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空中航線

美國人顯然非常具有商業頭腦。美國政fǔ悄然之間放開對北方軍政fǔ敏感物資銷售禁令的消息,似乎一夜之間就傳遍了整個北美大陸。

也許是非常眼饞寇蒂斯公司和北美航空公司的軍火合同,很多公司的代表,不約而同的找到了尼森公司差不多已經荒蕪了的紐約辦事處,賣力地向其推銷其自己的各種商品。

很快,尼森公司紐約辦事處接到了人在重慶的尼森伯姆指示,只要能夠塞進貨輪的東西,價格不是太離譜的話,都收下來。 ”

打戰並不僅是隻有軍火就可以完成的,軍人需要吃飯,老百姓需要衣食住行,工廠也需要機‘牀’汽車等,各種消費品的生產也是必不可少的。

北方軍政fǔ的生產結構一直就是畸形的,完全向着軍工產品傾斜,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到了民國二十九年,緩過勁來的北方軍政fǔ,開始日益重視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生產問題了。

美國人放開銷售禁令之後,顯然除了軍火進口之外,北方軍政fǔ更在意那些用於全社會大生產的民用品進口。

一時間,還沒有結凍的白令海峽成了非常繁忙的海運線路,大量的船隻穿梭往來,居然連一向窮困潦倒的遠東共和國勘察加半島頃刻間繁榮起來。

只是隱隱約約出現的日本潛艇蹤跡,讓行進在白令海峽的船隻整日裡提心吊膽,最後只好全部掛上美國的旗幟方纔安心了一點。

北方軍政fǔ很快意識到了這個巨大的安全隱患,萬一日本人絲毫不顧及美國人的面子,對所有白令海峽的過往船隻一律擊沉是個大麻煩,另外還有冬季的冰凍時候是無法通航的也是一個大問題。

很快就聞到風聲了,美國最大的運輸機制造商道格拉斯公司非常體貼的找上‘門’來,願意提供一款優秀的重型運輸機,比北方軍自己裝備的Ju52運輸機跑得更遠、裝得更多的DC3運輸機,也可以稱爲DC3客機。

道格拉斯公司的DC3飛機,本來就是作爲新式客機而研發的,當然拆掉座椅之後當做運輸機完全沒有任何問題。DC3能載客30人,只需在中途一次加油便能橫越美國東西岸,再加上設置首次於飛機上出現的空中廚房,及能在機艙設置‘牀’位,爲商業飛行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

DC3客機的‘性’能非常優秀,比前代的飛機更穩定,運作成本更低,維修保養容易。試飛成功不到三年,DC3客機已經成爲了美國所有大航空公司的主力飛機。甚至,美國軍方點名要求道格拉斯公司在DC3的基礎上,抓緊研發一款專用的軍用運輸機。

軍用運輸機要想出口非常麻煩,除非是得到了美國政fǔ的授權。但是作爲客機型號的出口,政fǔ的管制力度就寬鬆很多了,只要不被列入限制出口地區名單就行。

北方軍政fǔ恰好剛剛擺脫了這一個名單。

真是剛打瞌睡就有人送來枕頭,尼森公司馬上代表北方集團一口氣下了二十架DC3運輸機的大訂單,讓道格拉斯公司喜笑顏開。

不過也許知道北方集團的仿製能力實在是厲害,道格拉斯公司堅持要在生意的基礎上附加生產許可證的內容。蘇聯老‘毛’子的前例,曾讓道格拉斯公司一不小心栽了大跟頭,這回是無論如何不願意手中的許可證費用消失了。

莫斯科曾經‘花’巨資購買了幾架DC3客機,隨後進行了仿製,居然還堂而皇之冠以裡2運輸機的名稱,宣佈是其自行研製的。只是因爲技術不過關,裡2運輸機的運載量居然少了一半,讓蘇俄的大鬍子着實丟了一次面子。

美國的DC3運輸機,機組成員3人,載客量28人或者載運2700千克物資,空重8225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4000千克,採用兩個1200馬力引擎,最大時速360千米,最遠航程2600千米。

