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不速之客



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建立了蘇維埃政權,開展農民運動的浪潮也一浪高過一浪,隨着運動的深入發展,塔耳崗也成立了共青團組織。

一九二七年,年僅十八歲的李先念同志在塔耳崗地區秘密從事革命活動,他很小的時候家鄉就在塔耳崗,幾歲時跟父親去了黃安,也離塔耳崗不遠,他的兄長仍留在塔耳崗與仁仟大姑家住一排房子。

李先念來這裡是熟門熟路,他建立了共青團塔耳支部並擔任書記。自從共青團塔耳支部建立後給當地青年作出了榜樣,共青團起模範帶頭作用,他們由秘密轉爲公開,從地下轉到地上,配合共產黨組織進行革命活動,組織青年參加塔區的各個紅色武裝,也是塔耳崗地區主要革命力量的一部分。

農民運動不只是大人們和青年人的事,也是娃娃們的事,蘇維埃政權還要努力培養紅色接班人。

最初,小承先是通過父親仁仟給他講一些農民起來造反的親身經歷受到啓發,一個十歲的孩子對革命的認識還停留在懵懵懂懂的初級階段。隨着革命形勢的需要,許多革命家先後來到塔耳崗地區,在這塊紅土地上播下革命的火種,小承先也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一步步成長。

這天下午,小承先第一次見到共產黨人,他們來到仁仟家住的破廟裡開會,一共來了五個人。

他們都是共產黨,有思想有文化,上級把他們派到老區發動羣衆,開展革命工作。很快組織起一些苦大仇深,有膽識的農民兄弟起來造反,象仁仟這樣的人就是他們的發展對象。

小承先蹲在一旁疑惑的看着他們,開會這個詞很新鮮,這些人看起來很特別,從他們堅定的目光中似乎看到一種力量,是什麼力量他也說不上,一看就是靠得住的人。父親很尊重他們,要兒子稱他們“先生”,先生和藹可親,一個瘦瘦高高的先生摸着小承先的頭問他有幾歲,平時都做些什麼。

“先生,我年底就滿十歲,在地主家放牛,原來住在地主家,現在能回家住了,我就幫家裡做些事情。”承先十分認真的回答他。

“好孩子,你有沒有去讀書?象你這個年齡正是學文化的時候啊!”先生低頭向承先尋問。

“嗨,這年頭,大人小孩都忙於養家餬口,那裡來的錢讀書識字啊!”仁仟無可奈何的搖搖頭,。

先生轉頭詢問小承先的母親,“嫂子,家裡的情況怎麼樣?有糧食吃嗎?”

看着四壁空空的破廟,看着婆婆累彎的腰,承先的母親拉着三歲的小兒子眼裡含滿淚水,“家裡吃了上頓沒下頓,大兒子生下來就病了,因爲沒錢醫治,眼看着孩子撒手歸天,三個女兒也送給人家當童養媳。窮人沒法活呀,日子越過越艱難了。”

小承先眼圈紅紅的,仁仟也低下頭嘆口氣。

“老人家,您的兒子要在外面鬧革命,經常顧不了家,您不會有意見吧?”先生很和氣的向奶奶問話,把每個人都問了一遍。

“相信我兒子要做的事準沒錯!再說我也不能干涉他呀。”承先的奶奶知道兒子的眼力勁兒,他看準的事一定沒錯。

先生拍了拍仁仟的肩膀,關切地要他先把家裡的事安頓好,說以後對敵鬥爭開展起來就很難抽出時間照顧家庭了。仁仟和他們談了許久,很多話小承先聽不懂,看樣子先生是好人,很少看到父親和別人談得那麼投機,幾個先生不停的說話,父親也一個勁的點頭。

承先站起來怯生生的湊到他們跟前,“先生,你們還走嗎?”

一個眼睛很有神的大個子先生坐在破廟的臺子上大聲說:“我們來了就不走啦,要在這一帶發展壯大革命力量!孩子,你不用叫我們先生,以後就叫叔叔吧,我和你父親可以稱爲同志。”

看看幾個先生都沒有父親的歲數大,小承先改口了,“叔叔,什麼叫同志?”

“呃,同志就是志同道合的人,有共同目標的人。”叔叔講得很好,可是他聽不懂,到是父親在一邊頻頻點頭。

“叔叔,什麼是共同目標......”小承先還想問下去,卻被父親喝住,便把後面的話咽回去。

“你這孩子還有完沒有?一問就停不下來!”父親很嚴厲,承先低下頭去。

“我們信仰馬列主義,建立蘇維埃政權,要徹底粉碎舊世界,推翻剝削統治階級,讓天下受苦人翻身得解放,這就是我們的共同目標。”大個子叔叔耐心的告訴他。

“哦,哦......”承先朝父親看了一眼,不敢再多說一句話,先生講得太深奧,他還聽不懂。

“沒關係,孩子,以後你就明白了。”大個子叔叔衝他笑笑。

承先的

母親煮了紅薯給他們吃,飯後大個子叔叔遞給小承先一個銅板說是付飯錢,小承先不收,但他非要給,說是窮人過得太苦了,不能白吃。他還寫了一張“放糧條”遞給承先,上面寫着:憑此條領取一百伍拾斤穀子。“明天跟我們到丁地主家去領糧!”

