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點三十分,“果敢”號與“決心”號巡洋艦與原本計劃爲第11艦隊提供彈藥補給的兩艘快速戰鬥支援艦會合。
快速戰鬥支援艦不同於一般的補給艦,而是專門爲艦隊提供彈藥補給的艦船。
作爲頭號海上強國,帝國海軍一向比較重視艦船的續航能力,大部分主力艦與巡洋艦的續航力都在一萬海里之上。另外,在帝國海軍戰艦經常活動的海域,有不少的海軍基地,或者是受帝國控制的港口,戰艦可以在這些基地與港口獲得需要的燃料。因此,大戰爆發前,帝國海軍對油水補給船的需求量並不是很大。
相反,因爲戰艦長期在外作戰,所以帝國海軍對彈藥補給船的需求量要大得多。
爲了滿足艦隊高強度作戰的需求,早在十年前,海軍就提出了爲每一支分艦隊配備至少兩艘快速戰鬥支援艦的目標,並且提高了相關的投入。戰爭爆發的時候,帝國海軍一共擁有十六艘快速戰鬥支援艦,每艘戰鬥支援艦能夠運載八千到二萬四千噸彈藥,其最大巡航速度都達到了二十四節,最新建造的兩級戰鬥支援艦的最大速度還達到了三十節,完全能夠伴隨艦隊作戰。^^^^
與傳統的軍火運輸船不同,戰鬥支援艦不但爲戰艦提供彈藥補給的速度更快,還有配套的火炮維修設備,並且能夠在錨泊地爲戰艦更換四百毫米艦炮之外的,所有類別的艦炮炮管,維修火炮地侍服機構。
說簡單點。快速戰鬥支援艦就是海軍戰艦的“力量倍增器”。
快速戰鬥支援艦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甚至不在艦隊之下。
以正在紅海作戰的第二艦隊(前印度洋艦隊)爲例,如果沒有快速戰鬥支援艦,需要派遣三倍以上地軍火船爲第二艦隊提供彈藥補給,或者每隔十五天返回亞丁或者吉布提港補充一次彈藥。另外。每艘戰艦平均每個月都需要返回港口進行一次維修,主要就是爲火炮更換炮管,修理炮塔等重要部位。
因爲早有準備。所以兩艘快速戰鬥支援艦攜帶的主要就是對付地面目標使用的高爆彈與半穿甲彈,另外還攜帶了大量二百毫米炮彈(當時第一艦隊只有“決心”號裝備了兩百毫米艦炮)。
在專用地彈藥補給設備的支持下。^^^^補給工作只花了不到三個小時。
下午四點,“果敢”號與“決心”號重返戰場。
此時,日軍地炮火還擊已經相當猛烈了。對戰艦威脅最大的不是日本陸軍的火炮,而是日本海軍部署在島上的岸防炮。
一般情況下,重要海軍基地、港口與島嶼的岸防部隊都屬於海軍。
因爲資源匱乏,生產力有限,日本海軍無法像帝國海軍一樣,爲岸防部隊設計與製造火炮。只能使用從退役戰艦上拆下來的火炮,而且多數岸防炮使用的都是戰艦上打廢了的,但是還能繼續使用地舊炮管(戰艦需要對海作戰,所以對火炮身管壽命有嚴格的限制。比如帝國海軍四百毫米艦炮所用炮管的全裝藥發射壽命只有五百發。到了這個限度之後,身管就將報廢。其實,炮管仍然能夠使用,只是其精度達不到對還作戰的要求而已)。
即便如此,日本海軍地岸防炮對戰艦仍然有很大的威脅。
另外,在上次大戰中,帝國海軍突襲長崎港,給日本人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戰後。日本全面加強海防。在幾乎所有重要港口與沿海城市附近都修建了大量的岸防工事,並且爲每門岸防炮都修建了永備防禦工事。
大島作爲相模灣的門戶。擁有極爲重要的戰略價值。
當時,日軍沿着大島海岸線修建了長達十五公里的地下坑道系統,並且配備了上百個永備火力點。當然,並不是每一個永備火力點都配備了一門岸防炮,當時日本的國力也不足以製造這麼多地岸防炮。爲了達到迷惑、震懾地效果,很多永備工事裡架設的都是一根漆成了黑色地粗樹幹。遠遠看去,還真有點像是一根重炮的炮管。
對付這些用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的永備工事(後來陸戰隊發現,很多工事只有表面一層是水泥,裡面全是泥沙,其抗彈能力根本達不到防禦標準),驅逐艦的艦炮明顯有點力不從心,只有戰列巡洋艦與重巡洋艦上的重炮才能將其摧毀。
因此,在“果敢”號與“決心”號返回戰場之前,十九艘驅逐艦在日軍岸防炮的威脅下已經撤出了好幾海里,而且都沒有急着投入戰鬥。*****
面對日軍裝備的八英寸重炮(實際上當時大島上一共就只有四門八英寸重炮,其餘的全是六英寸火炮),“果敢”號與“決心”號也不敢靠得太近。說白了,這兩艘巡洋艦的裝甲還無法完全抵擋八英寸穿甲彈。
當然,並不是說第12艦隊沒有辦法對付日軍的岸防炮了。
按照擬定好的戰術計劃,在兩艘巡洋艦進入炮位之後,第1-6驅逐艦編隊的“東風”號與“陸風”號驅逐艦一馬當先,衝向了大島,並且用艦炮轟擊日軍岸防陣地。它們的任務只有一個,吸引日軍的岸防炮開火。
這一招馬上就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被對手壓着炮轟了幾個小時,剛剛組織起來準備反擊,那些速度奇快的驅逐艦就離開了岸防炮的炮擊範圍。日軍炮手正在犯悶,敵人的驅逐艦又找上了門來,而且還只有兩艘,這不是上門送死嗎?
