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蔣家王朝
1949年,是中國革命轉折的一年;1949年,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年。
新年伊始,毛澤東把“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口號傳遞到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預示着國共兩黨的鬥爭業已進入到決定最後勝負的階段。一邊是沒有硝煙和炮火的戰場,正進行着緊張的談判;一邊是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戰場,正進行着激烈地搶渡。風捲殘雲,人民解放軍將旗幟插上南京總統府,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肅清窮寇,高唱着凱歌埋葬蔣家王朝。
新中國的建國步履由此邁開……
“五一”口號:拉開中共建國的序幕
毛澤東在陝北轉戰一年多後,於1949年4月來到河北的城南莊,暫時住在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大院內。他一到城南莊,顧不得休息,就立刻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他一邊委託任弼時主持召開調查會,瞭解土改和黨務的情況;一邊開始籌劃建立新中國的各項事宜。
創建新中國,是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人長期的理想和奮鬥目標。事實上,早在抗戰結束之際,毛澤東就曾代表中共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大衆的、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以取代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控制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不過,他這一美好的希冀卻被接踵而至的內戰給打斷了。
內戰打了一年多後,中國共產黨不但沒有被蔣介石集團所打敗,反而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革命形勢明顯好轉。在這種情況下,1947年10月10日,毛澤東起草並公佈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正式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並首次發出號召:“聯合工農兵學商各被壓迫階級、各人民團體、各民主黨派、各少數民族、各地華僑和其他愛國分子,組成民族統一戰線,打倒蔣介石獨裁政府,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由此,新中國的籌建工作開始真正被提上議事日程。
4月25日,毛澤東致電其他四大書記,通知他們即將召開中央會議,準備討論邀請港、滬、平、津等地的黨外人士和愛國民衆團體的代表到解放區,商討關於召開人民代表大會和成立
臨時中央政府等問題。
當天晚上,毛澤東和聶榮臻就解放戰爭和建立新中國的相關事宜,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夜晚寂靜無聲,毛澤東低沉的聲音顯得越發有力。他說,抗日戰爭打日本,只能是持久戰;現在打內戰,不能拖得太久,越快對我們越有利。他還說,準備在“五一”勞動節那天發出口號,號召全國各反蔣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籌備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以便進一步團結和爭取各種革命的、進步的力量,早日打倒蔣介石,建立起全國性的新民主主義政權。從毛澤東的話裡可以看出偉人指點江山的豪氣干雲,實現創建新中國的偉大目標指日可待。
4月30日,毛澤東在城南莊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員除了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五大書記外,李先念、陳毅、聶榮臻、彭真等人也列席參加了會議。會上,各中央領導同志熱烈討論了毛澤東提出的議題,還通過併發布了中共中央慶祝“五一”勞動節的口號。口號提出,“全國勞動人民團結起來,聯合全國知識分子、自由資產階級、各民主黨派、社會賢達和其他愛國分子,鞏固與擴大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爲着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而奮鬥”,同時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此外,會議還認真討論了召開新政協會議的相關問題。
對於“新政協會議”這一概念,周恩來在會上解釋說:“從形式上看,提出召開新政協的口號是恢復了1946年1月政協會議的名稱,但此次政協會議已與之前大不相同。最重要的是,它的內容和性質較之前大相徑庭。今天提出的‘五一’口號是行動口號,而非宣傳口號,這是今天形勢發展的趨勢,也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要求。”“五一”口號的提出,標誌着中共籌建新中國的序幕已徐徐展開。
“五一”口號提出的第二天,即五一國際勞動節這一天。毛澤東致電遠在香港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深、主持中國民主同盟中央日常事務的沈鈞儒常委,就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
、人員範圍等問題,徵求了李、沈二人的意見。同時,他還起草了中共、民革、民盟三黨號召召集政治協商會議的聲明,委託中共在香港負責統戰工作的負責人潘漢年,將聲明遞交李、沈二人,並當面聽取二人意見。毛澤東的這一系列舉動,證明了“五一”口號即吹響了行動的號角,建國的各項事宜已進入實質性的實施階段。
5月2日,中共中央致電上海局,要求他們通過華南分局和香港工委等地下黨組織,徵求各民主黨派及重要人民團體代表,關於前往解放區協商召開政協會議的意見。由於“五一”口號代表的是廣大人民羣衆的政治意願,合乎時宜,深得人心,很快就得到了海內外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及海外華僑的熱烈響應。他們奔走相告,無不歡欣鼓舞,並於5至6月期間先後發表聲明,紛紛表示擁護“五一”口號,並積極贊同新政協會議的召開。
由於當時中共中央忙於三大戰役的戰略部署,再加上交通、信息的閉塞,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及海外僑胞等方面響應“五一”口號的聲明,直到7月底才傳到中共中央領導人的手中。
8月1日,毛澤東覆電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章伯鈞、馬敘倫、郭沫若等民主人士,對他們響應號召的舉動表示歡迎和欣慰,並歡迎他們到解放區來,進行政協會議的商討和籌備工作。
8月18日夜,街道上行人漸少,寂靜無聲。唯有位於石家莊中山路上的大禮堂裡座無虛席。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在熱烈而凝重的氛圍中召開,醞釀多時的華北人民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一個月後,華北人民政府第一次委員會議在河北平山縣王子村召開。會上選舉董必武爲華北人民政府主席。會後,華北人民政府正式開始政務工作。
在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裡,華北人民政府完成了政治、軍事、財政等方面的體系完善工作。1949年10月31日,完成了歷史使命的華北人民政府正式撤銷。一年零一個月的短暫停留,在歲月的長河中不過是稍縱即逝的流星,但華北人民政府的建立及運作卻奠定了新中國人民政府的雛形,讓這顆短暫的流星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