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秦漢七璽

華蓋殿中朱元璋難免就有點介懷:

“咱那天子佩劍居然做不得首?”

朱標對老爹這種莫名的勝負欲輕車熟路,當下也是分析道:

“多半對後世來說,傳國玉璽難見其行跡。”

似是呼應朱標所說,同一時間光幕也娓娓道來:

【檄文這個東西一提起來,大夥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陳琳的討曹操檄?駱賓王的討武則天檄?

一說起來就感覺這東西很像是兩方開打之前的照會,不過在古代時,檄文是屬於封建政府的文書或者文告的一種,常規的性質就是徵召或者曉諭,以及聲討或者揭發罪行等。

陳琳和駱賓王寫的嚴格來說不算正規的檄文,歷史上最知名的檄文應該還是朱元璋北伐之前發佈的、相傳是由宋濂起草的《諭中原檄》,大夥熟悉的“驅逐胡虜,恢復中華”這八個字就是出自這篇檄文當中。

這裡扯得就遠了,不過參考老朱的《諭中原檄》,咱們也能對檄文作用有個大致概括,簡單說就是政府出臺的最高規格曉諭。

眼前這個《興漢檄》也是差不多,從開頭的“檄諭大漢十三州之人曰”就能知道是要佈告天下的,中間則是從“自董賊以來……曹賊降矣”簡述了動亂過程,最後再緊扣文眼“漢室興復,舊都既還”,嗯……怎麼感覺像是大佬對着《出師表》寫的檄文?】

鄴城中孔明莞爾,這檄文由他執筆,書寫時感慨叢生,也難免默誦出師表,爲那個星落五丈原的諸葛丞相寄託一份哀思,因而這份檄文也難免與出師表相扣,也算是遙遙相對。

後輩能看出來,倒是令孔明有幾分欣喜。

不過此時光幕上畫面直接略過文字,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文末的七個印章上。

【不過該說不說,大佬給三國開的這個if線還可以。

但要文盲說,這個檄文最用心的還是要屬文末的七個印章,即“秦漢七璽”。

古代自始皇帝起,皇帝的“乘輿六璽”就屬於皇帝默認的佩印製度。

簡單來說就是古代屬於皇帝的印章有六個,分兩套,分別是皇帝三璽和天子三璽。

這才六璽,那爲啥說秦漢七璽呢?當然是因爲還有個最重要的傳國璽。

傳國璽在秦漢的傳說大夥都知道,咱們直接長話短說,三國時袁術這個大傻子敗亡後,荊州刺史徐璆攜傳國璽將其給了漢獻帝劉協。

老曹掛了曹丕篡漢,從劉協那兒拿到傳國璽後爲了彰顯天命,就在璽肩上刻了“魏受漢傳國璽”,至少就史料裡來說到這兒都是有跡可循的。

但隨後從永嘉之亂開始到隋朝統一,這段歷史上出現了至少三枚傳國璽,最終隋朝拿到的傳國璽本身就已經真假難辨。

隋末動亂以後,唐朝開國拿到了兩枚傳國璽,一枚據說是宇文化及殺了楊廣搶的,最終落到竇建德手裡,而竇建德是被李世民砍了;另一枚則是蕭皇后歸唐攜帶的,自述當初宇文化及殺楊廣後沒拿到玉璽,是被她藏了。

但隨着唐末帝一把火把自己和傳國璽一起自焚,傳國璽不管真假都湮沒在了歷史當中,只餘下史冊中的一個個傳說。

因爲乘輿六璽制度的存在,所以秦漢時皇帝蓋章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用不到傳國璽的,因爲這東西幾乎屬於最高規格的禮器,這也就導致傳國璽下落不明後,咱們至今都找不到一個傳國璽的真實印章。

大佬手作的這個秦漢七璽印章,只能說是考古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不過假如能興漢成功,蓋個七璽應該也不爲過吧?】

〖肯定不爲過,季漢三興屬於是涅槃重生,幾乎等於重新開國了。

不過漢朝時還沒大規模用紙張吧,就算傳國璽真的有用過,竹簡怎麼蓋章啊?

秦漢的制式是竹簡捲起來,外面用函套裝上再用繩綁好,這個函套會有個專門的凹陷處用來安放繩結,綁好後再用膠泥蓋上並在膠泥上蓋印,不要小瞧古代人的保密意識啊老哥,另外這也是漢印都很小的原因之一。

參考目前西安博物館的“陽陵令印”封泥,秦漢官印用途實際上挺多的。

曹丕可真會毀東西,好好一個傳國璽非得刻字,他不是還說王朝沒有永恆的嘛?心口不一?

