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繼續前進

二十八日上午(準確的說,應該是二十七日,因爲艦隊已經經過了國際日期變更線。只是爲了方便,日期將繼續採用帝國時間),“海虎”號與“海獅”號破交艦隊在計劃的時間內追上了第一艦隊。

這時,白佑彬對艦隊的編制做了調整。

四艘“皇帝”級乙型戰列艦編爲第11-1主力編隊,四艘“皇帝”級戰列艦編成第11-2主力編隊,三艘“海龍”級大型巡洋艦編成第11-3主力編隊,七艘“漢江”級與“揚子江”級輕巡洋艦編成第11-4巡洋艦編隊,六艘破交艦隊的“省會”級輕巡洋艦編成第11-5巡洋艦編隊,六艘補給支援艦則編成第11-6輔助編隊。

“省會”級是帝國海軍在戰爭爆發之後開始建造的一種輕巡洋艦。

其設計工作始於戰爭爆發前三年,即《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失效之後。當時,帝國海軍針對未來戰爭的需要,以及替換即將退役的大批戰艦,啓動了包括“皇帝”級戰列艦在內的五種新式戰艦的研製與設計工作,“省會”級輕巡洋艦就是這五種戰艦中的一種,準確的說,是兩種巡洋艦的研製成果。

最初的時候,帝國海軍打算分別建造重巡洋艦與輕巡洋艦,只是很快就改變了主意。

很明顯,在決定建造大型巡洋艦之後,帝國海軍對重巡洋艦完全失去了興趣。加上《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失效,巡洋艦的噸位不再受限制(在《倫敦海軍條約》中仍然限制了巡洋艦的噸位,只是該條約的基本上沒有任何效力),戰艦大型化是明顯的發展趨勢。在此情況下,帝國海軍也放寬了對輕巡洋艦的噸位限制。

結果,“省會”級輕巡洋艦的標準排水量達到了一萬三千五百噸。

這一標準,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所有的輕巡洋艦,甚至超過了絕大部分重巡洋艦(日本海軍也只有兩級重巡洋艦在全面改進之後,標準排水量達到了一萬四千噸)。

巨大的排水量。使“省會”級的戰鬥能力遠遠超過了“條約型輕巡洋艦”,主要就體現在防護與續航力方面,而這兩點本來就是帝國海軍最重視地性能。同樣的,過大的排水量也對該級輕巡洋艦的設計與建造工作制造了不少的麻煩。

結果,原本計劃在七十二年(40年)服役的八艘“省會”級地建造工作一直持續到了七十三(41年)初,正好與“海龍”級大型巡洋艦同期服役。也正是如此。這八艘最新式的輕巡洋艦沒有分配給任何一支作戰艦隊,而是於四艘“海龍”級大型巡洋艦組成了破交艦隊。

當時。帝國海軍做出這一決定地根本原因是:“省會”級是唯一能夠在續航力方面與“海龍”級大型巡洋艦配合作戰地輕巡洋艦。其一萬五千海里地續航力超過了當時帝國海軍地任何一種輕巡洋艦。

只是。比起“海龍”級。“省會”級地續航力還是顯得有點短。

結果。在服役之後。海軍立即讓這八艘輕巡洋艦返回造船廠。將原本設置在艦體兩側地防魚雷隔艙(空艙)全都改成了燃油艙。以此將“省會”級輕巡洋艦地續航力提高到了一萬九千海里。並且使其標準排水量增加到了一萬六千噸。當然。在標準載重噸位地情況下。其最大航速也從三十四節降低到了三十一節(滿載時地最大航速僅二十九節)。

可以說。在帝國海軍地第二種大型巡洋艦。也就是“海龍”級地縮小簡化版“鯊魚”級服役之前。“省會”級輕巡洋艦是“海龍”級大型巡洋艦地主要“伴侶”。據帝國海軍地統計。在整個戰爭期間。“省會”級配合“海龍”級一共擊沉了總載重噸達到了八百九十七萬噸。總量爲一千二百八十八艘地敵國商船。

