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有勇有謀

發現敵艦隊轉向逼近之後,白佑彬做出了一個最大膽,也是後來最受爭議的決定。

“果敢”號單獨迎戰一號目標艦,即“納爾遜”號戰列艦。

顯然,這是一個能夠讓任何一名帝國海軍將領感到震驚的決定。“果敢”號僅僅只是戰列巡洋艦,而且只有六門主炮。“納爾遜”號不但是當時英國海軍最強大的戰列艦(很多人認爲,“納爾遜”級戰列艦還不如之前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還有九門十六英寸主炮。

即便在逼近的過程中,“納爾遜”號只有前面的兩座炮塔的六門主炮能夠使用,可是其裝甲厚度,抗打擊能力都遠在“果敢”號之上。再說了,絕不會有任何人認爲,戰列巡洋艦能夠在常規炮戰中擊敗戰列艦。

戰鬥中,白佑彬不會向參謀解釋他的決定。

後來,白佑彬也沒有向任何人解釋當初爲什麼要做出這樣的決定。

按照當時的情況推斷,白佑彬有三個理由讓“果敢”號“獨當一面”。

一是儘快幹掉二號目標艦,也就是“羅德尼”號,然後集中三艘主力艦圍殲一號目標艦。到時候,即便“果敢”號捱了炮彈,“東海”號與“南海”號也能幹掉一號目標艦,從而獲得海戰的勝利。

從戰鬥的發展情況來看,這個因素對白佑彬的決策產生了最重要的影響。

二是“果敢”號的靈敏性超過了戰列艦,在敵艦逼近的過程之中不一定會被敵艦打來的炮彈擊中。另外,根據帝國海軍當時掌握的情報,“納爾遜”級戰列艦使用的是十六英寸輕彈,其重量甚至不比“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十五英寸穿甲彈重多少,其威力很值得懷疑。更重要的是,輕彈因爲質量小,在飛行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橫風地影響,其炮擊精度並不是很高。

這一點,德國海軍已經“證實”了。

“羅德尼”號在追擊“沙恩霍斯特”號地時候。其炮擊準確率低得讓德國海軍都不敢相信。

當時地暴雨天氣肯定會對其炮擊精度產生很大地影響。

另外。“納爾遜”級戰列艦地搜索雷達安裝在後桅杆上。而不是前桅杆上(當時英國正在研製火控雷達。並且準備將火控雷達安裝在戰列艦地前桅杆上)。因此。在其逼近地時候。後桅杆上地雷達將受到前方艦橋地影響。難以照射到“果敢”號。也就難以指揮主炮瞄準目標。從而大幅度降低主炮地準確性。

最後。就是一直沒有出現地“反擊”號戰列巡洋艦。

按照當時地情況。白佑彬肯定判斷出。“反擊”號沒有與兩艘戰列艦同時補充燃料。雖然在與第6艦隊遭遇之後。英國遠征艦隊地指揮官有可能讓“反擊”號返航。避免全軍覆沒地結局。但是“反擊”號有更大地可能正在趕過來。也就是說。那艘擁有六門十五英寸主炮地戰列巡洋艦隨時有可能到達戰場。

在此情況下。只有“果敢”號能夠與之抗衡。

這也是陳錦寬將“果敢”號編入第62艦隊,並且擔任艦隊旗艦的主要原因。當時,海軍一直認爲英國遠征艦隊會進入印度洋。而且主要任務是破壞帝國在北印度洋上的航線。在破交作戰中,戰列巡洋艦比戰列艦更有價值。

當然,現在已經確定。英國遠征艦隊根本沒就有去北印度洋的計劃。

只是,爲了全殲英國遠征艦隊,避免留下後患,就必須幹掉“反擊”號。到時候,第62艦隊就能返回西太平洋戰區,參加即將與美國爆發地戰爭。而不必一直呆在南大西洋上,與英國艦隊周旋。

