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只因爲他叫王安石

最近開封有四件事情最是熱鬧,若是放到現在,開封的熱搜前四必然是,

1.河水退去,開封已基本恢復。

2.震驚,糧價居然直線下降。

3.狀元駙馬瘋了,究竟是何緣由?

4.現在轉行做去做鐵匠還來得及嗎?

而且,熱搜第四和第三的熱度還在持續上升,而第一的熱度在快速下降,怕是要不了多久,就沒有熱度了。

黃河決堤,一場大水淹了半個開封,開封人自然最關心的是這個,只是河水退去,人們正常生活,也不想再過多的討論,畢竟遺忘是人類的天性。

用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話來說,就是:“歷史給人類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吸取教訓”。

每次人爲地造成災禍之後,或者天災,人們可能會記住一陣,可慢慢忘卻,之後還是重犯之前的錯誤。直到再一次犯錯,重複之前的錯誤,不吸取教訓。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

這也不怪人類,用一個更加通俗易懂的說法來表述一下,就是我們聽過了很多的人生哲理,但是呢,仍然活不好這一生,

好像人類社會就是這樣,古今中外吧,你可以看小說,可以看電影,

可以看一個王朝的興衰,可以看每個人的一生,可以看一個國家的成敗,

這個背後的道理幾乎都是相同的,太陽底下好像沒有什麼新鮮的事兒出現,

種種的教訓總是反覆的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爲什麼會這樣,因爲人性的弱點從古至今沒有改變:

窮人想暴富,富人想長命,男人好色,女人愛美,

自私貪婪,虛榮心強,推卸責任,喜歡八卦,傲慢無知,急功近利,

固執己見,妒忌攀比,信口開河,狂妄自大,目盲順從,

小肚雞腸,僥倖心理,優柔寡斷,三心二意,自我懷疑……

所以,現在我來告訴你,以史爲鑑,對大多數人是不可能的。

因爲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歷史根本沒有變化。

技術變了,衣服變了,飲食變了,但這都是外殼,裡面什麼都沒變化,

還是幾千年前那一套,轉來轉去,該犯的錯誤還是要犯,該殺的人還是要殺。

岳飛會死,袁崇煥會死,再過一千年,他們還是會死。

所有發生的,是因爲它有着必然發生的理由。

能超越歷史的人,才叫以史爲鑑。

然而我們普通人終究不能超越,因爲我們自己的慾望和弱點。

所有的錯誤,我們都知道,然而終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點,不能改的,叫做弱點。

所以,人是喜歡八卦的,從古至今如此,不然那些野史,小說怎麼盛行,而且古人比我們想象的更八卦,因爲古代的娛樂活動沒有這麼豐富,大家也就談一談八卦了。

若是給開封的每一個人一個熱度排名,第一的現在自然是陳世美,狀元,駙馬,瘋了,集合起來,熱度自然爆表,其次是皇帝趙禎,太后劉娥,開封府尹包拯,範相范仲淹……

一個茶樓中,

“哎,你們聽說了嗎,公主府招人工錢又提高了,據說已經達到半貫一天了。”

有人眼中充滿羨慕,高聲說了起來,

古代在南北朝至北宋初期時,一貫錢通常是指1000文錢,也等於一兩銀子,但從北宋宋仁宗之後至清朝初期,

一貫錢通常是770文。

大宋現在才建國60多年,還沒有改,一貫一千文,半貫自然是500文,若是換算成現在的基本相當於350元左右了,

一個天350元,一個月就過萬了,不說在古代,在現代都算是高薪了,在古代更是高出天際了。

“客官,那一個月不是十五貫?”店小二嘴巴張得大大的,他一個月才800文,這駙馬府招工的人一個月工資比他一年還多,簡直恐怖。

“喲,小二,你算術不錯,這麼快就算出來了。”有人笑着,看向店小二。

“我就靠這個餬口,打打雜,算算帳,真想去駙馬府,一個月比我一年的工錢多。”店小二滿眼都是渴望。

“那可不,不是我說,小子,你現在去學燒陶,燒瓦,打鐵,說不定來得及,特別是打鐵的,打鐵的,駙馬府給的工錢更高,已經貼出來了,一貫錢一個月,可惜我老了,不然都想去試一試。”一個老者感慨着,似乎有疑惑。

在店裡,有些人聽了心動,眼珠子轉了轉,

“我現在去學打鐵,還來得及嗎?”

有人小聲的說着,

“哈哈。怕是來不及,駙馬這瘋萬一好了,不敗家了,說不定把工人都趕出來了。”

一個穿着白色長衫的人大笑起來,他拿着一把扇子,扇子上是一副竹子,一看就是讀書人。

“曹秀才,你這一次能考上解試了吧?”

“啪!”

曹秀才把扇子合上,口氣不小,

“那是當然,這一次在下必然中舉,然後過省試和殿試,成爲下一狀元,不過我可不會瘋。”

其他人顯然是認識他的,這人叫曹德文,開封的秀才,大宋的秀才基本沒有多少含金量,不像是明清時代。

因爲宋朝的科舉制度,總體上沿襲唐代,

並對其在形式、內容進行改革創新,進一步完善。

宋代的科考分爲三級:州試、省試和殿試。

宋朝在唐代的兩級考試製基礎上,增加殿試並列爲定製。

值得一提的是殿試是武則天首創,宋太祖趙匡胤定下來的。

宋代秀才是士子和應舉者的統稱,

州縣解試第一名爲“解元”,其他的考上者稱舉人,

省試第一名爲“省元”,其他考中者稱貢生,

殿試第一名方稱“狀元”,其他的考上者稱進士,當然等級不同,

北宋進士有五甲,第一、二甲賜進士及第,第三、四甲賜進士出身,第五甲賜同進士出身。

科舉時代讀書人的最高榮譽“連中三元”,也是從自宋代起。

這和明清時期不同,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共分爲五級:童考,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讀書人必須通過本縣知縣主持的縣試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試,取得童生身份。

