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臨危授命

用“臨危授命”來形容哈爾西出任第五艦隊司令官這件事,一點都不過分。

如果說斯普魯恩斯在戰爭爆發之後才嶄露頭角,成爲了海軍名將,那麼哈爾西早在戰爭爆發之前就已經是美國海軍中的知名將領了。甚至可以說,斯普魯恩斯能夠一炮竄紅,與哈爾西有着很大的關係。

在那場第一艦隊長途奔襲,伏擊了歐洲聯合艦隊,又在夏威夷羣島東南海域與美國艦隊遭遇,從而爆發了美國參戰以來,雙方快速戰列艦第一次直接對抗的海戰中,斯普魯恩斯能夠綻露艦隊指揮官的才能,就是因爲哈爾西對戰局判斷失誤,導致艦隊旗艦首創,從而讓斯普魯恩斯獲得了指揮艦隊作戰的機會。

隨後,美國將太平洋戰場劃分成了三個戰區。

太平洋艦隊也隨之被分劃成了三支戰區艦隊,作爲尼米茲最信任的將領,哈爾西前往西南太平洋戰區,出任第三艦隊司令官。

這個安排多多少少都與擔任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的麥克阿瑟有關。

作爲曾經的美國駐遠東地區總司令,陸軍上將麥克阿瑟一直以其強硬的作風,霸道的處事方式而出名。另外,憑藉着與總統的良好個人關係,麥克阿瑟不但在陸軍中橫行霸道,即便面對海軍將領,也照樣蠻橫專制。

顯然,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夠出任第三艦隊司令官。

如果派去的是一個脾氣溫和的將領,肯定會被麥克阿瑟吃得死死的,其艦隊司令官的身份也名存實亡,最終指揮艦隊的不是海軍將領,而是陸軍將領。對任何一支海軍來說,聽從陸軍的指揮,不但是莫大的恥辱,還是無盡的災難。

在此情況下,尼米茲根本沒有別的選擇。

美國海軍中,只有哈爾西有足夠的膽量,以及手段跟麥克阿瑟抗衡。

也就是說,尼米茲在委任哈爾西爲第三艦隊司令官的時候,看重的不是其才華,而是其膽略。

從第三艦隊後來的人事安排就能看出,哈爾西出衆的並不是其指揮才能。

在由哈爾西出任第三艦隊司令官之後,尼米茲還先後委派弗萊徹,金凱德與威利斯?李擔任作戰艦隊指揮官,從而使哈爾西不用率領艦隊作戰,可以將全部的精力用於處理艦隊事務,以及跟麥克阿瑟周旋。

這些安排,一方面說明尼米茲對哈爾西的指揮纔能有所顧慮,另外一方面也說明麥克阿瑟確實夠專橫,不然根本不需要專門安排一名海軍中將(後來升爲上將)與之周旋。

由此可見,尼米茲非常瞭解哈爾西。

從根本上講,哈爾西不是沒有指揮艦隊作戰的才能,畢竟任何一名海軍將領,除了那些在後方負責文職,或者後勤,或者科研工作的之外,都擁有足夠的指揮才能,不然不可能升爲將領。

只是,哈爾西具備的才能並不適合美軍的實際情況。

換句話說,哈爾西屬於那種擅長打順手仗,而不擅長在逆勢下扭轉戰局的指揮官。

除了在參戰初期的“關島海戰”中獲得了一次並不明顯的勝利之外,隨着帝國海軍迅速加強了太平洋戰場上的兵力,並且調整了戰略部署,美國海軍就再也沒有在戰場上獲得過一次有利態勢了。

也就是說,三年多來,美軍基本上都是在逆境下作戰。

顯然,這不是哈爾西擅長的作戰方式。

用後人的評論來說:如果給哈爾西二倍於敵人的兵力,他能夠將任何一個對手打得落花流水;如果只給他與敵人相等的兵力,他就只能勉強招架;如果兵力不如敵人,他將被對手打得落花流水。