說白了,這也是白佑彬的一點點私心。

留在南大西洋上肯定沒有多少前途,要想在海軍中幹出一番事業來,就必須儘快回到太平洋戰場上去。

如此一來,必須儘快解決掉眼前的兩艘戰列艦。只是,戰局地發展多少都有點出乎白佑彬的預料。

隨着距離逐漸拉近,一號目標艦的反擊打得越來越準。“果敢”號不是皮堅肉厚的戰列艦,根本承受不住十六英寸穿甲彈的打擊。或者說。白佑彬不敢拿“果敢”號僅有一百四十毫米厚的水平裝甲去測試英國海軍十六英寸輕彈地穿甲威力。

結果。在“東海”號與“南海”號痛揍“羅德尼”號的時候,“果敢”號卻在東躲西藏。規避“納爾遜”號打來的炮彈。雖然十分鐘下來,在肖定邦的指揮下,“果敢”號踏着“凌波微步”,避開了所有打來的炮彈,卻沒有能夠在反擊中讓“納爾遜”號嚐到苦頭,並且漸漸失去了炮戰的主動權。

可以說,“果敢”號當時的處境非常危險。

隨着距離接近,“納爾遜”號的炮擊準確性越來越高。等其再次轉向,C炮塔也投入戰鬥之後,射向“果敢”號的炮彈數量將增加百分之五十,“果敢”號中彈地機會也將增加百分之五十。

這足以證明,再厲害地戰列巡洋艦,在戰列艦面前都沒有優勢可言。

三點四十五分,也就在“南海”號一炮轟掉了“羅德尼”號的動力系統之後一分鐘,“納爾遜”號用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彈爲“羅德尼”號報了仇。

這枚炮彈準確無誤打中了“果敢”號尾部丙炮塔地正面裝甲。

雖然在第二次大規模改進中,“果敢”號的炮塔正面裝甲厚度提高到了二百七十毫米,並且採用了高強度的裝甲鋼,其實際抗彈能力與英國海軍三百毫米裝甲板相差不大。但是對於主力艦來說,三百毫米厚的裝甲仍然顯得太薄弱了。

“納爾遜”級戰列艦的主裝甲帶厚達十四英寸,即三百五十六毫米,炮塔正面裝甲厚達十六英寸,即四百零六毫米。按照戰列艦的標準,其裝甲只能抵擋住其主炮從一萬六千米外打來的穿甲彈。

也就是說,“納爾遜”級的主炮能夠在一萬六千米的距離上打穿至少十四英寸的裝甲。

這個厚度遠遠超過了“果敢”號主炮正面裝甲。

結果是悲慘地。丙炮塔內的發射藥被穿甲彈引爆,重達數百噸地炮塔直接飛上了天。炮塔內數十名炮手無一倖免,就連附近的二十多名損管人員都被炸死炸傷。更重要的是,“果敢”號上燃起了大火!

從地板上爬起來之後,白佑彬首先就朝敵艦方向看去。

“納爾遜”號正在轉向,炮擊暫時停止。

肯定是敵艦指揮官看到了“果敢”號上的大火,知道其穿甲彈足以在這個距離上“教訓”“果敢”號,所以纔會選擇轉向。讓三座主炮炮塔全部投入戰鬥。

“肖定邦,快把航向轉到三百五十度!”

“三百五十度?”肖定邦也剛從地板上爬起來,腦袋還有點昏沉。

“快下達轉向命令!”

沒再多問,肖定邦立即下達了轉向命令。

這個決定,幾乎拯救了搖搖欲墜“果敢”號。

在尾部主炮被摧毀之後,“果敢”號只有首部兩座主炮可能作戰,因此航向對炮戰的影響已經不是很大了。

另外,轉向之後,戰艦的上層建築能夠阻擋住部分火光,讓敵人難以瞄準。

最重要的是。轉向之後,“果敢”號地被彈面積大大縮小,中彈機率也將大大降低。從而避免承受更慘重的損失。

只是,轉向之後,“果敢”號將朝着敵艦駛去,交戰距離將繼續縮短。

在雙方都能打穿對方的裝甲時,交戰距離只能影響到炮擊命中率,雙方的裝甲厚度在戰鬥中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了。

問題是。“果敢”號此時只有四門主炮,而敵艦在完成轉向後,有九門主炮可以戰鬥!

