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冒牌主力

十一點十七分,“海龍”號大型巡洋艦。

當第一輪齊射的彈着點數據出來後,秦孝東嘆了口氣,搖了搖頭。三艘大型巡洋艦上的主炮仍然在以每分鐘兩輪的速度向二十七公里外的敵艦傾瀉着炮彈,秦孝東並沒有下達停止炮擊的命令。

此時,“海龍”級大型巡洋艦裝備的鷹眼丙型火控雷達發揮出了獨特的效用。

“海龍”級裝備的鷹眼丙型雷達與“皇帝”級乙型戰列艦裝備的鷹眼丙型雷達(當時其他戰列艦裝備的還是第一代鷹眼火控雷達,部分在不久前進行維修的巡洋艦則換上了專門爲巡洋艦研製的鷹眼乙型火控雷達)並不完全一樣,多了一個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測量彈着點的準確距離。

當然,這種被稱爲“鷹眼丙甲型”的火控雷達與後來的炮兵雷達的工作原理並不一樣,雷達探測的並不是飛行中的炮彈,而是炮彈落在海面上爆炸產生的水花。因此,其問題也比較明顯,一是工作狀態不夠穩定,很多時候根本發揮不了作用;二是無法判斷小口徑炮彈的彈着點,只能測量大口徑炮彈的彈着點。

可以說,這是南京電子一所的科研人員做的一次比較大膽的嘗試。

首先裝備“海龍”級大型巡洋艦的原因是:該艦在執行破交作戰任務時,往往要在很遠的距離上炮擊敵人逃跑的商船,因此交戰距離往往都在二十公里以上。另外,爲了防止敵人的商船逃跑,都要儘快將敵商船擊毀。使其失去航行能力,或者減慢其航速,因此就需要加快開火速度,讓炮手難以通過其他方式精確測量彈着點。

沒有配備給“皇帝”級乙型戰列艦地原因是:戰列艦的炮戰距離很少超過二十公里,而且交戰對手往往都是敵人的戰列艦,如果交戰距離過遠,就算打中了敵艦也難以打穿敵艦的裝甲。戰列艦在戰鬥中的開火速度也不會很快,更不會盲目炮擊,大多數情況下都要在精確測量彈着點之後再開始新的炮擊,火控雷達測量的彈着點數據遠遠算不上精確。

顯然。此時的炮擊效果讓秦孝東很不滿意。

連續打了五分鐘,從雷達測量出的彈着點數據來看,偏差都在五百米左右。連近失彈都算不上。

這也怪不了火控雷達,畢竟交戰距離太遠了。

二萬七千米。這幾乎是“海龍”級對大型目標(通常情況下,指的是排水量在五萬噸左右地散裝貨輪與油輪)的極限打擊距離了。相對於“大型目標”,四艘長度只有一百九十米的戰列艦顯得略微“瘦小”了一點。

打到第二十三分鐘,瞭望員才觀察到了一次爆炸閃光。也就是說,二分鐘前打出地那輪齊射打中了一號目標艦。三艘戰列艦。二十七枚穿甲彈只打中了一枚,這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多多少少,這都是運氣使然。

微弱的爆炸閃光很快就消失了,南面地夜空再次籠罩在了黑暗之中。

當秦孝東用詢問的目光朝旁邊的槍炮長看去的時候,槍炮長只是微微搖了搖頭,表明那枚穿甲彈沒能打穿敵艦的裝甲。顯然,這讓秦孝東又有點失望。

七十二年型三百毫米口徑五十二倍身管艦炮在使用七十三年型重型穿甲彈地時候,在三萬米的交戰距離上,標稱穿甲厚度達到了二百毫米,在二萬五千米地交戰距離上,標稱穿甲厚度達到了二百五十毫米。由此可以推斷。在二萬七千米的交戰距離上。標稱穿甲厚度大概爲二百三十毫米。^^^^

只是,標稱穿甲厚度指的都是理想狀況下的垂直穿甲厚度。三百毫米重型穿甲彈爲了儘量保存速度。減小飛行阻力,其彈道比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彈更加平直。炮彈擊中二萬七千米外的戰艦時,打擊的是戰艦的水平裝甲,且落角大概爲三十五度。如此一來,一百毫米厚的水平裝甲相當於彈道垂直方向上一百七十四毫米厚的裝甲。