你就慶幸這東西沒落乾隆手裡吧。

沒事兒,乾隆會認爲這東西成色不好,是假的。〗

朱元璋咂咂嘴,此前的些微不服也已消失不見,畢竟後世對這傳國璽掛念的模樣他還是挺有共同語言的。

雖然拿到傳國璽的話並不能改變什麼,但無疑會讓大明的應天之說更有說服力,一些本來還對胡元有所掛懷的人或許也能更容易倒戈……吧?

朱元璋臉上的點點失落被朱標看在眼裡:

“爹爹若是掛懷,兒便請學士考古籍讀傳聞,或能尋得真品蛛絲馬跡。”

明天子有所意動,但最終還是搖搖頭:

“此物得之爲幸,勞民傷財尋之反倒本末倒置,畢竟……”

“即便是那頡利得了此物,其區區賊獠當真能侵吞巨唐不成?”

甘露殿,李世民臉上掛着顯而易見的哂笑也正在與兒子說,言語間也多是滿不在乎:

“真又如何?假又如何?民心所向方乃天命所歸,若是一方玉石便可定天命歸屬,那當初代漢的便該是袁術而非曹丕。”

“秦制此璽亦不過二世而亡,我唐終末之人也不過只能抱璽自焚,有何天命可言?”

李世民哂笑之餘,語氣中也難得的帶了點唏噓,李承乾似有所悟。

鄴城的劉協因爲事先已經被劉備告知了身後大概事,因此觸動並不算太大,但就算如此也是搖頭道:

“曹丕篡漢……”

他是見過這個曹子桓的,當時只見得其文采風流,從未想過竟能成乎亡國仇讎。

也更未想過那每日都能見到的傳國璽竟還能一分爲三有此跌宕之事。

反倒是身邊的伏壽對此頗有些不以爲然:

“後人嘆袁術多愚,但依璽事看來,似袁術者何其多矣。”

278.第278章 仕途起飛未半而中道崩殂第560章 就是大送第503章 千燈作天河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第658章 投龍玉璧第808章 人情窠臼第61章 二千斤189.第189章 玄奘第517章 但無能298.第298章 薛仁貴進京171.第171章 年年歲幣污封禪第549章 搜山檢海求和330.第330章 玄學型中醫197.第197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709章 一門三賢帝第542章 燕人歸金第460章 這孩子是懂巧變的163.第163章 甘蔗劍聖225.第225章 太上皇第88章 關羽勸學第452章 苦一苦兄弟307.第307章 大漢金票第731章 雙帝同輝第18章 雲妹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147.第147章 歸義軍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第598章 不如走於胡第548章 三呼渡河遺恨207.第207章 南下第105章 玄德第102章 桃園有歸途346.第346章 蛟龍入海第530章 方知長安真故鄉第97章 協同作戰第759章 創作動力第478章 壓歲錢第406章 夜復長安第733章 奇葩聚合特性第769章 參議來遲第625章 寇從何處至第687章 舊謎復提第59章 仗義死節麋子方第432章 奇觀稱帝第575章 異國故江155.第155章 一騎當千306.第306章 說好兩槍第476章 打西邊來了個太陽第489章 仇讎奉爲神247.第247章 晉龍游淺水第583章 生死茫茫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287.第287章 大非川第516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351.第350章 街亭大舞臺第508章 燭影,斧聲第513章 驢車天子159.第15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323.第323章 查無此人劉仁願第411章 何故騙我?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250.第250章 打不過猴子第571章 流水怒濤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158.第158章 孔明孔明,你在看嗎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134.第134章 甘將軍算功勞不?333.第333章 西極道九千九百里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128.第128章 二伐三伐第669章 鄴城茶話會第688章 恰逢好時第747章 三文錢第1章 我二弟天下無敵170.第170章 天皇大帝第775章 馬球治國第483章 撐船打鐵磨豆腐第405章 真有人在風口摔死的啊?295.第295章 劉巴的天分181.第181章 豪強大姓241.第241章 攜民渡江第617章 三祭三逃第47章 武廟傳世第19章 漢中第473章 慶勝小宴260.第260章 妖道徐茂公第739章 合上的棺材板第723章 兒也一樣第417章 儀表堂堂307.第307章 大漢金票第805章 熱臉貼個冷屁股第607章 不盡長江滾滾流第722章 不是別人不努力156.第156章 忠誠的成都第663章 欲圖東進當北上165.第165章 成爲曹丕第643章 理學興衰第779章 雄猜好殺第768章 請至華蓋殿336.第336章 孔明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