尼森公司沒過多久就爽快地同意了。

通用公司作爲老客戶了,也非常順利地搞來一大批民用車輛,塞進從美國西海岸出發的貨輪,漂洋過海到達勘察加半島。

美國實際上就是大財團的國度,這一點尼森伯姆確實很贊同。在幾家大財團的縱容之下,尼森公司的經辦人員順手將幾大箱子的小物件也塞進了從西雅圖出發繞阿拉斯加到勘察加半島的DC3運輸機上。

實際上,爲了這些小物件,尼森公司的代表付出了絲毫不小於購買DC3運輸機的貨款。當然,你可以稱這些款項爲購買生產許可證,也可認爲這是走‘私’費用,反正大家都一清二楚,只不過可以睜隻眼閉隻眼罷了,如同那些放行的海關人員一樣。

一批直接從摩托羅拉公司車間里拉出來的通訊設備,連封箱都懶得做了,直接送上了這幾個大木箱子中。

摩托羅拉公司是無線電通訊設備製造領域的大型公司,早在民國二十五年就研製出一款車載的移動無線電通信產品。民國二十九年,又爲美國陸軍研製出了第一款步兵手持式無線電雙向對講機。

這一款名爲SCR536步話機的無線電通信產品,當尼森公司人員意外得知之後,幾乎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其中蘊含的巨大軍事價值。於是,趁着瘋狂大采購的機會,打通了相關關節,趕緊走‘私’出境了。

SCR536步話機,重2.2千克,通信距離1.6千米,當然如果阻礙物多的情況下通信距離就更差了。因爲功率不足,通信距離過短,美國陸軍並不滿足,重新下達了研製任務,要求設計成揹負式的步話機,可以適當增加重量到十幾千克,但是要確保達到十五千米以上的通訊距離。

但是對於還在使用笨拙的有線電話呼叫後方援助的北方軍來說,使用SCR536步話機和車載無線電臺相互配合,已經是一個革命‘性’的變革了。北方軍中擁有大量的60型軍車,安裝一個車載無線電臺到處‘亂’竄完全沒有問題。

葫蘆島大本營的那些高級軍官們,看到這一批通訊器材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要生產和配備更多的榴彈炮彈、迫擊炮彈以及坦克炮彈了,甚至航空炸彈都要翻着倍生產了。

呼叫後方火力支援,必然是SCR536步話機的最主要作用,當然在偵查上以及相互聯絡上的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

可是,在這個時候,即使鄧寶珊軍團的軍火供應都是勉力維持而已,葫蘆島大本營幾乎是在全力開工生產英國人的訂單,沒辦法生產更多的自用軍火。到美國買東西是要錢的,而不是刻意賒欠的,這筆錢最終還是要落在英國人的頭上,只好拼命生產軍火了。

興許是受到了東北戰事連勝幾場的影響,民國二十九年秋,吳子‘玉’指揮救世軍主力對華北的正太、平漢、津浦等幾條被日軍佔領的鐵路幹線,進行了大規模的破襲作戰,力圖徹底破壞日軍華北方面軍的“以鐵路爲柱,公路爲鏈,碉堡爲鎖”的囚籠政策。

事先雖然得到通報的北方軍,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華北大戰難免有些尷尬。洛陽政fǔ幾乎是一天一個電報,向蘭州機器局催要緊急加購的軍火物資。而蘭州機器局的產能,卻只能苦笑着供應一半的需求而已,剩下的一半必須運往蘇伊士運河。

德國人對英倫三島的海獅計劃已經發動了,英國人同樣是幾天一個電報催要尼森公司答應的軍火物資。只是這一回軍火到了埃及之後,無需裝船運回英倫三島,直接就在北非用上了。

德國人的親密盟友,也許是最坑爹的隊友,意大利軍隊向北非發動了大規模進攻。

意大利軍隊,一共在北非投入了超過五十萬兵力,主要沿着寬5080千米的海岸沿線進行。而最初與之作戰的英國軍隊,總兵力不過十萬人罷了。

北非戰役,從一開始就是喜劇般的。

意大利人連戰連捷,長驅直入,但是始終沒有抓到什麼俘虜,也沒有什麼殲滅敵軍的數字,歡歌暢舞‘挺’進的同時,居然非常離譜的接連出現指揮失靈、補給中斷、找不到地標等等問題。

