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掐敵咽喉

被寄予厚望的《倫敦海軍條約》沒能擋住洶涌而來的戰爭危機。

以當時的技術條件,《倫敦海軍條約》對戰列艦噸位、主炮口徑做出的限制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也就是說,四萬五千噸的標準排水量是各國工業能夠承擔的最高標準,再提高噸位的話,只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對提高海軍的綜合實力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十六英寸(四百毫米)口徑的主炮也是當時各國火炮技術的巔峰之作,繼續提高主炮口徑,不但會使戰列艦的排水量進一步增加,還會大幅度增加火炮的研製難度與開發經費,從各方面看,都將得不償失。

另外,簽署《倫敦海軍條約》的三個國家都有着明確的戰略規劃。

對世界一流海軍來說,難以大批量建造,且成本高昂的戰列艦絕不是最佳選擇,只有那些成本合理,性能先進,且能夠大批量建造的戰列艦纔是最好的選擇。其實,不管是大明帝國,還是美國,或者英國,在設計戰列艦的時候,都會將成本與建造難度考慮進去,並且儘量採用成熟的工藝與技術,便於在戰爭時期大量建造。

相反,只有日本、德國這類二流海軍強國,爲了挑戰一流海軍強國,纔會提出“以一擋十”的概念,不計成本,不考慮技術難度,將戰列艦的性能指標放在首位。結果,這些國家往往能夠造出世界一流(至少在排水量上)的戰列艦,卻難以大規模建造。其所謂的“無敵戰艦”一般就兩艘左右,難以形成規模效應,更不可能大幅度提高海軍的綜合實力。

也就在《倫敦海軍條約》簽署的當年,三個國家的新式戰列艦先後開工了。

最先動工的是英國海軍的“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其首艦“喬治五世”號於六十九年初在維克斯泰恩河造船廠鋪設了第一塊龍骨。

因爲設計的時候,《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還沒有作廢,所以“喬治五世”級仍然受到了嚴格的約束,其標準排水量不到三萬七千噸,仍然採用十四英寸主炮,只是火炮數量增加到了十門。裝甲防護也按照主炮口徑的級別設置,不算出衆。

《倫敦海軍條約》簽署後,英國曾計劃爲該級戰艦換裝十六英寸主炮,最終卻放棄了。

原因很簡單:一是英國沒有合適的主炮,其“納爾遜”級戰列艦採用的MKⅠ型十六英寸主炮的性能非常糟糕,甚至不如十四英寸的MKⅦ型,而且幾乎沒有改進餘地。二是“喬治五世”級的主炮採用“四二四”的方式配置,難以在不對艦體做大範圍改動的情況下換裝十六英寸主炮。最後,英國海軍認爲,“喬治五世”級的主炮足以對付當時主要的潛在敵人,沒有必要採用更大口徑的主炮。

當然,“喬治五世”級暴露出的火力不足,防護不夠的問題,也受到了英國海軍的高度重視,並且使英國海軍迅速啓動了下一級戰列艦的設計工作。

緊接着動工的就是美國海軍的“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該級戰列艦的主要技術指標與帝國海軍之前獲得的情報非常接近:標準排水量近三萬八千噸,最高速度二十八節,三座三聯裝MK6型十六英寸主炮,斜置裝甲使其具備了優秀的防護能力。

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這種優秀的戰列艦隻建造了兩艘。

同期,英國的“喬治五世”級一口氣造了五艘,帝國的“皇帝”級(“君主”級)造了四艘,美國卻將建造數量削減到了兩艘!

按照當時帝國情報部門的推測,“北卡羅來納”級帶有很濃烈的試驗性質,而且美國海軍下一級戰列艦的設計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所以準備用有限的經費建造下一級戰列艦,從而削減了“北卡羅來納”級的建造數量。

無論如何,“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是當時西方集團唯一能夠在火力與防護方面與德國“俾斯麥”級,以及大明帝國“皇帝”級抗衡的新式戰列艦。比起英國精心打造的“喬治五世”級,晚九個月開工的“北卡羅來納”級整整領先了一代!

當年十一月一日,即“北卡羅來納”號在紐約海軍船廠開工的第四天,帝國“皇帝”級戰列艦首艦“太祖”號在江南造船廠鋪設了第一塊龍骨。

作爲針對美國新式戰列艦的“皇帝”級,標準排水量達到了四萬一千噸,最高速度二十八節,三座三聯裝七十年型四百毫米主炮,厚達三百三十毫米,並且向外傾斜十五度的主裝甲帶。這些,都賦予了“皇帝”級極爲強大的性能。

可以說,“皇帝”級是當時三個一流海軍強國開工建造的,最爲強大的戰列艦。

與“北卡羅來納”級相比,雙方在速度與火力方面不相上下,艦型設計也有很多相似之處,“皇帝”級的排水量卻多出了四千多噸。除了用於增強動力的必要重量之外,其餘重量幾乎都用來加強裝甲防護。因此,“皇帝”級的防護能力超過了“北卡羅來納”級,對自身主炮發射的穿甲彈所能達到的避彈區更是遠遠超過了“北卡羅來納”級。

實際上,這三級戰列艦的排水量都沒有達到《倫敦海軍條約》的上限。

說白了,在《倫敦海軍條約》簽署的時候,三級戰列艦的設計基本上定型,如果增加排水量的話,就得對設計做全面修改,從而延遲開工建造的時間。因此,三個一流海軍強國採取了同樣的政策,先建造,再設計更優秀的戰列艦。

這也是爲什麼帝國與美國都在第一級新式戰列艦建成之前就展開了第二級新式戰列艦的建造工作的根本原因。而這場短促,而又激烈的軍備競賽的直接結果是:英國因爲國力有限,沒能跟上第二輪造艦步伐,其第二級新式戰列艦的開工時間比兩個競爭對手晚了足足兩年!