打到這一步,“果敢”號幾乎在拼命了。

交戰距離很快就從一萬五千米縮短到了一萬四千米,接着又縮短到了一萬三千米。幸虧“果敢”號的動力系統沒有出問題,而且轉向比較靈活。另外,“納爾遜”號在完成轉向之後,需要重新瞄準目標,重新計算射擊參數。所以前幾輪的炮擊都沒有多大的見效。

此時。不但“果敢”號在向“納爾遜”號逼近。

海面上,六艘小型戰艦也正在“納爾遜”號逼近。

很多人都忘記了白佑彬在決定由“果敢”號單獨迎戰“納爾遜”號的同時。下達了另外一項命令。

那就是,讓在戰場東面待機的第62-3驅逐艦編隊向一號目標艦發動魚雷攻擊!

結合這道命令,就不難理解白佑彬爲什麼要讓“果敢”號轉向,逼近“納爾遜”號了。在這個時候,他只向吸引“納爾遜”號地注意力,用“果敢”號爲第62-3驅逐艦編隊創造機會。

從這也能看出,白佑彬不但沒有盲目自信,更沒有大意輕敵。

在戰場上,只有能夠充分,並且合理的利用每一艘戰艦,善於掌握機會,更善於創造機會的艦隊指揮官,才能用有限地兵力,在付出最小代價的情況下,獲得勝利,並且將勝利果實最大化。

現在,白佑彬就要用六艘驅逐艦來改變局面,並且將戰果最大化。昨日55催更票,加更一章!

繼續求票,

第21章 海軍結症第4章 海軍准尉第21章 仁者無敵第9章 海軍精神第2章 神秘教授第50章 緊急維修第15章 悔之晚矣第53章 慘遭重擊第26章 初試身手第37章 柳暗花明第27章 第一印象第37章 冰火兩極第61章 以多打少第44章 冒牌主力第39章 巨蟒吞象第6章 反覆推敲第41章 全新霸權第45章 臨終遺贈第28章 石頭落地第3章 血與烈火第9章 主次顛倒第19章 窮途末路第22章 西拆東補第4章 引蛇出洞第66章 夾尾而逃第3章 少有所爲第41章 鑄造榮譽第10章 戰場迷霧第19章 及時情報第23章 滿載而歸第37章 柳暗花明第28章 超難考卷第14章 必死決心第27章 以艦換艦第14章 決死膽量第52章 喜憂參半第30章 時不待己第37章 戰雲密佈第40章 半斤八兩第22章 敵人現身第31章 攻佔虎穴第19章 毫釐不差第29章 被動反應第17章 各懷鬼胎第68章 海軍之夢第39章 巨蟒吞象第33章 積極配合第18章 打與不打第11章 實戰考驗第22章 正式宣戰第38章 雙雙捱揍第5章 電子干擾第32章 小打小鬧第21章 最新敵情第20章 只欠敵人第17章 天降奇兵第17章 狼入羊羣第15章 野心膨脹第56章 海軍寫照第46章 利益衝突第62章 完勝死敵第19章 不爲所動第11章 創造思維第28章 受降儀式第70章 名將獻禮第17章 兵力調整第18章 戰役打響第6章 事故調查第1章 四兩千斤第10章 公費旅行第28章 短兵相接第31章 歌頌軍魂第30章 落荒而逃第34章 以命相搏第26章 初試身手第11章 創造思維第41章 如意算盤第28章 石頭落地第37章 戲劇轉變第33章 實力選手第21章 意外來客第33章 虛晃兩招第57章 凱旋而歸第31章 炮火兇猛第24章 撥雲見日第53章 謝幕演出第23章 主將分歧第47章 積重難返第3章 致命絕殺第11章 網開一面第33章 好友重聚第32章 漏洞百出第14章 專業狼羣第16章 兄弟感情第39章 偵察前哨第50章 戰略合作第29章 下定決心第24章 警告在先第8章 戰略佈局第24章 明確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