此時,三艘“海龍”級炮擊的都是一號目標艦,也就是“科羅拉多”號戰列艦。

該艦地水平裝甲厚度爲五英寸到七英寸,因此其實際抗彈厚度爲二百二十一毫米到三百一十毫米。顯然,除非打中了該艦比較薄弱地部位,不然“海龍”級使用的三百毫米重型穿甲彈很難打穿其水平裝甲。

第一枚命中“科羅拉多”號地炮彈就正好落在了戰艦的關鍵部位。

只是,距離太遠了,且爆炸閃光一閃即逝,瞭望員很難準確判斷出彈着點在敵艦上的準確位置。

接下來的幾輪炮擊都有所收穫,只是都沒有能夠形成致命絕殺。

二十七分,南面出現了炮口閃光。^^^^

不到二分鐘,炮彈就呼嘯着落了下來。只是,“海龍”號司令艦橋內的官兵沒有一個人感到緊張,因爲他們都聽了出來,炮彈全都落到了戰艦的右舷外,敵人的瞄準點偏得太厲害了一點。

可以說,“海龍”號上的官兵都身經百戰,其中至少有三百人是跟隨秦孝東從襲擊艦上轉移過來的,其作戰經歷甚至比帝國海軍正規艦隊裡的官兵還要豐富,一個個都是真資格的老水手了。

“長官,二萬五千米了!”

秦孝東的眉頭跳了跳,沒有急着開口。這時,又有兩枚穿甲彈打中了南面的一號目標艦。

只是,爆炸閃光仍然一閃即逝,並沒有在敵艦上引發大火。這表明,即便在二萬五千米的距離上,三百毫米重型穿甲彈仍然啃不穿敵艦的水平裝甲。

這也難怪,此時炮彈的落點角度大概是三十度。“科羅拉多”號最薄弱地水平裝甲的實際抗彈厚度也超過了二百五十毫米。也就是說,“科羅拉多”級此時已經進入了三百毫米重型穿甲彈的“避彈區”,即便再打中幾枚,仍然不可能打穿“科羅拉多”號的水平裝甲!

暗暗嘆了口氣之後,秦孝東朝航海長點了點頭。*****

“海龍”號立即將航向向右偏了大概十度。

按照白佑彬的要求,無論如何,第11-3主力編隊與敵人的交戰距離都不能少於二萬五千米,實在不行,第11-3主力編隊可以選擇撤退。當然,實際上這不是白佑彬的命令。而是藍凌波在傳達命令的時候,爲了避免含糊不清,不讓秦孝東鑽命令的空子而專門加以詳細說明的。

轉向地時候。三艘“海龍”記大型巡洋艦仍然在不斷的開火。

與普通戰列艦相比,“海龍”級三座主炮炮塔的左右旋轉角度多出了三十度。達到了一百五十度。即該級戰艦主炮地射擊死角只有六十度,可以在更大的航向偏移角上對敵艦進行炮擊。

到十一點四十分左右,三艘大型巡洋艦各打出了至少四十五輪齊射!

據當時“海龍”號上地瞭望員統計,在此期間,一共集中敵艦十三次。炮擊命中率只有百分之一。即便按照“海虎”號統計的十五次計算,也只有百分之一點二。顯然。這個炮擊命中率低得驚人。在對付商船類大型目標時,“海龍”級在同樣的距離上,炮擊命中率一般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之間。

更讓秦孝東感到氣餒的是,十多次命中,竟然沒有能夠重創一艘敵艦!

後來,正是這場戰鬥讓帝國海軍堅定了將大型巡洋艦作爲破交戰艦使用的決心。在艦隊決戰中,用大型巡洋艦去掩護戰列艦地代價明顯太高昂了,畢竟大型巡洋艦的造價接近了同期地快速戰列艦,而且其對付驅逐艦的效率不見得比輕巡洋艦高多少。如果大型巡洋艦無法打穿敵方戰列艦的裝甲,其作用就不會比輕巡洋艦強多少。如此一來。大型巡洋艦在艦隊決戰中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

也正是如此,大型巡洋艦纔在海戰戰場上找到了最合適的位置。

當然。實際上,大型巡洋艦對任何一種老式戰列艦都有足夠的殺傷力。如果將交戰距離擴大到二萬九千米,三百毫米穿甲彈的落角將接近六十度,能夠打穿“科羅拉多”級的水平裝甲。另外,如果交戰距離縮短到一萬二千米,三百毫米標準穿甲彈能夠在這個距離上打穿“科羅拉多”級的主裝甲帶!

