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文正的珍貴

不過,話說回來,他們這麼努力勸趙禎立太子,也不是沒有原因,畢竟好多皇帝都畢竟短命。

華夏曆代皇帝平均壽命爲39.2歲。

在華夏曆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

歷代中國的皇帝中,由於早殤、累於政事或沉溺淫樂,短壽的皇帝很多。

現在趙禎已經22歲了,在位快十年了,若是按平均壽命算,怕是隻能再活20年了,

現在立個太子,培養他二十年,死了也不會突然,後繼有人嘛。

正所謂主少國疑,趙匡胤就是因爲這樣才能陳橋事變,黃袍加身,

有人認爲也許是天理昭昭,報因不爽,趙匡胤欺負後周柴家孤兒寡母,所以老趙家子嗣單薄吧。

在趙禎爲自己的子嗣煩憂的時候,包拯也在煩憂。

“展昭,查出來了?”

“是的,包大人,是公主府的管家胡和泰用100兩銀子收買的開封府的衙役劉三姜,讓他在碗中放入少量的鹽和醋。”

“我讓王朝,馬漢準備的工具,劉三姜如何知道用的那個碗?”

“他在可能用的碗都塗了白醋,在水缸中放了鹽。”

“已經確認放入鹽和醋,會使親生父子血脈不相融嗎?”

包拯接着問了起來,

“包大人,我已經找來親生父子,實驗過來,加入鹽和醋後確實不相融。”

公孫策淡淡的說着,但他遺漏了一點,沒有進行對照實驗和多次實驗,故而迷信滴血認親的正確性。

若是他找來幾十上百對父子,再不加入鹽和醋,與加入鹽和醋對比,就會發現,親生父子的血可可能不會相融。

“砰!”

“哼,看來這個陳世美是發現加入醋和鹽能讓至親之血不相融,怪不得他敢滴血認親,簡直豈有此理。”

包拯大手一拍,極其的生氣。

“那包大人,我們再次滴血認親,啓稟官家,一定要講陳世美繩之以法。”

展昭恨不得現在就殺了陳世美。

“不急,當務之急是災民的救治,陛下已經全權讓本府處理開封的這一次災情,這這次災情嚴重,不禁開封被淹,四府兩路,百萬百姓受災,本府的心呀,滴血一般,蒼天爲何降下如此大難於大宋呀。”

包拯說着,痛心疾首,可見他也是一個愛民如子的人。

“大人不可憂傷太多,開封的百萬百姓還質問大人救治。”

公孫策立馬安慰,

“嗯,目前救災刻不容緩,範相已經奔赴河南路,本府也得立馬行動了。”

“公孫策。”

“在!”

“統計受災人數,監督司農寺,轉運司,救災的物資一定要按時按量發放,一旦發現貪污腐敗者,國法嚴懲。”

“是。”

“展昭。”

“屬下在。”

“你協助提點刑獄司的章大人、安撫司的李大人,監察開封,嚴厲打擊乘亂作惡的地痞流氓,宵小惡人,膽敢在此期間趁火打劫,犯上作亂,擾亂救災的,一律押送刑部大牢,等救災過後再行審理。”

“是!”

“王朝,馬漢,張龍、趙虎。”

“在。”四人齊刷刷的抱拳行禮,眼神肅穆。

“隨本府監察各方,出城瞭解受災情況,物資發放。”

“是。”

就這樣,片刻功夫,包拯就安排好了各項事物,然後出發了,做的極其的好,

也很忙,

當然有人可能比他更忙,那便是他口中的的範相。

這範相自然是范仲淹,那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之人。

范仲淹可以說是文武兼備、智謀過人,無論在朝主政、出帥戍邊,均系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

反正這個人牛到不行,死後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魏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可不要小看這個文正了,幾乎是對文官的最高評價了。

