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可憐哉

【而蒙古漢化比較失敗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學的太多太雜了。

畢竟元朝文化一大特點就是雜,四大名著要是在這時候誕生的話多半也能雜糅成一本,講述賈寶玉林黛玉雪夜上桃園結義,隨後一起保護唐僧去榮國府求取一百零八魔星將譜的故事。

蒙古順着西征之路輸送征服和威名,而其所征服的諸國諸族則藉着西征路爲血管,向蒙古輸送了基督教文化、伊斯蘭大食教文化、吐蕃喇嘛教文化,這些都對蒙古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而且相較於儒家經典,這些宗教文化在學習上的門檻也要低上許多,自然也更受歡迎。

典型例子就是北元的第二個可汗元昭宗,在被趕出大都的前夕還在那兒感嘆:

李先生教我儒書多年我不省書中何義,西番僧教我佛經我一夕便曉。

這方面比較典型的事件就是1258年元朝立國前夕的大安閣辯論。

這件事的最早由頭要追溯到1220年,當時的全真教教主丘處機遠赴中亞去拜訪在西征路上的鐵木真,當時丘處機確實能說會道兼之鐵木真第一次遇到蒙古以外的大型宗教向他拋出橄欖枝,不假思索之下當時鐵木真賜了全真教三大特權:

第一,全真教徒賦稅全免。

第二,令蒙古治下所有宗教皆聽丘處機號令,以丘處機爲首。

第三,只要是蒙古所轄之地,丘處機可以任意立觀度化人,不受限制。

三大特權使得丘處機成了當時真正意義上的“帝者之尊師、天下之教父、萬乘之國師”,也使丘處機所領的全真教靠着當時風頭正盛的蒙古迎來了飛躍式的發展,除了正常建造道觀度化道士之外,在蒙古的主要城市裡全真教乾脆將佛剎、夫子廟等都直接強行改道觀,儒生和尚當場強行度爲道士,雙方矛盾愈發尖銳。

在全真教爲所欲爲的時候,其他宗教也開始順着蒙古西征折返的大軍進入蒙古帝國,而其中進展比較神速的就是主動投誠願意代元管理藏地的喇嘛教。

現代學者總結過,蒙古接受喇嘛教第一是因爲政治上的考量,第二是因爲雙方的生存環境都是氣候嚴寒多變的高原,具有相同的崇拜自然的條件。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喇嘛教旨意淺顯行特從俗,與蒙古粗獷之性相符,而且其宗教巫術以世界之樂爲涅槃之樂,以男女之事爲快樂供養,這種與儒道佛截然相反的順從天性的風俗更適合當時蒙古的倫理觀念。

以及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當時鐵木真拍腦袋給丘處機允諾的特權實在太大,本來一個只配當奴隸的南人只要加入全真教就能搖身一變成爲道爺完成階級躍升,就算蒙古人能忍,其他教派也忍不了啊。

於是從1254年開始,佛道雙方就開始頻頻摩擦,最終所有恩怨匯聚在1258年雙方精銳盡出的大安閣辯論。

不過此次辯論嘛,一來佛教所窮追猛打的《老子化胡經》這東西經不起推敲,二來佛教的主辯手、喇嘛教的天才教主八思巴與忽必烈相交莫逆,且裁判官員也都是忽必烈指派,三來當時蒙古上層已經確定要打壓道教,所以最終這場辯論以佛教獲勝、道教十七個領頭人削髮爲僧落幕。

而在這件事之後,喇嘛教與忽必烈的關係持續升溫,並最終在元朝建立後成爲地位更加尊崇的國教,根據元史記載,百年之內的元朝宗室全部都是喇嘛教的信徒,而且上朝時候國師可以坐着,什麼大將軍宰相之類通通都得站着。

全真教和喇嘛教在教義上自然完全不同,可一旦得勢之後乾的事情就沒什麼不一樣了,仗着特權爲所欲爲兼併土地佃戶什麼的只能說是基操,算是給大元挖了一手好墳。

當然也也必須承認,也正是從元朝尊喇嘛教開始,藏地和中原的聯繫開始加強,藏地成了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很有正面意義。

不過如今也有看法認爲,喇嘛教的失控與忽必烈這個卓越的政治家晚年陷入抑鬱也不無關係。

而忽必烈陷入抑鬱的原因也簡單到與歷朝有點相似性:

外戰不利,晚年喪妻、喪子。】

“阿耶,兒學什麼學的很好?”

甘露殿中李承乾聽到後世居然提到了他的名字,驟然感覺到的便是驚喜。

但前後所聯繫起來的意思,卻又讓他一時有點迷茫,這好似也不是在誇他?但爲何說學得好呢?