只是,二萬九千米的戰鬥中,炮擊命中率將低得無法接受。而在一萬二千米地距離上,戰列艦上地主炮也同樣能夠幹掉大型巡洋艦,使大型巡洋艦成爲炮灰。

四十一分,第53艦隊向南轉向。

收到這一消息之後,秦孝東既沒有感到高興,也沒有感到失落。

他的首要任務就是將第53艦隊擋在戰場之外,而不是幹掉第53艦隊。當然,現在他還有一個次要任務。

再次確定敵艦隊轉向之後,秦孝東一邊下令停止炮擊,一邊下令艦隊轉向。

第11-3主力編隊不參與對付第51特混艦隊地作戰行動,也就不用返回,現在他們要跟蹤監視第53艦隊,除了防止第53艦隊繞過第11-3主力編隊進入戰場之外,還要讓第一艦隊的另外兩支主力編隊提供情報。

如果能夠順利殲滅第51特混艦隊,白佑彬很有可能去追趕第53艦隊。

至少,這是秦孝東對白佑彬這次的戰術部署的判斷。以他對白佑彬的理解,只要有足夠的機會,白佑彬就不會放過敵人的任何一艘戰列艦!

第28章 最高懲罰第15章 各爲其主第49章 狐狸轉身第13章 逼敵決戰第5章 電子干擾第11章 節外生枝第41章 大夢初醒第16章 有勇有謀第1章 掐敵咽喉第19章 風火元帥第41章 如意算盤第29章 痛殲逃敵第13章 艦隊家底第54章 最後衝刺第29章 節外生枝第19章 風火元帥第32章 選擇戰場第32章 喪鐘齊鳴第28章 超難考卷第33章 虛晃兩招第43章 默契無間第64章 繼續前進第23章 滿載而歸第48章 無果之戰第17章 各懷鬼胎第62章 完勝死敵第6章 帝國首輔第66章 夾尾而逃第37章 疏忽大意第16章 有勇有謀第23章 主將分歧第3章 替人出頭第20章 不是運氣第27章 臨時變陣第46章 窒息炮擊第22章 海陸對轟第34章 遠方來訊第6章 遙感戰鬥第32章 全速攔截第10章 走馬上任第22章 雙雄爭功第8章 上帝之手第27章 亂成一鍋第16章 力戰不支第28章 受降儀式第23章 熟人見面第7章 將領素質第2章 瘋狂擴充第15章 謹慎爲先第1章 血戰海地第9章 遭遇之戰第29章 最後通牒第1章 四兩千斤第38章 撲朔迷離第11章 百密一疏第42章 順理成章第34章 創新戰術第53章 狐假虎威第9章 遭遇之戰第2章 權宜之計第8章 海軍癌症第7章 將計就計第5章 重擔壓肩第4章 時來運轉第22章 敵人現身第41章 如意算盤第35章 德軍將領第43章 打打跑跑第16章 前進誘敵第43章 響鼓重錘第7章 戰艦動員第12章 第二戰場第13章 神奇戰艦第20章 偶然相遇第2章 正面缺失第39章 苟延殘喘第11章 嚴格保密第58章 出奇制勝第29章 下定決心第3章 破交作戰第42章 對外新政第21章 絕殺敵酋第27章 英國特色第15章 超級難題第34章 以命相搏第5章 技術轉讓第7章 一觸即發第11章 節外生枝第28章 驅逐殺手第65章 戰鬥收尾第39章 迎頭痛擊第7章 走馬上任第34章 以命相搏第21章 絕殺敵酋第33章 好友重聚第15章 各爲其主第30章 中立法案第11章 創造思維第37章 臨機應斷第30章 運氣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