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第396章 自斬命脈

【事實上,吃飯問題一直都是唐朝皇帝的一塊心病。

天皇大帝李治曾七次去往洛陽,舊時便有百姓譏談稱御駕至東都乃是“就食”而去。

事實上這也不算誹謗,比如李治最後一次去往洛陽是682年,這一年關中先遭風災又遭水災,米價暴漲至每鬥400錢,且有價無市。

作爲對比,貞觀十五年長安的米價是每鬥二十錢,整個貞觀年間米價最高點也沒超過四十錢。

唐朝米價的另一個最低點是玄宗時,開元十三年每鬥米僅需十三錢。

彼時關中已經因爲遭災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慘劇了,這種情況下李治御駕“臨幸”東都洛陽,你說不是逃難吃飯去的?百姓誰相信啊。

唐中宗時關中再次發生饑荒,羣臣想要效仿天皇大帝舊事,勸中宗去洛陽要飯,被中宗怒斥:

“豈有逐糧天子邪!”

安史之亂後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德宗時因爲長安無糧導致禁軍人心不穩,後來聞聽江南運糧船隊已過三門峽時,激動的抱着太子歡呼:

“米已至陝,吾父子得生矣!”

那麼,號稱八百里沃土的秦川,真的養不起一個盛唐嗎?

事實當然未必如此,關中良田的情況變化從史書中便可窺見一斑。

щщщ¤ тt kān¤ ¢ ○

據《元和郡縣圖志》記載,永徽六年,雍州長史長孫祥上奏,稱昔日能肥田四萬餘頃的鄭白渠如今被富僧大賈爭相截斷,導致如今只能灌溉不足一萬頃的肥田了。

李治下令徹查,重新疏通鄭白渠,但不足一年之後便舊事重演依然如故。

據《全唐文》記載,後來拿了成都綠卡的僖宗曾公然感嘆:

關中鄭白兩渠,古今同利,四萬頃沃饒之業,億兆人衣食之源。比者權豪競相佔奪。

由宋朝官方史官編撰的《宋會要·食貨》對關中灌溉田的記載要更加明確一點,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宋太宗命大理寺和光祿寺的皇甫選何亮等人勘校土地,最終經過實地考察後,宋臣回報稱:

鄭渠三百餘里,溉田四萬頃,白渠袤二百餘里,溉田四千五百頃。兩處共四萬四千五百頃。今之存者不及二千頃,乃二十二分之一分也。

與灌溉田急速縮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唐朝對於關中的墾殖強度。

“高山絕壑,耒耜亦滿”是開元年間文人對關中景色的描寫。

唐朝時關中僅在冊的人口就有三百多萬,龐大的人口基數使得關中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田盡而地,地盡而山”。

但這樣並沒有什麼用,反而因爲無節制墾殖使得關中水土流失、土地鹽鹼化、肥力減退。

開元天寶年間還需要每年從洛陽調取至少二百萬石糧食才足夠京城吃飯用。

但用來漕運的黃河同樣不堪重負,從唐朝中期至宋的三百年間記錄中也不難看出,黃河的水流量穩定逐年下降,一年中能用來漕運通航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唐末時在山東境內就已經出現了“陸上懸河”的景象,時人記載黃河“高民屋殆逾丈”。

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唐朝的滅亡也是一個必然事件,因爲惡化的環境已經使得對關中的供養舉步維艱。

越飢越墾,越墾越飢,最終直接挖斷了唐朝這個維繫關中的命脈,這便是唐朝三百年關中墾殖的真實寫照。

這同樣也能算是大唐“國都六陷天子九逃”的原因之一。】

甘露殿中馬周和劉仁軌一起瞪大了雙眼,幾乎下意識的就不受控制的看向了李世民。

畢竟光幕說了兩次,而且兩次都直指主人公,他們兩人想要忽視也是很難的。

長安陷了又陷,天子逃了又逃,這真的是他們生活效力的唐朝嗎?李世民的臉板的跟一塊寒冰一樣,一臉的生人勿近,也讓馬周和劉仁軌絕了打聽的心思。

去歲大唐滅頡利,李靖將軍順天門獻俘的景象還歷歷在目,整個長安百姓皆與有榮焉,馬周也不例外。

因而很難想象如今陛下武功充沛至此,後來者究竟如何會弄成這般田地?

劉仁軌就要更難受一些,畢竟他知曉的也要更多,白江口滅倭,蓄十幾年之功滅高句麗,盛唐武德無匹也。

如此竟然……

李世民當然不會多說一句話,他只是認真記着這些事情,記着這些引得唐朝天子失態的最簡單的吃飯問題。

而且天子都已如此,更遑論民間百姓乎?