在華夏的歷史上,特別是唐代以後,文人做官後,夢寐以求地想得到一個諡號—文正。

這一諡號是光宗耀祖到極致的,比皇帝還稀少。

爲此,作爲最高統治者的皇帝,是不會輕易地把這個諡號給人的。

在歷史上,能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人,大多都是當時文人敬仰的對象,

如范仲淹、方孝孺、李東陽、曾國藩等。

唐朝有四個,魏徵、陸象先、宋璟、張說,諡號文貞,和文正一個意思,

宋仁宗名叫趙禎,爲了避諱他的名字,所以纔將“文貞”改成了文正。

要知道大唐可是有22位皇帝,從高祖李淵到太宗李世民,最後到昭宗李曄、哀帝亡國,

公元618年建國,907年藩鎮將領朱溫篡唐,唐朝滅亡。

共歷二十二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就出了四個文貞,這含金量,妥妥的。

兩宋時期,十位,因爲宋朝是華夏曆史上文人最鼎盛的朝代,沒有之一,當然文強,自然就武弱了。

北宋,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

擁立趙匡胤爲帝,建立北宋,定都東京開封府,改元建隆。

到公元1127年,宋欽宗趙桓,靖康之恥,開封被滅,兩帝被俘,

北宋共167年,九位皇帝,但只有8位文正,李昉、王旦、范仲淹、司馬光、王曾、蔡卞、黃中庸、鄭居中。

南宋,公元1127,趙跑跑在臨安建都稱帝,到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失敗後,陸秀夫與幼帝跳海身亡,南宋最終滅亡。

一共歷九帝,享國152年,就出了兩個文正,陳康伯、蔡沈。

元朝,這就比較多了些,水分有點大,忽必烈於1271年建立的元朝,1368年被洪武皇帝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滅了,共98年,傳傳五世十一帝。

有6位文正,這6位分別是:吳澄、耶律楚材、劉秉忠、許衡、廉希憲、賈居貞等6人。

大明,公元1368年,開局一隻碗的洪武皇帝在南京建立了大明,到1644年,最後一根繩的崇禎煤山歪脖子樹上吊死,傳十六帝,共計276年,就出了5位文正。

這5位文正分別是:方孝孺、李東陽、謝遷、倪元璐、劉理順。

清朝,公元1636年,漢滿蒙三族共呈勸進表,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爲大清,到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大頭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佈了清帝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國祚276年,共傳十二帝,有8位文正,

這8位分別是: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等8人。

當然,這裡面的水分有有的。

但由此可見,文正的榮耀之強了。

當然,若是文人最高榮耀應該算是龍場悟道,那可是立地成聖了。

武將最高榮耀,自然不必多少,封狼居胥,飲馬瀚海。

第59章 殉情從不是傳言第35章 拉低了泰山封禪第六章 公主求情第50章 天波府欲出兵第四章 秦香蓮第55章 初見面第27章 州橋明月第46章 秦香蓮的近況第10章 才若繁星第29章 八歲入青樓第33章 相信就別懷疑第47章 如何獲得原諒第三章 感覺要涼第32章 人生只若初見第42章 鍥而不捨的包大人第28章 晏公第60章 極致的分權第5章 我也不想的第62章 今晚入洞房第46章 秦香蓮的近況說說心裡話,想看就看第三章 感覺要涼第15章 見天地,見衆生,見自己第四章 秦香蓮第37章 天波府楊家第60章 極致的分權第29章 八歲入青樓第12章 黃河決堤第21章 總有人傻第62章 今晚入洞房第17章 胡管家的效忠第39章 巧舌如簧第46章 秦香蓮的近況第12章 黃河決堤第40章 無奇不有呀第35章 拉低了泰山封禪第20章 包拯的小報告第22章 只因爲他叫王安石第17章 胡管家的效忠第30章 楊家將也出來了第54章 離開開封第63章 都在吃醋第19章 賺錢很簡單第52章 又虧錢了第58章 這就私定終身了?第16章 天堂和地獄第9章 發現端倪第15章 見天地,見衆生,見自己第24章 日常PUA第32章 人生只若初見第31章 中秋第一詞第24章 日常PUA第27章 州橋明月第59章 殉情從不是傳言第5章 我也不想的第52章 又虧錢了第9章 發現端倪第9章 發現端倪第21章 總有人傻第40章 無奇不有呀第27章 州橋明月第56章 差點落馬第36章 天真的公主第63章 都在吃醋第24章 日常PUA第11章 簡化字第52章 又虧錢了第三章 感覺要涼第50章 天波府欲出兵第61章 知己知彼戰不怠第14章 文正的珍貴第58章 這就私定終身了?第17章 胡管家的效忠第15章 見天地,見衆生,見自己第30章 楊家將也出來了第46章 秦香蓮的近況第44章 她還是有敵人的第19章 賺錢很簡單第40章 無奇不有呀第56章 差點落馬第43章 食鐵獸永不爲奴第25章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第59章 殉情從不是傳言第33章 相信就別懷疑第29章 八歲入青樓第42章 鍥而不捨的包大人第57章 世間有萬的老程第63章 都在吃醋第28章 晏公第9章 發現端倪第26章 正經人逛什麼青樓?第47章 如何獲得原諒第60章 極致的分權第17章 胡管家的效忠第14章 文正的珍貴第32章 人生只若初見第21章 總有人傻第51章 時不我待第50章 天波府欲出兵第7章 滴血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