當然,結局肯定是完全相反的。
見到日軍岸防陣地上冒出白煙後,兩艘驅逐艦一邊轉向,一邊將日軍岸防炮的準確位置報告給了後方嚴陣以待的兩艘“主力艦”。\\\\\\沒等日軍岸防炮打出第三枚炮彈,從“果敢”號與“決心”號上飛來的炮彈就準確的命中了日軍的永備工事。
這樣的戰鬥打到了下午五點左右,已經有二十多門岸防炮被艦隊摧毀了。
發現日軍不再開火還擊之後,白佑彬讓第12-6驅逐艦編隊的另外四艘驅逐艦全都壓了上去,對一些小型岸防工事“點名”。
似乎日軍也變聰明瞭,或者認爲不值得用岸防炮對付那些驅逐艦。
直到傍晚,日軍都沒有再次開火還擊。
入夜,白佑彬讓第12-6驅逐艦編隊撤了下來,炮擊暫時停止。
同時,島上的日軍也活躍了起來。白天,他們只能躲在地下工事裡面,吃喝拉撒都得在地下工事裡面進行,不能到地面上去。憋了一天,想到夜間會安全一點,所以很多日軍官兵都來到了地面上。
另外,後送傷員,前送彈藥的工作也得在夜間進行。
八點剛過,數枚照明彈將大島西南面變成了白晝,驚恐之中的日軍官兵還沒有來得及鑽進地道,炮彈就呼嘯着落了下來。
參與覆蓋炮擊的是第12-4與12-5驅逐艦編隊的十三艘驅逐艦。
短促的炮擊只進行了不到十分鐘,隨着照明彈逐漸熄滅,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此時,驚慌錯亂的日軍官兵纔回過神來,並且立即着手搶救傷員。
八點三十分,就在日軍官兵忙着收拾殘局的時候,幾枚照明彈又出現在了夜空之中。不用任何人指揮,不管是在搶救傷員的,是在搬運彈藥的,還是在運送物資的日軍官兵統統丟下了手上的人或物,衝向了最近的坑道。
結果,這只是虛驚一場,根本就沒有炮彈打過來。
九點,又有幾枚照明彈出現在了島嶼西南角的夜空中。日軍官兵又是一場驚擾,結果仍然是虛驚一場。
九點半,照明彈再次出現。此時,大部分日軍官兵都麻木了。
十點,照明彈第五次照亮了夜空。此時,幾乎所有日軍官兵都沒有理會敵人的襲擾,仍然在做着自己的事情。
這次,炮彈僅僅只比照明彈晚了大概十秒鐘落下。當日軍官兵聽到炮彈落下時的呼嘯聲,再去尋找掩體就已經太晚了。
炮擊持續了十五分鐘,當最後一次爆炸聲散去後,一切恢復了平靜。
半個小時後,照明彈再次“準時”到達。艦隊就打出幾枚照明彈,至於要不要進行炮擊,基本上由白佑彬的“心情”決定。也就是說,如果白佑彬心情好,就放日軍官兵一條活路,如果他的心情不好,就下令進行十分鐘到十五分鐘的炮擊。
當時,白佑彬與肖定邦正在下象棋,決定他心情的,就是這一金元一盤的棋局。
因爲白佑彬是贏多輸少(後來據肖定邦說,他是故意讓着頂頭上司的),所以炮擊是假多真少。
當然,“受傷害”的肯定是日軍官兵。不管他們多麼精明,多麼會盤算,也不可能推測出“果敢”號上期局的輸贏吧。
天亮後,白佑彬揣上贏來的十金元,將白天炮擊的任務交給了酣睡了一夜的謝昶倫。
讓白佑彬怎麼也想不通的是,在毫無規律的炮擊聲中,謝昶倫怎麼睡得着?至少,他這個白天就睡得很不舒服。了,繼續求票,求月票!