在各國積極投入軍備競賽的時候,國際社會仍然高唱和平“主旋律”。

或者說,和平仍然是各個國家的“奢望”。

紙永遠包不住火,當帝國的底線被突破之後,和平就不再是“奢望”,而是“絕望”。

十一月五日,即日本海軍的“大和”號戰列艦在吳港海軍船廠開工建造的第二天,帝國內閣首輔蕭鼎昆在議政院發表了六十九年“國情諮文”,並且向議政院提交了《特種行業與資源貿易保護法》草案。

按理說,年度“國情諮文”應該在當年年底,或者次年年初發表,蕭鼎昆卻將發表時間提前了一個多月!

在長達五個小時的“諮文報告”中,蕭鼎昆着重闡述了帝國面臨的嚴峻局勢,其中又以日本海軍的侵略性擴張爲主,強調了保證帝國在西太平洋地區擁有絕對海上安全對帝國本土安全,以及帝國的海上貿易,帝國的海外資源的重要性。

隨後,在對《特種行業與資源貿易保護髮案》草案的辯論中,“共盟黨”議政院領袖,以及議政院幾個重要委員會的主席分別做了相關報告,都強調了限制重要資源與技術出口對保護帝國利益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與議政院以往的表現不一樣,當天數百名議員放棄了休息,連夜審議首輔提交的法案。

最終,在增加了三個限制行業,以及十七種限制出口資源之後,《特種行業與資源貿易保護法》在議政院以五百七十六票支持,三十七票反對的絕對優勢獲得通過。這次,一直與“共盟黨”唱對臺戲的“民業黨”幾乎全面倒戈,二百七十七名“民業黨”議員中,有二百四十二人投了贊成票!

後來,幾乎所有史學家都認爲,正是這份法案將日本逼到了戰爭邊緣。

作爲一個資源貧瘠,國土有限,人口卻不少的國家,日本幾乎沒有發展現代工業的基礎。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得到了美國的全力支持,日本甚至難以建立基礎工業。另外,戰後的《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使日本擺脫了“破產”的威脅,並且有足夠的力量來發展經濟,增強工業。

戰後,日本工業以加工出口爲主。即大量進口資源,出口工業產品。

到明歷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6年)的時候,大明帝國超越了美國,成了日本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當時,日本所需要的二十八種重要工業資源中,二十二種主要從大明帝國,或者帝國的附屬國,海外領地進口。另外,日本生產的工業產品中,有四成銷往帝國,或者帝國的附屬國與海外領地。

《特種行業與資源貿易保護法》幾乎卡斷了日本重要工業資源的進口渠道,其中鋼鐵、橡膠、重油、煤炭、銅礦石全都禁止向日本出口,高精度機牀、重型水壓機、高壓鍋爐、蒸汽輪機等機械產品也全面禁止向日本出口。

僅僅一項法案,就使日本二十多種需要進口的重要資源減少了六成!

結果可想而知,如果不設法改變局面,日本的經濟將在一年之內崩潰!到時候,別說正在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就連日本海軍都將土崩瓦解!

對日本來說,唯一能夠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發動戰爭。

****

新書衝榜,求推薦票!

第50章 戰略合作第40章 老當益壯第9章 關鍵失誤第21章 關門打狗第29章 被動反應第8章 重點戰場第15章 大難不死第28章 特種部隊第31章 炮火兇猛第25章 噩運戰艦第30章 嶄新任務第7章 一觸即發第15章 悔之晚矣第24章 撥雲見日第18章 燙手美差第28章 血債血嘗第1章 翹首以待第7章 風雲驟起第62章 完勝死敵第25章 主動伏擊第17章 無畏雷擊第38章 黃雀在後第21章 交錯編隊第2章 閉門會議第44章 後悔晚矣第21章 意外連連第39章 鬼使神差第1章 血戰海地第29章 勢均力敵第30章 時不待己第18章 強敵將至第17章 超級禮物第9章 直擊心臟第44章 戰略冒險第29章 痛殲逃敵第21章 海軍結症第54章 歪打正着第13章 混亂之戰第7章 重新適應第31章 意外驚喜第46章 獨木難支第14章 致命誤判第7章 重新適應第15章 主力破交第43章 響鼓重錘第16章 及時表彰第36章 愛狠情仇第4章 海軍准尉第6章 前期準備第31章 炮火兇猛第1章 預料之外第6章 帝國首輔第29章 半途而廢第6章 全面動員第34章 艦隊拆分第24章 戰略佈局第1章 四兩千斤第13章 不留後路第24章 戰略佈局第5章 戰爭預言第40章 獵與被獵第22章 正式宣戰第23章 悄然返航第9章 破交戰果第36章 走穴作秀第55章 鳴金收兵第42章 炮轟東京第21章 迴歸大海第15章 大難不死第10章 痛失親人第36章 情勢反轉第4章 躲避風頭第1章 繼續努力第15章 制信息權第27章 以艦換艦第23章 熟人見面第2章 閉門會議第46章 頂級戰俘第13章 神奇戰艦第9章 迫在眉睫第40章 反客爲主第5章 動態發展第12章 質的飛躍第20章 偷天換日第29章 下定決心第7章 秘密任務第43章 見好就收第6章 出奇制勝第22章 海陸對轟第35章 優勢劣勢第9章 實際測試第23章 悄然返航第38章 撲朔迷離第2章 神秘教授第53章 倒黴戰艦第3章 替人出頭第12章 終有收穫第37章 天羅地網第12章 終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