由此就可以看出,哈爾西確實不適合在戰場上指揮艦隊作戰。

斯普魯恩斯的出現,正好彌補了哈爾西的缺陷。

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斯普魯恩斯,美軍很有可能在七十五年年)的時候就輸掉太平洋戰爭,從而輸掉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

問題是,斯普魯恩斯也沒有能夠力挽狂瀾。

在斯普魯恩斯離去之後,哈爾西成爲了尼米茲唯一的選擇。

當時,在美國海軍中,除了哈爾西之外,幾個比較有才能的將領,比如金凱德、米切爾與威利斯?李都屬於“戰將”型人才,而不是“統帥”型人才。三人都具有出色的戰術指揮才能,卻沒有太多的大局觀,或者說沒有同時指揮幾支艦隊作戰,並且聯合各艦隊的控制能力。

在此情況下,哈爾西走馬上任。

雖然斯普魯恩斯將第五艦隊的所有戰艦都帶了回來,僅僅只有一艘快速戰列艦受了點損傷,在錨泊地就能修復,但是此時的戰局一點都不容樂觀,太平洋艦隊,乃至美國海軍都已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當時的美國海軍都需要一次決定性的勝利。

只有通過一次決定性的海戰,獲得決定性的勝利,美國海軍才能夠獲得喘息的機會,獲得扭轉戰局的機會。

要想獲得決定性的勝利,就必須做出巨大的努力,拿出足夠的資本。

如同他的性格一樣,走馬上任之後,哈爾西立即向第五艦隊全體官兵下達了戰鬥動員令,要求每一名官兵都保持最佳的戰鬥狀態,每一艘戰艦都要做好隨時出發的準備工作。隨後,哈爾西還向第五艦隊所有官兵宣稱,決戰時刻即將到來,能夠獲得勝利的是,同時也只是第五艦隊。

士氣調動起來之後,哈爾西還有更多的實際工作要做。

比如,儘快修復那艘受損的戰列艦。

與帝國海軍一樣,戰爭期間美國海軍加強了後勤保障艦船的建設工作。

因爲美軍一直處於戰略防守態勢,且美軍在主要戰場上設置了衆多的海軍基地與臨時錨泊地,所以美軍並沒有像帝國海軍一樣,建造大量的快速戰鬥支援艦與快速綜合補給艦(這兩類後勤保障戰艦在進攻中發揮的作用最爲明顯),而是花更多的力氣建造了數量衆多的工程維修船。

毫無疑問,工程維修船對防禦的一方更有意義。

不說別的,爲了在太平洋上建立起完善的後勤保障網絡,美軍就必須建造足夠的工程船隻,以便在重要島嶼開闢臨時錨泊地,爲艦隊提供臨時駐紮地點,以及在艦隊中轉時爲其提供後勤保障。

另外,維修船隻也顯得極爲重要。

因爲美國海軍作戰艦艇的戰損率一直居高不下,而美國的主要造船廠都在本土東海岸,即便在西海岸與珍珠港,乃至澳洲大陸與新西蘭都有修船廠,但是對於絕大部分戰艦來說,廣袤的太平洋仍然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所以要想保持艦隊的作戰能力,就必須建造足夠的,且足夠大的維修船。

在珍珠港遭到炮擊之後,美軍更是加強了大型維修船的建造工作。

按照美國海軍的規劃,隨着大批維修船服役,今後除了嚴重損傷的戰艦之外,其他戰艦的正常維護,以及一般程度的維修都可以在錨泊地進行,而不需要返回港口。

世界上第一種能夠爲戰列艦提供支持的浮式船塢船就是由美國建造的。

也正是如此,當珍珠港再次遭到炮擊,基礎設施毀於一旦之後,第五艦隊受損的戰艦纔不用千里迢迢的返回本土,在考愛島的錨泊地就能得到修理。

只是,對哈爾西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修復戰艦。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明帝國海軍不會進攻中途島,而會跳過中途島,直接攻打瓦胡島,或者夏威夷羣島東部的某座重要島嶼。