於是李世民最終也是一聲輕嘆:

“盛唐百年,然百年間並非年年盛唐,亦非處處盛唐也。”

千古一帝的讚譽遠去。

勒馬揚刀千里奔襲的將星,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的鼠輩。

白江口赤炎漫天倭奴膽寒,百濟反唐誓要復國求生存。

其間再夾雜着被逼自縊的長孫無忌,勾連生情愫步步爲營最終代唐的武氏女。

這些種種在李世民面前繪製成了一幅浩大恢弘的繪卷,以及承託着這幅盛景而僕死的百姓。

他的目光從光幕上移開重新看向大唐的地圖,心底最終也不可抑制的浮起一個想法:

雙都制可行乎?

……

汴京的暖房中,趙普眼觀鼻,鼻觀光幕,目不斜視,但同時兩個耳朵已經支了起來。

但是讓他有點失望的是此刻暖房當中靜悄悄的,這趙家地位尊貴的兄弟二人皆一言不發。

暖房當中只能聽到暖爐燃燒的聲音,以及屋外偶爾路過的寒風聲。

趙匡胤閉口不言在默默推算自己的壽命。

因爲這宋太宗多半就是宋朝第二位皇帝了,新皇帝登基的話老皇帝多半是沒了,他可不相信兒子能玩兒出來如那唐太宗一般的玄武門操作,既沒這能力也沒這必要。

他的學識也並不差,此前大略而看也是懂得後世似乎有一套獨有曆法,將兩千餘年皆囊括進去。

根據唐朝對應的後世計年之時,慢慢推算這宋太宗的至道元年是哪一年就是了。

與趙匡胤對坐的趙光義同樣在心中默算完畢之後,大膽擡起頭瞄了眉頭緊鎖的兄長一眼,心中略微有點遺憾:

也不知這至道是這宋太宗的第幾個年號。

畢竟若是第一個年號的話,那就說明兄長的還能活的很長久。

那樣對他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資料考證出了問題,花了比較久。

第647章 刀伊入寇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344.第344章 武陵郡有武陵軍197.第197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582章 中流砥柱395.第394章 最豐富的家底390.第389章 醫科教條第479章 天子大蜡八第31章 科技進步點第582章 中流砥柱396.第395章 宋之弱誰之禍第499章 煤炭抗寒第429章 這都是一派胡言!第596章 你也算豪傑323.第323章 查無此人劉仁願第604章 汝有何能第550章 奪淮第603章 耶律約翰第58章 侯音之憾239.第239章 密信第9章 爺投漢辣第673章 計將安出第535章 狄青與大宋夢第52章 江陵之謀第499章 煤炭抗寒第464章 送人頭第75章 三丟二請174.第174章 身經百戰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第540章 破產的老岳家第587章 五七對開第661章 螳臂當車與脣亡齒寒第605章 十世明君第508章 燭影,斧聲第71章 祠堂何處尋第458章 權限關閉113.第113章 海客之路第584章 環環相扣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369.第368章 喚我徵東將軍119.第119章 兵進益州第415章 風雲起第553章 渡河,北伐214.第214章 你又是誰的義父316.第316章 兄弟捱打你不來?第636章 後胡復來第74章 朽木第675章 太平方是讀書時216.第216章 鬱標川神將第583章 生死茫茫第549章 搜山檢海求和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184.第184章 逆版本玩法第447章 兄友弟恭與父慈子孝157.第157章 我有大軍名仁德393.第392章 氣候週轉與紅丸第32章 工巧部第672章 稚童耍大刀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第88章 關羽勸學第682章 臨河叫罵第472章 擊鼓唱捷第101章 發狂而終第488章 單選題多選題第597章 地方割據政權385.第384章 逾時代之見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第693章 時代侷限性376.第375章 唐史殊途第675章 太平方是讀書時第25章 暮虎老狼第461章 教育興社稷第482章 老法家熬出頭了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351.第350章 街亭大舞臺第52章 江陵之謀第98章 全軍覆沒第642章 洪武帝你在嗎151.第151章 戶口本寫誰名?304.第304章 君子劉阿斗第611章 國體不足惜第65章 虎符 符牌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第566章 制詔第546章 報國253.第253章 奔襲轉戰六千里第48章 白羆陶俑第628章 關雲長單刀劈關平第79章 武侯祠347.第347章 荊南起勾連第438章 同道中人311.第311章 貞觀第一大噴子182.第182章 小豬陛下第79章 武侯祠第655章 Judy自是讀朱標385.第384章 逾時代之見第56章 三國混學第496章 吃飯自由第594章 退而不休第677章 最簡單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