苦悶的英國軍隊,雖然一開始因爲補給缺乏,被迫狂奔撤退了老大遠,但是始終沒有傷筋動骨,除了士氣差了一點,幾乎可以看成是一次成功的遠程奔襲演習了。

等到尼森公司的軍火抵達,英國人毫不猶豫地使用完全處於劣勢的兵力,開始了反攻作戰。

於是,戰爭史非常罕見的十八相送情形在北非沙漠裡上演了。

意大利人非常爽快地向西狂撤了一千六百里,順手將大量根本沒有拆封的軍火物資送給了依然缺乏補給的英國軍隊。

甚至於有些來不及溜出去的意大利士兵,忙不迭的就向遠遠少於自身兵力的英國軍隊投降了,以至於出現了英國士兵稀裡糊塗地向上級報告,“抓了一英畝軍官,以及九英畝士兵”。實在是奇葩一個的意大利軍隊。

德國人坐不住了,豬一樣的隊友真是令人頭探。

眼看德國的非洲軍團即將登陸北非參戰,惶恐不安的英國軍隊已經做好再一次向西撤退的準備了。

民國三十年‘春’,以德國非洲軍團爲首的德意聯軍開始反攻,缺乏重裝備的英國軍隊華麗麗地向後撤退了,當然其中的意大利軍隊依然還是屬於打醬油的角‘色’。

也就是在這一年‘春’,吳子‘玉’的攻勢,因爲缺乏足夠的軍火補給,被迫停止了。雖然大規模的華北破襲戰,將日本人的囚籠戰略打得支離破碎,但是救世軍的損失也是非常驚人,甚至主力部隊全都要休整補充才能繼續作戰。

無論是遠東戰場,還是北非戰場,都被法西斯軍隊的‘陰’影所籠罩,唯一的一個不是壞消息的消息就是付出了重大代價之後,英國人慘淡守住了不列顛的天空。

民國三十年,法西斯黑‘色’幽靈在全球的威勢達到了最頂峰的時刻。。

第61章 心灰意冷第61章 心灰意冷第80章 棄守東撤第18章 馬蓮河畔小山村第111章 拼消耗了第201章 消耗第18章 無計可施第52章 階州團練第109章 精銳的鬍子第73章 何以至此第69章 軍備競爭第40章 黑色狂潮第127章 遭遇攻擊機第197章 巴爾喀什湖第140章 新的戰區第129章 輕取科布多第29章 摻沙子第112章 兩線壓力第112章 兩線壓力第62章 到處饑荒第91章 一千萬銀元第115章 參謀本部第114章 倒黴的慄原第1章 打獵也受傷第12章 帝國榮光第170章 恰克圖事件第65章 民軍向北第71章 階州軍管第111章 拼消耗了第70章 夜色徵兆第62章 輕機槍小組第162章 寒冬時刻第183章 海容艦北上第164章 出人意料第88章 漢奸的理由第158章 黑夜危機第66章 強攻製造局第151章 特別衛隊第67章 衝鋒隊員第142章 買賣城外第32章 唯一的同期生第197章 爭執第160章 意外反擊第11章 招聘技師第149章 機械的力量第113章 空中撤離第96章 東進西拓第148章 北方的債卷第206章 下水第125章 遲疑的後果第156章 最後防線第49章 案子告破第33章 府中小事第186章 恐怖契卡第81章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第80章 秦州投降第67章 敢死隊員第55章 驅逐出境第141章 重炮再現第121章 和田餘孽第77章 北方日報第161章 亞東圍毆第126章 再戰德惠第68章 白銀危機第137章 武器測試第86章 潰散的鬍子第190章 看不懂的局勢第16章 冬季議事第157章 兩線作戰第182章 俄軍內訌第192章 交鋒第67章 衝鋒隊員第104章 短兵相接第66章 紐倫堡大會第41章 惡客上門第122章 德惠敗北第111章 軍火政治第14章 撤離新民第93章 突擊車輛第63章 鐵路國有第80章 棄守東撤第116章 產能提升第176章 空襲赤塔第43章 馬蓮花開第32章 唯一的同期生第57章 隴南鐵路第120章 升級的技術第21章 黃金匕首第87章 太子寺前哨第67章 敢死隊員第81章 慘痛代價第93章 突擊車輛第1章 打獵也受傷第69章 新光復軍第171章 令人惋惜第199章 互贈第100章 北滿戰略第10章 喀山金庫第188章 天降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