有了童生身份就可以參加院試考秀才,院試分別在各省的省會舉行,通過的人被稱之爲秀才。

所以,明清時期,從“童試”、“院試”到“鄉試”再到“會試”,最後到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古代讀書人的身份經歷“童生”、“秀才”、“舉人”、“貢士”和“進士”的變化。

當然,童試一般不怎麼算,而且明清的進士只有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只取三名,

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二甲賜“進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通稱傳臚;

三甲賜“同進士出身”若干名。

所以呀,大宋的秀才,只要是個讀書的都可以叫秀才。

“兄臺這麼有信心嗎?”

突然,旁邊一個十三歲左右的少年看了過來,小小年紀就看得出是一個美男子,他穿着穿着一襲繡綠紋的白色長袍,目光炯炯有神,談吐間似乎有一個特別精神。

“介甫,這一位可是開封考了三次未中的曹秀才,事不過三,這次他一定能中。”

他的旁邊,一個16歲左右的男子,嘴角帶着淡淡的鬍鬚,右手端着茶,說話中似乎有譏諷,但又好像沒有,因爲當你想發怒的時候,但他一個眼神就能讓你平靜。

“原來是曾太常博士,光祿卿之子, 曾子固,子固兄纔是大才,這次考試必然中舉。”

曹秀才看向端茶的男子,收起了傲慢之態,眼前這一位可是開封名人了,曾鞏,字子固。

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佔皆爲北宋名臣。

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羣,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爲文,可以說在年輕一輩的讀書人中不同凡響,這一次也是參加州試,因爲黃河決堤的緣故,有的州直接到開封參加州考。

“在下曹德文,字富集,家父監察御史曹鴻博,未請教,閣下是?”

曹秀才看向13歲的少年,能和曾鞏交朋友的不是一般人,哪怕才13歲左右,比他小得多,不能得罪,這是曹秀才這幾年混得開的原因,除了他有一個好爹,還因爲他能見風使舵。

“在下王安石,字介甫,家父韶州知州王益。”

王安石行了一個禮,風度翩翩美男子,世間奇才,不過如此,

他王安石自幼聰穎,酷愛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

稍長,跟隨父親宦遊各地,接觸現實,體驗民間疾苦。

文章立論高深奇麗,旁徵博引,始有移風易俗之志。

“嗯。”曹德文聽說了他父親,點了點頭,熱情沒有那麼強了,

韶州知州,官雖然也大,但不是開封的官,不在中央,還沒有他爹影響力大。

可是他不知道是,也許這是他一生遇到最牛的人了,這個男人後半生必然深刻影響大宋,哪怕此時他才十幾歲,看着如此稚嫩,只因爲他叫王安石。

.

第8章 劉娥的眼淚第49章 報紙的籌備第14章 文正的珍貴第55章 初見面第27章 州橋明月第二章:包拯的到來第54章 離開開封第六章 公主求情第36章 天真的公主第三章 感覺要涼第8章 劉娥的眼淚第53章 字典的編寫第60章 極致的分權第60章 極致的分權第26章 正經人逛什麼青樓?第二章:包拯的到來第三章 感覺要涼第58章 這就私定終身了?第25章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第38章 難得熱鬧第28章 晏公第二章:包拯的到來第44章 她還是有敵人的第13章 子嗣單薄的趙家說說心裡話,想看就看第25章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第25章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第5章 我也不想的第31章 中秋第一詞第34章 今夜無眠第51章 時不我待第54章 離開開封第8章 劉娥的眼淚第49章 報紙的籌備第35章 拉低了泰山封禪第11章 簡化字第62章 今晚入洞房第一章 腐敗的生活呀第36章 天真的公主第37章 天波府楊家第10章 才若繁星第60章 極致的分權第40章 無奇不有呀第33章 相信就別懷疑第7章 滴血認親第61章 知己知彼戰不怠第52章 又虧錢了第60章 極致的分權第9章 發現端倪第45章 吊兒郎當的歷史第23章 這就尷尬了第14章 文正的珍貴第15章 見天地,見衆生,見自己第60章 極致的分權第53章 字典的編寫第20章 包拯的小報告第33章 相信就別懷疑第9章 發現端倪第22章 只因爲他叫王安石第41章 謊言接着謊言第四章 秦香蓮第39章 巧舌如簧第35章 拉低了泰山封禪第54章 離開開封第55章 初見面第32章 人生只若初見第10章 才若繁星第20章 包拯的小報告第六章 公主求情第22章 只因爲他叫王安石第21章 總有人傻第20章 包拯的小報告第13章 子嗣單薄的趙家第27章 州橋明月第29章 八歲入青樓第18章 戰力拉跨的大宋第63章 都在吃醋第27章 州橋明月第35章 拉低了泰山封禪第63章 都在吃醋第18章 戰力拉跨的大宋第11章 簡化字第35章 拉低了泰山封禪第20章 包拯的小報告第39章 巧舌如簧第44章 她還是有敵人的第44章 她還是有敵人的第28章 晏公第28章 晏公第41章 謊言接着謊言第12章 黃河決堤說說心裡話,想看就看第9章 發現端倪第40章 無奇不有呀第51章 時不我待第二章:包拯的到來第5章 我也不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