正是如此。在“鯊魚”級大型巡洋艦形成規模之前。“省會”級輕巡洋艦很少配合主力艦隊執行作戰任務。基本上都被用於破交作戰。重新編組之後。白佑彬仍然讓三支破交艦隊分散行動。

“海龍”號破交艦隊在前面開路。“海虎”號與“海獅”號在兩側掩護。這也是作戰計劃中地一部分。畢竟在北太平洋上航行地美國船隻並不少。如果不小心與其遭遇。三支破交艦隊正好扮演其本來角色。

隨後,白佑彬又安排兩艘“漢江”級輕巡洋艦去保護後面的補給支援艦。

在此期間,艦隊的速度提高到了二十四節(靜水速度二十一節),並且繼續向東航行。

接下來的幾天內,除了“海龍”號破交艦隊在前面幹掉了三艘單獨行動地美國商船之外。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

當然,按照作戰計劃,在擊沉了美國商船之後,“海龍”號並沒有發出“捷報”。

一般情況下,破交艦隊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是不會發出電報的,道理很簡單,破交艦隊不能輕易暴露行蹤。即便美國商船在沉沒之前已經發出了電報,破交艦也要繼續保持無線電靜默。只有在返回港口,或者到達了相對安全的海域之後。破交艦纔回發出電報。或者直接將戰鬥報告送到港口司令部。

同樣的,美國海軍一般不會派戰艦去對付破交戰艦。

原因也很簡單:破交艦在海上活動是沒有任何規律可尋的。基本上是從一條航線到另外一條航線,而且在發現情況不對勁的時候,會立即以最快的速度逃離危險海域。更重要的是,各國海軍基本上都沒有速度比破交艦更快,而且能夠戰勝破交艦地戰艦。如此一來,不管是追得上,還是追不上,美國海軍都拿帝國海軍的破交艦沒有多少辦法。

再說了,當時美國海軍的戰艦本來就不夠用,派遣戰艦去對付漂浮不定的破交艦,簡直是在浪費寶貴的兵力。

對美國海軍來說,只能讓商船儘量避免單獨行動,並且爲每支船隊配備護航戰艦。

直到七月五日,白佑彬才收到了海軍總參謀部發來的電報。

接受這封電報足足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主要是通信距離太遠,只能使用長波電臺,而長波波段承載信息的能力非常低,發送一個漢字需要十多秒,發一封幾百字的電報,肯定需要一個多小時。

電報內容相當明確:歐洲聯合艦隊已經到達了亞速爾羣島。

另外,似乎爲了讓白佑彬知道時間緊迫,海軍總參謀部還在電報中提到,是以“果敢”號爲首地破交艦隊在執行任務地時候發現了到達亞速爾羣島的歐洲聯合艦隊,並且發現該艦隊正在補充燃料。

毫無疑問,謝昶倫肯定不會白癡到用一艘戰列巡洋艦去挑戰五艘戰列艦。

這封電報證明了海軍情報局之前地分析,西班牙海軍的戰列艦確實“腿短”,當然,這也有自由法國海軍那兩艘戰列艦的原因,因爲“黎塞留”級戰列艦的續航力僅僅只有五千五百海里,比“西班牙”級戰列艦還少了一千海里!

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只出動了一艘戰列艦的英國艦隊不可能丟下四艘戰列艦,單獨趕往小安得列斯羣島與美國派遣見兌會合。