如此一來,明帝國海軍仍然會集中所有作戰艦隊。

隨着時間拖延下去,戰局態勢會變得對第五艦隊越來越不利。

不說別的,到六月底,帝國海軍的四艘“省”級乙型戰列艦就將成軍,即便戰鬥力不強,也能參加掩護登陸艦隊的作戰行動。而美國海軍的第二批四艘“羅得島”級戰列艦最快也只能在八月份才能到達太平洋,然後要到八月底,甚至九月中旬才能形成作戰能力。

也就是說,中間有二個月的時間,美軍將面對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對手。

到時候,明帝國海軍可以集中至少二十六艘戰列艦,且其中二十艘爲快速戰列艦。而美國海軍仍然只有十二艘戰列艦。

如果是斯普魯恩斯,他肯定會選擇固守瓦胡島,利用美軍小型艦艇的數量優勢。

可是,現在指揮第五艦隊的是哈爾西。

在哈爾西看來,等下去將沒有任何希望,要想反敗爲勝,就要敢在對手實力再次增強之前與之進行決戰,從而獲得勝利。

也正是如此,在到達了“羅得島”號戰列艦上之後,哈爾西就向尼米茲提交了報告。

這一天爲六月十三日。

在此前一天,白佑彬率領的二支作戰艦隊剛剛離開了中途島登陸場,開赴瓦胡島海域。

帝國海軍各參戰部隊的部署調整工作還在緊張的進行之中,至於已經服役的四艘“省”級乙型戰列艦,此時都在舟山羣島海域進行着緊張的訓練工作。至少,衛延年暫時還沒有考慮讓這支新編的作戰艦隊參加作戰行動。

第38章 新年新相第6章 孤島血戰第2章 悼念戰友第40章 搶佔先機第4章 小拿破倫第32章 海軍形象第19章 窮途末路第16章 乘勝追擊第34章 艦隊拆分第22章 除惡務盡第29章 最後通牒第40章 和平條約第22章 西拆東補第41章 戰略天平第18章 鳴金收兵第8章 破冰之旅第48章 速度紀錄第48章 軍人職責第17章 家世背景第22章 敵人現身第60章 第一要素第7章 一觸即發第47章 一波三折第33章 好友重聚第49章 毫無懸念第28章 特種部隊第19章 重新佈局第21章 意外連連第22章 最大擔憂第32章 海軍形象第47章 僥倖歸來第44章 後悔晚矣第9章 實際測試第50章 傷痕累累第47章 積重難返第23章 無聲追殺第40章 搶佔先機第29章 半途而廢第7章 將計就計第13章 逼敵決戰第4章 罵纔是愛第23章 田忌賽馬第17章 狼入羊羣第40章 全面突擊第4章 將官培訓第8章 海軍癌症第61章 以多打少第28章 特種部隊第30章 大肆殺戮第33章 好友重聚第43章 默契無間第35章 迴天魚雷第6章 遙感戰鬥第37章 絕對優勢第23章 乖僻將領第33章 虛晃兩招第49章 廢物利用第12章 外柔內剛第35章 引蛇出洞第6章 主動挑釁第18章 軍歌嘹亮第19章 重新佈局第37章 戲劇轉變第23章 悄然返航第29章 果敢遇襲第18章 一意孤行第15章 烈火焚城第60章 趁機揀漏第11章 實戰考驗第14章 羣策羣力第3章 人事調整第6章 出奇制勝第11章 網開一面第4章 元帥到訪第32章 漏洞百出第20章 偶然相遇第18章 絕對優勢第26章 意料之中第25章 一發全身第16章 有勇有謀第48章 困難重重第8章 重點戰場第30章 戰略影響第6章 孤島血戰第8章 上帝之手第26章 世事難料第4章 罵纔是愛第19章 奔赴戰場第7章 慘重損失第28章 義無返顧第15章 制信息權第2章 艦隊改制第37章 冰火兩極第31章 意外驚喜第4章 針鋒相對第6章 主動挑釁第29章 痛殲逃敵第34章 單刀赴會第4章 躲避風頭第16章 傷愈歸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