對此李世民的神情是前所未有的複雜,一開始又聽到後世調侃長子效突厥法的舊事心裡自然有點不舒服,甚至想要去敲敲李承乾的腦殼。

但直至聽到最終這蒙元帝因爲喪妻喪子陷入抑鬱,這種想法就已全然消失不見。

伸手在兒子肩膀上摩挲了一下,李世民想起那朱洪武介紹明太子時那驕傲的模樣甚至一時間還有點羨慕,於是甘露殿內所有人都清楚聽到皇帝問了一句:

“承乾,想爲帝否?”

因爲驚嚇,李承乾身體頓時抖了一下,甚至習慣性的想要躬身請罪,畢竟他也讀過漢書,知戾太子之事。

但方纔父親撫他肩膀的那隻手此刻猶如鷹爪一般將他牢牢攫住,使得腰彎不下半分,而略一擡頭迎上的便是父親那溫和甚至帶着笑意的眼眸:

“汝是太子,大膽說便是。”

心中那沒由頭升起的恐懼被衝散,近兩年來那陪他騎馬射箭,陪他觀地圖講山川娛節慶的阿耶的形象重新清晰起來:

“兒自是想的”

“有此志,才配爲大唐太子。”

李世民眼中笑意收斂了一點,眼底浮上來的是李承乾看不懂的慨然:

“爲君者當治民,而欲治民必先知民,這也是此前說要令你遊歷河北之因。”

“等從河北歸來,還需去往西域,高昌何日克,汝便何日返。”

“到那時,便可效法明太子,參政學治國。”

於是方纔的疑惑也被李承乾暫時拋到腦後,滿心都被興奮所取代。

而與此同時,華蓋殿中朱元璋拍拍大腿:

“這元世祖晚年所歷,可憐哉!”

第399章 先察使第565章 飲酒而亡第452章 苦一苦兄弟241.第241章 攜民渡江第477章 載歲祭年237.第237章 北伐357.第356章 還定三秦258.第258章 大唐國師李靖第491章 近代曙光第661章 螳臂當車與脣亡齒寒322.第322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341.第341章 中道崩殂鴻門宴第797章 司馬懿全責119.第119章 兵進益州第599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192.第192章 世家提刀人第502章 新長安第662章 他說的好有道理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第590章 抗金奇俠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82章 玄武負洲遨於洋第108章 一年始動第575章 異國故江302.第302章 割大姓以補百姓358.第357章 江東弟子多才俊第571章 流水怒濤第593章 貢獻罄竹難書204.第204章 散花綾與獻俘圖273.第273章 釘馬掌269.第269章 吐蕃之祖第441章 秀下限的皇帝第418章 居長安絕不易177.第177章 舊人第748章 暗香浮動297.第297章 姜維學習筆記190.第190章 不夜長安150.第150章 漢兒盡作胡兒語第695章 關鍵人物第747章 三文錢第65章 虎符 符牌第530章 方知長安真故鄉第717章 還是甭問第550章 奪淮第578章 佳婿賢媳273.第273章 釘馬掌第480章 小年第32章 工巧部第751章 不足道也第55章 後漢亡矣第1章 我二弟天下無敵第521章 請客吃飯第744章 略懂一二第493章 迎送一宵中第538章 人中之龍,聲動華戎230.第230章 《祭侄文稿》第677章 最簡單的打法第736章 皇權不下省第43章 單刀對噴第484章 豆粕第547章 南下北上338.第338章 人蔘攻擊244.第244章 淮陰侯舊事第662章 他說的好有道理第399章 先察使211.第211章 各方安排第432章 奇觀稱帝第734章 大元的棺材板第64章 武聖身後事第540章 破產的老岳家第84章 士元第640章 有羨慕但不多第768章 請至華蓋殿128.第128章 二伐三伐272.第272章 以德服人第402章 君不見,漢終軍第732章 謝謝大哥第536章 北宋與政治正確第672章 稚童耍大刀第12章 划水的士燮192.第192章 世家提刀人357.第356章 還定三秦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第411章 何故騙我?第404章 爐渣的另一種用法第579章 三軍始動294.第294章 弩機與物理學第581章 徐州故人第782章 漸行漸遠第23章 馬老五第402章 君不見,漢終軍327.第327章 某不具名的完顏氏378.第377章 人生贏家劉勝第646章 時代盡頭123.第123章 出祁山(35K)第577章 家與天下340.第340章 遙想公瑾當年第741章 赤腳前行第403章 百萬曹公第417章 儀表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