小承先和全家人驚訝的瞪大眼睛,真不敢相信天下還有這樣的好事。

眼鏡先生在一旁笑了,“孩子,現在是窮人的天下!我們就是來給你們撐腰的,要跟地主作鬥爭!別怕,你們明天大膽的帶上籮筐背兜跟我們走!”

“先生!村裡還有好多窮人,他們也去嗎?”承先想起小根子和那麼多窮親戚。

“全都去!我們已派人分頭髮動羣衆,因爲要住在這裡,你家是最後才通知。”這天晚上,先生們就在破廟的一角住下,小承先看着他們和衣而睡,還睡得那麼香甜。

第二天清晨,小承先在先生的帶領下和母親來到丁地主家,一百伍十斤穀子有不少呢,他和母親一人挑了一副籮筐。他看見鄉親們都來了。先生們沒有客氣,一個個腰裡彆着手槍大聲命令丁地主打開糧倉,眼鏡先生站在高處指揮農民憑條領糧。

小承先不知道他們是何時發動的這場有組織有計劃的羣衆運動,他不懂也不明白,地主怎麼一改往日的威風不敢吱聲。

“小根子,你看丁地主怎麼焉兒了?”村裡的小夥伴都來了,他們感覺天要變了。

“哈哈,地主也有這一天呀,看他過去神氣的樣子,現在可真解氣!”孩子們開心極了。

丁地主看到自己的長工們也站在領糧的隊伍中,手裡緊捏着一張紙條,興奮的臉上發出光彩,丁地主瞠目結舌。他想叫手下那幫吃乾飯的狗腿子上來鎮壓,可是卻不見一個人影,他不知這些吃乾飯的人都被關在後面的磨坊裡,他只能站在遠處眼睜睜看着農民一個接一個把糧食揹走,不知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丁地主拄着柺杖心痛地看着糧倉越來越空,嘴裡只敢小聲嘀咕,“反了!亂黨!亂黨!”

小承先和母親挑着沉甸甸的糧食擔子不禁喜上眉稍,全家第一次吃上一餐飽飯。晚上睡覺時,承先又想起共產黨人開倉分糧的情景,想起那個把大手一揮很有魄力的眼鏡先生,他開心的笑了,他憧憬着天天都能吃上飽飯的好日子。

(本章完)

第二節 爲民除害第二節 從延安出發第四節 救命的小紙條第七節 艱難的決擇第四節 生產戰鬥兩不誤第五節 轉移途中第一節 歡迎會第一節 不速之客第二節 夜渡漢江(下)第三節 在*身邊第二節 翻越秦嶺(上)第四節 還債第三節 英勇就義第七節 阻擊第一節 陰差陽錯第四節 心連心第五節 英明決策第六節 夜上大巴山第二節 少年先鋒隊童子團第三節 護送青年幹部隊(二)楔子第一節 紅四軍醫院(一)第四節 心連心第二節 夜渡漢江(下)第二節 仁仟的家庭第一節 歡迎會第一節 夜渡漢江(上)第一節 考驗意志第十節 衝過漫川關第二節 爲民除害第三節 在*身邊第七節 縱身跳崖第三節 站崗放哨第三節 承先的叔伯哥哥第三節 戲中有戲第七節 中原軍區第四節 草地.雪山第八節 西行歲月(下)第七節 阻擊第五節 捨生忘死的戰友第二節 過平漢鐵路第五節 護送青年幹部隊(四)第七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上)第二節 生命誠可貴第四節 重返河口第七節 前線救護第七節 革命尚未成功第五節 護送青年幹部隊(四)第四節 回家探親第六節 紅孩子第一節 調入紅十一師第一節 冒死搶奪軍裝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四節 報案的糧販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二節 小云參軍第三節 克敵制勝第六節 別開生面的自主經營第一節 進駐洪口場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七節 縱身跳崖第一節 秘密武裝交通員第一節 跳出包圍圈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四節 心連心第三節 猴子惹禍第五節 轉移途中第一節 進駐大鳳川第二節 迫在眉睫第五節 一次偵察失誤第一節 陰差陽錯第六節 西行歲月(上)第二節 護送青年幹部隊(一)第三節 紅四軍的紅小鬼第三節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六節 別開生面的自主經營第八節 堅強的重傷員第四節 義無反顧第三節 護送司令員開會第一節 冒死搶奪軍裝第四節 動員參軍第七節 消失的戰友第五節 爲劉鄧大軍籌冬衣第一節 進駐洪口場第三節 挖地競賽第三節 結婚進行時第九節 悟仙山下的戰鬥第四節 動員參軍第五節 勸降第三節 長征路上的女兵第一節 陰差陽錯第九節 凱旋歸來第二節 猛子兄弟第二節 一支幹部武工隊第三節 新天地第三節 激戰進行時(上)第四節 報案的糧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