如此一來,歐洲聯合艦隊能不能在七月十五日到達小安得列斯羣島都是個問題。

二天後,白佑彬收到了海軍總參謀部發來的第三封電報。

美國派遣艦隊已經到達了蓬塞港,而且戰艦沒有熄火,正在進行燃油補給。按照海軍情報局的分析,美國派遣艦隊很有可能在二十四小時之內離開蓬塞。

毫無疑問,這封電報加劇了白佑彬的擔憂。

從這態勢來看,美國派遣艦隊很有可能不會等待歐洲聯合艦隊,將提前進入太平洋,趕赴珍珠港。

如此一來,第一艦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巴拿馬運河南端將美國派遣艦隊攔截下來。

當天晚上,海軍總參謀部發來了第四封電報,這次署名不是衛延年,而是陳錦寬。按照電文的意思,陳錦寬讓白佑彬自行做出是否繼續執行戰役計劃的決定。也就是說,此時第一艦隊可以轉向返航,放棄這次的作戰行動。如果白佑彬覺得有必要,仍然可以繼續前進。當然,目的不再是攔截協約國艦隊,而是攔截歐洲聯合艦隊。

雖然電報中沒有提到帝國海軍準備用什麼辦法對付得到加強的美國太平洋艦隊,但是從電文內容來看,海軍肯定正在對部署做出調整,以便在第一艦隊不在的情況下,用手裡的六艘老式戰艦應付美國海軍的威脅。

考慮到這一點之後,白佑彬沒有徵求參謀的意見,做出了繼續前進的決定。

畢竟,當時沒有任何情況表明,美國派遣艦隊不會在蓬塞港等到歐洲聯合艦隊到達,然後一起進入太平洋。即便美國派遣艦隊先行一步,只要能夠殲滅歐洲聯合艦隊,帝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仍然能夠擁有巨大的戰略優勢。

如此一來,第一艦隊繼續前進,仍然有可能實現這次戰役行動的最高目的!

第46章 獨木難支第27章 亂成一鍋第3章 致命絕殺第12章 外柔內剛第16章 重量對手第16章 兄弟感情第3章 人事調整第46章 一軍二帥第9章 海軍精神第32章 深入虎穴第11章 透視真相第12章 勝利之門第69章 角色轉變第51章 神奇電報第13章 焦急等待第22章 載譽而歸第14章 調整狀態第14章 專業狼羣第25章 整軍再戰第66章 夾尾而逃第2章 神秘教授第57章 求勝心切第7章 西歐劇變第3章 戰爭動員第32章 絕地反擊第32章 喪鐘齊鳴第37章 臨機應斷第17章 天降奇兵第28章 驅逐殺手第31章 戰術規劃第4章 罵纔是愛第38章 護航行動第4章 後生待遇第56章 嚴重錯誤第6章 全面動員第14章 局勢漸明第29章 下定決心第49章 趕赴戰場第42章 緊急馳援第37章 臨機應斷第27章 以儆效尤第50章 戰略合作第27章 民主政治第27章 第一印象第30章 戰略影響第41章 指東打西第2章 閉門會議第59章 漁翁得利第37章 戰雲密佈第2章 權宜之計第16章 談判之門第36章 前臺演員第17章 以攻代守第35章 引蛇出洞第12章 腹背受敵第18章 初爲人父第56章 嚴重錯誤第40章 獵與被獵第37章 疏忽大意第3章 快人快語第38章 聯手絞殺第3章 再開戰局第20章 側翼突擊第25章 最後起航第33章 絕望之旅第31章 艱難返航第35章 最後豪賭第21章 意外連連第25章 整軍再戰第38章 適得其反第58章 出奇制勝第28章 最高懲罰第42章 緊急馳援第28章 血債血嘗第4章 開赴那霸第43章 最後死戰第32章 漏洞百出第34章 評估報告第54章 潛入戰場第17章 爲國盡忠第15章 萬變不離第12章 繞來繞去第10章 戰術優勢第17章 各懷鬼胎第18章 軍歌嘹亮第1章 大洋孤狼第4章 開赴那霸第43章 見好就收第14章 實彈測試第28章 冒進政策第5章 爲何自信第53章 謝幕演出第63章 運氣無敵第8章 鉅艦逞威第34章 評估報告第15章 各爲其主第8章 戰略佈局第41章 決戰在即第15章 謹慎爲先第4章 歸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