

這兩名文書小吏,聽到了太多不該聽的秘密,註定無法活着走出詔獄了,而他們的家人,紀綱會予以照顧。

人命,在上位者眼中,一文不值。

更何況朱棣這種征戰半生,殺人無數的馬上天子眼裡。

但出乎紀綱預料,朱棣一邊親手把書案上的紙張攏在一起,一邊隨口道。

“明天讓他們繼續來。”

第三十三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八十一章 模擬結束,失態的夏元吉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四十六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姓?!第三十九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六十六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七十五章 貨幣凝結着血汗第一十七章 天人清且安第二十一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七十三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誰第二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第一十八章 一百萬石!第七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一十四章 解縉獻圖第七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一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五十六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一十八章 一百萬石!第二十八章 解縉的質疑第三十八章 天下之重,一肩當之!第二十四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五十八章 有辱斯文第六十六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七十五章 貨幣凝結着血汗第五十四章 我已開悟,立地成佛!第四十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六十三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六十六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六十三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三十七章 無恥到李景隆自愧不如第六十二章 永樂牌常規動力印鈔機第七十七章 變鈔?我從這跳下去都不會變鈔!第七十七章 變鈔?我從這跳下去都不會變鈔!第四十九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四十六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姓?!第五十六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一十一章 鄭和開航母第二十一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二十六章 朱高熾的任務第七十七章 變鈔?我從這跳下去都不會變鈔!第七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四十九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一十七章 天人清且安第四十七章 攤役入畝第一十四章 解縉獻圖第五十七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二十章 何謂王朝?第一十四章 解縉獻圖第五十三章 公平與平等第三十二章 熊心和豹子膽第七十六章 貨幣遊戲:模擬元朝第三十章 姜星火丟了第一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七十章 二皇子怎麼看?第三十一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四十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二十四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七十章 二皇子怎麼看?第六十章 《華夏貨幣史》第五十章 道衍瘋了第二十二章 恐怖王朝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第二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第六章 糾結的朱棣第二十八章 解縉的質疑第七十八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李景隆第七十六章 貨幣遊戲:模擬元朝第五十六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二十八章 解縉的質疑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第二十章 何謂王朝?第五十章 道衍瘋了第七十一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四十六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姓?!第四十四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第七十七章 變鈔?我從這跳下去都不會變鈔!第五十六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六十六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八十一章 模擬結束,失態的夏元吉第三十二章 熊心和豹子膽第五十七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六十五章 不顧身第一十二章 大明不可能永遠重複開國和靖難第四十二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六十一章 白銀貨幣化第一十五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爲儲君嗎?第七十一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六十八章 姜星火的八世穿越之旅第六十六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一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二十九章 一個漂洋過海的旅人第一十五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爲儲君嗎?第一十四章 解縉獻圖第四十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三十二章 熊心和豹子膽第五十四章 我已開悟,立地成佛!第三十六章 血壓極速飆升的朱棣第二十一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四十六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